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与初中物理教学整合的探索

2011-12-29 00:00:00刘芸飞
中国信息技术教育 2011年13期


  信息技术与物理课程的整合成为课程内容革新的推进器,它有效克服了传统物理教学缺乏时代气息、教师“一言堂”的弊端,为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和教学质量发挥了重要作用。
  
  ● 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把信息技术引入课堂,这本身对学生就是一种强大的诱惑,而多媒体课件的趣味性和直观性更能激发学生的兴趣。我在讲声音的产生时,用过一个Flash课件,模拟了各种生活场景,点击不同场景,就能听到鸟鸣、蛙鸣、歌声、汽车的鸣笛声、流水声等。这个Flash课件集图像、色彩、声音、动画于一体,给学生带来身临其境的感受,大大激发了学生的探究欲望,为其积极参与教学过程做好了铺垫。再配合动画演示声波的传播过程,就使得原本枯燥的内容鲜活了。
  
  ● 创设教学情境,突破教学难点
  
  初中生往往习惯于静态分析,对需要通过抽象思维来建立的概念及模型感到比较困惑。运用多媒体则能模拟常规教学难以完成的演示实验,把抽象的知识直观地展示给学生,从而避免学生的厌烦情绪。如内燃机、电动机、发电机的原理和工作过程,用语言和挂图很难解释清楚,但用一些课件、视频就能形象地展示出来。学生在欢快有趣的情境中思维趋于活跃,有效地化解了教学难点。
  
  ● 增加教学容量,提高教学效率
  
  在传统教学方式中,教师上课需要写板书、画图,费时又耗力。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只要把所需的内容制作成课件呈现出来,就可以再现知识框架和知识点的联系,既节省了板书的时间,又加大了信息容量。特别是讲电路图的设计和连接时,每节课要擦几次黑板,而制成PowerPoint课件后,利用幻灯片的动画放映效果和不同颜色的指针,描出各条路径的电流、方向,就可以图文并茂地进行展示,形象地刺激学生的多种感官,提高了教学效率。
  
  ● 促进自主探究
  
  学生可以自己根据某项“任务”去自主搜寻、检索、分析有关的资讯,从而培养获取并处理信息的能力。如讲到现代通信技术和能源问题时,学生通过自己查找有关资料,拓宽了知识面。
  
  ● 遇到的问题
  
  1.教师的计算机水平和学校的多媒体设备满足不了教学的需要,有时,一节课,计算机要“卡”几次,严重阻碍了多媒体在物理教学中的应用和发展。
  2.开发课件耗费大量精力,很难适应日常的教学进度,制约了多媒体辅助教学的普及。发展“积件”,或学校组织专门人力开发形成本校资源库,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策略。
  3.教师单机演示虽然可以提高效率,但学生的思维活动限制在教师预设的框架中,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在一些实验探究课上,师生同时多机操作能很好地避免上述缺陷。通过切换计算机屏幕,实现师生、生生互动,共同提高。
  4.片面夸大计算机的作用,替代物理实验,成为“满堂灌”的另一种形式。计算机应作为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认知工具与协作交流工具,代替不了教师的教学经验和物理实验。另一方面,若信息量过大,超出学生的接受能力,又会使多媒体教学成为现代化的“满堂灌”。
  如果我们解决好这些问题,就会使信息技术与物理教学更好地整合,有效地提高物理教学的质量。这种整合对常规教学来说不仅是教学手段的优化,更重要的是教学方法、教学环境、教学思想的优化,是新理念下教学的发展方向。学生因此可以充分发挥主动性、创造性,在学习中获得适应未来信息社会需要的创新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思维想象能力,从而学会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