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中小企业组织动态能力提升研究

2011-12-29 00:00:00唐琳琳胡蛟捋崔树娥
中国经贸导刊 2011年12期


  摘要:作为浙江省产业支柱的中小企业,受其本身区域特征的影响,迫切需要通过转型升级来提升其发展。文章从组织动态能力的视角出发,提出了浙江中小企业的三大转型升级策略,包括加强组织结构变革、强化知识共享、优化人才配置等,为浙江中小企业的发展开拓思路。
  关键词:浙江中小企业 组织动态能力 转型升级策略
  
  改革开放30多年来,以民营经济为主体的浙江中小企业快速发展,为推动当地经济发展、促进就业、繁荣市场、扩大外贸、促进创新等做出了重要贡献。截至2010年底,浙江各类中小企业总数已达270多万家,占全省企业总数的99.7%;实现工业总产值4万多亿元,占全省工业经济总量的84.1%;从业人员1752万人,占全部工业企业从业人员的90.9%。浙江省已经成为全国中小企业最发达的省份之一。
  然而受制于自身因素的影响,浙江中小企业在快速发展的过程中也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调查显示,浙江绝大部分中小企业脱胎于小型作坊,90%的企业依然为家族式企业,管理者大多文化水平不高,主要依赖个人经验进行管理。家族史的经验管理模式在企业的初创阶段,特别是在企业规模小、员工数量少的情况下的确可以为企业节省资源、提高效率、有利于企业的快速成长。但随着企业的发展和壮大,这种单纯依赖经验的管理方式不仅不能适应企业的需求,而且已经成为阻碍企业进一步健康壮大的羁绊。
  
  一、影响浙江中小企业发展的主要障碍
  
  (一)组织结构僵化
  缘于当时的历史条件及创业者自身素质,许多中小企业在创业初期并没有进行科学的组织结构设计,只是根据业务流程和经营管理的需要将部门进行简单的堆积,各职能部门间相互独立,缺乏横向的沟通与交流。组织结构的职能设计特别是责权关系设计、业务流程设计等方面不够明确和科学。90%以上的中小企业组织结构为直线型,同时管理层次较少,权力多集中于高层。管理者的高度集权使得组织结构日趋僵化,阻碍了企业员工的积极性和创新能力的发挥,使企业在面对外部环境的迅猛变化时难以适时调整和灵活应对。
  (二)品牌意识和创新能力缺乏
  调查表明,浙江中小企业超过80%的产品属于完全或部分仿制性产品,属于自主研发的产品不足5%;拥有自主品牌产品的企业不足3%,自有品牌在同类产品中具有一定知名度的企业不足l%。绝大多数中小企业是通过模仿国外产品生产或从事简单贴牌加工业务,仅赚取低廉的加工利润。品牌意识的缺失使得浙江中小企业在产品定价和贸易方式选择上缺乏主动权和话语权。
  另外,受企业研发投入大、风险高、周期长等特点的影响,很多中小企业主不愿将精力投入到研发工作中去,约90%的浙江中小企业研发费用占销售额的比重不足1%,投入在3%以上的企业仅占10%。由于缺乏技术含量的产品可替代性强,导致中小企业间的竞争也越来越激烈。
  (三)人力资源开发能力不足
  数据显示,浙江中小企业中具有初级以上职称的技术人员占全部从业人员的比重仅为3.89%,平均每个企业仅拥有技术人员0.39人,专业技术人员的缺失严重制约了企业的科技创新能力。
  此外,受企业资金不足和发展战略模糊等因素的影响,浙江中小企业对于员工的培训也缺乏重视。调查发现,接近一半的浙江中小企业未制定长远发展规划,企业主的精力更多地专注于如何快速回笼资金和获取短期利润,几乎不对企业员工进行业务培训。同时,浙江中小企业普遍缺乏有效的员工激励机制,人才队伍不稳定、业务骨干流动频繁等问题普遍存在。
  
