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与思想品德课整合初探

2011-12-29 00:00:00李兴英
中国信息技术教育 2011年13期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多媒体教学手段在不断深化,这对担任思想品德教学的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在思想品德教学中巧妙运用现代教学手段,对推动思想品德教学的改革、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及教学效果有着传统教学手段无法比拟的优势。
  
  ●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常言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浓厚的兴趣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强化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坚持不懈地进行学习。因此,思想品德教师应恰当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教学手段,创设与教学内容相吻合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常采用的方法有以下两种。
  1.开端激趣
  思想品德课上恰当地运用形、音、色俱佳的现代信息技术教学手段,不仅能迅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能为课堂教学营造出和谐愉悦的学习氛围。例如,我在教初二下册《相亲相爱一家人》一课时,上课伊始播放了歌曲《相亲相爱一家人》的MV。许多学生会唱这首歌,他们很投入地小声附唱,气氛和谐融洽。欣赏完之后,我又让学生谈感受,学生妙语连珠,不时博得阵阵掌声……这种视听结合的方式瞬间集中了学生的注意力,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使学生兴趣盎然地进入新课的学习。
  2.讨论明理激趣
  从学生的生活出发,以学生的经验为起点,联系学生的实际去引导学生讨论、辨析,进行生活教育的同时自然而然地进行品德教育,是思想品德教学的最佳形式。现代信息技术手段为这一教学形式的实现提供了有力帮助。例如,我在教初一下册《荡起友谊的双桨》一课时,用多媒体出示了一些学生很熟悉的异性交往方面不正确的情景和材料。看完之后,让学生针对情景中异性交往的是与非,自由发表意见。由于所出示的情景来源于学生的生活实际,学生都非常感兴趣,给予了高度关注,畅所欲言。事实证明,这样的教育效果是最为深刻的。
  
  ● 使教学内容形象化、具体化、生活化
  
  思想品德课的教学内容具有理论性较强、概念较多等特点,如果采用一般的教学手段,往往就会变成空洞说教,咬文嚼字,使教学变得枯燥无味,收不到应有的效果。采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则能有声有色、有动有静地把教学内容呈现给学生,使抽象的思想观点、道德规范、道德概念具体化、形象化、生活化。例如,我在教初四《讲述春天的故事》一课时,利用多媒体播放了《昔日小岗村,今日新地标》的视频,使学生在观赏中身临其境,对“改革──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有了更感性、更具体、更深刻的认识和理解,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又如,我在教初二《家,温馨的港湾》一课时,先让学生拍摄了自己家庭成员的生活画面,同时也将我自己家庭的生活照拿出来,做成课件后向学生展示,和学生一起分享家庭的温馨。这样就使教学活动由课内延伸到了课外,有助于学生更好地关注、感受生活,体现了“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这一教育新理念。
  总之,将现代信息技术与思想品德课教学进行有机的整合,对改革和优化思想品德教学具有重要作用。我们要在实践中不断探索现代信息技术手段辅助思想品德教学的方法,使其作用得到充分发挥,从而提高思想品德教学的实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