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文章概述新生代外来工概况与基本特征、“新生代外来工”的业余生活状况;通过对建筑工地“新生代外来工”的业余生活、城中村出租屋“新生代外来工”的业余生活、工厂集体宿舍“新生代外来工”的业余生活及“新生代外来工”的婚恋问题进行深入调查研究;研究表明:单调、无聊的新生代农民工业余生活会引发严重的社会问题。因此,文章提出一系列对策建议来切实关注“新生代外来工”的业余生活。
关键词:农民工;新生代农民工;业余生活
一、引言
农民工是改革开放进程中成长起来的一支新型劳动大军,是中国现代产业工人的主体和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力量。近年来,农民工中的新生代群体越来越受到党和政府以及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2010年1月31日,国务院发布的2010年中央一号文件《关于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 进一步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的若干意见》中,首次使用了“新生代农民工”的提法,并要求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着力解决新生代农民工问题,让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标志着这代人走上历史舞台。2010年2月1日出版的《人民日报》紧随其后,署名刊出农业部部长韩长赋《关于“90后”农民工》一文。为认真研究新生代农民工问题,并为解决好他们的实际问题提出切实可行的意见和建议,笔者申报《“新生代外来工”业余生活问题调查》课题,并通过了2009年广东省党校(行政学院)系统哲学社科规划项目立项。2011年1月至11月,先后赴汕头市龙湖区、金平区、澄海区、濠江区、潮阳区、潮南区等6个区以及汕头中级人民法院、龙湖区公安局、金平区公安局、汕头市戒毒所,就新生代农民业余生活问题进行深入调研,并在广泛收集文献资料的基础上,形成此研究性论文。
二、新生代外来工概况与基本特征
(一)何谓“新生代外来工”
“新生代外来工”(也称“新生代农民工”),主要是指“80后”、“90后”,这批人目前在农民工外出打工的1.5亿人里面占到60%,大约1个亿。他们出生以后就上学,上完学以后就进城打工,相对来讲,对农业、农村、土地、农民等不是那么熟悉。另外,他们渴望进入、融入城市社会,而我们在很多方面还没有完全做好接纳他们的准备。“新生代外来工”年龄18岁-30岁,以“三高一低”为特征:受教育程度高,职业期望值高,物质和精神享受要求高,工作耐受力低。也包括被人们称为“蚁族”的“大学毕业生低收入聚居群体”。这些受过高等教育,却从事着保险推销、电子器材销售、广告营销、餐饮服务等临时性工作的大学毕业生们,主要居住在城乡结合部或近郊农村;绝大多数没有“三险”和劳动合同;月均收入低于5000元;年龄集中在22岁-29岁之间。他们中有九成人是童年时曾被称为家中“小太阳”、“小皇帝”的“80后”。
(二)“新生代外来工”问题是传统农民工问题的延续和发展
农民工问题是中国城镇化、工业化和城乡二元经济社会结构下,政治、经济、社会体制等多种因素的综合性产物,是与农民工现象相伴生并不断凸显的社会问题。“新生代外来工”是在改革开放下成长起来的新一代群体,“新生代外来工”问题是传统农民工问题在新阶段的延续、体现和发展。随着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程度的不断提高,他们的就业和生活环境相对传统农民工有了很大改善,对工作和生活有更高的、不同的要求;但在城乡二元社会体制没有彻底打破之前,在劳动力市场供大于求的就业结构下,他们与传统农民工有着类似的社会境遇,面临一些共同的基本社会问题。总之,这个群体的出现对我们解决农民工问题提出了与时俱进的新要求。
(三)“新生代外来工”概况
1、“新生代外来工”占外出农民工的六成以上,在经济社会发展中日益发挥主力军的作用。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2009年,全国农民工总量为2.3亿人,外出农民工数量为1.5亿人,其中,16-30岁的占61.6%。据此推算,2009年外出“新生代外来工”数量在8900万左右,如果将8445万就地转移农民工中的新生代群体考虑进来,中国现阶段“新生代外来工”总数约在1亿人左右。这表明,“新生代外来工”在中国2.3亿(2008年为2.25亿)职工中,已经占将近一半,他们在中国经济社会发展中日益发挥主力军的作用。
2、平均年龄23岁左右,初次外出务工年龄基本上为初中刚毕业年龄。根据当前三项规模相对较大的“新生代外来工”调查数据(一项为中国人民大学2010年对全国28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共1595名新生代农民工的调查;一项为珠三角新生代农民工的调查数据;另一项为全国总工会研究室2009年组织对千家已建工会企业的问卷调查),“新生代外来工”的平均年龄为23岁左右,这要求我们在认识“新生代外来工”时,必须关注与其所处特定年龄阶段相关的一系列特征和问题。
同时,“新生代外来工”的初次外出务工年龄更低,基本上是一离开中学校门就开始外出务工。一项调查显示,在珠三角,传统农民工初次外出务工的平均年龄为26岁,而在“新生代外来工”中,“80后”平均为18岁,“90后”平均只有16岁。16岁、18岁的年龄,基本上意味着“新生代外来工”一离开初中或高中校门就走上了外出务工的道路,也意味着与传统农民工相比,他们普遍缺少离开校门后从事农业生产劳动的经历。
3、近80%为未婚。据全国总工会研究室2009年的调查,“新生代外来工”中的已婚者仅占20%左右。国务院研究室2006年发布的《中国农民工调研报告》显示,当时农民工中80%以上的人已婚。数据对比显示,“新生代外来工”主要是一个未婚群体,这意味着,这一群体要在外出务工期间解决从恋爱、结婚、生育到子女上学等一系列人生问题,这与外出期间80%已成家的传统农民工相比,存在很大差别,这是我们考察“新生代外来工”问题不可忽略的方面。
