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股票市场是我国居民十分重要的投资理财渠道,但是自2007年10月份上证指数创出6124的高点以来,股票市场持续下调了整整3年时间,截至今年9月末上证指数跌至2359点,创年内最低点。股指大幅下行原因何在?拯救股票市场应出台哪些对策?
一、股指大幅下跌,投资者亏损严重
截至今年9月30日,上证股指比2007年的最高点下跌61.5%,比年内的高点下跌22.8%,比10年前的股指仅上涨了114点。2001—2011年10年间中国经济增长高居全球第一,但股指从2245点提升为2359点。
股指不断下跌,造成了股票市值的大幅缩水。今年三季度末,沪深两市A股总市值为23.1万亿元,较去年年末26.54万亿元缩水3.44万亿元,降幅达13%。
证券融资市场持续阴跌,不仅机构投资者和券商收益大幅减少,更使大量中小散户严重亏损,投资意愿下降。中国散户比例在全球股市中占比最高,约为90%,而美股这一比例仅占35%,机构比例则占65%。据统计,今年前三季度52%的散户亏损超过30%,投资者的信心受到严重打击,股票投资意愿明显下降。央行的调查报告显示,今年第三季度居民在各主要投资方式中,选择房地产投资的占23.6%,选择基金理财产品的占21.3%,选择债券投资的占14.2%,选择股票投资的仅占9.2%,降至2009年以来最低水平,居民储蓄存款意愿提高,股票投资意愿显著下降。
二、股市不振的直接原因
(一)国内外经济环境对股市不利影响
从国际看,今年以来,美国欧洲等主要国家经济复苏乏力,新的债务危机不断凸现,信用评级连续被下调,引致西方国家和亚洲周边股市普遍大幅下滑,外围经济环境不佳,欧洲债务问题将长期存在,资本市场不稳定,对国内股市的负面影响较大。
从国内看,居民消费价格水平连续创出新高,为应对通货压力,货币政策一再紧缩,银行法定存款准备金率提至21.5%的历史高位,大量资金被冻结,许多企业出现融资难的问题,股票投资相应减少。目前,国内通胀回落还需要一个过程,货币政策仍将以通胀治理为导向,紧缩政策很难出现调整。与此同时,通胀的治理本来就是以牺牲增长为必然代价的。实质性的调控后,股市接下来还会有反映经济增长回落的一个阶段,反映为上市公司业绩的下滑,不利于股市基本面改善。
(二)目前IPO发行数量较大
在当前中国股市供严重大于求、估值处于历史大底、股指创造14个月新低的情况下, IPO的发行速度并没有减慢。2011年1—9月,沪深两市IPO融资总额合计2305.36亿元。其中,创业板融资总额680.96亿元,中小板融资总额795.36亿元,主板新股融资总额829.04亿元。庞大的融资规模,对应的却是今年A股总市值的层层缩水,显示出如此“抽血”下双输的隐忧。
年初至今已完成网上发行的股票数量为227只,其中包括111家创业板公司,84家中小板公司,以及32家主板公司。目前中小板和创业板市场仍以平均每周4—5家左右的速度发行,对A股市场短期而言,扩容压力较大。
(三)年内增发募资额近乎成倍增长
今年以来,一级市场存在一个突出的特点,即再融资规模大幅攀升,力压IPO成为融资市场的“主角”。前三季度,131家公司实施了增发融资方案,其中124家为定向增发,募集资金3265.22亿元;7家为公开增发,募集资金103.33亿元,二者合计达到3368.56亿元。相比去年同期的定增再融资规模,今年增发规模大幅增长93.6%。
三、全面提振股市的对策思考
拯救中国股市需要标本兼治,治标就是救市,治本则是治市。
(一)应推动长期资金入市,特别是社保资金的稳健入市
用短期资金支撑长期投资,在企业经营中被认为是一种风险,而我国的证券市场正面临着这种风险。上市公司融资的用途多为长期投资,但是市场资金供应者却多为短线资金。来自监管机构的调研显示,股票市场投资者目前主要以短线投资为主,缺乏真正的长期投资者。与境外成熟市场相比,目前中国股票市场投资者平均换手率偏高,个人投资者更偏向于持有和交易小盘股、低价股、绩差股和高市盈率股,持股时间较短、交易较为频繁,短期投资行为比较明显。这种窘境客观上要求我们急需为证券市场引入真正的长期资金。从成熟市场国家经验看,推进企业年金入市和引入养老金是解决办法之一。
截至2010年底,我国五项社会保险资金累计结余已达到23000多亿元。借鉴国外成功经验,如美国的“401k计划”,已成为监管部门关注的重要议题。所谓“401k计划”指的是一种由雇员、雇主共同缴费建立起来的完全基金式的养老保险制度,缴费和投资收益免税,只在领取时征收个人所得税。
