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探讨了金融发展作用于城镇化的机制;证明金融发展较显著地促进了渝东南城镇化水平的提高;提出通过完善激励约束机制、发挥政府作用、建设和完善担保体系、加快发展县域保险等促进金融支持渝东南民族地区加速城镇化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渝东南 民族地区 城镇化 金融发展
一、金融支持城镇化的理论
金融对城镇化的推动,是通过为要素空间聚集提供金融支持,促进要素在空间的有效集聚、降低聚集的交易成本、扩大聚集经济效应,从而推动城镇化进程。其作用体现在两个方面:
一方面是通过提供资金,可以满足城镇化水平持续提高的需要。渝东南地区城镇化水平大多处于初期和中期,城镇建设需要大规模的投资,因而必须依靠金融体系资产单方面的扩张形成特色产业和工业带动城镇化的发展格局。
另一方面,可以提供快捷多样的服务,降低要素聚集的交易成本,为要素向城镇流动提供基础。金融服务业的分工细化表现出对于企业的生产服务与对于人口的生活服务加强,吸引资金和劳动力进入城镇,成为第三产业发展的拉力。渝东南地区城镇化与金融的互动发展,需要依靠金融服务业支持城镇化的推进,使工业型城镇向服务型城镇转变。
二、渝东南城镇化现状
目前渝东南城镇化处于较低水平,2009年底人口城镇化水平为26.12%,比全国平均水平低20.48%,比重庆市平均水平低25.47%,比渝东北翼平均水平低3.68%,在重庆市排名倒数第一。
从内部看,黔江区和武隆县城镇化水平相对具有优势,2009年城镇化水平分别达到34.27%和31.57%,进入了城镇化加速阶段;而石柱、秀山、酉阳、彭水4县则相对落后,仅为24.66%、25.06%、21.60%和22.93%,城镇化率未达30%,还没有出现工业化推动城镇化加速效应。
从地理区位上看,越往纵深区域(彭水、酉阳和秀山),城镇化水平越低,“中部凸起,两头凹陷”的不平衡现象严重。如果中部地区(黔江、武隆)不能形成有效的辐射,很容易导致两头塌陷。
金融作为城镇化的原始动力之一,在产业化、工业化乘数效应下,将加速推进城镇化水平。政府通过对金融资源的强有力引导,把“短板”地区的基础设施和特色产业作为金融重点支持对象,发挥重点项目和产业强镇的辐射作用,可以实现区域内城镇化协调均衡发展,这对于相对落后的渝东南地区形成后发优势极为重要。
三、金融促进渝东南城镇化的实证检验
为检验金融发展对渝东南城镇化的作用,我们给出反映金融发展与城镇化关系的生产函数:
URBAN=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