4、受教育和职业技能培训水平相对传统农民工有所提高。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09年,在“新生代外来工”中接受过高中及以上教育的比例,30岁以下各年龄组均在26%以上;年龄在21-25岁之间的达到31.1%,高出农民工总体平均水平7.6个百分点。而2008年进行的第二次全国农业普查数据显示,在外出从业劳动力中,具有高中以上文化程度的仅占10%。同时,“新生代外来工”中接受过职业培训的人员比例达到36.9%,高出传统农民工14个百分点。数据对比说明,尽管“新生代外来工”仍以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为主、职业技能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但是,相对传统农民工,他们的文化和职业教育水平已有较大提高。
5、在制造业、服务业中的就业比重有所上升,在建筑业中的就业比重有所下降。“新生代外来工”就业的行业分布呈现明显的“两升一降”特征,即在制造业、服务业中的比重呈上升趋势,在建筑业中呈下降趋势。《中国农民工调研报告》显示,2004年农民工在制造业、服务业和建筑业中的比重分别为33.3%、21.7%和22.9%;而国家统计局2009年数据显示,外出农民工中从事制造业、服务业、建筑业的比重分别为39.1%、25.5%和17.3%。数据对比可以发现:5年间,制造业和服务业分别上升了5.8和2.6个百分点,建筑业则下降了5.6个百分点。这说明,相对于传统农民工,“新生代外来工”显露出了行业倾向性,开始偏向于劳动环境和就业条件更好的行业。
6、成长经历开始趋同于城市同龄人。从成长经历来看,“新生代外来工”没有经历过父辈那样从农村到城市的变化过程,与城市同龄人更为趋同。很多“新生代外来工”自小就跟随父母移居城市,或是在农村初中(高中)一毕业就到城市“谋出路”,因此他们对城市生活环境比对农村生活环境更熟悉、更适应;即使出生、成长在农村,他们在务工前也同城市里的同龄人一样,大多数时间在学校读书,不熟悉农业生产。据统计,89.4%的“新生代外来工”基本不会农活,37.9%的“新生代外来工”从来没有务工经验。而且,许多“新生代外来工”出生在城市,在农村没有土地等生产资料。据安徽阜阳市统计,该市无地农民工占外出农民工的26.3%。随着城镇化进程的推进,这一群体势必将越来越大。此外,“新生代外来工”大多只有一、两个兄弟姊妹,“较之父辈,生活是优越的,没有挨过饿,没有受过冻,温饱问题在他们头脑里没有什么概念”,“忍耐力和吃苦精神远不及父辈”,这一点与城市同龄职工也颇为相似。
(四)“新生代外来工”与其长辈的区别
20世纪80年代以后出生的第二代及90年代以后出生的第三代农民工的市民化。随着第一代农民工年龄的增大和逐步返回农村,“新生代外来工”陆续进入城市并成为农民工的主体。这部分人的成长的社会环境和家庭环境与其长辈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第二代“新生代外来工”;20世纪80年代成长起来的农民,随着90年代中国经济快速发展、经济外向度大幅提高而外出打工,是目前农民工中数量最多的。“外出进城打工”是这代农民工有别于上代农民工的显著特点。他们一般都有10年左右的打工经历,大多在建筑业、加工业、纺织业、出口企业打工。他们的城镇化走向呈现分别:一部分有技能、有管理能力的人成为企业生产骨干,留了下来;还有一部分有文化的女工也留了下来,不少嫁给了城里人;但仍有很大一部分人随着年龄增长,挣了一些钱而选择回乡。
第三代“新生代外来工”;20世纪90年代后出生的农民工,模糊一点也包含80年代末出生的,可统称为“90后”。估计有4000万人左右,最近几年新增加的农民工主要是这部分人。他们基本是进城打工,主要在服务业就业,如卖服装、卖保险、搞推销的较多。把出来打工作为寻求进城的机遇和途径,根本不想再回农村。
三、“新生代外来工”的业余生活状况
从“新生代外来工”概况与基本特征可以看出“新生代外来工”受教育程度高,职业期望值高,物质和精神享受要求高,工作耐受力低。这些基本特征也就决定了“新生代外来工”生活方式是多彩的,特别是业余生活既是丰富,其实还是很无聊。其是“新生代外来工”业余生活是值得我们去关注。以下是笔者一年来先后赴汕头市龙湖区、金平区、澄海区、濠江区、潮阳区、潮南区等六个区,就“新生代外来工”业余生活问题进行深入调研的案例。
(一)建筑工地“新生代外来工”的业余生活
镜头一:澄海区一较大型建筑工地。
2010年7月25日下午笔者到澄海区一较大型建筑工地调查。这时,天色还挺亮,建筑工地上的外来工们(大部分是“新生代外来工”)收拾好工具,陆陆续续地走出工地大门。看门的大爷说,工人们的集体宿舍大多在附近,走路大约需要20分钟左右。笔者正准备步行前往,后面上来一队自行车,还有几辆电动车,一个约28岁的小伙子热情地说:“我带你过去!”原来,建筑公司给住宿舍的工人们配备了这些交通工具,方便他们上下班。笔者坐上电瓶车,不过5分钟,就到了他们的生活区。
19:00边看电视边吃饭。
工人的集体宿舍是两层的简易棚屋,一个不小的院子,有人正在用自来水冲洗地面。工人们一到“家”,食堂、澡堂、小卖部可都热闹起来了。笔者走进一间宿舍,进门就看到一台电视机,两个“新生代外来工”正捧着饭碗看得津津有味。周师傅刚洗完澡,拎了一瓶啤酒,端着一份凉皮,坐在矮桌前,也来看电视。吃饱喝足,他点了一根烟,向笔者介绍起电视剧情节。这个小屋就住三人,有上下六张铺,床上搁置了一些生活用品,蚊帐随意地卷在一边。这会儿,两个吊扇呼呼地吹得起劲,放在床上的一个小电扇也在认真地“工作”。门边摆了两辆新的自行车和一辆电动车。
19:45院子里的点播台。
吃完饭,洗完澡,工人们三三两两地来到院子里,活动活动筋骨。小卖部边上,一群人围着一台电视机。一名小伙告诉笔者,这电视机是老板娘的,专门给他们观看,他们爱看啥就看啥。有人坐着,有人站着,场面还挺热闹。碰到有人换台,就会引起嘘声,换了数个之后,大伙看起电视剧来。
20:00出去看看广场舞。
笔者和有几个工友结伴出门,他们有些是去附近的超市买东西,有些则是去看广场舞。电工张师傅告诉笔者,他天天都去清水桥路口的小广场看人家跳舞,一天的体力活有点累,那边载歌载舞的,看看也是放松放松。天气热,看到10点钟光景,睡觉正好。
21:30早睡是为了早起。
因天色已晚,有些许凉爽,看电视、逛大街、看跳舞的工人们带着几分睡意,三五成群地回到了生活区。周师傅告诉笔者,明天5点多就要上班了,这会儿就准备睡觉了。对床的李师傅还在看电视,因为害怕酷热的天气,他已经两天没有开工了。他说,多休息几天也行,不上班就花点饭钱,水电费都是公司出,住宿也免费。据了解,建筑公司对这些外来工的生活比较关心,有什么问题一般很快能解决掉,一些外来工都表示,对现状还是比较满意的。
镜头二:潮南区一建筑工地。
