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当前,国内学术界对借鉴里根政策以抑制通胀报以极大的热情。而里根时期的滞涨同中国当前通胀是否相似,将里根政策移植到中国弄否产生抑通胀、保增长的效果?弄清这些问题是借鉴里根政策的前提。基于此,文章在系统分析里根政府应对滞涨的主要政策、中国当前通胀态势、中美通胀原因的基础上,提出科学借鉴里根政策的策略。文章认为适当的紧缩政策、分行业的税收优惠政策和分行业的政府投资政策能有效地抑制中国当前通胀。
关键词:里根政府;滞涨;经济政策;适用性
一、里根政府应对滞涨的主要政策及评析
里根上任伊始,其政府面对的是经济增长偏低、就业率不断下滑,物价却不断攀升的经济环境。1980年,美国的失业率为7.2%,通货膨胀率高达12.9%,实际国民生产总值反而下降了0.2%(王剑,2011)。面对如此严重的滞涨,里根政府开始实施被后世称为里根政策的一系列举措,取得巨大成就。
(一)里根政策要点
首先,实行坚定的货币紧缩政策。政府通过减少货币供给,以降低通货膨胀率。里根政府的货币紧缩政策效果明显,美国通货膨胀率迅速从1980年的12.9%下降至1982年的3.9%。
其次,积极推行减税政策。以美国最高联邦边际个人所得税率为例,1971-1981年,这一税率为70%,1982-1986年为50%,1987年为38%,1988年则为33%。1981年复兴税法颁布以后的三年时间,政府减少税收3152亿美元。1986年,里根签署新的税制改革法案,个人所得税最高税率进一步下降,全国人均免税额度增加了6.4%。
最后,加大政府支出,推进经济增长。在1982年到1986年间,政府制定了将耗费14600亿美元的星球大战计划,急剧加大国防性开支。20世纪50年代,美国的财政赤字总额占GDP比重为0.2%,70年代达到3.6%,而80年代上升至5%。
(二)对里根政策的评析
首先,紧缩的货币政策对打压通货膨胀具有明显的效果。在滞涨局面中,货币政策面临两难选择。在宽松和紧缩之间如何选择,取决于通胀的影响程度。美国的经验表明,当通胀已经影响国民基本生活水平和严重损害中央银行乃至政府信誉时,应果断的采取紧缩策略。否则,应以刺激经济发展的宽松货币政策为主。
其次,里根政府的减税政策存在两个维度的基本效应。一是减税可以有效促进投资增加。由于减税,美国私人投资增长率从1980年的负数迅速变为1983年的12.3%和1984年的32.35%(张静,2008)。二是减税还可以有效促进消费增长。传统经济学认为消费是刺激经济增长的最好方式,而减税将直接增加民众持有货币的数量。美国经济在1983年以后,基本保持3%以上的经济增长率,这与里根政府的两次税收调整方案密切相关。
最后,财政赤字很大程度上是由国防性开支的大幅增长引起的。扩大国防性开支,能带动相关产业发展,促进投资,降低失业进而扩大消费,从而刺激经济增长,改变物价上涨而经济停滞的情况。同时,扩大国防开支,也会加大高新技术产业的投入力度,促进科技进步带动经济发展。
里根政府应对滞涨的措施,取得了抑制通货膨胀的效果,但是,这样的政策也带来了经济增长放缓、财政赤字严重、贸易逆差持续、贫富差距拉大等问题。
二、中国当前的通胀态势
伴随经济回暖,自2009年下半年以来,中国CPI和PPI指数持续上涨,态势明显。
2010年1月,CPI指数为1.5%,2010年12月,该指数增长为4.6%,2011年5月,中国CPI指数已经达到5.5%的高位。PPI方面,2010年1月,中国PPI指数为1.7%,2010年12月该指数增长为6.1%,2011年5月,中国PPI指数增长为6.8%。其中,食品价格上涨十分明显,对中国物价上涨贡献很大。
2011年2月至5月,中国食品价格上涨幅度均在11%以上,涨幅明显高于CPI。食品价格的上涨助推了中国物价指数的提高。究其原因,一方面是由于国际粮食供应危机,导致粮价上涨,食品外需加大;另一方面,中国粮食供给增长速度偏低,供给不充分。
三、中国、美国通胀原因比较
中国当前的通胀态势与美国里根时期滞涨是否存在差异,若存在,其差异是什么?本文将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分析,从而为如何借鉴里根政策提供依据。
政府行为方面,中国政府已实施严格的紧缩政策。仅2011年以来,央行已6次提高存款准备金率。当前,中国大型银行存款准备金率已提高至21.5%的高位,中小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提高至18%。然而,由于政策的滞后性,这些举措的效果尚不明朗。美国方面,由于20世纪初期,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持续影响,美国政府奉行凯恩斯主义的政府干预政策,在经济领域采取以政府投资为主的经济刺激政策。大规模的货币投放使得市场流动性过剩,是日后通货膨胀的主要诱因。
