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什么?怎么做?为什么?

2011-12-29 00:00:00魏宁
中国信息技术教育 2011年11期


  曾听过一节初中的信息技术课,讲的是网页设计中的导航。一个学生问到:“老师,网页里为什么要建导航栏呢?”好像是觉得问题简单了些,自己先不好意思起来,其他学生也一下子笑出了声,老师有点面带不屑地回答:“你先别问为什么,这节课只要搞清楚导航栏是什么,怎么建导航栏就行了。”当时乍听起来随便的一问一答,回去以后却越想越不对劲。我们的学生只要弄清楚“是什么”、“怎么做”就够了吗?“为什么”真的不重要吗?
  中国海洋大学冯天瑾教授就为自己的学生回答不出“为什么”而忧虑,他在《智能学简史》一书中讲述了自己的亲身经历。“当我给研究生讲课时,有时问他们一些问题。例如,计算机为什么采用二进制,而人却喜欢十进制?为什么现代电子与通信技术强调数字化,模拟方式和模拟电路还有用武之地吗?其实,提问只不过稍微拓宽了一点,问了问为什么,结果几乎没有遇到能回答上的学生。他们说,前面的老师不问这些。”
  虽然回答不出“为什么”的是研究生,但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正是因为他们“前面的老师”不问为什么。即使学生自己鼓起勇气问了,也怕多半像我在课堂上听到的一样,还要遭受老师的不屑、同学的嘲笑,以后再难开口了。
  没有了“为什么”,我们的课堂就在让学生记忆“是什么”和教给他们“怎么做”中一节节过去了。往小处说,没有问题的课堂培养不出有思想的学生;往大处说,正如冯天瑾教授所担忧的:“如果我们的科技只追求‘是什么’、‘怎么做’的技术,而没有问‘为什么’的思想,那就永远只能跟在别人后面跑。”
  其实冯教授所担忧的情况正在逐渐演变成现实,缺乏有思想的原始创新、基本处在模仿跟随阶段就是当前中国信息技术产业发展的真实写照。而不问“为什么”的教育,又怎么能培养出有思想、敢创新的人才呢?
  若要问我们该怎么做,其实也简单,不妨就从多问几个“为什么”开始。李开复在台湾念小学的时候,学习计算三角形的面积,老师直接告诉他们是“底乘以高除以二”。后来在美国,他发现美国的小学不是这样教的,他们会让学生先画一个长方形,中间画一条斜线,然后问学生长方形的面积是多少?怎么推算出来的?再引导学生一步步推出三角形的面积。这样,慢慢地学生就会理解“为什么”,而当理解了“为什么”,即使忘记了公式“是什么”,依然可以推导出来。这看似简单的一个个“为什么”,正不断开启着学生思想的大门。
  多问学生几个“为什么”,更要鼓励他们大胆地问出自己心中的“为什么”,就从今天的信息技术课开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