2010年7月28日笔者到潮南区一建筑工地调查(有几位是老乡)。这个工地有三批工人,一批是土木工人,他们负责打地基垒砖的,一批是装钢材工人,主要是用钢材架好厂房的外架的,一批是外墙工人,主要负责墙的装修的。每一批工人里面会有2-4个工头,工头是安排工人工作生活,负责工人工资的,一个工头就2-3个工棚,工人们就按照工头的安排住在不同的工棚里面,几十人就挤在里面吃喝拉撒。工棚里是没有私隐的,大都是80后的年轻人;即便是有老婆的,区别只是蚊帐是否透明。女人一般早下班,做好饭等着男人们回来,男人一回到工棚,第一件事不是吃饭,而是洗澡,为了能赶快去填肚子,工人们都是集体洗澡。女人洗澡也很有意思,由于工棚的澡房是没有门的,所以都是等到很晚的时候女人们才约好时间去洗澡,当然男人这时候一般会识趣的,他们不是看电视就是打牌。
说到他们的业余生活,其实还是很无聊的,由于这个工地所在的镇不是很发达的镇,没有什么娱乐设施,最多也就是网吧。年轻的人去了网吧,剩下来的都留在工地,聊天、打牌、看六合彩报“研究六合彩”、看电视,仅此而已。他们夜里的娱乐方式往往是自发的,如三五一聚打牌,聊天,逛低廉小商品市场。
(二)汕头城中村出租屋“新生代外来工”的业余生活
在三资企业上班、做装修、从事营销的“新生代外来工”大都选择出租房居住。在汕头出租房主要集中在龙湖区的龙湖村、夏桂埔、陈厝合、广新村以及金平区的金砂乡、新乡、大窖。居住出租房的“新生代外来工”看电视和阅读报刊杂志在“新生代外来工”的业余文化娱乐活动中占主导地位,听音乐、上网、聊天的比例也不低,成为时尚前卫“新生代外来工”的文娱活动的主导。排名前五位依次是:看电视、阅读报刊杂志、听音乐、上网、与老乡或工友聊天“研究六合彩”。可见他们在平时紧张的工作之余,对外界信息时刻保持着较强的探知欲和需求。“新生代外来工”的知识文化水平较低、信息比较闭塞、打工生活单调而缺少调剂,所做的工作也都是主要靠体力挣钱,所以他们会尽可能通过电视等身边的媒介了解外界,通过阅读报刊杂志获取信息和知识。
镜头一:广新村出租屋。
来自饶平县中部农村的小王20出头,她说,她来汕头已好多年了,在汕头一外企电子厂上班,除了白天打工晚上做点手头的活(装玩具),就是睡觉,几乎没有别的娱乐活动。
她们的工资都不高,节假日也少,别人晚上休息的时间,是她们最忙的时候,等她们下班了,街上也就冷冷清清了,只能回家睡觉。“除非到市区里去玩,但那要坐30分钟的公交车”,小王说,“市区里的娱乐场所她们从来没去过,也不敢去,更消费不起”。
由于7个人挤在二十来平方米的一个房间,连放电视机的地方都没有了。加上天气热,没有空调的狭小出租房里更加呆不住人,她们就搬凳子到屋外乘凉。
小王说,出租房的电费也好省了,每度电要1.2元,一个月有不少了,够大家吃一次肯德基。最关键的原因是呆在闷热的房间里没事干。这样的夜晚,对她们来说,也是很难熬的。不过,她们心中还有梦想,这是唯一让她们感到幸福的地方。
镜头二:陈厝合出租屋暗访“赌博”。
陈厝合应该说是汕头外来人口居住最多的地方。每到夜晚陈厝合出租屋除了聊天、看电视,就是“赌博”。
几乎每一栋出租屋都有玩牌赌博,一种玩牌赌博形式是玩三张牌,一人做庄可以十几人甚至几十人来下注;有人就用烟、茶水免费供给,吸引人们来出租屋赌博。另外还有赌“六合彩”,每逢周二、周四、周六晚上是城中村出租房最热闹的时刻,胜似过节日。晚上下班回来,第一件事不是吃饭,而是看六合彩报研究下注的好码,有的看电视“学做菜”节目“研究六合彩”,如果做菜内容是“煮鸡”今晚特码就下“鸡”、如果做菜的颜色是“红”的今晚特码就下“红”波……。在21点前互相串门或打电话:“今晚你看什么”;21点后三五成群在起讨论:“你中了吗?”、“我有输三十元”、“我猜到,但下错”……。还有一些出租屋内,“新生代外来工”在搓麻将赌博,有时通宵达旦。
镜头三:城中村的网吧。
由于所在的城中村很不发达,没有什么娱乐设施,最多也就是网吧。“新生代外来工”的业余生活在网吧度过也是潮流。
有一位老家来自江西的新生代农民工周小川在某工地做泥水工,无任何不良嗜好,勤俭节约,发奋图强,平生最大的爱好就是上网吧。可如今的游戏已是有钱人的天下,他只好把目光瞄准城中村的网吧,因为收费低廉。周小川是笔者一位老乡的工友,周小川向笔者讲述他一个晚上上网吧的经历:“当晚十二点,我冒着倾盆大雨狂奔到城中村夏桂埔XX网吧,从内裤兜里掏出略带体温的六枚一块硬币,放在吧台上说:网管,俺通宵。网管鄙视地瞧了我一眼,收下钱,说自己找位置。我说:可有免费饮料提供?网管不耐烦地说:有,自来水。我找到一台靠近空调的坐位,一边开机一边说:OK,来一杯!一边喝着自来水,一边上网娱乐。”
(三)工厂集体宿舍“新生代外来工”的业余生活
镜头一:年轻人业余生活时尚泡吧。
跳跃的烛光,动感的音乐,环型的吧台,诱人的啤酒,这一切流行的元素成了“新生代外来工”业余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每当夜晚到来三五成群工厂集体宿舍到酒吧。
2010年7月27日晚,笔者走进了位于市中心的一酒吧,半圆型的小舞台上,三名外国歌手正深情地演绎着经典的欧美名歌,随着时间推移,酒吧的人越来越多,刚刚还零零星星的,转眼间已找不到位置可坐。过了10点,酒吧内的人气已达到最顶点,音乐也从开始的柔美渐渐演变为ROCK的奔放。
来酒吧的大多数是20多岁的上班年轻一族(绝大部分是“新生代外来工”),经过一天紧张而忙碌的工作之后,他们更愿意约上三五知己来酒吧喝喝酒、说说话。在和朋友一起玩撒骰子的陈先生告诉笔者,酒吧的环境轻松自在,来这里既为放松紧张了一天的神经,也是在为明天的工作储备良好的心情。
镜头二:服装厂里的姐妹们“夜色里的梦想,寻找白马王子”。
在汕头潮阳区谷饶镇一内衣厂打工的江桂芬是广东饶平人,和她一起来汕头潮阳区谷饶镇的小姐妹还有6个,都是90后,她们住厂内同一宿舍。
因为天热,江桂芬昨天下班比平常要晚半小时。昨晚,内衣厂所在社区要搞演出活动,她和6个同伴小姐妹约好都一起去。“因为上夜班,经常赶不上活动。”她说。只要附近社区放露天电影、搞联欢,再晚她们一定要去凑热闹。回来时,几个女孩子会选择走路。一路走,一路聊,有时会互相比比,今天谁看到的帅哥多。
江桂芬说,看电影看演出其实不是她们的目的,她们这些还没成家、甚至连恋爱也没谈过的女孩子,心里还有一个梦想,在夏天的晚上,在人群中碰到自己的白马王子。
寻找白马王子的另一个机会,就是一个月中的四次休息。休息天吃好晚饭,她会和几个小姐妹一起逛夜市,尽管靠这样碰到白马王子的几率几乎为零,但大家还是会心照不宣地去逛,希望奇迹出现,这就是她们最好的“娱乐”。
镜头三:玩具厂的“新生代外来工”“白天机器人,晚上木头人”。
“每天晚上7点半下工吃饭,吃完饭后找老乡聊聊天、听听收音机,9点半左右准时睡觉。”8月28日晚8点,在澄海区一玩具厂,已有5年打工经历的“新生代外来工”张某这样描述他收工后的生活。
