多媒体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它集声音、图像和动画于一体,创设情境、营造课堂氛围,帮助学生理解课文、拓展思维空间,提高语文教学效果。然而,多媒体应用于语文课堂,为我们带来诸多方便的同时,也给我们带来了一些思考。例如,教师是否有必要每节课都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应该怎样应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 多媒体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误区
在实际教学以及听课中,笔者总结多媒体在教学过程中的应用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滥用多媒体,忽视了学生的思维
现在,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好像成了“时尚”,尤其是上公开课,课件成为必不可少的“道具”,甚至有的学校要求教师每节课都要运用多媒体:从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到课堂讲授,从巩固练习到反思总结,每个环节都有与画面相匹配的解说与分析。而有些教师甚至认为上课的任务就是点点鼠标,讲几句串词了事。可见,虽然多媒体在一定程度上可将语言文字信息变得更加直观、形象,但如果应用不当也会束缚师生思维的拓展。综上所述,目前多媒体应用于语文教学比较突出的问题之一,是部分教师仅仅浅层次地应用多媒体,如通过对文学作品的文字、声音、图像等的处理,使学生停留在对作品的直观认识上,却无法进一步理解作品的内涵,更谈不上对文学作品有个性化的感悟,因此阻碍了学生的想象与体验。
2.淡化语言教学,抹杀语文学科个性
语文学科以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为最终目标,语文能力的养成是以学生的积极主动参与为基础的。而教师绘声绘色、引人入胜的讲解和分析,对于语文课堂来说也是十分有益且必要的。多媒体应用于语文教学中,因大部分信息可以从屏幕上直接获取,有些教师只是考虑如何将这些画面或文字以口头语言串连起来,于是出现了教师复述、学生只是机械地听的窘境。长此以往,多媒体手段的不恰当应用可能会阻碍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也阻碍了学生积极、主动的思考。
每一位有经验的教师都能从学生的眼神、面部表情上接收信息,然后作出相应的反应;而学生也可以从教师的举手投足、面部表情之间得到鼓励或受到启发。这种交流虽然是无声的但却是必不可少的。然而,教师若手不离鼠标,学生若眼不离屏幕,就隔断了这种无声的交流,使课堂教学模式成为借助于多媒体手段的“满堂灌”。
3.课件制作不合理,影响教学效果
利用多媒体进行辅助教学的另一个目的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变抽象为形象,化繁为简,更好地帮助学生突破重点、难点。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帮助学生积极学习、主动建构知识,可以提高课堂效率,实现教学的最优化。但一些教师的课件为追求美观,采用了大量与课例无关的图形、图像,画面背景复杂,按钮怪异,并且使用了大量的动画和音响。如笔者曾听过的一节《再别康桥》,背景画面丰富多彩,教师展示的画面及课外知识非常丰富,页面更换频繁,学生还没有反应过来已经进入了下一张幻灯片,而且这节课上一直在播放着背景音乐钢琴曲《秋思》,有的学生听着听着轻声哼唱。笔者认为《再别康桥》一课确实非常适用课件辅助教学,以帮助学生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但是如果制作成像案例中的课件,恐怕会使多媒体的辅助作用丧失,且违背了学生的认识规律,分散了他们的注意力以及冲淡了他们对学习重点、难点的关注和把握,最终影响到教学效果。
● 多媒体在语文教学中的适当应用
那么,如何在语文教学中适当地应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呢?笔者提出以下三点建议。
1.找准切入点,适时而用
笔者认为,多媒体可以辅助语文教学,并且最理想的辅助效果是解决一些传统教学中不易解决的实际问题。例如,笔者在教学《风景谈》时,让学生熟读课文,在学生对课文有初步认识之后,课件展示六幅画面:沙漠驼铃、延河夕照、高原归耕、石洞雨景、桃园小憩、北国晨号,再为每一幅画面配上适当的音乐,教师配以适当的解说辞,结合课本内容充分发挥学生的思维力、想象力,使学生身临其境,仿佛置身于美轮美奂的大自然之中,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课文的主旨,体会大自然的神奇。通过多媒体的辅助教学引起学生的兴趣,使学生体味到学习语文的愉悦,枯燥的教学内容演化成有声有色的内容,从而达到因材施教。多媒体的恰当应用使教学效果远远超过单纯靠教师口头描述的传统教学方式,利于避免学生囫囵吞枣了解文本的问题。
2.辅助教学,不能完全依赖多媒体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多媒体教学只能起辅助作用,不能喧宾夺主。语文教学中仍然应该要以师生的互动为主,教师适当的讲解与分析是不可缺少的。在实际课堂教学中,多媒体辅助教学与教师的讲解、学生的自主学习应该有机结合起来,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优化教学内容,使学生更富有个性地学习,使每一个学生都得到充分的发展。
3.简约实用,制作合理
多媒体课件的制作要遵循简约实用的原则。如今教师的备课素材可谓丰富多彩,然而要注意:当用则用,不用则弃,不要为“装饰”课堂而全盘应用。以笔者听过的一课《济南的冬天》为例,有的教师既链接作者简介及文章的相关资料(包括作者的生平及当时的社会背景,大量的图片等),又链接了许多专家学者对其人其文的评论和分析等,表面上增加了信息量和课堂容量,实际上游离于课文教学之外的大量无用信息浪费了课堂宝贵的时间。因为学生此前既没对文本的阅读和欣赏基础,更没对文本中的问题进行分析和讨论的过程,所以认知语文、体验情感以及学生能力的培养都没有得到充分的体现。此种情况下,课件的应用适得其反。
总之,教师在教学中应该在发挥多媒体强大功能的同时,也从学科发展、学生发展的角度出发,进一步思考如何适当适时应用多媒体,如何使课程整合更加有深度,以真正提高课堂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