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服装产业集群发展现状、问题与对策

2011-12-29 00:00:00彭述林
中国经贸导刊 2011年22期


  摘要:分析了我国服装产业集群的发展现状和主要特征;群内企业缺乏合作、缺乏区域品牌、创新能力不足、服务支撑体系薄弱、政府政策不完善等是当前制约我国服装产业集群发展的主要因素;提出延伸产业链条,深化群内企业分工合作、加强服装产业集群区域品牌建设、完善金融服务体系、培育和完善中介服务机构等促进服装产业集群健康发展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服装产业 产业集群 问题和对策
  
  我国服装产业集群发展至今已形成了一定的规模和特色,并呈明显的区域集中分布态势,而且群内主要是以民营中小企业为主。当前金融危机席卷全球,企业经营环境恶化,我国服装行业面临新的挑战和冲击。对我国服装产业集群发展现状进行分析,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我国服装产业集群发展现状
  (一)总体规模扩大,产业集群特色鲜明
  我国服装产业集群出现于20世纪90年代,现已具有较大规模。服装产业集群的服装总产量已占全国服装生产总量的70%以上,主要集群地集中了全国76.38%的规模以上纺织服装企业、60.97%的从业人员、79.74%的销售、86.04%的出口交货值和90.08%的外商和港澳台资本,已经成为我国服装产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目前,我国纺织服装产业集群已形成了以北京、上海、深圳等大城市为载体的服装产业集聚地和以温州、晋江、宁波等中国品牌服装制造中心地为载体的产业集群,后者以外向型经济为导向,已经成为从事出口加工生产为载体的多层次服装产业集群。
  (二)集群内以民营企业为主
  服装产业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小规模、小批量、多品种、快速生产是该行业的特色,所以我国大多数服装产业集群中以民营企业为主。集群内众多的民营中小企业对集群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但由于民营中小企业受自身能力的限制,在创新生产和投入上存在着不足,制约着产业升级。集群内过多的中小企业会导致过度竞争,也不利于集群整体水平的提高。
  (三)服装产业集群地域分布相对集中
  据中国纺织工业协会统计,我国的47个服装产业集群中,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和环渤海地区服装产业集群占据了服装集群数量总数的60%以上,大部分服装产业集群主要分布在浙江、广东、江苏、福建、山东、河北等地。2001年在服装行业里,全国排名前118位的服装企业就有95家落户这些地区,占到总数的80.51%。这一分布特点一方面表明这些省份具有集群形成和发展所需的良好经济条件和设施基础,另一方面也会加剧这些地区的资源紧缺状况,如土地资源紧缺造成土地成本上涨、人力资源不足、劳动力成本增加、水资源供给不足、能源、原材料价格上涨等一系列问题。产业集群过于集中增加了服装生产的成本,降低了集群的经济效应,削弱了我国服装在国际上的竞争力,不利于我国服装产业集群的可持续发展。
  二、我国服装产业集群存在的问题
  (一)产业链条过短,群内企业缺乏合作
  成熟、完善的服装产业链条应该是延伸较长且分工非常细致的,一般包括面料辅料业、设计业、剪裁、缝制、贸易业、信息咨询业、展览业、模特业、出版业等。目前我国服装产业集群内的分工合作已初步形成,但存在产业链纵向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