28岁的张某来自饶平县。他和10多个同乡住在厂里的简易房中,两摞砖头上搭一块木板就是他们休息的床。前段时间天热的时候,他们有的人索性在地上铺张报纸直接睡在上面。
为了消磨时间,张某和工友们隔三差五会买份报纸,大家轮流看。有时候,一张报纸的消息大家能够讨论三四天。“大家常聚在一起听收音机,这是唯一能够了解外界信息的先进渠道了。”张某说,“白天有活干的时候还可以,一到晚上就不知道自己该干什么,觉得特别无聊。大家多数时候在宿舍聊天,有时候也打打牌。更多的时候是坐在便道上,看城市的灯火和来往的车辆。大家自寻开心说这就是我们的业余生活。”
据调查,不宽裕的收入、文化水平的差异、高强度的劳动等,使城市中的很多“新生代外来工”难以融入到城市的业余生活中。“新生代外来工”业余时间三大活动:看电视、睡觉、聊天。
(四)“新生代外来工”的婚恋问题
镜头一:老婆离家出走3次。
吴某江西人,30岁,来汕头2年;在汕头潮南区一工地打工。吴某谈起自己的老婆,话到嘴边又要往肚里咽,“长年在外,家里老婆离家出走都不知道。”
吴某第一次听说老婆离家出走后,立即丢下手中的活赶赴家乡。在江西老家,面对妻子,这个铁铮铮的汉子眼泪都出来了。愤怒,自责,好言相劝,老婆总算答应安安分分呆在家里。
“不到半年,又离家出走!”吴某无奈地说,两年时间,老婆离家出走3次,自己回去找了3次。“现在我也累了,她爱怎么样就怎么样吧,管不了。”从此,吴某心灰意冷。
吴某告诉我,他辛辛苦苦在外面卖力挣钱,老婆还是不能理解他,他也不必继续委屈自己了。当我问他是否恨自己老婆时,吴某表示不恨了,“是人都会寂寞,谁叫我不能在她身边陪她呢?”说到这里,吴某转过脸去,用粗糙的手轻轻地擦拭着眼角的泪。
镜头二:网恋女友面都没见到。
今年刚23岁的小王,安徽人来汕头2年;已经是民工队伍中的“前辈”了。从2003年开始,小王就离开家乡,四处漂荡。“我们没有家,工地就是我们的家,工地开发到哪,我们就走到哪。”如今小王还是单身一人,唯一的消遣就是晚上收工后,到工地附近的网吧上网。
“在她身上花了3000多元了,可是连面都没见上一次。”小王口中的“她”,是一位在网上认识的女孩。经过聊天感觉还不错,小王就和她在网上谈起了恋爱。经不住甜言蜜语,小王将平时省吃俭用节约下来的工钱,分了好几次寄给那个女孩,让她作路费,来汕头看他。“每次钱寄过去,就没了消息,一段时间之内,在网上怎么也见不到她。”可是过了一段时间,女孩总会再次出现在小王的“QQ”里,“她会有各种各样的理由告诉我,比如家里出事了,没走成等等。”然后女孩向小王要钱,表示“这次”一定去看他。如今,小王的银行卡上已经汇出了3000多块钱,可还是没能见上那个“神秘”的女孩一面。“我再也不相信网络了!”小王悻悻地说。
调查结果分析:在本次调查所了解“新生代外来工”的业余生活,排在前六位的分别是:看电视74%,无事睡觉休息51%,读书看报36%,听音乐唱歌33%,逛街购物32%,上网24%。其他的还有业余学习、打牌(赌博)、聊天、泡吧、听广播等。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新生代外来工”与第一代农民工一样基本上不需要什么大的消费支出,也能放松身心,可以说是节俭和实用的结合,而且主要是群体内部娱乐或仅仅是自我消磨时光。晚上看电视、看报纸和听音乐等“被动受传型活动”仍是这一群体消磨业余时间的最普遍选择,而“被动受传型活动”在业余活动中占比重过大,不利于人们充分发挥自己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是业余生活整体水平不高的一个标志。从调查中可以明显发现,现代生活对他们影响较大,新生代农民工的业余生活已经带上了一些城市人的色彩。他们的生活较之以前增添了许多新的元素,比如上网、听音乐、泡吧等,尽管比例不是很高并且往往注明只是“偶尔”。
但就其整体而言,“新生代外来工”夜晚时间的利用仍不具备十分明显的城市生活方式特征。虽然城市中的文化设施和休闲场所已经比较丰富,但大多是为城市居民准备和设置的,“新生代外来工”由于业余时间少,城市中文化消费成本高,因而无法享用。所以,只好看电视、无事睡觉休息、读书看报、听音乐唱歌、逛街购物、上网、打牌(赌博)、聊天、泡吧、听广播等。
总的看来,“新生代外来工”精神生活仍然十分单调匮乏。作为“新生代外来工”,他们的文化水平、理想信念等较之第一代农民工有了很大的提高,他们对丰富自己的精神文化生活充满了渴望。调查显示,85%的人明确表示愿意参加单位组织的文化娱乐活动。因此,这些劳动时间长、劳动强度大的“新生代外来工”,更加需要通过必要的精神文化活动来释放身心、减轻压力。
在调查中,我们可以看出,劳动时间的长短和劳动强度的大小,直接影响到“新生代外来工”的业余生活和精力。此次调查对象主要是工厂里处于生产线上的工人,他们的劳作时间都比较长,劳动强度也比较大,因而在工余时间里,看电视,无事休息,听音乐唱歌等舒缓型运动成为人们首选的休闲方式。
此外,“新生代外来工”还受到活动场所、活动设施的限制。居住地是进城“新生代外来工”除劳动场所以外最主要的活动场所,居住的地点及其所在社区环境,对进城“新生代外来工”的社会交往影响较大。进城“新生代外来工”主要有居住用工单位宿舍、建筑工地工棚、租赁农民房屋三种形式居住。同其他消费一样,进城“新生代外来工”在住房方面的消费也是处于维持最低消费的状态,减少在城市生活的成本。在这样的环境中,很难有配套齐全的健身设施,以及娱乐休闲的场所等。
目前,农民工精神文化生活贫乏,这一现象已经引起了社会的注意。中国社会科学院“当代中国社会阶层结构研究”课题组推出《当代中国社会流动》报告称,农民工已经作为一个新的社会阶层,国家和社会有责任保障该群体的各种权益,尤其是他们的极度匮乏的精神文化生活需求,更应提到采取切实措施的日程上来。
四、“新生代外来工”业余生活引发严重的社会问题
综上所述,“新生代外来工”的业余生活单调、无聊,虽然他们身处城市,却离城市的精彩很远很远……;因而精神生活孤独引发严重的社会问题。目前“新生代外来工”在晚上空余时间往往喝酒或上网及进行各种业余生活。久而久之,就有可能导致犯罪。
事例一:
笔者从市公安局举行的新闻通报会获悉,2010年9月8日14时44分,龙湖区周厝塭工业区某五金制品有限公司正在发放本厂工人工资,突然间,2名脸捂口罩、头戴鸭舌帽的男子驾驶摩托车持刀、枪窜进工厂楼下财务室,将放在两个塑料箱内准备发给110多名工人的194529元工资款抢走。案件发生后,龙湖公安分局迅速成立专案组展开侦查。经过大量细致的摸查、走访工作,办案民警发现曾在该公司务工的河南人“陈贺”(“80后”)有重大作案嫌疑。
