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旅游产业的演进及其特征

2011-12-29 00:00:00苏振杨永德冯进松
中国经贸导刊 2011年22期


  摘要:旅游产业演进是旅游经济学在中观、宏观尺度的研究命题,是总结旅游产业运行规律并在指导宏观调控实践中富有意义的基础性研究。本文以旅游产业演进为对象,阐述了其概念、特征和基本路径,并指出旅游产业演进的研究对创新旅游公共政策的重要启示。
  关键词:旅游产业演进 路径 旅游公共政策
  
  旅游产业是一种从需求角度定义的综合性产业,它与从供给角度定义的产业一样经历着发展演化的历程。尽管理论上对旅游产业演进的认知仍然有限,但旅游产业的发展程度和阶段在区域之间存在着显著差异已是不争的事实。系统厘清旅游产业演进及其特征是一种回顾性研究,有助于相关理论的进一步拓展和深化,是旅游经济研究中富于价值的命题①。
  一、旅游产业演进的概念
  纵观目前的相关研究文献,尚未有学者明确对旅游产业演进(Evolution of tourism industry)的概念进行界定,严格意义上以“旅游产业演进”为题名的研究论著也极少。相关研究大多采用诸如“发展”、“演变”或“演化”等关键词,其研究主题、角度和范围尚存在一定差异,并未形成统一范式。在英文中,“演进”一词evolution是指事物经过了某个程度之后达到一个新的阶段,特别是达到一个更高级或成熟的阶段。受产业经济学理论的渗透和影响,旅游产业演进应表征为旅游产业结构的合理化与高级化的过程。因此,判定不同阶段之间的标准和边界便成为从技术上界定旅游产业演进概念的关键。
  然而,与一般产业相比,旅游产业化发展的历程仍然相对较短,理论上和统计上对旅游产业结构高级化的认知仍然有限。目前大多是以弹性较大的消费份额作为经验判定依据的做法,尚未得到严格的统计学意义上的支持,缺乏系统的比较研究。同时,“旅游产业演进”在大多数语境下已经不仅仅是“结构性演进”。从狭义上看,旅游产业演进是旅游产业在结构上不断由低向高转型升级的过程,一般是以发达国家旅游产业结构的经验值作为观测标准。而从广义上看,旅游产业演进则是旅游产业化发展过程中规模扩大、效益提高以及结构升级等现象和关系总和。广义上的旅游产业演进是把旅游产业作为一个整体,特指旅游产业发展历史进程中不断向前向上的整体趋势和规律。
  二、旅游产业演进的基本特征
  (一)自发性与人为性的统一
  当旅游活动进入产业化阶段之后,旅游产业演进过程既体现其自身演变发展的固有规律,也逐步地融入了人的主观能动性,体现出高度的自发性与人为性的统一。旅游活动归根到底是一种人的活动,区分旅游产业演进的自发性与人为性的标准并非在于是否有人的参与,而是在于旅游产业演进的过程中是否存在政府人为的干预和调整。
  自发性与人为性在旅游产业演进的整个历程之中并非是固定不变的,两者在不同的国家或地区以及不同的历史时期始终保持着动态的发展和变化。在经济欠发达地区,政府对旅游产业发展的各种干预最终仍然必须建立在旅游产业自身发展规律的基础之上;在倡导自由市场的经济发达国家和地区,市场的缺陷和失灵也促使政府开始意识到加强对旅游产业的各种干预的必要性。因此,旅游产业演进的特征首先体现出的是自发性与人为性的统一。
  (二)相似性与差异性的统一
  对比不同地区的旅游产业,旅游产业演进的过程既有相似性也有差异性。世界旅游产业演进的特征无不体现着两者之间的辩证统一关系。
  20世纪50年代以来,旅游产业的总体发展趋势呈现出快速增长态势,全球接待国际旅游者指标从1950年的2528万人次迅速上升到2005年的89680万人次,国际旅游收入则从21亿美元上升到6827亿美元,旅游产业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②。其中,不论是OECD的工业化国家还是亚洲新兴崛起的国家,各自都有着相似的旅游发展基础和增长趋势。但纵观全球不同具体区域,其旅游产业演进在发展规模、增长幅度、发展速度以及发展效益等方面并不均衡,旅游产业演进的差异性较为显著。
  例如,从1950年到2005年,非洲旅游产业从1亿美元增长到215亿美元,增长214倍;美洲从11亿美元增长到1446亿美元,增长131倍;亚太地区则从0.4亿美元增加到1408亿美元,增长了3520倍;欧洲地区从9亿美元增长到3483亿美元,增长了386倍;中东地区从0.3亿美元增长到276亿美元,增长了919倍。由此可见,全世界各地区旅游产业发展在绝对规模和相对实力上仍然悬殊较大。不同地区之间在旅游产业发展的优势、劣势、机遇与威胁等方面既有相似之处,也各有不同。旅游产业演进因此表现出相似性与差异性相统一的特征。
  (三)渐进性与突变性的统一
  旅游产业演进作为一种向前向上的发展演化过程,既会随着时间循序渐进地发展,也有可能受到一些偶然因素的影响使演进过程产生突变。波士顿大学管理学院教授安妮塔·M·麦加恩在《产业演变与企业战略》中,归纳了产业演变的四种轨迹:渐进性演变、创新性演变、适度性演变和激进型演变。虽然上述不同的演变轨迹针对的是不同类型的产业,但引起突变的各种诱因在旅游产业演进中同样客观存在。
  例如,一些旅游产业后发优势地区由于发展制约因素较多,旅游产业只能处于缓慢渐进的演进过程;而另一些地区旅游发展的某些影响因素改变后会使旅游产业获得跨越式增长并带动了整个旅游产业的提升。引起突变的因素是多样的,它包括交通可达性提高、基础设施的完备性提升、旅游者兴趣和品位的转变、旅游产品吸引力、营销活动以及其它事件等。所以,旅游产业演进是渐进性与突变性的统一。
  (四)独立性与依附性的统一
  旅游产业演进既是一个相对独立的过程,也是一个依附于社会经济发展的过程,两者是相互统一的关系。一方面,旅游产业演进的独立性源于现代旅游经济已经成为一个相对独立的产业。罗明义(2008)曾指出:其一,旅游产业是随着物质生产的发展和人们生活需要的扩大而逐渐从商业服务中派生出来的,但其经济活动的内容及范围已经超出商业服务业的范畴;其二,随着现代旅游业的快速发展,旅游业已具有相对独立、相对集中的旅游需求和供给,并形成独立的产品生产、市场结构和生产经营体系;其三,旅游产业作为一个特殊的经济产业,已发展成为相对独立的经济产业,并且正日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产业③。另一方面,旅游产业在国民经济三次产业序列中主要隶属于服务业。根据产业结构理论,服务业的快速发展一般是在整个社会经济发展到后工业社会阶段之后,这在一定意义上表明旅游产业演进所具有的依附性特征。因此,旅游产业演进的过程既有独立性的一面,也有依附性的特征。
  三、旅游产业演进的时间路径
  与其它传统产业一样,旅游产业演进所经历的产生、成长和进化过程同样能够用生命周期理论进行描述。生命周期理论最早是源于生物学领域的一种过程,随后便被许多学科借用以描述自然或社会中与之相似的演化过程。在旅游领域内,有学者认为可以追溯到20世纪30年代末Gilbert对英国海滨胜地成长过程的研究④。而旅游地生命周期概念的提出则是到20世纪60年代德国地理学家Christaller的成果⑤。随后,包括Plog在内的众多国外学者均进行过这方面的研究,其中影响最大的是20世纪80年代加拿大学者Butler对旅游地生命周期理论的系统阐述⑥。
  如果说生命周期是旅游产业演进的一般化表现,那么在发展条件和发展阶段各异的不同区域,旅游产业演进则有着各自特殊的路径表现。纵观不同区域旅游产业演进的现实,旅游产业演进的路径可细分为马太效应路径、渐进效应路径以及突变效应路径。
  
