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不少人都在批评中国是一个“礼崩乐坏”的社会,主流价值甚至已经崩溃。事实是这样的吗?
中国传媒大学舆情研究所副所长何辉发表文章指出,不可否认,中国社会确实出现了消费群体的碎片化以及价值观的多元化,但中国传统的主流价值依然是稳定的。比如,有人驾车撞人后说“我爸是李刚”这样的狂语,立即招到社会的谴责。这说明尽管对权钱的迷信已经扭曲了某些人的灵魂,但是中国社会尚清楚什么应该嘲笑与抨击;再比如,有年轻女子说出“宁在宝马车上哭,不在自行车上笑”这样的“壮言”后,立刻引发激烈的争论,遭到多数人的唾弃。这些都说明尽管对物质享受的追求已冲击了国人传统生活方式,但中国社会并未完全被拜金主义所左右。中国人必须有这样的自信。
不可否认,互联网文化已对国人的价值观产生了巨大冲击。然而,在漫长的中国历史中,人们通过生活、协作、迁徙、摩擦、融合等各类的民族深化过程,已经形成了固有的价值观惯性。在这种价值观惯性中,儒家文化中的仁、义、礼、智、信是根基。当代中国人的主流价值观是什么?不能只看平时的表现形式,而是得看扎根于千千万万中国人内心深处的理念是什么。就像奥运火炬传递时激起的爱国热潮,汶川、玉树地震后全民族救援的民族情怀,在触及内心的根本理念后进行的本能反弹,其实这才是真正的主流价值观。 (据《环球时报》)
做帐篷做出48亿财富
盛发强没想到,做帐篷竟能做成一个上市公司,而且公司的市值已达到48亿元。
5000块钱开启梦想。1969年,盛发强出生在甘肃敦煌。上中学时,他和同学骑自行车出去玩,就想自己做个帐篷,但发现用床单和树枝做的帐篷很快就进蚊子了,不能用,从此他就对帐篷有了认知。后来,盛发强上了中南工业大学,专业是工程测量。这个专业由于经常去野外露营,也赋予了他跟帐篷接触的机会。
1993年,盛发强毕业后分到铁道部第一勘测设计院,一个月后,他因不愿意作为被领导者而辞职下海。前往北海后,他做了半年的印刷业务员,推销业绩达到了公司业绩的一半,后因公司不景气,他独立成立了一个印刷公司。
一次在北海专利展销会上,他发现了一个展位在转让帐篷专利。“这个帐篷很有意思,可折叠,折叠后变成了一个圆盘。”盛发强一下子找到了感觉,和专利人谈判,20万元的专利价格,经过盛发强一番你来我往的商讨,竟然以5000块钱成交。
展销会上寻生机。接着,盛发强就去江苏泗阳学习了3个月,掌握了帐篷的工艺。回来后把自己所有的积蓄10万元都拿来做了1000顶帐篷。没想到由于没有做市场分析,造成了百分之百的积压。总结经验后,他选择了从旅游路线下手,到北海的银滩租了个摊位卖帐篷。虽然吸引了很多客户,但买的人少,最多的一天也只卖了11顶。
熬了两个月,终于守到云开见月明。在一个游客的建议下,他带着产品参加了一个展销会,共挣了10多万元,并且获得了80多万元的订单。从此,展销会为他打开了一扇窗,展会营销花费小,收益却明显。从1994年末买下帐篷专利,到通过展销会挖到第一桶金,总共用了三年的时间。
开创了一个行业。1998年盛发强在北京设立公司办事处,次年成立了“北京探路者旅游用品有限公司”。这在当时,工商系统还没有户外用品行业。“探路者”刚成立时,只有两排旧房、十来个人。他花了4万块钱,发出“年销售额200万是我们的终极目标”。
这破旧的平房,让很多客户怀疑“探路者”是黑工厂,不大相信这样的工厂会生产出好产品,但接触后,被“探路者”的执着和诚信打动了,现在80%的顾客都是在这个旧平房里建立起来的。