9月9日23时,办案民警掌握到重要信息:“陈贺”准备在9月10日一早在澄海区上车逃回河南老家。于是,9月10日早上6时,连续作战的专案组民警立即赶往其必经之路布控。8时15分,当“豫R19×××”大巴行驶至汕汾高速公路湖心入口处时,民警犹如神兵天降,将犯罪嫌疑人郭某(化名“陈贺”)、张某抓获。
经审讯,郭某、张某交代了作案经过。原来,郭某、张某生性好赌,每当晚上下班后就去会所或酒楼开房赌麻将,有时通宵达旦,每个月工资发下来不够几天就花光,并且还欠人家很多钱。郭某曾在该公司做过工,对其工资发放规律清楚,辞工后萌发抢钱的念头,遂纠合老乡张某一起作案。9月8日下午14时43分,郭某驾驶摩托车载张某进入厂区,郭某持一支塑料手枪和一把刀、张某持一把刀闯进工厂财务室,抢走巨款,前后不到20秒钟。
事例二:
笔者从汕头市金平公安分局获悉:一伙“90后”青少年从贵州、四川、湖南等地来到汕头后,整天无所事事,经常夜晚在网吧、溜冰场消遣,臭味相投很快结识,多次实施持刀抢劫。2010年8月11日晚上11时,当唐某义等9名男青年再次在潮汕路西龙村一带物色抢劫对象时,被巡逻伏哨的金平公安分局岐山派出所民警抓获。
8月11日23时许,岐山派出所10多名民警和联防队员在该路段伏哨时,发现有9名男青年驾驶3辆摩托车在附近兜兜转转,行迹可疑,便上前盘查。9名青年见状分头拼命逃窜,伏哨民警迅速展开包抄,将其全部抓获,现场还缴获作案工具西瓜刀2把,摩托车3辆及手机3部。经初步审查,犯罪嫌疑人唐某义等交代其分分合合先后在潮汕路西陇村一带抢劫过路群众财物5宗的犯罪事实。
据办案民警介绍,这9名犯罪嫌疑人在当晚被抓获前还对一名骑自行车经过西陇路段的男青年实施抢劫,抢走100多元现金和一部手机。这些犯罪嫌疑人年仅15-19岁,分别来自贵州、四川、湖南等地,他们将抢来的现金和赃物销赃后得来的钱全部花在上网吧、喝酒、玩乐等,钱一花完又再次作案。
事例三:
笔者从汕头市中院获悉:2010年9月28日,汕头市中院举行宣判大会,依法对四宗严重刑事犯罪案件宣告上级法院的刑事裁定。遵照最高人民法院院长签发的执行死刑命令,林伟杰、尹胜兵等四名罪犯会后被押赴刑场,执行死刑。
22岁的罪犯林伟杰是汕头市人。2008年4月,林伟杰在报纸上看到被害人廖某刊登的交友热线广告,遂到廖某的住处登记交友,他发现廖某单身独居,萌发了抢劫之念。之后,林伟杰邀约卢某彬(同案罪犯,已判刑)密谋作案,并购买了作案工具。
2008年4月28日14时许,罪犯林伟杰、卢某彬以询问交友情况为由来到廖某家,后趁廖某进卧室打电话之机,持刀冲进卧室,用胶带捆绑廖某。在室内抢得人民币900余元、2本存折及银行卡、笔记本电脑、数码相机及手机,林伟杰、卢某彬逼廖某说出银行卡密码后,卢某彬用刀割廖某颈部数刀、刺廖某胸部2刀,致廖某失血性休克死亡。林伟杰、卢某彬作案后逃离现场,从廖某的银行账户中取款人民币9000余元、美元100元。林伟杰将笔记本电脑销赃。
汕头市中级人民法院依法以故意杀人罪和抢劫罪对林伟杰数罪并罚,决定执行死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并处没收个人全部财产。
抢劫罪犯尹胜兵,26岁,是四川省中江县人。2007年10月,尹胜兵、刘某平(同案罪犯,已判刑)与吴某(在逃)预谋在汕头市结交有钱女性,伺机劫取财物。同年11月底,尹胜兵经吴某介绍,认识了被害人王某,之后二人经常来往。
2008年2月20日21时许,王某约尹胜兵见面,尹胜兵乘坐王某驾驶的本田轿车来到滨港路一沐足馆附近,二人在车内后排座聊天。其间,尹胜兵向刘某平发手机短信,让其赶来。当晚22时30分许,刘某平携带作案工具赶到,并进入车内发动汽车。王某发现后呼救,尹胜兵就将她压在后排座上,扼其颈部,致王某昏迷。之后王某苏醒,尹胜兵、刘某平合力用绳子勒王某的颈部,致其窒息死亡。尹胜兵、刘某平搜得王某的手机2部及现金700余元,将王某的尸体装进编织袋,放入汽车后尾箱。随后,刘某平独自驾车至东莞市,将王某的尸体抛入东莞市一水库中。
汕头市中级人民法院依法以抢劫罪判处尹胜兵死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并处没收个人全部财产。
罪犯王哲君伙同同案人密谋杀害被害人彭某后抢劫其出租车被依法判处死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并处没收个人全部财产。罪犯刘亚迪为筹钱吸毒和赌博,入户盗窃,为掩盖罪行杀人灭口也依法被判处死刑。
遵照最高人民法院院长签发的执行死刑命令,宣判后,四名罪犯被押赴刑场,执行死刑。四名罪犯整天无所事事,好逸恶劳,每天晚上经常到夜总会消费,钱一花完又再次作案。
事例四:
来自四川的杨某对笔者说,都是一些好吃懒做、不愿意做事的女人从事卖淫。如果她们真的愿意做事的话怎么会搞这个。阿苗来自四川,今年23岁,来汕头近3年,刚来汕头在一家电子厂打工,工作时间长、工资低加上本人有懒性,半年后就辞职到金平一家夜总会上班,晚上24点下班后又感无聊,就去打麻将,经常是输,后来逐渐走向堕落。
事例五:
笔者从汕头戒毒所了解到:刘某来自饶平一偏僻山村,今年21岁,来汕头2年;在汕头一大排档推销啤酒,不到半年就结识一帮不三不四的年轻人。晚上下班后感到无聊,经常和这帮人到迪吧跳舞、喝酒;在迪吧先是吃“摇头丸”,后来吸上“k粉”,从此上了毒瘾。去年10月被警方抓获送到汕头戒毒所戒毒。
调查结果分析:“新生代外来工”过于注重享乐,这在受教育程度稍高的群体中体现得更为突出。“新生代外来工”因为年轻所以喜欢追求时尚,消费观念比父辈更加开放,也更加注重享乐;同时他们也缺乏父辈吃苦耐劳的精神,这种矛盾的心理使得他们往往好逸恶劳,甚至幻想不劳而获。不过“新生代外来工”在接受城市消费观念,消费水平不断提高的同时,他们的工资收入却没有随之增长,加上攀比心理作祟和理财能力上的不足,他们常常入不敷出,再加上“新生代外来工”的业余生活单调、无聊,因此常涉入侵财型案件。
五、“新生代外来工”:一个正在崛起的新兴劳动群体
中国“新生代外来工”登上历史舞台。在中国,“新生代外来工”开始成为农民工中的主要群体。2010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要“着力解决‘新生代外来工’问题”,这是中国共产党在正式文件中第一次使用“新生代农民工”这个词,传递出中央对这一群体的关切。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09年,全国农民工总量为2.3亿人,外出农民工数量为1.5亿人,其中,16-30岁的占61.6%;那么2009年外出“新生代外来工”数量在9000万左右,如果将8445万就地转移农民工中的新生代群体考虑进来,中国现阶段新生代农民工总数约在1亿人左右。这表明,“新生代外来工”在中国2.3亿(2008年为2.25亿)职工中,已经占将近一半,他们在中国经济社会发展中日益发挥主力军的作用。数据显示,“新生代外来工”的平均年龄为23岁左右,初次外出务工年龄更低,基本上是一离开中学校门就开始外出务工。在汕头,传统农民工初次外出务工的平均年龄为26岁,而在“新生代外来工”中,“80后”平均为20岁,“90后”平均只有17岁、18岁的年龄,基本上意味着“新生代外来工”一离开初中或高中校门就走上了外出务工的道路,也意味着与传统农民工相比,他们普遍缺少离开校门后从事农业生产劳动的经历。