结构因素方面,中国通胀的结构性因素主要包括以下两个方面:一是中国房地产业发展迅速,房地产业产值在GDP占比中畸高。房地产业的非理性发展导致房价畸高,直接助推了通货膨胀。同时,建材、能耗等相关产业受房价影响,产品价格也持续提高,价格联动机制进一步助推了通货膨胀。二是中国劳动力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人口红利正在逐渐消失。青壮劳动力占比下降,农村剩余劳动力转出殆尽。受此影响,中国劳动力成本持续上涨。这直接导致产品价格上涨。美国方面,受军备竞赛、对外战争和科技推动不力等多重因素的影响,20世纪60年至滞涨大规模爆发期间,美国经济基本结构日渐畸形。军事工业发展迅速,比重过大,新兴工业发展不力,而传统的优势产业发展滞后。1960-1973年,美国科研费用中,军事目的的科研费用占63%,而经济目的的占28%。
货币因素方面,流动性过剩是通货膨胀的直接诱因。近年来,中国经济持续高速发展,货币需求量持续增长,大量货币充斥市场,直接导致物价上涨。美国方面,政府的转移支付和直接投资导致了流动性过剩问题,进而助推物价上涨。另外由于美元低位的逐渐丧失,美元危机日益严重,这严重影响美国经济的发展,为滞涨的持续提供了助力。
其他因素方面,食品价格高速增长提升了中国当前物价的总体水平。除成本因素和流动性因素外,当前食品价格上涨主要受粮食供给影响。2011年初,北方地区干旱,直接影响小麦供给。而南方产量地区受干旱和暴雨影响,粮食产量将下降,供给不足的预期助推了粮食价格的上涨。美国方面,20世纪中期的石油危机严重影响了美国经济的发展,也直接提高了产品成本,促进价格上涨。同时,技术进步的停滞不前也严重影响了美国经济的发展。20世纪美国最基本的41项创新,仅有1项产生于60-70年代。长期依赖科技进步的美国经济因而失去了发展的强大推动力,经济发展受到影响。
综上所述,中国当前通货膨胀的原因同美国滞涨的原因具有相同相似之处,但也存在差异。相同之处即两国均存在流动性过剩问题。虽然二者的流动性过剩是由不同的原因造成的,然而政府在治理流动性过剩时采取的政策具有一致性,即实行紧缩的货币政策。中国政府当前也正是借鉴里根政府的紧缩政策,由于政策见效需要一定的时间,其控制流动性过剩的效果尚未完全展现。相似之处体现在二者均存在经济结构不合理的问题。所不同的是,美国的结构问题源于政府对军工产业的过度投资,而中国的结构问题主要体现为房地产业的畸形发展。房地产业易于吸纳民间投资和外来资本,容易吸纳热钱投入,对经济的刺激作用明显,并且难以调控。而军工产业则主要依赖政府投资,其对物价和经济的影响是通过政府投资实现的。相对而言,政府更易对其进行调控。此外,中国通胀的因素则基本不同于美国。因而,中国借鉴里根政府应对滞涨的政策时,需要有选择的进行,结合中国实际,科学吸纳里根经验。
四、里根政策的启示及抑制中国通胀的政策建议
结合里根政策的经验,中国当前应对通胀的政策体系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实行适当的紧缩政策
应对中国当前通胀,紧缩政策是必不可少的。而事实上,中国已经较长时期实行严格的紧缩政策。由于政策的制定和实施具有滞后性,同时,政策取得效果需要一定的时间。当前,中国物价上涨的趋势并没有得到明显的控制。这并不意味着中国当前的紧缩政策不合理或者力度不够。当前,中国应该实施谨慎的紧缩政策,观望和等待前期紧缩政策的效果。如果继续加大紧缩政策实施力度,将会影响未来经济发展。
(二)实施分行业的税收优惠政策
里根政府的减税政策效果明显,但不能完全适用于当前中国。中国应该实施分行业的税收政策。一方面,对具有发展潜力的高新科技、绿色产业实行减税政策。鼓励资本向这些产业转移;另一方面,对房地产业征收较高税收。对房地产商、房地产投资者、炒房团体的房产交易行为征收较高税收,抑制其投资热情,逐渐为房地产业降温。
(三)实行分行业的政府投资政策
应对中国当前的通胀问题,政府需要将资金投向有利于抑制物价上涨,促进经济发展的行业。首先,政府应该加大食品行业投入,加大种粮、养殖等补贴力度,提高农户种粮及养殖的积极性。同时,加大投资力度,提高粮食、养殖等方面的科研水平,提高农户种粮、养殖的效率。其次,加大对新兴产业的扶持力度,鼓励对劳动力依赖度较低产业的发展。通过发展这些产业,一方面抑制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发展,减少整个社会对廉价劳动力的依赖,降低产品劳动力成本;另一方面,合理调整了产业结构,有利于促进产业结构升级。
参考文献:
1、王剑.里根时期经济政策对我国当前宏观调控的启示[J].经济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