  (一)马太效应路径
  旅游产业演进的“马太效应”路径是指在旅游产业发展先决条件优越的地区,较高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为旅游产业迅速发展壮大提供了一种持续的驱动力。“马太效应”源于《圣经》中“马太福音”第二十五章:“对已富有的人,还要给予,使之锦上添花;而对于一文不名的人,即使有了一文,也要强行夺走。”概言之,富者越富,贫者越贫,日趋分化。“马太效应”被广泛地引证于社会科学的诸多领域,证实了效应存在的客观性。在旅游产业发展领域,一些传统知名的旅游目的地便是凭借良好的先决条件、知名度和影响力不断提升,形成了众多后起旅游目的地短期之内无法相比的旅游发展规模和效益。
  目前,我国具备马太效应的旅游目的地大多拥有品质极高的旅游资源,旅游形象鲜明,辨识度高。以旅游产业演进的趋势水平线表示,其产业演进的水平指数一般将比其它目的地以更快的速率上升,并更容易进入成熟发展阶段。
  (二)渐进效应路径
  旅游产业演进的“渐进效应”路径是指在旅游资源非优区,旅游产业的发展条件、知名度和影响力均较弱,并在一段较长的时期内表征出缓慢增长、逐渐演化的演进路径。相对于旅游资源富集、开发条件较好的优势区域而言,旅游资源非优区广泛而客观地存在。由于先天不足,加上一些固有因素的限制,旅游产业演进的过程与优势区域相比具有较大差距。即便如此,此类地区仍能够相对于自身原有水平获得一定程度的渐进式发展。因为,一方面,受旅游行为距离衰减规律的影响,旅游产业渐进式演进的地区能够首先成为本地区以及周边一日游及休闲需求的首选目的地;另一方面,随着旅游者兴趣的转移和小众旅游的兴起(如自驾游、背包游等),旅游资源非优区的非大众式旅游的机会市场将日趋广泛。
  (三)突变效应路径
  旅游产业演进的“突变效应”路径是指在旅游产业发展的后发优势地区,旅游产业的规模和效益从缓慢增长迅速演变为跨越式增长,实现旅游产业演进轨迹突变的一种路径形态(见图1)。与旅游资源非优区不同,旅游后发优势地区并非资源条件不够优越,而是由于多种原因导致旅游资源价值尚未充分转化为经济价值。旅游产业演进过程中形成突变的诱因可以是多方面的:一是发现,即长期以来一直存在,突然被挖掘出来为世人所认知,如湘西武陵源、川西北九寨沟等;二是事件,即在特殊事件发生背景下,引致世人重新认识旅游吸引物的价值,如云南丽江地震、名人故居、名人墓葬的争议与炒作;三是基础设施改善,特别是交通可达性的改善;四是政府强势推动打造产品、打造形象,创新营销手段,如“焦作现象”;五是一些特殊政策的实施,使一些旅游目的地获得特殊的开放特权或免税政策等等。
  四、主要启示
  旅游产业演进过程的分析是对旅游产业发展历程在时间尺度上的初步总结。受西方经济学及产业经济学思想的渗透,旅游产业演进的特征和差异性将成为政府在不同区域因地制宜制定相应的旅游公共政策的理论前提。德国经济学家弗里德里希·李斯特在其代表作《政治经济学的国民体系》中对比了各国的经济与政策后认为:发展生产力必须借助国家的力量,并在经济发展的不同阶段实施不同的政策,而不能听任经济自发地转变和增长⑦。
  旅游产业与此有着相似的特征:在旅游产业演进的不同阶段,同样应借助政府的力量实施不同的旅游公共政策。但旅游产业演进与旅游公共政策之间的具体相互关系如何,仍是一个有待系统研究的命题。研究这一问题的前提就是必须改变传统上对具体旅游公共政策就事论事的分析角度,在宏观上将所有旅游公共政策视为一个整体。通过研究视角的根本转变,研究旅游公共政策的发展和演化规律,从而更有利于科学应对当前的各种问题,并为我国未来制定一系列旅游公共政策确立总体依据,形成适应新时期需要并符合客观规律的旅游公共服务与政府监管体系。这既是旅游学科研究的基础理论命题,也是政府当前已然面对和亟待破解的问题,将成为后续研究的重要方向。
  