值得注意的是,接近90%的“新生代外来工”没有从事过一天农业生产活动。“新生代外来工”挣的少、花的多、消费倾向较高。新生代外来工经常横向比较,与城市同龄人比,即使现在的日子比过去好,只要自己得不到公平的待遇,心里总是充满不平衡和被歧视的感觉,希望改变城市不合理的制度安排;另外,他们出生时没有得到土地,基本没有做过农活,也不懂或不屑于干农活,不愿意再回农村,对留在城市充满期待。“新生代外来工”返乡率较低,即使暂时返回也很快又回到了城市,继续追寻自己的城市梦。
虽然他们为所在的城市建设、美化、正常运转默默无闻地奉献着,但他们依然被称为“来自乡下的异乡人”、“生活在都市的候鸟”。然而,“新生代外来工”这个“弱势”群体,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被社会各个阶层关注过。事实上,不是想关注,而是必须关注,这个劳动群体跟以前的农民工比有知识、懂法律,大部分具有初高中毕生,还有一部分拥有大学生毕业,他们越来越懂得用法律来维持自己的正当权益,这个阶层在社会中已经开始崛起。作为在中国社会转型中形成的新兴劳动群体,“新生代外来工”既是农民、从来没有参加劳动的农村大学生青年,却又投入到城市现代化建设的大潮中,成为以工资收入为主要生活来源的劳动者;他们又是工人,却没有像国有企业职工那样的地位和福利待遇,没有劳动保障,没有医疗保障,没有保险,没有可以依靠、可以维权的组织。他们像候鸟一样在城市与乡村之间艰难穿梭,成为打破中国城乡二元结构的“先驱者”。作为“先驱者”,他们付出了巨大的牺牲,却没有享受到自己国家的“国民待遇”。每到年关,“新生代外来工”讨薪自杀的悲剧、结队返乡的壮观每每令人侧目。
据全国总工会研究室2009年的调查,“新生代外来工”中的已婚者仅占20%左右。国务院研究室2006年发布的《中国农民工调研报告》显示,当时农民工中80%以上的人已婚。数据对比显示,“新生代外来工”主要是一个未婚群体,这意味着,这一群体要在外出务工期间解决从恋爱、结婚、生育到子女上学等一系列人生问题,“新生代外来工”最严峻的是城市住房问题,这是我们考察“新生代外来工”问题不可忽略的方面。
如果外来务工人员得不到的平等权,对“新生代外来工”歧视现象泛滥下去,我们的社会将面临种种不良后果:不仅城市里大批的空缺岗位与大量的农村剩余劳动力之间形成的断裂,会直接影响经济的发展,而且会引发城乡难以融合的社会问题。如在对城市社会怨恨报复的心态下,制作、加工伪劣产品输往城市,在经贸交易中不讲诚信、坑蒙拐骗,在务工时偷工减料不负责任,在“新生代外来工”群体中产生越来越多的破坏行为。近年来,这样的事情在各地越来越多地发生,已经给全社会敲起了警钟。应引起我们关注,采取措施解决“新生代外来工”的“业余生活”及得不到的平等权问题。
六、切实关注“新生代外来工”的业余生活
综上所述,“新生代外来工”业余生活是社会大问题。给予“新生代外来工”权益全方位的维护和关爱,彰显的不仅仅是人文关怀的精神,更是一个大国迈向文明与进步的必然选择。从表面上来看,有利于激发“新生代外来工”的工作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是对“新生代外来工”在城市发展与建设方面贡献的肯定。从深层次看,更是宪政精神的一种体现,是人人平等精神所表现的每个公民应享有平等的生活权利的体现,是对“新生代外来工”作为现代国家公民所享受的最基本的公民权的落实,是以人为本精神在构建和谐城市中的深刻体现。因此,应对“新生代外来工”业余生活人文关怀。
(一)多渠道为“新生代外来工”提供“文化套餐”
他们对社会的发展起到了非常大的作用,农民工文化不应该被社会所遗忘,各级政府要进一步加大对“新生代外来工”精神需求的关注,帮他们逐步摆脱城市“边缘人”身份已是当务之急。
技能培训、法律援助和业余(夜晚)文化生活是当前需要迫切解决的“新生代外来工”三大问题。为了丰富“新生代外来工”的业余(夜晚)文化生活,各区、县工会要配备为“新生代外来工”“送温暖、送文化、送法律”大篷车;一年要求到工地演出不少于100场;各区县工会要有专门针对“新生代外来工”的图书免费阅读借阅室;编印“农民工素质提升手册”等书籍免费送给“新生代外来工”。加强“新生代外来工”维权能力、技能增长、社交礼仪等方面的培训,让他们早日融入城市。
应从政策上保障“新生代外来工”参加业余(夜晚)文化生活的资金和时间。落实保障“新生代外来工”权益的政策法规,用政策提高“新生代外来工”的工资收入,减轻劳动强度和增加夜晚时间,使“新生代外来工”在资金上有一定的收入用于文化消费,在时间上有比较充裕的时间参与文化活动,在体能上有精力参加文化活动。同时还要从教育上建立长效机制,通过职业培训和思想道德教育,提高“新生代外来工”的文化素养和人文品位,帮助“新生代外来工”科学、合理利用业余(夜晚)时间,丰富“新生代外来工”业余(夜晚)文化生活内容;拓宽“新生代外来工”生活方式教育的内容,使“新生代外来工”及其子女充分接受城市文明的熏陶,融入城市的文化生活当中。必须从文化设施上为“新生代外来工”参加业余(夜晚)文化活动提供保障条件。可尝试在博物馆、图书馆、文化广场、健身广场等基本的文化基础设施中,专门开辟适合“新生代外来工”参观、阅览、参与的新领地,为“新生代外来工”参加适合自身特点的文化活动提供方便;政府应出资为“新生代外来工”开办有统筹、分区域的职业技能培训学校,对“新生代外来工”进行义务教育,使“新生代外来工”在夜晚时间里能够学到知识和技能;加强社区对“新生代外来工”的承载功能,为“新生代外来工”提供阅读图书、报刊的场所,吸收“新生代外来工”成为社区一员,参加社区举办的各种文化活动。
(二)建“新生代外来工”俱乐部,让“新生代外来工”过好“业余生活”
也可建“新生代外来工”俱乐部,让“新生代外来工”过好“业余生活”。“新生代外来工”都可来俱乐部,读书看报、看电影、交友、健身,还可免费享受劳工用工、职业介绍等服务。俱乐部每周固定一晚上可安排有关“生殖健康”、“法律法规”、“优生早教”等内容的讲讲座。俱乐部开放时间可定为晚上6:30至10:00。俱乐部除了要让“新生代外来工”找到家的感觉外,更多是接受俱乐部提供的免费服务,使流入人员真正享受到“市民化”待遇,在普及生殖健康知识、倡树科学文明婚育新风的同时,有效占领“新生代外来工”的思想文化阵地,减少流动人口意外怀孕或违法生育等现象。
