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国公司争当赤脚医生

2011-12-29 00:00:00许李彦
人力资源 2011年3期


  印度的两家公司最近正在开发ipad和iphone的新用途。不用来看电影、文档或是浏览网页,而是以它们为平台建立筛查早产儿和胎儿出生缺陷的远程医疗平台。因为在印度许多乡村都缺少能做出正确判断的专业医生,通过这个平台,大医院的专家能通过ipad或iphone随时对偏远地区的病患进行经常检查。
  和这两家公司一样,全球的医疗巨头们都瞄准了农村医疗市场的商机。以中国为例,在新医改推动下,中国有2万家以上的大型医院需要更新医疗设备,而急需基层医疗器材更新的农村医院超过30万家。高端医疗器械市场的年增长率约为10%,而中低端医疗器械的增长率达30%。
  农村医疗市场虽然诱人,但进入市场却面临诸多困难。农村医疗机构少、网点分散,资金和医疗人员缺乏,医疗意识落后。那么,看看跨国医疗巨头们在农村市场有怎样的方法,这些经验无疑可以在更多行业中分享。
  第一,开发适合农村的小型经济型产品,这对发达市场可能同样有帮助。2010年3月,(美国)通用电气公司(GE)推出了专为中国基层医疗设计的CT,增强了对脑中风及肿瘤检出的相关功能,其售价仅为其高端产品的十分之一。2009年底,西门子医疗系统集团中国区首度推出了低价医械产品。通用电气公司医疗去年在印度推出售价1000美元的手持式心电图仪,在中国推出售价1.5万美元的便携式PC型超声波检测仪。
  第二,抛弃综合性概念,强调专业化和标准化。在许多贫困的地区,控制某几种主要疾病便可大幅度提升居民的健康水准。在非洲撒哈拉以南地区,前五大疾病的死亡数加起来占到当地可预防死亡总数的一半以上。因此,在一些农村,专业化、标准化医疗模式正在建立。在印度,谢蒂医生开办了一家专做廉价心脏病手术的医院,医院每周大约要实施600例心脏手术,规模效应和标准化操作使“开心手术”的成本降低到1000-2000美元。而谢蒂的家族医疗企业集团的税后利润率为7.7%,略高于美国医院的平均水平6.9%。
  第三,利用现有资源改造医疗服务提供方式。基于电话和网络的远程医疗就是其中之一。在墨西哥,一家名为Medical Home的医疗机构,向其每个订户收取每月5美元的电话费用,并通过电话为其100万个订户提供专业的医疗保健咨询。佳能医疗计划联合中国地方政府部门开展“农村医疗信息化试点”,联姻民营医院共同建立一系列有成本效益的医学影像及远程诊断中心,并为它们提供设备。美国阿拉斯加州等多地的乡村医院,采用了飞利浦的基于远程医疗系统的数字化重症监护室(elCU)系统,来缓解医生短缺问题。
  第四,加强灵活性,更接近用户。农村医疗市场的崛起,带动了便携式和移动式产品的开发。飞利浦的移动诊断部门,为巴西、阿根廷、墨西哥等国家的内陆地区提供了移动医疗车和产品。通用电气公司制定了一个名为CathLab On wheels的试点计划,在巴士的空间中不仅能进行普通检查,更能完成复杂的血管造影术。
  第五,向农村医疗机构提供金融、培训等配套服务,拉动需求。通用电气公司在印度与有“乡村银行家”之称的诺贝尔和平奖得主穆罕默德·尤努斯合作,利用小额贷款向印度农村提供医疗设备。佳能也将在中国农村提供设备融资租赁服务。从2006年起,飞利浦每年都与中国红十字会合作开展“乡村医生培训计划”,对乡村医生进行培训,并在贫困地区援建卫生院(站)等。
  当然,跨国医疗企业的下乡目前也只是在尝试阶段,在被国内企业长期占据的低端市场中,他们还面临着渠道这个最大的难题。是否能通过在产品设计、服务配套等方面的优势进行弥补,还有待观察。另外,开拓农村市场往往具有公益和商业双重目的,离不开各类公益组织的配合。但跨国医疗企业针对农村市场的专业化,从低端市场到高端市场的产品开发思路,以及利用现有资源、提供配套服务等措施,都值得中国企业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