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动形象,激发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鼓舞和推动学生学习的巨大力量。在低年级的语文教学过程中,利用多媒体声画并茂的特点,能创设生动、活泼的教学情境,引起和维持学生的无意注意,使学生从听觉、视觉上去领略语言文字所描绘的美,从而诱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他们产生强烈的学习欲望。
例如,在教学一年级下册《识字3》中的“舟、竹、石、燕”等字时,利用多媒体课件让学生观看一个个充满神秘色彩的象形字,配以教师充满激情的话语,将学生带入学习汉字的意境中,让学生直观地了解一些现代字是由实物—古文字—今文字这样演变来的,增强了主体感受,调动了学生的情感参与,激起他们学习汉字的欲望,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思想感情。心理学告诉我们,动态变化着的事物特别容易引起学生的注意。针对学生心理,在教学《春笋》一文中的“在阳光中笑,在春雨里长。一节,一节,又一节。向上,向上,再向上”这几句时,我利用多媒体动画,形象直观地演示雨后春笋出土以后,顽强向上生长的情景,学生一下子被吸引了,兴致极高,很多学生一边读句子一边把自己当作了小春笋,身子向上一挺一挺的,读的声音也一声比一声高昂,并且很有节奏感,情感也得到了激发。
● 创设情境,体验文本情感
语文教材中有许多优美的、令人心驰神往的、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篇目,就可以借助多媒体创设情境,引发学生的联想和想象,把学生带入情感丰富的文本中去,让学生在这里耳濡目染,从而受到情感的熏陶。
例如,在教学《大海睡了》一文时,先播放一段夜间大海的动画:波浪轻轻拍打着岸边的岩石,星星在天上眨着眼睛,月亮的光柔和地照在海面上,一切是那么静谧美好;再配上一点轻音乐,学生一下子被吸引住了,进而陶醉在文本所描绘的情境之中,大海的神秘和美感在学生的心中留下了深深的印记,在学生的朗读声中,可以深深地感受到他们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向往。
● 化难为易,提高学习效率
例如,在教学《春到梅花山》一文中的“盛开的梅花,你挨着我,我挨着你,像蓝天下的片片彩云。那一朵一朵的梅花,晶莹透亮,散发出淡淡的清香。”这两句时,我让学生在读句子的基础上,观看动态画面,让学生深切地感受到满山梅花开放时的动人景象,感受到竞相开放的朵朵梅花和片片彩云的相同之处,从而较好地理解了文中的比喻句,特别是对于词语“晶莹透亮”的理解,如果光靠教师口头解释,学生是很难理解的。而多媒体课件演示的一朵朵艳丽而又带有透明光洁之感的梅花在学生的眼前一一展现时,学生能充分意会到梅花的艳丽和所带有的光洁之感,学生在朗读时对梅花的喜爱之情溢于言表。教学难点很轻松地得到了解决,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
● 辅助探究,培养创新思维
例如,在教学《司马光》一文时,当学到司马光用砸缸的方法来救掉在缸里的小朋友时,我让学生观看媒体,引导学生展开想象,如果是你,你会用什么方法来救小朋友呢?学生的思维活跃,有的学生说:“我会叫上所有的小朋友一起把大水缸扳倒,让水和孩子都流出来。”有的学生说:“我会去找来一根木棍或粗的树枝,横在大水缸上,让小朋友拉住它,头部探出水面,再赶快叫大人来救。”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的思维得到了训练,也培养了一定的创新意识。
总之,利用多媒体能提高低年级语文教学的实效,如果说语文课堂教学是一朵绽放的花蕾,那么多媒体教学就是一片锦上添花的绿叶,二者相得益彰,互为一体,给学生创设了愉悦有趣的情境,从而提高了语文的教学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