  二、浙江中小企业组织动态能力提升策略
  
  2011年,浙江中小企业所面临的宏观经济形势依然复杂,美元贬值趋势明显,欧洲债务危机继续,人民币升值压力增加,贷款融资困难程度加剧,外贸出口难度增大,全球性通胀预期显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持续不断。不利的外部环境加上浙江中小企业固有的内在弱点使其面临更多的难以克服的困难。通过转型升级,可以使浙江中小企业不断地进行资源整合与重构,以新的优势去提升企业的竞争力,尽快培育出能够适应经济环境迅猛变化的组织动态能力。
  (一)提升组织柔性,推进结构变革
  组织柔性是指与动态竞争条件相适应的具有不断适应环境和自我调整的能力,在市场环境瞬息万变的情况下,要求企业必须变革传统的刚性组织管理,实现柔性组织管理。企业管理的实践表明,企业的组织结构、管理制度、管理流程和方法等必须要保持一定的灵活性才能够使企业得以在日益复杂、瞬息万变的市场环境下适时适度地调整企业的发展目标或经营计划,及时地进行战略上的转型或升级。
  组织柔性可以使企业与环境进行持续地互动,适应环境的变化或塑造有利于企业发展的新环境,对外界环境的变化做出迅速的反应,从而以更快的速度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组织柔性可以很好地弥补浙江中小企业组织结构僵化的缺陷,使企业不断地优化组织结构设计方案,从而适应环境的快速变化、获得持久的竞争优势。
  (二)倡导组织学习,强化知识共享
  组织学习能够帮助组织选择正确的策略,从而提升组织效率。浙江中小企业的同质化程度比较高,同类产品聚集度高,产业分布不合理,产品结构不平衡,企业间的竞争优势很容易被模仿或替代。对于产品技术含量偏低特点的浙江中小企业,只有通过持续、有效、充分地组织学习,才有可能改变原有的简单知识结构,产生新知识和新技术,实现新的生产机会。
  组织创新过程中学习机制的本质在于实施有效的知识管理,知识管理可以为浙江中小企业实现可编码化知识和意会知识的共享提供新的途径,其目的在于通过知识共享、运用集体智慧提高组织的应变和创新能力。有效的知识管理不仅要求拥有合适的软件系统和充分的培训,还要求组织的决策层把共享知识和创新视为赢得竞争优势的支柱,要求组织成员共同分享他们所拥有的知识,要求组织有效地激励人们实现知识共享,进而从理念上真正建立起组织学习的机制,为浙江中小企业自主品牌的创立和自主创新能力的提高奠定基础。
  (三)增强整合协调,优化人才配置
  整合协调是组织对各种资源的统一协调与综合利用,它是对企业资源的最大优化配置,是企业整合各种资源要素的协同系统,可以促进对组织内、外各种知识信息的最有效利用。整合协调还可以将企业的系列能力转化为核心竞争优势,使企业用最简洁和最快速的方式应对外界环境的变化。
  在各种人力、物力和财力资源中,最核心的资源是人力资源,而浙江中小企业最欠缺的、也是最急需整合的也是人才问题。浙江中小企业要吸引人才,必须建立一套合理、科学的人才激励制度,以优惠的政策吸引和激励创新人才;完善人才引进和人才保障等方面的配套措施,从根本上解决人才留在企业工作的后顾之忧;选用科学的评价和考核方法,把最优秀的人才放在最合适的岗位,做到人—职—组织匹配,最大程度地发挥人才价值;鼓励创新并重点加大对创新人才的支持力度和知识产权的保护力度,从本质上提升人才创新的动力机制;扶助和鼓励自主开发,倡导创新精神,形成尊重创新的企业氛围。
  
  三、结语
  
  在当前的宏观经济形势下,浙江中小企业所面临的竞争日趋激烈,只有不断地创造创新、适应变革,才能在动态的市场竞争环境中乘风破浪、与时俱进。组织动态能力的提升为浙江中小企业的转型升级策略提供了新的视角。浙江中小企业必须找准自己的位置,积极适应环境变化,才能够在越来越复杂、激烈和迅猛的市场变化中保持领先地位。
  
  参考文献:
  ①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