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严重的食品安全问题扰乱了人们正常的生产、生活秩序乃至市场经济的健康运行轨迹,企业缺少最基本的诚信是重要原因。本文从诚信与市场经济的关系入手,分析了当前我国经济领域的失信行为对市场经济造成的危害,提出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加强诚信建设的具体措施。
关键词:失信 市场经济 诚信建设
一段时间以来,从“瘦肉精”到“染色馒头”,再到“牛肉膏”……,食品安全事件屡屡发生。不仅个人和小企业涉案,甚至著名的大企业也位列其中。正如温家宝总理指出:“这些恶性食品安全事件足以表明,诚信的缺失、道德的滑坡已经到了何等严重的地步”。诚信缺失,扰乱了人们的正常生活,严重阻碍了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健康运行。
一、诚信与市场经济的关系
(一)诚信的本质
诚信的基本含义是守诺、践约、无欺。首先,诚信体现为道德问题。诚信作为一种行为规范,是避免各种矛盾、保证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发展的一种道德资源;其次,诚信又是法律问题。诚信作为人们的行为范式和人际关系模式,需要制度化才能持久,才有力量;第三,诚信是一个社会学范畴。诚信不仅是一种经济制度,也是一种政治制度和道德制度。诚信作为一种经济、文化、社会理念,现在已经成为市场经济社会中的核心理念之一。
(二)诚信与市场经济的辩证关系
诚信与市场经济首先体现为一种对立的关系。因为市场的自发性和市场主体的趋利性特点决定了每一市场主体都要千方百计把追求个人利益最大化作为出发点和归宿,利益驱动将导致市场主体不择手段,因而产生非诚信行为。此外,诚信与市场经济又是统一的。诚信是一切社会活动的基础,市场经济更离不开诚信这一基础。
马克思在《资本论》中就明确提出,竞争和信用是资本集中的两个最强有力的杠杆。市场的博弈过程是一个不断抑制和排斥非诚信行为的过程,市场交易中的非诚信行为需要依靠市场自身的力量去抑制,市场制度作为人类有效的经济制度之所以能保存下来,就在于市场力量能不断抑制和排斥非诚信行为,不断为自己开辟道路。因此,自发性与市场利益主体的行为可能会导致非诚信现象的存在,但市场经济运行方式及其发展会在一定程度上抑制非诚信行为的蔓延。讲诚信,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
二、诚信缺失对我国市场经济的危害
我国目前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由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刚刚起步,对市场规律的认识不足,立法滞后,价值观迷失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导致诚信缺失,对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造成了极大的危害。
(一)增加交易成本,阻碍市场经济健康运行
据统计,我国企业坏账率高达1%至2%,且呈逐年增长势头,而相比较下,成熟市场经济国家企业坏账率通常为0.25%至0.5%;我国企业每年签订约四十亿份合同中,履约率只有50%;我国企业对未来付款表现缺乏信心,近33.3%的企业预计情况将“永不会改善”。商务部提供的数据显示,我国企业每年因信用缺失导致的直接和间接经济损失高达6000亿元,其中因产品质量低劣、制假售假、合同欺诈造成的各种损失达2000亿元。巨额的信用成本成为市场经济的致命伤。
(二)损害人们的身心健康,破坏和谐的社会环境
每年因食品、药品安全造成的人身伤亡事故破坏了无数个幸福的家庭;因假种子、假农药、假化肥给农民造成的损失让辛勤劳作一年的农民损失惨重;价格欺诈、购物陷阱更是让人防不胜防。类似的案例不胜枚举。这些行为严重影响了社会稳定,败坏了社会风气。生活在这样的环境中,使人们日常的生活消费变成了一种精神负担。
(三)体现社会不公,降低政府的公信力
政府公信力是政府的信用能力,它体现了公民对政府行为的信任程度。当前,对于我国经济领域存在的失信行为政府监管部门难辞其咎。除当前普遍关注的食品安全外,行业欺诈、虚假宣传、中介服务业丑闻、不良贷款、侵权盗版等等问题的存在,使市场的游戏规则遭到破坏,降低了市场主体心目中政府对失信行为惩罚的预期。与此相伴随的政府官员权利寻租、腐败孳生、政府执政效率低下等,都体现了严重的社会不公,大大降低了政府的公信力。
(四)损害国家声誉,降低我国的国际竞争力
受“毒奶粉”事件影响,2010年,我国乳品贸易逆差继续拉大,进口额大幅增加,增幅接近1倍,我国乳品出口继续下滑。另据统计,在国际贸易中,中国现汇交易达到80%,信用交易方式仅20%左右。落后的结算方式严重阻碍了贸易的扩大和企业的发展,也使企业的竞争力大大减弱。世贸组织总干事穆尔曾尖锐地指出,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后,从长远看,最缺乏的不是资金、技术和人才,而是信用以及建立和完善信用体系的机制。中国企业和产品要走出国门打天下,不妨先打造“中国诚信”。