中国版的“401k计划”对资本市场有着积极作用,市场需要像养老基金这样的机构投资者。中国版的“401k计划”首次提出于2004年,目前一方面,随着中国经济的总量明显增大,整个社保、养老、医保体系也更加健全,对于社会保险体系的保值增值呼声不断提高,另一方面,资本市场的规范程度也显著提高,现在是启动中国版“401k计划”的良好时机。中国版“401k计划”需要针对我国国情,制定合理的方针。我们可以循序渐进,从壮大企业年金规模,积极引导其进入资本市场做起,再谈整个社保体系资金的进入。中国版“401k计划”仅靠证监会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财政、税务、人保等部门的共同推动,这是一个系统性工程。
(二)建立完善有效的退市机制
首先,要建立完善有效的退市机制,抑制垃圾股的非法操纵与过度炒作,恢复股市正常的价格信号,更重要的是建立和完善充分发挥股市的优胜劣汰与资源配置功能。
其次,发行制度的改革应该从发行端开始,废除现有发行制度,改用审核制度和市场定价机制。不满足上市条件时就退市,对市场进行阶梯式管理,用市场机制来实现对上市公司的管理,否则一、二级市场的价格扭曲将持续存在。
第三,要进一步完善上市公司的内部法人治理结构。目前很多上市公司缺乏社会责任感,对股东缺乏回报意识,不诚信,要恢复投资者的信心,需要从上市公司法人治理方面下大力气来进行整治和监管,对上市公司的财务报表差错追究公司董事长、总经理、主管财务的经理、总监、财务人员和审计的会计事务所等的法律责任,让上市公司担负起其应负的社会责任,不符合条件的公司应坚决退市。另外,对于退市公司要司法介入,清偿股东的股权。
(三)坚决打击内幕交易,加大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偏差的监管和处罚力度
一是加大对内幕交易的处罚力度,强化对内部人士的监管,扩大与内部交易相关的信息披露责任。经法院判决的黄光裕内幕交易案、李启红内幕交易案,内幕交易者动辄获益数亿元,中小投资者是最大的受害者。要维护中小投资者的利益和市场公开透明的原则,必须解决打击内幕交易。二是加大对不正当信息披露的监管和处罚力度。一些上市公司把利好消息在大股东、机构投资者和高管减持之前披露,而把利空消息放在减持之后披露,这种选择性信息披露偏误,必然导致大股东、机构投资者和高管高价位减持,中小投资者高价位接盘,极大地危害了市场的公平性,从而损害中小投资者利益,必须加强对此类行为的监管和处罚力度。另外,分析师是市场主要的信息供给者之一,一些机构和分析师串通荐股,导致散户亏损和被套牢。应加大对分析师行业的监管和处罚力度,净化A股市场的信息环境。三是加大对注册会计师审计行为、上市公司利润操纵行为的监管和处罚力度。我国部分上市公司,在上市之前存在明显的利润操纵嫌疑,为了使股票卖一个好价钱,在注册会计师和上市公司串通并且监管不到位的背景下,进行利润操纵,以获取丰厚的回报。对此行为一经发现必须严惩,勒令退市。
(四)强制上市公司分红
股市的治本之策,在于建立保护投资者利益的证券市场基础制度。我国证券市场20年,投资者分红不过5400亿元,而这其中还要剔除交易佣金4000多亿元,印花税约6000多亿元,事实上A股投资者最终亏损逾4600亿元。这意味着,A股涨跌带来的是零和游戏,而政府还要抽税。市场投资价值难以体现,自然也难以达到资源的有效配置。因此,最为重要的是,A股上市企业强制分红早该体现,分红回报要作为再融资的硬性指标,以建立起合理和有效的市场分配制度。只有强制分红,才能减少造假,也使长期投资理念成为可能。
(五)通过全面减税推动股票市场和上市公司持续发展
一是应降低甚至取消印花税,全球仅有1/6的市场开征此税,在我国股市低迷的非常时期,完全可以效仿,在需要的时候还可以恢复。二是降低红利税,降低投资者的分红所得,避免重复计税,在本身分红有限的情况下,更应该取消,以增加投资者的实际收益。三是应该减少企业税收和个人税收,包含房价和物价。只有降低税收、控制物价和房价,藏富于民,才能疏通居民的理财渠道,形成消费和投资之间的良性循环,企业按照市场需求来投资,并能够获得稳定的利润,上市公司才能进入中长期的增长周期,这是形成真正牛市的经济和制度基础。
(祁京梅,国家信息中心预测部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