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媒体“物”化概

2011-12-29 00:00:00马鹤飞
中国信息技术教育 2011年11期


  多媒体作为课堂教学的重要工具,早已被大多数教师接受,它以其独有的特点进入各个学科的教学活动。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主的学科,多媒体能在形象直观、化小为大,增强兴趣、培养情感,减轻记忆负担、降低理解难度和调控教学过程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能够明显提高物理课堂教学效果。
  ● 形象直观、化小为大,提高演示实验的教学效果
  在物理课堂教学中,有很多演示实验不易被学生观察清楚,这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演示实验的效果,影响了物理教学质量。例如,磁力线教学,教师的演示实验是在水平玻璃板上进行的,而学生在座位上很难看清,所以教师只能拿着实验器材走下讲台让学生看,或让学生轮流到前边去看,这样做既麻烦又浪费时间。如果此时利用实物投影仪进行放大,则既方便又节省时间,效果又好。演示时只需把磁体放在实物投影仪的载物台上,磁体上边再放上一块玻璃板,在玻璃板上撒些铁粉,轻轻敲打玻璃板,即可以在屏幕上看到清楚的磁力线。同理,也可以演示同名磁极和异名磁极的磁力线现象,既生动,效果又好,同时节省了宝贵的时间,增加了课堂的知识容量。利用实物投影仪等多媒体的放大功能,能使可见度小的演示实验变得形象直观。
  ● 激发兴趣、培养情感,促进思维发展
  利用多媒体创设情境,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多媒体有其特有的生动、形象的表现手段,如文字、图片、动画、声音等。在讲授教学内容时,可以有针对性地通过录像播放学生熟悉的现实资料,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开发非智力因素,提高教学效果。例如,我在《力的测量》一节教学中,为了说明力的作用效果可以使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就播放录像“足球运动员开角球,把球踢到球门前方,队友冲上前去,用头将球顶向球门,被守门员鱼跃接住”这一过程,让学生直观地分析在踢球、顶球和接球时,球的受力情况,从而得到“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这一结论,如此生动形象的实例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了学习的积极性。
  ● 减轻记忆负担,降低理解难度,提高学习效率
  有些物理知识的抽象和生疏是导致部分学生学习物理有心理障碍的主要原因。而信息技术所载负的图形信息比文字叙述更加简洁、鲜明、形象,使知识更具有生动性和逻辑性,将一些学生原来难以想象、理解的物理知识变得直观且易于理解。《凸透镜成像的规律》一节课中,学生虽然能在实验中得出结论,但又想知道为什么会成放大或缩小的像、实像或虚像。在做完实验后,用计算机模拟出光线通过凸透镜后的折射情况。这样,学生对凸透镜成像规律的理解大大加深。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视听并行是提高学生学习效率的有效途径。运用信息技术手段,可以调动学生的感官,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认识理解,提高记忆的效果和质量,让学生最大限度、全面地掌握事物的特征,引导学生将感性知识与抽象思维相结合,在最短的时间内理解、记忆知识。
  ● 调控教学过程,检测学习效果
  多媒体特有的教学信息反馈手段为教师调控教学过程或检测学习效果提供了新的途径和方法。可以利用实物投影将学生的练习结果及时反馈,利用录像对学生的实验和课堂反应进行评估,还可以利用录像进行自我教学评估。同时,多媒体为学生的自我反馈与自我检测、教师的调控学习过程创造了更好的条件。目标教学要求讲授新课前要首先展示教学目标,其次进行达标练习,最后要进行检测反馈。我把这些内容都事先制成幻灯片,使用起来特别方便,在采用“小步子、快循环、勤反馈”的教学方法时,做到了反馈、准确、及时,便于把握教学情况,及时调整教学内容。结束新授对学生进行检测时,先投影检测题,学生完成后,即可以将学生的答案进行实物投影,让学生之间比较探讨;也可以展示标准答案,学生对照修改,这样使反馈更全面、快捷又准确。
  总之,在物理教学中应用多媒体具有很大的益处,物理教师灵活地把多媒体渗透于物理教学中,可以使物理教学中的许多难点迎刃而解,大大提高物理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