  参考文献:
  ①刘德谦. 一次对旅游前沿课题的审题研究[J].旅游学刊,2000(2):18—21
  ②张凌云. 世界旅游市场分析与统计手册[M].北京:中国旅游出版社,2008
  ③罗明义,杜靖川,吕宛青.现代旅游经济学[M].昆明:云南大学出版社,2008(19)
  ④Gilbert E. The growth of island and seaside health resorts in England[J]. Scottish Geographical Magazine,1939,55:16-35
   ⑤Christaller W. Some consideration of tourism location in Europe: the peripheral regions-underdeveloped countries-recreation areas[J]. Regional Science Association Papers,1963,12:103-105
  ⑥Butler R, Wall G. Introduction: Themes in research on the evolution of tourism[J]. Annals of Tourism Research,1985,12(3):287-296
  ⑦闫应福,贾益东,毕世宏.产业经济学[M]. 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3
  〔本文系2009年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项目编号09YJAZH017)、广西大学科研基金项目(项目编号XGW090015)阶段性成果〕
  (苏振,1981年生,广西桂林人,广西大学商学院讲师、博士。研究方向:旅游经济、旅游公共政策。杨永德,1956年生,湖南永州人,广西大学商学院讲师、博士。研究方向:旅游资源规划与开发。冯进松,1981年生,河南安阳人,河南省修武县云台山风景名胜区管理局办公室主任、硕士。研究方向:区域旅游经济、景区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