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的思考

2011-12-29 00:00:00苏杨赵连荣
中国经贸导刊 2011年22期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长期以不可再生的自然资源的开采和加工为主导产业的资源型城市已经或即将面临资源枯竭的问题,因此,资源型城市转型迫在眉睫。本文分析了我国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面临的主要问题,并就转型中的误区进行了研究和思考。
  关键词:资源枯竭型城市 可持续发展
  
  资源型城市又称能源型城市或矿业城市,20世纪80年代,随着国民经济和城市建设步入正轨,资源型城市的发展问题逐渐受到学术界和地方政府的注意。由于矿产资源的有限性和不可再生性,以及社会经济发展对自然资源的刚性需求,资源型城市必然经历从开发建设、繁荣到衰退和转型的过程,因此,研究资源型城市转型与发展是不可回避的问题。目前,从我国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战略转型的实际需要来看,当前的研究仍然存在一些有待进一步完善的地方。
  一、资源枯竭型城市的内涵
  对于资源型城市的概念,国内学者大致有以下几种说法。张秀生、陈先勇认为:资源型城市是指主要功能或重要功能,是向社会提供矿产及其初加工品等资源型产品的一类城市。郑伯红认为,资源型城市是指伴随资源开发而兴起的城市或者在其发展过程中由于资源开发促使其再度繁荣的城市。张米尔、武春友认为,资源型城市是依托资源开发而兴建或者发展起来的城市,作为一种特殊类型的城市,其主导产业是围绕资源开发而建立的采掘业和初级加工业。
  需要注意的是,被确定为资源枯竭型城市并不意味着该地区原有的优势自然资源已经完全耗竭,通常当现存的某一优势自然资源下降到已探明储量的一定比例时即认为该城市已属于资源枯竭型城市。目前所称的资源枯竭型城市就是指矿产资源开发进入衰退或枯竭过程,在国外也被叫做“资源衰退型城市”。一般可使用当累计采出储量已达当初测定总量70%以上,或以当前技术水平及开采能力仅能维持开采时间5年的城市就可将其称为资源枯竭型城市。
  二、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存在的误区
  (一)没有明确转型对象
  关于转型的概念,一般可以解释为从一种状态转变到另一种状态。具体来说,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就是要实现从现存状态向设计状态的转化。转型伊始,先要根据资源枯竭型城市自身的条件明确转型的对象:城市转型还是经济转型,经济转型还是产业转型,产业转型还是组织转型,组织转型还是企业转型。目前,相当部分需要转型的城市在转型前缺乏明确的转型思路与对象。
  (二)对转型本质产生误解
  有部分人士认为,转型就是降低资源企业产出的比重。虽然资源型城市的优势资源在不断耗竭,但是转型并不意味着一定要去降低资源企业产出的比重,而应视具体情况而定。资源型产业经过多年的开发与大量资金设备的投入,转型过程中必然会面临许多难以预料的难题如果能,合理利用现存的自然资源、技术、专用设备与专业人才,进一步加大对资源型产业的科技投入,通过制度创新或其他方式使原有的资源性产业结构得以升级,或者实现产业集聚,从而使原有的资源性产业继续做大做强,以适应经济的发展,这也是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的一种可取的重要方式。
  事实上,从发达国家资源型城市转型的情况看,资源型产业的地位在转型的过程中不但没有被削弱反而得到加强。由于资源型产业具有较强的延伸性,经过技术改造后资源型产业可以延伸为相当长的产业链,成为带动经济发展的基础产业。它的上游可以扩展到能源开发领域,下游能发展到电子信息、生物工程等产业。
  (三)转型定位模糊
  找准城市的转型定位,确定新的主导产业和接续产业代替现有的资源枯竭型城市,是资源型城市转型面临的首要问题。就我国的情况看,定位雷同是很多资源型城市转型过程中存在的共同弊病,特别是对中小型资源型城市而言更是如此。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的关键在于接续主导产业的科学选择,接续主导产业代表着未来城市经济发展的走向,所以必须选择那些对区域经济具有较强带动作用、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和市场竞争力、能够充分依托和发挥资源优势的高技术含量的产业。
  三、对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的理性思考
  (一)加快资源产业技术升级
