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善无痕等

2011-12-29 00:00:00
人力资源 2011年3期


  
  孔子接待盲乐师
  
  一天,一位名叫冕的大乐师来看孔子。孔子闻报后,就出来接他。古代的乐师大半是盲人,乐师冕也是。看到乐师后,孔子的态度立显肃敬,上前疾走几步,搀扶着乐师走,防止他跌倒。当走到台阶时,孔子告诉他这里是台阶;当走到坐席旁时,孔子告诉他说这里是坐席。等大家都坐下来,孔子就向他介绍:您的左边坐着的是谁,右边坐着的是谁,一一道来,不厌其烦。待乐师走了之后,子张问孔子:“老师,你待他的规矩这样多,处处都要提醒他一声,待乐师之道就要这样吗?”孔子说:“对!不但对盲乐师要如此,对一切盲人都应该这样。”
  [启示]常言道:细微之处见精神。从接待盲乐师的小事里,我们可以看到孔子在待人处事,特别是对待残疾人时,较之普通人有着更多的礼数,这正是圣人的人道主义精神和仁爱人格的体现。对职场人来说,在与客户、同事、股东、供应商、合作者等各种社会角色打交道时,都应当学习孔子这种文质彬彬、待人有礼的君子风范,这也是在待人处事上贯彻人本理念、实施人性化管理的必然要求。
  
  相随心转
  
  古代山东有一个手艺高超的雕塑家,他非常喜欢雕塑夜叉等妖魔鬼怪的塑像,且雕塑得惟妙惟肖。但有一天照镜子时,他突然发现自己的面貌越来越丑了,面情变得凶恶、狡诈、古怪,以至自己看了都觉得有些可怕。于是他遍访名医,吃药、整容,均无办法治愈。后来他在游历一座庙宇时,特地向庙中的长老请教。长老说,我可以治你的病,但你必须答应我一个条件——先为我雕塑几尊神态各异的慈悲观音像。雕塑家答应了。半年后,他完成了工作,同时,他惊喜地发现自己的面相已变得神清气朗、端正庄严了。于是他去长老处道谢,感谢其治好了他的病。长老却说:你的病是你自己治好的,因为原来你相貌变丑的原因,就在于你过去在雕塑妖魔鬼怪的过程中,时常模仿鬼怪,却不注意用道德修养调整心态,结果潜移默化受到了负面影响;而在雕塑观音像的过程中,你时常琢磨和模仿观音大士的仁慈、善良、悲悯、和蔼、宽容、大度等心态和神情,有时甚至把自己当成了菩萨,因而不知不觉转变了面相。
  [启示]古代的墨子见到染丝者曾长叹道:“染於苍则苍,染於黄则黄。所入者变,其色亦变。……故染不可不慎也!”人之心性正如染丝一般,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当今社会,能够污染心灵的东西可谓是铺天盖地、多如牛毛,人若缺乏自制力,放纵自己的好奇心和欲望,经常接触乌七八糟、易于使人产生邪思邪念的负面信息,就会在不知不觉间染污心灵,而且会如吸毒般愈染愈烈,导致情趣败坏、远离美德、相貌变丑、运气变坏,倒霉之事纷纷降临,并会贻祸子孙后代。相反,心向圣贤,强化修养,远离恶俗,劝善行善,则可以确保人之心灵如莲花般清净无染,且运气愈来愈好。
  
  搭配不当,反成阻碍
  
  一对夫妻生活十分节俭,见到孩子的玩具车电池用了不长时间就没电了,舍不得丢掉旧电池,就用其中的一节与新电池配套使用。但没料到仅只用了一会儿,玩具车就爬不动了,于是又换上另一节新电池与另一节旧电池匹配,可照样用了不久,电池又没电了。本想节省反造成浪费,这令这对夫妻很纳闷。其实他们不懂得:省下的旧电池已成为新电池的电阻,白白耗费了新电池的电。真正省电的做法,是要将电量相当的电池搭配在一块,如将两节新电池配套使用在玩具车上,而将两节旧电池放在摇控器内,这样都可以使用很长的时间。
  [启示]这个道理在某种意义上对于企业选人用人也适用。因错误安置人才而造成人才浪费的现象,在现实中并不少见。如有的公司有意将骨干分子与“问题员工”搭班结队,希望以优带劣,没想到不久骨干分子却抱怨付出与获得不相当,认为自己总是给落后分子收拾残局,而领的工资却一样,这不公平!这就是人才搭配不当的后果,造成一种另类的“大锅饭”。因此,企业在用人上应注意不要让落后员工拖了先进分子的腿。另一方面,落后员工毕竟不是只待废弃的旧电池,企业可通过培训等方式对其不断充电,努力让他们成为“新电池”。
  