(三)创办农民工夜校让农民工“业余生活”有了读书声
为了使“新生代外来工”兄弟尽快掌握安全施工知识和建筑技能,同时丰富他们的业余生活,可创办农民工夜校。北京崇文区城市建设开发公司在农民工生活区附近创办农民工夜校很成功,值得我们借鉴:该农民工夜校有3个电教室,可同时容纳近900人听课、看电影;18间阅览室里准备了3000册图书、近6000本杂志;2间计算机室的12台电脑供农民工上网、打游戏;7间练歌房配备了先进的卡拉OK音响;10间棋牌室可供数十人同时下棋。此外,夜校周边还建起了篮球场、排球场、羽毛球场。夜校近期还在筹建近300平方米、有14间诊室和病房的农民工医疗站。每天晚上,夜校的4名工作人员各司其职,准时迎接农民工进校学习和娱乐,热情为他们服务。农民工们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爱好,在夜校下棋、看书、上网、唱歌。半年来,因工种不断变动,农民工走了一拨又来一拨,但他们都把夜校当成自己在北京的“家”。
进一步加强组织和管理,制订出更加符合农民弟兄需要和兴趣的学习、娱乐计划,让每个人在夜校里增长见识,享受快乐。明确了“民工夜校”的经费来源,并把建立“民工夜校”列入定期检查重点,不过关的将勒令停工整顿。
(四)利用广场文化丰富“新生代外来工”业余生活
龙湖迎宾广场上,2010年9月10日晚,人头攒动,骑着自行车的,踏着三轮车载着老人的,抱着孩子的……热闹非凡,原来这里正在播放夜间露天电影,吸引了众多农民工前来观看,其中有很大一部分是“新生代外来工”。
笔者认为,可利用广场文化丰富“新生代外来工”业余生活。在汕头中心城区人民广场、林伯欣广场、龙湖迎宾广场周边住很多有外来人口是从事建筑、个体经营、清洁等各项工作的农民工,由于生活条件、居住环境等因素的约束,他们下班后的生活都比较单调。从外来农民工的实际需求出发,积极为其创造条件,在这些广场组织丰富的业余文化活动。如播放以农村题材的励志影片,具有积极向上的教育意义;迎合了大家的欣赏需求,受到普遍欢迎。今后还可以请市曲艺团多来文艺演出等方式继续为外来农民工送去温暖。笔者于2011年到广东省委党校参加全省哲学社会科学教学科研研修班学习并到延安考察,发现延安夜晚广场文化非常丰富多彩,当夜幕徐徐降临时,音乐缓缓响起,随着音乐声响,成千上万人一起跳“秧歌舞”;有嗓音好的,可以在附近的露天卡拉OK厅吼几曲。在这里,是个和谐而柔美的地方,很值得我们借鉴。
(五)营造积极向上的“新生代外来工”文化氛围、打造“新生代外来工”文化品牌
就努力营造学习、向上、责任、拼搏的“新生代外来工”文化氛围。让理想主义,个人打拼以实现成功梦想思想深入“新生代外来工”之心,要大力弘扬和宣传他们的可贵品质,在全社会营造一种公平看待“新生代外来工”,真心对待“新生代外来工”的深厚氛围。这一方面可以避免灰色文化、亚文化对“新生代外来工”的侵袭:“新生代外来工”群体中存在很大程度的灰色文化和负面文化,亚文化盛行,营造积极向上的文化品牌可以很大程度上规避和压缩不良文化使他们的文化;另一方面这种品牌战略也是为维护他们的实际合法权益服务的,为他们的维权提供文化基础。
文化造势,进行增权,按后现代解构主义思想,最核心的问题就是对于“新生代外来工”话语权的维护和增强。如“评选十大农民工最欢迎城市”、更多的“‘新生代外来工’调查报告”的出台等。应当告知社会“新生代外来工”的巨大贡献以及上一代农民工的巨大贡献和他们较少的索取,整个社会的正常运转离不开他们的参与,社会是没有任何理由不善待我们的“新生代外来工”,这为他们权益的维护提供了文化环境和伦理基础。
(六)引导“新生代外来工”树立正确的婚恋观
针对婚前同居、婚外性行为,“新生代外来工”的态度分化严重:只有38.3%坚决反对婚前同居,26.8%的人赞同婚前同居,认为这样可以加深感情,有利于婚后的适应,其余的1/3表示无所谓,可见婚姻观念的差别之大,婚前同居占有很大的市场。针对婚前同居的态度分化严重,同时“新生代外来工”对婚前同居和婚外性行为态度更为开放与包容、挑战传统,呼吁专业的社会工作者或者志愿机构为他们对心理咨询、感情辅导,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爱情婚姻观、避免走上歧路。
(七)通过试行“新生代外来工”城镇落户制度,加快推进城镇化建设
户籍问题是“新生代外来工”融入城市的一大瓶颈。中央明确提出统筹城乡发展的战略决策,要求把解决符合条件的农业转移人口逐步在城镇就业和落户作为推进城镇化的重要任务,这为我们从根本上解决农民工问题尤其是“新生代外来工”问题指明了方向。各地应积极、稳妥地创新和推进户籍制度改革,对在中小城市、小城镇实现稳定就业创业而又放弃农村责任地的“新生代外来工”,取消准入门槛;在稳定就业前提下,“新生代外来工”有条件进行投资或有不低于城市人均住房面积的住房,或单位提供相应面积廉租公寓的,准许转入城镇户口;大城市和特大城市要积极研究放宽“新生代外来工”进城落户的相关政策,采取积分制落户办法,将教育、技术资格、工龄、社保缴纳年限等作为积分内容,优先考虑将“新生代外来工”劳模、“新生代外来工”高级技能人才、“新生代外来工”人大代表等“新生代外来工”优秀分子转变为市民。可考虑通过稳定居住、社会保险交纳、学历和职业技术、突出贡献、人力资本积累等标准,力争每年解决3%的“新生代外来工”进城落户问题,以使符合条件的“新生代外来工”能够转入当地城市户口,享有与当地市民平等的待遇。当前的过渡措施是:一是逐步剥离附加在户口上的社保、住房、子女教育等社会福利,引导人口有序迁徙流动和就业。二是普遍推广居住证制度,进一步清理取消歧视性规定。三是大力发展县域经济,改善县城和中心镇的就业创业条件和人居环境,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高综合承载能力,促进农民工及其家属向小城镇聚集。通过不懈地努力,力争到“十二五”期末,中国城镇化率达到50%。
(八)进一步探索“新生代外来工”维权工作的新机制、新方法,形成社会化的工作格局
