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东》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2011-12-29 00:00:00崔登才
中国信息技术教育 2011年13期


  ● 课程标准
  在地图上找出某一地区的位置、范围、主要国家及其首都,读图说出该地区地理位置的特点;运用地图和资料,指出某一地区对当地或世界经济发展影响最大的一种或几种自然资源,说出其分布、生产、出口等情况。
  ● 教材分析
  本节课为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第八章第一节的内容。从引导学生关注世界上的热点问题和热点地区出发,选择了世界上冲突、战争最频繁的热点地区──中东。中东历来被称为世界的“火药桶”,只要有一点“火星”就会引发冲突与战争;中东地区还因为其重要的地理位置、丰富的石油资源和独特复杂的人文历史背景,而备受世界的关注。
  ● 学生分析
  教学对象是七年级的学生,他们对新事物、新问题有着强烈的好奇心,长期的热点地区能吸引他们的注意力。学生在本节之前,已经学习过一些国家和地区的地理,对学习区域地理的方法有一定的了解,具有基本的读图和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但对于像中东这样一个充满矛盾和冲突且跨多学科、问题由来已久的复杂地区的分析和概括,对于七年级的学生来说有一定的难度。
  
  ●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能够在图中找出中东地区的位置、范围、所涵盖的主要国家及其首都;能够说出所濒临的海、海峡以及重要运河名称等;读图说出中东与西亚范围的区别;理解中东地理位置的重要性;运用地图、统计数字说明中东石油的分布地区、主要石油输出国、石油运输路线,理解中东石油资源对当地经济及世界经济的影响。
  过程与方法目标:利用信息技术,借助相关资料及教材知识,分析中东成为热点地区的原因。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关注世界的热点地区和热点问题;培养关心世界大事,关注世界和平的情感态度。
  ● 教学重、难点
  重点:中东的地理位置;中东的石油资源分布及运输路线。
  难点:中东石油资源分布及运输路线。
  
  ● 教学方法
  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分组讨论。
  ● 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时政新闻图片及视频:教师展示本·拉登照片,播放最近他被美军击毙的新闻视频。
  问题引领:同学们!你们知道这位世界恐怖大亨出生在哪吗?你对这个地区了解多少?
  设计意图:从学生最感兴趣的时政热点问题导入,激发学生对本节内容的学习欲望,同时培养学生关注世界时政及热点问题。
  技术运用:苹果Keynote多媒体展示。
  2.填图导学
  活动过程:学生上Wiki下载并使用导学案,通过读图、填图落实中东地区的位置和范围、濒临的海、重要的海峡和运河,理解中东地区处于三洲五海之地的重要位置。
  学生活动1:在图1中填写伊朗高原、阿拉伯高原、阿拉伯半岛、小亚细亚半岛、安纳托利亚高原、里海、黑海、土耳其海峡、地中海、苏伊士运河、红海、阿拉伯海、霍尔木兹海峡、波斯湾、美索不达米亚平原,描绘北回归线。
  问题引领:对照刚填写的地图,中东地跨哪几个洲?与哪些海相邻接?大洲的分界线有哪些?中东的地形以什么为主?
  教学评价:学会认识TDdxtoi21LKfcEkyBHJSHRC7sUujX1EkCZ1KZti5+wE=一个区域地理位置和地形的基本方法是能够说出一个区域内的主要地形区的名称,濒临的重要海、海峡及重要的运河名称,重要的纬线(如赤道、南北回归线、南北极圈)是否穿过此区域。以此为基础归纳出区域的地形特征和位置特点。
  
