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中国资本项目的开放问题一直引人关注,有关是否有必要开放、如何开放等问题,理论界和实践人士都在积极探索。文章旨在通过分析中国资本项目开放的现状和问题提出资本项目开放的必要性,并具体分析了中国在现实经济基础和结构上开放资本项目所需要注意的问题和面临的困境,浅要地概括了中国资本项目开放的现实和未来。
关键词:资本项目开放;市场经济;金融;汇率
中国经济正处在高速发展的阶段,与国际的经济交流也越来越复杂、深入、深刻,资本项目自由化在这一变化过程中,必然成为中国经济决策和发展至关重要的一环。
一般而言,资本项目的开放是与资本管制相对的。大部分国家都有从资本管制向资本项目开放的阶段。各国在早期通常采取资本管制措施,这在效果上一方面产生税收、配置信用,另一方面维持国际收支平衡及其他宏观管理。随着通讯、科技的日新月异和国际政治的发展主题,各国强化经济交流与合作,资本管制逐步被人们认识到其在资源优化配置、经济效率改进的劣势,从而争相进入开放资本项目行列。然而,实际步骤中,中国面临的压力和挑战是巨大的,政府在市场经济中的功能和角色将进一步转化。理论上,为世人接受的“三元悖论”揭示中国在资本自由流动、资助货币政策、稳定汇率不可共存的条件下,必然引致内在经济的深刻变化和挑战。
历史表明,在资本项目开放过程中,各种风险和难题一并存在,如若对这些问题认识不够,未在事前或事后采取相应对策,不仅可能致使整个开放进程的搁置及失败,而且极大加剧了潜在经济危机的发生几率。本文将从中国资本项目自由化现实和其伴随的挑战展开讨论,并引述结论及对策。
一、中国资本项目开放的现实
20世纪80年代,相对于中国当时的经济状况,在改革开放的带动下,中国实现持续三十年高速增长,既是情理之中,又在意料之外。这一时期,伴随着中国对外资积极有效地引进和利用,资本跨境流动规模在不断扩大。2009年,外资流入达到7464亿美元,约为2005年的1.78倍。同时,中国对外资本输出也在日益增加,但与流出比较并不平衡。截至2010年9月,中央银行持有的外汇储备余额约为2.65万亿美元,境外金融资产规模超过2万亿美元,对外投资的存量突破2460亿美元。在这些成绩之下,中国资本项目开放仍然存在诸多问题。
(一)加快资本项目开放进程的时代诉求
随着经济实力和地位的发展和变化,中国面临的城市化问题、粗放经济问题、效益问题将在以后的发展中占据举足重轻的地位。
统观世界经济历史,随着经济实际情况的发展,适时地、正确地融入世界经济,恰当的资本开放政策对经济体的促进作用是巨大的。二战以后,在布雷顿森林体系下,汇率固定,绝大多数国家为求货币自主,均严格管制资本在境内外的流动,只有美国、加拿大、德国、瑞士等少数国家没有显著的资本管制迹象。进入60年代,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新的成就和新的问题也慢慢凸显,而资本管制限制国家经济交流、妨碍经济效率的现状愈来愈不容忽视。这一段时间,理论界也开始了自由主义的复苏,货币学派和供给学派认为应该逐步取消资本管制,让市场这“看不见的手”调节经济在国际的分配和交流。大多数国家慢慢地接受了这一提议,到80年代,各国纷纷开放资本项目,引为潮流。
中国经济也正是处于转型发展时期。中国在三十年的改革开放过程中城市化步骤不断加速,经济综合实力逐渐引领全球。但是,在经济体制方面,中国市场经济制度还远非完善,各产业、地区发展不平衡重制约着经济的长远发展。地区、产业间的不平衡往往直接取决于资本分配和流动的不均衡,市场效率的落后也往往受制于经济、技术的交流与合作不完善。如若改变中国的诸多落后状况,开放资本项目的意义十分重大。直观的优势在于改善中国因外汇储备格局引发的国内通胀现状、减轻外汇升值压力,加快国内资本有效配置对经济;对于中国金融,积极开放资本项目,有利于金融业务国际化、金融纵深发展、金融一体化,经济效率和效益将在资本项目自由化的过程中不断加强。经济金融的国际范围深层、广泛的交流合作,迫切期待对资本往来积极放松的政策。
(二)相对保守的资本开放现状
中国于1996年12月1日正式接受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第八款义务,实行人民币经常项目下的可兑换。但实际情况是,中国并没又在真正意义上做到经常项目自由化。因为中国现行结售汇制度在时间、价格以及数量等方面对中国企业的外汇买卖施加了人为的限制,而且在中国个人也不能在经常项目下真正地实现自由兑换。
而在资本项目方面,中国管制十分严格。无论是资本账户还是金融账户,几乎每一个交易环节都有管制。无管制的情况只在于汇兑环节,而且仅限于资本项目、外商在华投资及贸易信贷少数几项。中国对资本的管制主要体现在:一是对直接投资的限制。外商在华投资往往要受到产业政策的倾向性指导,对其汇兑虽然没有限制,但有关部门对其交易的内容有严格的审核制度。二是对外借款的限制。主要针对内地机构对外借款,内地企业和其他及机构需在准入和指标方面接受较严格的审核才能对外借款。另外,只有内地金融机构有资格对外放款,仍然要受到指标等等方面的批准。三是外国投资者进入中国内地金融市场和内地投资者进入境外金融市场有严格的准入管制。虽然从实际情况来看,中国的资本项目开放程度高于上面描述,但自2001年加入WTO十年来,实际的开放政策并不能满足日益提高的自由化需求。
二、中国资本项目开放的挑战
(一)资本项目开放策略的选择
中国自1996年实现人民币经常项目可兑换开始,就已经着手了资本项目开放的预期行程。然而,次年的亚洲金融风暴给人们敲响了警钟,使当局看到在不成熟的条件下开放资本项目巨大的、潜在的危机。从此,中国认识到资本项目开放的两面性,并开始了探索开放的步骤,谨小慎微地制定资本项目自由化的政策。