建立健全党政主导、工会运作、相关部门协作的社会化维权工作体制,赋予工会更多的资源和手段维护“新生代外来工”的合法权益。进一步探索促进“新生代外来工”工作的新机制、新方法。按照促进科学发展的要求,建立农民工工作目标责任考核和激励约束机制,把“新生代外来工”就业培训、收入增长、居住、就医、子女入学和社会保障等基本生活条件改善,纳入地方政府绩效考核指标体系。鼓励各地根据实情、因地制宜地探索和尝试“新生代外来工”就业培训教育、住房改善、户籍制度改革、随迁子女高中阶段教育的新机制和新方法。加强农民工工作机构和队伍建设,推进“新生代外来工”工作在相关机构和地方的常规化和规范化。完善“新生代外来工”信息统计监测调查制度和“新生代外来工”信息网络建设,提高“新生代外来工”就业管理和服务的网络化程度,实现信息共享。建立和完善地区之间“新生代外来工”工作机构的协作机制,使之在劳务对接、权益维护、信息沟通等方面更好地发挥作用。同时,借鉴国外解决类似“农民工”和移民问题的有益经验,为创新中国“新生代外来工”工作提供参考。
(九)各级工会要进一步加大组织起来切实维权的力度,增强对“新生代外来工”的吸引力和凝聚力
要以“新生代外来工”为重点对象,创新“新生代外来工”组织形式和入会方式,通过源头入会、劳务市场入会、先入会再组织成建制劳务输出、加强劳务派遣工入会等措施,推进工会组建和发展会员工作。加强农民工工会籍管理,推广完善“新生代外来工”“一次入会、持证接转、全国通用、进出登记”的工会会员会籍管理制度,健全城乡一体的“新生代外来工”流动会员管理服务工作制度。加强乡镇(街道)、村(社区)工会组织建设,大力推进区域性、行业性基层工会联合会建设,聘用社会化、职业化工会工作者,充分发挥基层工会联合会在组织“新生代外来工”加入工会中的重要作用,扩大对“新生代外来工”的覆盖率。进一步推行和探索会员优惠办法,拓宽优惠渠道,体现会员与非会员的区别,增强工会组织的吸引力和凝聚力,提高“新生代外来工”自愿入会的积极性。
加强源头参与机制建设,积极参与《劳务派遣规定》、《企业工资条例》、《企业民主管理条例》等涉及“新生代外来工”切身利益的法律法规和政策的制定,积极反映“新生代外来工”利益诉求,提出政策主张,为党和政府科学决策提供参考。进一步推进《劳动合同法》等相关劳动法律和制度的贯彻落实,督促相关部门定期或不定期进行专项检查。以非公有制企业为重点,开展覆盖农民工的职代会、工资集体协商和女职工权益保护专项集体合同工作,保障包括“新生代外来工”在内的广大职工民主权利、工资分配和获取劳动报酬的权益。有针对性地做好“新生代外来工”宣传教育工作,提高其依靠工会组织维护自身权益的意识。推广培训-就业-维权“三位一体”工作模式,积极开展政策咨询、职业指导、职业介绍、小额贷款担保、跟踪扶持等“新生代外来工”就业服务。继续推动“千万农民工援助行动”、“家政工程”、法律援助等活动的实施,发挥工会“职工就业培训基地”、“农民工技能培训基地”的示范作用,开展有工会特点、符合市场需求和“新生代外来工”要求的培训,着力提高“新生代外来工”的职业技能水平。支持企业开展岗位培训,推动落实企业组织“新生代外来工”培训的资金补贴政策。加强输出地和输入地工会的信息交流和劳务对接。积极开展建设学习型组织、争做知识型职工活动,努力提高“新生代外来工”的劳动技能和综合素质,培养造就高素质的现代产业工人。
(十)量身定做住房政策,多渠道解决“新生代外来工”住房问题
政府建设“新生代外来工”出租房。中国地方政府可以成立独立于政府的非营利性国营企业,重点负责向“新生代外来工”提供廉价的出租房,同时也为部分有城镇户口的最低收入居民提供出租房。租金低于市场价,大约按建筑总成本减去政府拨款和社会福利的金额,按面积和使用年份分摊还清。成立自主经营的企业制度,可以把“新生代外来工”的住房问题解决归为具体部门的职责,可以提高“新生代外来工”住房保障制度落实的效率。使“新生代外来工”能适当与城镇居民混合居住,目的在于使“新生代外来工”与城镇居民更好的交流和沟通,使他们更加适应当地的环境和文化,真正地融入到城市中来。
用工单位向“新生代外来工”提供住房应贴补租金。用工单位是改善“新生代外来工”居住条件的责任主体,当用工单位不能无偿提供或是通过廉价租赁等方式来解决“新生代外来工”的居住问题时,当需要“新生代外来工”自己解决住房问题时,用工单位必须给予“新生代外来工”每月必要的住房租金补贴。租金补贴的金额,“新生代外来工”可与其在合同中明确规定。
开发商建设一定比例的“新生代外来工”住房。房地产开发商投资建设“新生代外来工”住房,如为“新生代外来工”提供的低租金住宅达一定比例的住宅小区,政府可以免去房地产开发商一定比例的税收。通过这样一些优惠政策的实施,使开发商不但也可以从中获利,对于有爱心的开发商也是一个回馈社会和人民的好机会。
盘活“新生代外来工”农村房产,建议成立“房屋银行”,发行“房屋券”。盘活“新生代外来工”滞留农村房产的一个思路是由政府成立一个相应的“房屋银行”,面向有在城市购房意愿的农民工,对其在农村的房产进行合理评估作价,发给其相应价值的“房屋券”。手持“房屋券”的“新生代外来工”可以在城市购房时冲抵相应价值的房款,也可以作为抵押进行贷款。开发商则凭“房屋券”到“房屋银行”兑换相应数额的货币。“新生代外来工”一旦重新回到农村生活,可以凭“房屋券”到“房屋银行”回购或重新选择自己需要的房屋和宅基地,或者用货币直接购买。实施“房屋券”制度,既盘活了农村房地产,支持了“新生代外来工”在城市购房居住,也为其将来回到农村生活提供了可能和更多选择,既合理也合法。“房屋银行”可以省一级政府为单位组建,可由中央财政和地方财政共同出资,也可吸纳一定比例的社会资金。“房屋券”作为一种有价证券,不能自由转让,不能兑现,只能由“新生代外来工”在城市购房时使用。
(十一)加强法律道德教育,提高“新生代外来工”法律意识和道德修养
调查表明,很多“新生代外来工”罪犯是因法律意识淡薄、道德水平低下,对自己的行为放任而走上犯罪道路的。针对这一问题,我们需要加大对“新生代外来工”的法律宣传和道德教育力度,不断提高他们的法律意识和道德修养。
首先,司法机关要肩负起对“新生代外来工”法律宣传的任务。要主动定期或不定期地进企业(尤其是民营企业)开展普法教育活动,如举办法律讲座、巡回审判、法律咨询等,形成长效普法机制。要重点对农民工进行诉讼辅导,改变他们非正规的纠纷解决方式,培养他们依法维权意识。还要对经济困难的涉诉农民工及时提供法律援助,切实维护他们的合法权益。
其次,政府宣传、教育部门要加强对“新生代外来工”的思想道德教育。可以“新生代外来工”技能培训学校或继续教育学校为平台,在教授“新生代外来工”知识和技能的同时,开办思想道德课程,帮助他们树立与现代文明社会相适应的道德观和价值观,提升他们的道德修养和价值追求,增强他们的自我约束能力,纠正他们的享乐思想和不理性的物质追求,引导他们通过自身努力来实现人生价值。
参考文献:
1、全国总工会新生代农民工问题课题组.关于新生代农民工问题的研究报告[N].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