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教育技术条件下的开放课堂教学模式研究

2011-12-29 00:00:00滕飞孙杰田更
中国信息技术教育 2011年13期


  摘要:现代教育技术条件下的开放课堂教学研究,对于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将现代教育技术与开放课堂相融合,构建了一种新的基于现代教育技术的开放课堂教学模式,并结合所构建的网络教学平台模型,对现代教育技术条件下的开放课堂教学的组织与实施进行了研究和分析。
  关键词:开放课堂;现代教育技术;教学模式;网络教学平台
  
  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使之成为具有创新精神的高素质人才,这是教育面临并亟待解决的问题。开放课堂为此提供了一条有效途径。开放课堂就是学生自主发展的课堂,课堂上学生在教师的引领之下自主探究,自主发现,自主创新,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本身之中去的课程学习新创意。开放课堂的理论由来已久,教育家卢梭、杜威等人的思想都为开放课堂奠定了理论基础,当代教育家和心理学家布鲁纳等也在理论上对开放课堂给予了有力的支持。
  开放课堂教学将传统课堂教学中知识单向传递的方式改变为双向传递,即学生不再是被动的学习者,而是教学过程的积极参与者。在开放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具有以下特点: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授者,更应成为学生发展的促进者和指导者;教师是教育者也是学习者;指导教师的团队化。目前,国内基于校园网的应用越来越成熟。在现代教育技术不断发展和校园网络普及日益广泛这一大背景下,构建基于现代教育技术的开放课堂教学已成为可能。
  下面将探讨如何利用校园网乃至互联网构建开放课堂教学平台,以及如何在此平台上开展开放课堂教学。
  
  ● 开放课堂教学平台模型
  
  图1、图2、图3分别给出了开放课堂教学平台的模型和主要模块。开放课堂学习系统模型主要包含以下几个模块:用户注册和登录模块、学习交流模块和系统管理模块。下面对系统模型中的两个主要模块作进一步的说明。
  1.小组学习模块
  (1)小组学习交流
  小组学习是开放课堂学习的重要方式,在这一空间内,学生可以学习讨论一个课题或者该课题的子课题。可以实现在线交流和多媒体资料的上传与下载等多项功能。
  (2)本组成员管理
  为组长提供管理本组成员的平台。
  (3)本组讨论区管理
  对本讨论区的内容进行管理,如进行删改等。
  2.系统管理模块
  (1)用户管理
  接受用户注册,添加、删除用户,设定用户权限,进行用户信息查询等。
  (2)学习课题管理
  对学习课题进行查询、添加、删除、编辑、修改等操作。
  (3)讨论区管理
  进行讨论区的添加、删除、编辑修改及讨论区管理员(组长)设定等操作。
  (4)资源管理
  对公共学习资源进行管理维护。
  
  ● 开放课堂教学方法
  
  目前较为稳妥的做法是,结合实际情况将开放课堂教学的一些先进理念逐步引入传统课堂教学过程中,并对传统课堂教学方式加以扬弃。基于此考虑,我们提出了开放课堂教学组织和实施的教学构思和设想。
  开放课堂教学可划分成三个阶段:①学习课题制定阶段;②学习实施阶段;③总结交流阶段。各阶段的内容说明如下。
  
  1.学习课题制定
  (1)确定课题内容
  按照教学大纲的要求选择学习内容,课题制定最好具有一定的综合性,最好能与生产生活实践相结合。教师应该在课堂上对课题进行讲解说明,并传授一些必备的知识(相关学习资料也可以上传到网络教学平台上以备使用),便于学生顺利进行下一阶段的学习。
  (2)分配课题
  学生自主选择相关学习课题和课题合作者,协商推选或由教师指定小组负责人。此过程既可以在课堂上完成,也可以通过网络教学平台完成。
  (3)分析课题
  学生对课题需求进行深入的分析和讨论后,写出开题报告,并进行小组范围内汇报。
  2.学习实施
  (1)制订学习计划
  在小组负责人的协调下,各小组制订出具体的学习计划,计划中应该有预期目标、总体进度安排、任务分配、每周或者每日工作安排等详细内容。计划制订后,应与教师进行讨论并加以改进。
  (2)具体实施
  按照学习计划进行学习,每人定期将学习完成情况、存在问题和阶段性成果等上传到讨论区,小组内部或小组间的合作交流既可以通过网络在线完成,也可以采用面对面的实际交流方式。
  (3)定期反馈情况
  一般可以同时采取两种方式:其一,以小组为单位,每人定期进行自我进度检查,并形成书面文字,由组长负责汇总上传到讨论区;其二,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定期进行由教师组织的各组学习情况汇报,每组指定代表发言(发言者可轮流安排)。
  3.总结交流
  (1)总结完成情况
  学生自主完成各自的总结报告,并上传到网络教学平台上。
  (2)与其他学生进行问答式交流
  建议采用面对面方式进行,也可在网络平台上进行。以小组为单位回答其他人的问题。
  (3)教师进行总结
  教师根据各组完成情况提出意见和建议。
  4.教学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在开放课堂学习过程中,不仅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同时教师的主导作用也要发挥好,不能流于形式,更不能让学生完全处于放任自流状态。换句话说,就是该松的时候要松,该紧的时候要紧。这里所谓的松和紧,一方面是指在学习过程中对学生思想和行为的控制程度,另一方面是指在一个学习过程中的不同阶段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所起的作用孰重孰轻。
  
  ● 开放课堂学习的评价
  
  开放课堂学习作为研究性学习的一种模式,其评价方式也应该具备研究性学习评价的特点。其中多元化的研究性学习评价模式具有以下特点:评价主体的多元化,评价内容的多元化,评价方法的多元化和评价手段的多元化。有的学者以多元智能理论为依据,提出了研究性学习专题作业的5种评估方式:个体的智能特征,对事物、技能和概念的把握,作品的质量,交流与专题作业为学生提供与广大观众、同学、其他合作者、教师和其他成年人以及与自己交流的机会和反思。
  结合本文提出的系统模型,我们将评价分为三个阶段:课题准备阶段的评价,实施过程的评价和总结交流及成果评价。下表给出了各阶段评价的主体、方法和内容。
  
  开放课堂教学在目前国内的教学实践中还处在尝试和推广阶段,仍存在诸多待解决的问题。诸如,教学思想的转变,开放课堂在教学整体中的合理安排,教学经验的积累和技巧的运用,如何调动广大教师不断将先进的教学理论和科技手段相融合,并作为认知工具充分地加以利用,如何解决传统的教学评价体系对开放课堂教学的制约等将一直是教育工作者们需不断研究和探索的课题。
  最后,引用开普敦开放教育宣言(Cape Town Open Education Declaration)中的一段话作为本文的结束语:“地球上每一个人都能获取人类所有知识,每一个人都能对人类知识总和做出贡献。他们正在播种一种新教育法:教育者和学习者一起创造、形成和演化知识,并在这个过程中,深化他们的技能和理解。”
  
  参考文献:
  [1]James Rothenberg. The open classroom Reconsidered [J]. The Elementary School Jou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