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生态课堂强调自然和谐的教学氛围,关注学生自主学习,重视媒体设计的实用性、适用性、低碳性,追求各种教学资源的有效整合与合理利用。现以苏教版小学数学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第八册第九单元《倍数与因数》一课为例,谈谈小学数学生态课堂媒体设计的要素及操作策略。
● 本课涉及的主要媒体要素及用途
本课涉及的媒体要素主要以下几种。
1.教具
直尺用于教师板演,卡片主要用于课堂上学生板演,呈现学生原生态的作品。
2.学具
教学时,我给学生每人准备了12个相同的小正方形,借助于动手操作,学生将他们拼成一个长方形,在小组活动时,每个小组都能顺利地拼出三种不同的长方形。同时,这个操作为后面探寻一个数的因数特点埋下了伏笔。
3.课件
本课的课件设计简单,分成五个层次。①意义构建:结合操作情境,引出倍数与因数的概念;②尝试练习:根据求倍数的方法,尝试求一个数的因数;③课堂检测:通过四个典型的判断题,正确理解倍数与因数的意义,掌握求一个数的倍数与因数的方法;④课堂拓展:通过介绍完美数与好书推荐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适时渗透数学文化,发展学生的数感;⑤全课总结:包括学生评价、家长评价、数学游戏。
4.板书
教师的板书是一节数学课不可或缺的内容。我将本课中倍数与因数的特点通过表格,简明扼要地板书出来,便于学生进行有条理的思考,建构“倍数与因数”的知识网络,对学生理解一个数的倍数与因数、掌握其联系与区别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5.照片资料
由于是借班上课,课始,我播放了一组该班学生在校园里学习、活动、生活的照片,让学生再次身临其境,回味美好的学校生活,从而在最短的时间内消除与新教师的陌生感,建立一个合适的生态场,为新课学习奠定基础。
6.学生作业(包括练习纸)
作业便于呈现学生当下的学习情况。练习纸方便学生独立思考,让每个学生都有展示自我的公平机会。有了这样的媒体要素,教师可以及时捕捉学生的课堂生成,正视这些错误资源,关注学习差异,及时调整教学进程,有效地进行点拨指导。
● 小学数学生态课堂媒体设计要素的操作策略
以上的一些媒体资源,都是课堂生态环境因子。使用时不是平均主义,应讲究一定的操作策略。
1.把形式与内容结合起来,讲究低碳性
生态课堂,要求我们简化教的内容,丰富学的经历,呼唤经济适用、低碳有效的教学环境。但很多数学教师制作课件时,总是力求完美,出示书上习题后,往往把题目的答案也设计好。久而久之,一部分学生就产生了对答案的依赖性,成了数学答案的“搬运工”。
其实媒体出示例题、呈现答案仅仅是一种形式。教材上的例题、教师设计的习题内容也有很多种。有时,可以设计在练习纸上,先让学生尝试练习;有时,可以直接就教材上的例题,按照编者提供的思维线索完成在书本上;有时,甚至可以是小组内学生相互出习题,相互考查。反馈的形式更是多样,除了教师点评,更要重视学生点评、生生互评。课件上留白越多,学生思考交流的空间越大,他们的观察、比较、归纳、类推等能力才能不断提高。
2.把现代媒体与传统媒体结合起来,体现有效性
在日常的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不妨把课件与传统媒体有机结合起来,以发挥媒体的最大作用,使这些生态因子更好地为数学学习服务,追求有效的媒体效果。
例如,“倍数和因数”的拓展环节,介绍完美数时,我也让学生先观察6的因数特点,出示完美数的概念,随即伴随着“致爱丽丝”的轻音乐,向学生呈现6个完美数,这些现代媒体呈现的内容,可以产生传统媒体无法比拟的作用。学生一下子被数学家不懈的探索精神所吸引,从而体会数学内容的奇妙、有趣,数学文化的种子也在学生的心头悄悄萌芽。这种兴趣将深刻并持久地影响着他们数学学习的热情。
而在课堂上,传统的黑板、小卡片、板书、学生练习,仍是数学教师教学时应该时刻关注的。只有把两者结合起来,才能彰显现代媒体的功用,发挥传统媒体的作用,使课堂教学更有效。
3.把预设与生成结合起来,关注动态平衡性
小学数学生态课堂要求淡化教的痕迹,丰盈学的体验。因此,教师尤其要关注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动态平衡性。让这样的动态平衡过程有效地促进学生思维品质的提升。
如在学生尝试求36的所有因数时,我预设了学生可能采用乘法或者除法,得到三种结果:
生1:1,36,2,18,3,12,4,9,6(一对一对找,但无序)。
生2:1,2,3,4,6,9,12,18,36(完整且有序)。
生3:1,3,2,4,6,36,12 (无序,没有找全)。
结果,在教学时,学生还出现了这样两种情况:
生4:1,2,3,4,6,6,9,12,18,36(出现了两个6)。
生5:36,1,18,12,6……(因数的个数是无限个)。
接着,我让学生看五块卡片,思考交流,怎么找才能有序、不重复、不遗漏?学生分析了第一个和第二个作品,头脑里已经建立了正确的方法。但面对其他三种错的答案,教师不断地追问,又使学生的思维处于不平衡状态中,经过观察、比较、讨论,让学生不断明晰找一个数因数的方法。只有亲历这样的比较分析,学生才会真正知其所以然。
小学数学生态课堂的实质是要求教师重视课堂原始生态资源的开发、利用、再生的良性循环,对媒体要素作出合理选择,提高课堂教育资源的利用效率,追求课堂教学的高效率,其核心是课堂教学方式的创新、学习方式的创新和教师教育理念的根本性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