  技术运用:苹果Pages中填图和画线。
  设计意图:变“记”为“做”。这些事实性的知识在传统教学中多为死记硬背,学生毫无兴趣。通过信息技术支持,在“做中学”,因此能增强学生的记忆效果。
  学生活动2:在图2的政区图中用Photoshop软件画图:用红色的粗线画出中东地区的范围,填写主要国家伊朗、伊拉克、科威特、沙特阿拉伯、埃及、土耳其、阿拉伯联合酋长国并标注其首都。
  问题引领:中东与西亚范围的主要区别是什么?
  教学评价:认识区域范围内的主要国家及其首都;中东与西亚范围的区别。
  技术运用:Photoshop软件的画图、文本功能。
  设计意图:通过动手画图明确中东与西亚范围的区别。
  3.小组研讨
  活动过程:读课本图8.5、8.4和8.6分别填写下列问题及表格内容。
  (1)中东是目前世界上石油储量_______、生产和输出石油_______的地区。
  (2)读中东的石油产区图,中东的石油主要分布在_____________________。
  主要的石油输出国有_____________________。
  (3)所产石油绝大部分通过海洋运往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发达国家和地区。
  教学评价:理解中东石油在世界的重要地位、中东石油的分布、运输路线及到达的地区和国家。
  设计意图:将问题设计更加具体化,通过图与表,将石油的运输路线落实在地图上。
  4.小组展示,教师总结
  活动过程:随机选取一组(全班共36人)向全班学生展示导学案的学习成果;确定另一组为评价组,对展示内容适时评价,其他小组成员补充;教师适时纠正错误并作最后的点评,对本节课作一个总结。
  设计意图:根据学习金字塔理论,从被动学习(听讲-阅读-视听-演示)到主动学习(讨论-实践-教授给他人),效率是不断提高的。小组展示给其他同学的方式属于主动学习效率最高的一种(教授给他人)。
  5.录屏作业,人人展示
  活动过程:从Wiki上下载中东录屏展示资料(PDF格式),将展示资料和个人的视频图像调整到合适位置。打开录屏软件ScreenFlow,勾选录制声音和视频,一气呵成录制完毕,作为作业上传到Wiki。
  技术运用:ScreenFlow屏幕录制软件及Wiki平台的使用。
  
  设计意图:能上台展示的小组人数是有限的,录屏展示能在有限的时间内促使人人参与展示。用于录屏展示的资料是在导学案基础上专门设计的,以空白地图为主,学生要顺利完成的前提是事前认真学习相关知识,精心准备,这样在“玩”中达到了促进学生学习的效果,还培养了表达能力和审美能力等其他多种能力。此外,在一对一数字化学习背景下,电子作业相对于传统纸质作业来说,抄写作业变得更加简单高效,只要复制粘贴一下即可。录屏展示中有本人的视频图像,能确保是本人完成作业(如图3)。上传到Wiki的录屏作业,教师可以随时随地(有WIFI或手机网络)通过苹果笔记本、iPad或iPhone批阅学生作业并记录成绩。
  “iPad电子板书设计”使用了App Store里的免费软件iBoard,其互动功能远远超越传统黑板(如图4)。
  ● 教学反思
  初中地理大多是事实性的知识,不像高中地理理论性和原理性强,在传统课堂中,大多采用教师讲、学生听的模式,地理学习主要是死记硬背,实践证明效果很差,学生也不喜欢。
  在一对一数字化学习环境中,学生人手一机,课堂的大部分时间用于学生的学习,在导学案的引领下,每位学生都能动起来,学生能成为课堂的主人,教师成为学生学习的引路人,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充分体现了“学生主体、教师主导”的教学理念;每位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进度安排学习,教师不断解决学生的个性化问题,因材施教,照顾到了学生的差异性。
  导学案方式在地理课堂应用时注意以下几点。
  (1)导学案的“导”很重要,这是充分体现教师主导地位的部分。教师的“导”很大程度上融入到了导学案的设计之中。教师要重新整合各种教学资源,全新设计导学案,不能一味地按书本的资源与顺序安排教学,引导要清晰,一环紧扣一环,环环深入,引导学生到达高阶思维。
  (2)要充分体现地理学科的特点。在导学案的设计中利用各种地图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
  (3)展示分享环节最好调动所有学生参与。可以在全班挑一位导学案完成较好的学生或小组重点展示,解决疑难问题。其他学生可以纠正展示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或者就展示提出一些问题。经过师生共同研讨形成导学案答案并立即上传,让学生及时更正导学案。
  
  (4)导学案设计完成之后,一定要换位思考。以学生的角度和心态从头到尾重新审视导学案,及时发现问题并纠正。有时导学案在学生手里就会出现很多教师意想不到的问题,如图片是否合适、字体是否变化、版面设计是否科学合理等。
  (5)在反馈练习环节,争取让每位学生都有展示机会。上台展示的机会是有限的,这就要用到信息技术,实践证明用ScreenFlow录屏软件做到了人人能够获得展示的机会,照顾到了所有学生,并且能真实反映学生学习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