  我国主要资源型产业包括煤炭采选业、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黑色金属矿采选业、有色金属矿采选业等,这些产业与我国经济发展的关联性巨大,其在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不可替代。个别资源型枯竭城市需要转型,但资源产业对本地经济发展仍发挥着重要作用,资源也没有完全枯竭,此时的产业结构调整不应当放弃对原有产业的延续,而是应通过逐步减少开采量,延长产业链,引入新技术进行深加工等方法扩展资源产业的生命周期。
  (二)引入新的替代、接续产业
  根据我国的国情,在劳动力比资本更难于在地区间流动的情况下,明智的选择是设法将区域外的工业活动有选择、有步骤地诱导到资源型城市。要学会以自身资源优势吸引外部投资,通过扩大招商引资规模,在坚持自我发展转型的基础上,积极寻找外部支持。
  以宁夏自治区白银市为例,该市通过招商引资,带来了较好的产业项目;通过不断加强院地院企合作,吸纳先进技术,引进优秀人才,优化科技资源配置,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加大该市的产业结构合理性。此外,白银市还非常重视加快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搞活当地民营中小企业,鼓励外地客商入驻白银,营造良好的市场竞争氛围,为城市经济转型创造了良好条件。
  (三)积极发挥政府在转型中的作用
  政府作为资源型城市的管理者在转型过程中的角色,是把握国家产业发展政策、制定产业发展战略,明确转型的方向和重点。要从领悟、把握国家政策层面出发,对资源型城市的经济、环境、人才、技术等方面进行综合考察,做好对转型企业的政策引导工作,搞好协调服务,整顿和规范市场秩序,为经济转型创造良好的环境。对于资源已经贫瘠的城市,要做到有明晰的转型战略和整体的转型规划。另外,政府还要对城市生产、生活、服务、教育、文化、基础设施等各种综合功能进行整合,促进城市经济发展,更好地发挥城市的各项职能,进而促进转型企业的健康发展。
  四、结语
  研究资源型城市转型,不只是解决当前资源型城市面临的困境,更重要的是未雨绸缪,探索成熟的规制制度体系,使城市实现可持续发展;同时实现资源节约与环境友好的目标。
  资源型城市的转型是一项系统工程,不仅关系资源型企业的转型,更是涉及到经济、社会、生态、文化等多种耦合因素的转型。通过科学规划引导资源型城市转型要制定资源枯竭型城市发展循环经济的战略规划,特别是科学地做好转型过程中的城市规划、产业规划、人力资源规划和不同阶段的发展规划,指导城市转型工作。
  做好资源型城市转型工作,需要针对不同情况采取不同的措施。一是要提高原有资源型产业的科技含量,通过技术改造延长产业链,尽可能扩展资源产业的生命周期。二是引入新的替代、接续产业,要设法将区域外的工业活动有选择、有步骤地诱导到资源型城市,优化产业结构。三是要充分发挥政府在资源型城市转型过程中的决定性作用。
  
  参考文献:
  ①周德群,龙如银.我国矿业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问题与出路[J].中国矿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1(3)
  ②徐建中,赵红.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模式选择及产业结构调整对策[J].资源与产业,2000(12):37
  ③张秀生,陈先勇.论中国资源型城市产业发展的现状、困境与对策[J].经济评论,2001(6):96—99
  ④郑伯红. 资源型城市的可持续发展优化及案例研究[J].云南地理环境研究,1999(3):53—55
  ⑤张米尔,武春友.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障碍与对策研究[J].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01(2)
  ⑥国家计委宏观经济研究院课题组.我国资源型城市的界定与分类[J].宏观经济研究,2002(2)
  ⑦黄禹铭. 我国资源枯竭型城市经济转型的思考与研究[J].现代商业,2010
  ⑧赵连荣,胡剑,安雯.浅析资源型产业对我国经济的贡献[J].石家庄经济学院学报,2005,28(3)
  ⑨周文娟,张建平.煤炭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研究[J].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08:25—27
  〔苏杨,1987年生,中国地质大学(北京)人文经管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行政管理。赵连荣,1965年生,中国地质大学(北京)人文经管学院教授。研究方向:行政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