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结构调整放到更加突出的位置

2011-12-29 00:00:00
中国经贸导刊 2011年23期


   最近,温家宝总理指出,要把握好宏观调控的方向、力度和节奏,适时适度进行预调微调。温家宝总理的讲话为“十二五”开局之年的宏观调控收官指明了方向。
   2011年宏观调控的主调大致可以概括为控通胀、调结构、稳增长。2010年底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确定的2011年宏观经济政策的基本取向是积极稳健、审慎灵活,重点是更加积极稳妥地处理好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调整经济结构、管理通胀预期的关系。加快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把稳定价格总水平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切实增强经济发展的协调性、可持续性和内生动力。可见,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确定的宏观经济政策基本顺序是调结构、控通胀、稳增长。随后经济运行中,消费价格指数不断攀升,同比指数由2011年1月的4.9%逐月攀升到7月的6.5%,环比指数除3月略有下降外也是月月上升,通胀压力越来越大,控通胀实际被置于宏观调控首要位置。4月份国务院常务会议和7月份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都是把物价问题放在了首位,要求着力稳定物价总水平,加快推进结构调整和节能减排,大力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可见,宏观政策基本顺序实际上是控通胀、调结构、稳增长。
   经过3个季度的艰苦努力,特别是控通胀方面按照控制货币、发展生产、保障供应、搞活流通、加强监管、安定民生的要求,出台了一系列有针对性的措施,经济形势朝着宏观调控的预期方向发展。一是物价过快上涨的势头得到初步控制,居民消费价格同比指数自8月开始稳步回落,环比指数也呈现回落趋势。刚刚披露的10月份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同比上涨5.5%,环比上涨0.1%,分别比上月回落0.6个百分点和0.4个百分点,已呈现双双回落的趋势。二是经济保持了平稳较快的增长速度。季度经济增长速度呈现出一条缓慢下行的曲线。1—3季度累计同比增长速度为9.4%,仍然是一个相当高的增长速度,三大需求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也都在正常水平,内需的作用增大,与业界所谓的“滞胀”、“硬着陆”的担忧渐行渐远。可以说,在2011年控通胀、调结构、稳增长三大调控任务中,控通胀和稳增长已取得令人满意的成效。
   相对而言,调结构的任务还相当繁重。一是GDP崇拜,盲目追求经济增长速度的倾向仍未得到有效抑制。1—3季度全国各省市区汇总生产总值之和比全国综合数据高出4.4万亿元,公布了前三季度地区生产总值增长速度的29个省市区,竟然有28个增长速度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二是高能耗高排放行业过快增长的势头仍未得到有效控制,1—3季度,国内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同比只下降了2.56%,未完成既定3.4%的目标,要完成全年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同比下降4.5%的目标难度极大。同时,重金属污染、水污染问题呈多发高发态势,部分新兴产业发展也存在一些环境隐患。三是一些关系人民切身利益的民生问题如医疗、教育、安全生产等方面问题依然突出。凡此种种说明调结构的任务依然相当繁重。
   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温家宝总理指出,要把握好宏观调控的方向、力度和节奏,更加注重政策的针对性、灵活性和前瞻性,适时适度进行预调微调。显然,这里的适时适度预调微调绝不是像有些人解读的那样把经济增长作为首要政策目标,而是在继续保持宏观政策基本取向不变的前提下更加注重结构调整,即通过宏观政策的结构性微调来推动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通过结构调整增加有效供给、改善民生进而在更深层次上控制物价水平的过快上涨,稳定经济增长。
   实际上,温家宝总理的讲话对此做了最好的诠释。他说,要把稳定物价总水平作为首要任务,继续搞好物价调控,稳定通胀预期,落实保障措施和救助机制。要保持货币信贷总量的合理增长,优化融资结构,提高金融服务水平。要完善财税政策,大力推进结构性减税。财政支出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重点,把钱花在刀刃上。信贷政策要与产业政策更好地结合起来,切实做到有保有压,保证国家重点在建、续建项目的资金需要,重点支持实体经济尤其是符合产业政策的中小企业,支持民生工程尤其是保障性安居工程。继续严格控制产能过剩和高耗能、高污染项目投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