  高考落榜三次,后成英国首相
  
  上小学时是学校中最顽皮、成绩最差的学生之一,经常遭到老师体罚,转学后成绩依然不佳。后来进了预备军校,因不愿学外语、讨厌数学,成绩经常是班上最后一名。参加英国著名的赫斯特陆军大学的入学考试,三次落榜,第四次才通过。毕业后成为中尉,后又成为随军记者,到印度时他才发现自己其实什么都不懂。他下定决心,要以自学方式研读更高深的学问,于是写信给母亲,要她将历史、哲学、经济、地理等方面的书籍寄给他。每天在军官们睡午觉时,他就拿出书来专心研读,几年下来,他已经阅读了历史、哲学诸方面的大量作品,心得体会后来都出现在他的著作或演说中。他还学会了撰写明快、简洁的文章,这种文体帮助他进入历史上最优秀的演说家之列。二战爆发后第二年,他成为英国首相,以卓越的勇气和智慧领导英国取得了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功勋卓著,——他就是温斯顿·丘吉尔爵士。他还以其历史著作和传记文学的非凡成就,获得1953年诺贝尔文学奖。如何看待自己的成功呢?丘吉尔在1948年牛津大学举办的主题为“成功秘诀”讲座的发言中讲道:“我的成功秘诀有三个:第一是,决不放弃;第二是,决不,决不放弃;第三是,决不,决不,决不放弃!”三个“不放弃”,生动体现了丘吉尔对待困难的人生智慧,以及他那不屈不挠、愈挫愈奋、坚持到底的钢铁般的意志,这也是他能够从一个差等生最终成为一个国家栋梁才的秘密所在。
  [启示]坚持到底,决不放弃,——这可说是中外成功人士的一个共同精神特征。每一个有志成才的青年,不论条件多差,人有多笨,都应该学习和发扬这种不屈不挠、坚持到底的精神。当如孔子所说:“人一能之,己百之;人十能之,己千之。果能此道矣,虽愚必明,虽柔必强。”
  
  至善无痕
  
  米勒斯是一个蔬菜商,在经济大萧条时期,他总是在路边摆一个小菜摊。当时食品和金钱都极度紧缺,物物交换就被广泛采用了。镇上有几个家里很穷的孩子,经常光顾米勒斯的菜摊,但只看不买。尽管如此,米勒斯也像对待买菜的大人一样热情接待。
  “你好,巴里!你妈妈身体好转了吗?”“你好!米勒斯先生!我妈妈一直在好转。谢谢!”“那就好。你想要点什么吗?”“不。我觉得你的那些豌豆真新鲜呀!”“你要带点儿回家吗?”“不。我没钱买。”“你有什么东西和我交换吗?”“哦……我只有几颗赢来的玻璃球。”“真的吗?让我看看。”“给,你看。这是最好的。”“看得出来。嗯,只不过这是个蓝色的,我想要个红色的。你家里有红色的吗?”“差不多吧!”“这样,你先把这袋豌豆带回家,下次来的时候让我看看那个红色玻璃球。”“—定。谢谢你,米勒斯先生。”
  镇上还有两个家境类似的小男孩,既无钱买菜,也无值钱之物可交换。米勒斯同样假装着跟他们讨价还价,当然最后一定会让他们带着蔬菜回家。每次米勒斯跟这些小顾客交谈时,米勒斯太太就会面带微笑地在旁边观看,她熟悉这种游戏,也理解丈夫所做的一切。
  多年后米勒斯因病去世,镇上许多人向其遗体告别。其间走来三个穿着体面庄重、事业有成的小伙子,他们正是当年米勒斯先生与之交换东西的那几个穷孩子。他们向米勒斯太太握手慰问,告诉她,他们非常感激米勒斯先生当年“换给”他们蔬菜。随后,他们将三颗晶莹闪亮的红色玻璃球放到米勒斯先生冰冷苍白的右手中。其价值不能用金钱财富来衡量,因为它们代表着米勒斯先生助人无痕、尊重他人、细致入微的爱心。
  [启示]老子在《道德经》中曾指出:“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还说圣人“功成而不居。夫唯弗居,是以不去”。其意是说:人们都知道美和善,丑陋和邪恶就将显露出来了;而圣人做成好事并不居功,因而功德不会失去。其实,古今中外的圣贤都强调行善不露痕迹,善意内藏于心,无有所图,不求人知,如此帮助人,既能令人自然接受,不伤他人尊严,又能感化他人,真正令他人感动、钦佩和效仿,起到身教胜过言教的作用。
  
  点滴节约,铸就辉煌
  
  沃尔玛总裁山姆·沃尔顿有一次在一家店面巡视,看到一位店员在给—位顾客包装商品,随手就把多余的半张包装纸和绳子丢掉了。山姆微笑着说:“小伙子,我们卖的货是不赚钱的,只是赚一点节约下来的纸张和绳子钱。”确实如其所说,沃尔玛的成功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在成本控制上的点滴节约,这使其商品价格总能比竞争对手低1至2个百分点,正是这百分之一的差别铸就了沃尔玛的辉煌。
  [启示]对企业可以说,节省成本永远不会过时,因为成本控制始终是企业提高产品市场占有率和竞争力的一个重要法宝。在资源紧缺日益严重的今天,恒常注意在节省成本上下功夫,应当成为企业管理的一项重要任务,长抓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