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必须加强和完善诚信体系建设
成熟市场经济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要具备完善的社会诚信体系。温家宝总理在2月27日中国政府网回答网友提出毒奶粉事件时指出“我以为诚信和道德是现代社会应该解决的紧迫问题”。加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完善诚信体系主要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加强道德建设,提高行业自律和经营者的责任心
古典经济学鼻祖亚当·斯密在《道德情操论》中强调,“自爱、自律、劳动习惯、诚实、公平、正义感、勇气、谦逊、公共精神以及公共道德规范等,所有这些都是人们在前往市场之前就必须拥有的”。我国目前尚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在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的过程中,人们的思想意识和价值观念受到强烈的冲击,道德领域亟待重塑。温家宝总理多次指出:“企业家身上应该流淌着道德的血液”。当前,必须加强经济领域的道德建设。一是要强化市场主体责任意识。健全市场主体诚信体系,所有市场经营主体都要建立安全信用档案,强化信用意识;二是完善和强化失信约束惩罚机制,严格执行市场退出机制,提高经营者的行业自律和责任心;三是应加大宣传教育力度,弘扬正气,抨击邪气,在全社会形成强大的舆论氛围,让失信缺德的行为似“老鼠过街,人人喊打”。
(二)健全和完善经济法律、法规
要使民众“行善若性然”,就必须使一些道德要求“藏于官则为法,施于国则成俗”。我国尚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市场经济法律规范还有待进一步完善,经济领域中出现的一些新问题还有待法律进一步制约,对扰乱市场经济秩序的不法行为要严肃依法进行整治。李克强副总理在全国严厉打击非法添加和滥用食品添加剂专项工作电视电话会上强调:“重典治乱,让不法分子付出高昂代价。唯有如此,方能让当下食品安全乱象得到有效遏制。??尽快完善并严格执各项法律法规,让犯罪者承担应有的刑事责任,使不法分子付出高昂代价,对违法行为给予最大震慑。”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最重要的就是要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法律体系。
(三)进一步强化政府监管职能
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过程中,始终都会涉及到政府与市场的关系问题,我们现实经济生活中许多深层次的问题和矛盾,都是政府与市场关系处理不当造成的。全球经济发展的历史表明,市场交易领域的扩大同政府职能的扩张是同步进行,而监管正是政府履行其干预经济运行职能的重要方式。政府要尽快建立完善可行的权力监督体系,加强信息公开制度,推行和完善公务员上岗“承诺制”和“问责制”,搞好廉政建设,严惩政府官员的腐败行为,树立为人民服务的施政理念。改变政府现有的“地方保护主义”、“官商勾结”、以及“只管罚款,不管发展”的不作为行为,强化服务职能,转变工作作风。政府只有真正发挥监管职能,做一个合格的“裁判员”,才能增加公众对政府施政的认同感和信任感,增加政府施政的权威性,维护和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良序运行。
(四)充分发挥舆论监督在市场监管体系中的作用
舆论监督是市场监管体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是社会的“减震器”、“解压阀”。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主义统一市场的逐步建立和完善,舆论监督以其具有报道的公开性,传播的快速性,影响的广泛性等特征,使其在市场监管体系中的作用越来越显著。每年的“3·15”晚会,成为全国亿万观众关注的焦点,通过全国各大新闻媒体及网络宣传,给不诚信者、违法违规、丧失职业道德的企业以极大的震慑。今后,应进一步发挥舆论监督在食品安全保障中的作用。
参考文献:
① 周中之.《伦理学》[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
② 刘劲松.《经济参考报》[N].2011—5—4(A2)
③ 周玉蓉.诚信社会中的政府角色[J].当代行政,2004(9)
(李桂娟,1972年生,吉林省吉林市人,吉林化工学院人文社会科学部讲师。研究方向:社会学。赵继伦,1955年生,吉林省长春市人,东北师范大学政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社会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