总结世界各国的资本项目开放经验和教训,无论是激进式地策略选择,还是渐进式的开放步骤,都不乏成功和失败的案例,而关键在于,找到适合各国国情的资本项目自由化策略。中国要找到在资本项目开放中的正确道路,必然要从中国的实际情况出发。
中国的基本情况是:国内产业结构还是以工业为主,农业落后,金融服务业处于发展时期;地区差异导致国内区域间资本流动不均衡;城乡金融发展差距大、交流困难。这些问题在很大程度上加大了中国对资本项目开放的迫切需求,又时刻提醒我们在开放资本项目过程中注意国内、外的矛盾,以求在经济社会稳定的条件下积极探索和发展资本自由化。从这个意义上讲,现在为多数人认可的是,中国深化资本项目自由化改革必须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必须在尊重历史规律的条件下,一步一步地加大资本项目开放程度,杜绝盲目的“快刀斩乱麻”策略。其主要涉及到对资本账户与金融账户的开放时机和次序,各子项目的开放时机和次序,以及各项目的开放程度等细节的选择。这对中国的政府、社会、综合经济实力都是一项挑战。
(二)国内金融、汇率制度的适应能力
一个经济体的资本项目自由化改革往往牵涉到这个经济社会的方方面面,对于中国这样一个经济、政治大国而言,尤其如此。所以在其进程中不得不谨小慎微,特别是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利率市场化改革。利率市场化作为国内经济市场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资本项目开放的必要前提条件之一。利率市场化代表良好的微观经济机制,有助于健全市场运行,使商品和股票价格充分反映市场配置要求,并与国际市场价格接轨。二是金融市场稳定以及金融行业发展。资本项目构成的主要部分都涉及金融市场,因此,国内金融市场的成熟稳定、金融行业的完善程度都显得颇为关键。中国由于资本市场的不发达,银行机构成为金融行业中主导型的中介,而在银行体系中,以银行负债形式流入的短期资本绝大多数投资于中国市场,这直接导致银行体系外币净负债上升,当银行的资产结构不合理而国外短期资本的大规模流入,使银行流动性加剧,可能导致金融机构系统性危机的爆发,威胁金融体系的稳定。国际上的认识是,在资本项目开放的条件下,短期资本频繁流动,可能会对金融体系的稳定性带来冲击。为了保障开放过程中以及之后的金融稳定,必须创造国内金融体系、汇率制度有利条件。美国斯坦福大学教授麦金农曾经提出,从财政改革、金融与贸易自由化、汇率改革必须在资本项目开放之前分步骤完成。这对我们的改革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三是人民币汇率浮动制度。根据“三元悖论”的诉说,货币政策的独立、资本项目开放、固定汇率自三者必弃其一。当然这是绝对情况下的理论,实际而言,可以选择资本项目开放和汇率浮动的动态平衡,使利益最大化。适当的汇率水平不仅是资本项目开放的前提,也是开放后保持汇率稳定的重要条件。在正确的汇率制度下,使得汇率水平及时调整的合理水平,真实有效地反映外汇市场供求状态,调节国际收支。
(三)政府职能的相关转化
资本项目自由化在世界范围而言,是一个经济一体化和市场化的过程。中国在这种洪流之中,只有勇立潮头,应时抉择,才能长足发展。中国要开放资本项目,就需不可避免的面对国内经济市场化的问题。中国虽然从20世纪90年代就已经完成了市场化的改革,但对于接轨国际经济和市场来说,市场化程度还不完善。其中,中国政府的职能就是首要的变化方向。
在以往的经济增长中,中国政府的投资拉动、政策干预效果过大,在效率上处于不利发展地位,同时,在经济发展过程中掩盖了很多弊端。从市场角度出发,可以认为市场调节机制在价格、配置调节的作用被严重限制。如果不改变这种现状,对国内经济是限制经济效率和发展的,与国际的经济交流也会处于相对落后的地位。然而,问题在于,以往优先的模式在今日仍然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为了经济发展的诉求,政府职能的转变在中国市场经济不完善、经济发展极不平衡的现状下变得极为艰难。其改革方向在于合理界定政府在市场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有效地优化政府投资结构,在市场经济制度下完善政府相关体制机制,强化监督和引导作用。
三、总结及对策
第一,有效、积极地改善国内市场经济制度、金融体系、汇率制度。一国经济在短期资本冲击之下能否稳定,往往取决于国内经济各方面素质的优劣,历史上多次金融风暴正说明,在没有国内强大的经济为后盾的情况下,贸然开放资本项目只能是把自身漏洞暴露在群狼之下。为了更好地使资本流动为国内经济健康发展发挥积极作用,开放必须在完善经济、金融、汇率制度的条件下实施。
第二,适时、有序的资本项目开放步骤。资本项目无序开放会带来很大的金融风险和经济损失,而科学、有序地开放进程能最大程度保障经济安全和效率。中国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应遵循的基本原则为:先流入后流出;先直接后证券;先长期后短期;向机构后个人;先债权后衍生工具。
第三,合适的资本项目宏观管理。首先,要拓宽资本流出渠道并鼓励资本流出,根据有效原则,使资本效益最大化;其次,政府部门在职能方面融入市场化;再次,加强金融监管力度和相关法律建设。
参考文献:
1、段文海.资本项目可兑换与经济增长相关性研究[J].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