当时为了控制成本,每个员工都身兼多职——既是工人,又是推销员,还是送货员,包括盛发强本人在内。但也正是因为他们的这种实干,感动了客户。
把帐篷做到极致。2003年,“探路者”从帐篷、睡袋等户外装备拓展至服装及鞋品,也开始逐渐把生产全部外包,专注编织营销网络。
2004年2月,“探路者”迎来了转折,在北京昌平区宏福创业园落户。2006年,“探路者”成为北京奥运会特许商。2007年,“探路者”销售额已经突破1,2亿元,实现利润1700万元。同年,也开始了上市之路。2008年,“探路者”实现了销售额2.1亿元。有了这样的成绩,盛发强认为除了团队的努力之外,还因为户外用品赶上了好时代。
在2008-2009年,“探路者”“干掉”了竞争对手“哥伦比亚”,在销量和市场占有率两个指标上都达到全国第一。2009年,又登上第一批创业板的巨轮,首次公开募集资金2.199亿元。在未来3年内,公司将努力实现不低于40%的增长目标。以实现盛发强向所有股东的承诺。
现在,“探路者”的营销网络遍布全国七大区,170多个大中城市,标准化门店600余家,年均复合增长率超过50%。
盛发强是喜欢把一件东西、一个环节做到极致的人。他说上市之后对他没有太大的影响,他只不过是把一个帐篷做好了。 (据《理财周报》)
我喜欢招聘的员工
唐骏:激动的音乐、激情地演讲,现场考试,现场面试,当天出结果,微软的招聘颇具特色。
有一年,我出了3道特殊的考题,并且告诉应聘者:如果有人答出一道题,微软就会录用;答对两道题,微软会开出双倍工资;答对3道题,就可以自己给自己开工资了。
其中第三道题是这样的:
营业员王小姐由于工作失误,将2万元的笔记本电脑以1万元的价格错卖给李先生,王小姐的经理如何写信给李先生试图将钱要回来?
面试员工是我的一个爱好。我喜欢招聘的人有两个共同点:一是爱创新、有激情,二是勤奋努力。2001年,有一位叫李健的上海交大的毕业生到微软来面试。第一次面试没有成功,我告诉他是因为他的专业知识还不够扎实,他回去后看了很多书,恶补了微软好多的技术。第二次来面试时再一次被我否决,我告诉他说,虽然他有了明显进步,但是技术水准还是不够。李健又回去恶补,第三次站到了我面前。面试结束后,还没有等我宣布结果,李健就说:“唐总,其实今天的结果对我已经不重要了。重要的是经过这3次面试,我知道自己哪里有不足,也培养了自己的学习精神,应对挑战的能力。我已经得到了很多,谢谢您。”我被他感动了,当场宣布录用他。一年后,李健被提拔做了经理。
我出的那些非常难的面试题目,其实都没有标准答案。我只是想从被试者解决问题的方法中,看出一个人的分析能力、应变能力、观察能力、创新能力、为人处事的态度,以及他是否能享受处理问题过程中的乐趣。不过,后来在参加中央电视台的《对话》节目时,我在主持人的逼问下,还是说出了自己解决第三个问题的办法。
我的办法是打电话给那位李先生,说“李先生,这件事的确是小王工作失误造成的。但我们没有想到的是,小王把自己辛苦工作积攒的1万元钱交还给公司,而且她本人也不希望我们把这1万元钱追回来。她说这是她工作的失误,她不想给您带来太多的麻烦。在这里,我只想告诉您,我们有这样一位优秀的员工,我们为她这样处理感到自豪!”小王不但把自己一年的积蓄拿出来补贴这次失误,而且她的境界高到不希望告诉李先生有这么一桩事。她愿意自己来承担这一切。那么作为李先生,一个收入水平与受教育程度都高于小王的人,他会怎样来面对这个问题呢?结果可想而知。 (据《视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