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耀天
摘要:由于一些老站在电网中地位重要,而其老、旧保护装置对电网安全运行带来很大安全隐患,因而要求在不停电的情况下进行全站保护及综合自动化系统改造。文章基于集合论,探讨了一座110 kV变电站的优化改造方案。
关键词:保护;综合自动化;改造;方案
中图分类号:TM6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8937(2011)22-0118-02
1选题理由
随着国民经济的日益发展,城市化进程的加快,社会对电力的需求迅猛增长,很多老站虽容量小,保护设备陈旧,但由于处于重要负荷区,停电压力大,全站停电改造困难。同时在现场,施工单位因为无统一指导意见,各自为战,各家改造思路不同,从而会造成施工效率低,安全性要求难以得到保证。如何针对现场保护配置需要,进行改造顺序最优化设计,具有很大挑战。
文章充分考虑到老站改造中出现的诸多困难,如:老站保护回路复杂、保护类型繁多;不能全站停电进行改造;改造时无预留屏位;改造过程中,新旧保护同时运行;需铺设大量临时电缆等,在此基础上,以增加经济性、加强安全性、提高工作效率为目标,提出了一种“集合”新思路,探索出一种优化变电站综自改造顺序的新模式。
2基本思想
由于保护及综自系统改造时,变电站不能停止对外供电,所以从改造一开始就存在新、旧两个系统同时存在的情况,我们将改造前运行的保护及综自系统(旧系统)以及改造后即将形成的新系统分别看作两个集合。在改造过程中,两个集合的交集越小,即:它们的回路连接越少,需要带电搭接的地方越少,需要局部设备停电改造的时间越少,此方案就越好,我们在改造时的难度就越小。
其中,一个变电站的保护及综自系统所包含的屏及其改造思路如下:
总控屏:涉及每一部分改造的通信,故要在改造前将新屏安放好,如果有预留位置,就一次放到位,如果没有,则临时安放,最后搬迁。录波屏:涉及到每一个大开关改造的电压、电流、开关量的接入工作,故最好在改造前将新屏安放好,每改造一个开关就将新回路接入新屏,本开关的旧回路在旧屏上退出运行,直到全站改造完成后,将旧屏拆除。如果没有预留位置,则是在原屏上做好安全措施,拆除旧录波装置,安装新录波装置,将旧回路全部接入新录波装置,然后改造一路拆除一路的旧回路接入新回路,知道完成。PT并列及测控屏:涉及全站保护测量、计量的二次交流电压,改造过程中会出现新旧二次交流电压并存,故要在改造前将新屏安放好。备自投及分段操作屏:涉及110 kV线路及主变改造时进线电流、进线电压、母线电压、开关位置及跳闸回路的接入,故要在改造前将新屏安放好。母差屏:涉及到每一个110 kV开关改造时电流、电压、跳闸、闭锁放电(针对进线开关)、刀闸位置的接入的回路接入,应在开始改造之前安放新屏。电度表屏:涉及110 kV线路及主变改造时电流、电压、刀闸位置的接入,应在开始改造之前安放新屏。直流屏:涉及全站保护、测控及自动装置等的装置电源,新安放一面屏就要接入直流电源,如果不利旧,应在开始改造之前安放新屏。35 kV线路、10 kV线路保护不涉及其他开关,可以最早开始停电改造,也可以等110 kV及主变部分改造完成后再停电改造。
3几种方案对比分析
改造前主控室屏位图如图1所示。
其中,1G~8G是控制屏,9G~13 G是35 kV线路保护屏(1)至35 kV线路保护屏(5),14 G是继电器屏(包含三侧电压并列及重动、三侧分段操作),15 G是低周继电器屏(联切35 kV、10 kV线路),16 G是2#主变保护屏,17 G是1#主变保护屏,18 G是1#主变电度屏,19G~23G是通讯用屏,24 G是录波屏,25G是 110 kV官崃、宝崃线路保护屏,26G是110 kV临崃线路保护屏,27G是2#主变及110 KV、35 kV线路电度屏,28 G是电能采集屏。
方案一:1 G~8 G不动,由于35 kV线路保护已移至35 kV保护室,所以可将原35kV线路保护屏(9G~13G)移除,在原屏位分别安置新屏:分段测控屏、110 kV备自投屏、电压切换屏、2#主变保护屏、2#主变测控屏。按照设计方案,将在旧2#主变保护屏位(16 G)置新线路测控屏。这样将造成无屏位可用,只能采用“停一路,改一路”长时间停电的方式进行线路保护改造。同时因为原继电器屏(14 G)上有电压并列装置,若要将其移除,为了保证新旧设备正常运行,将需要大量的临时电缆。该方案跟本文其他方案相比,新旧两个系统的回路连接多,带电搭接的地方多,需要局部设备停电改造的时间长,即,两个集合的交集最大,所以不可取。
方案二:1 G~8 G不动,将原35 kV线路保护屏(9 G~13 G)移除,在原屏位上分别安置新屏:1#主变保护屏,1#主变测控屏,2#主变保护屏、2#主变测控屏,三侧PT重动、并列及测控屏。这样改造好处是有屏位可用,并且在不影响新、旧设备正常运行的前提下完成改造。但是由于将新110 k母差屏改至17 G,这样需要更多的临时电缆(至少三根),同时会出现带电接线的问题,安全性差。该方案跟跟本文其他方案相比,新旧两个系统的回路连接少,带电搭接的地方多,需要局部设备停电改造的时间长,即,两个集合的交集较小,但不是最优方案,所以不可取。
方案三:1 G~8 G不动,先将新总控屏临时安置,并和相关设备接上电缆;接着将原35 kV线路保护屏(9 G~13 G)移除,在原屏位9 G上安置新110 k母差屏,11 G上安置新电压切换屏;利用将PT端子箱的相关端子短接的方式,实现新、旧电压切换装置并列运行。在改造最后一步,将临时安置的新总控屏放至14 G。至此改造可以顺利完成。该方案跟跟本文其他方案相比,新旧两个系统的回路连接少,带电搭接的地方少,需要局部设备停电改造的时间短,即,两个集合的交集仍最小,是最优方案。
通过从临时电缆、人工费用、带电接线三方面对三种方案的分析,所选定的方案是安全性和经济性都最优越的方案,并在现场的改造过程中收到了满意的结果。
4结论
文章在全面考虑到老站改造过程中所遇到各种难题的基础上,以增加经济性、加强安全性、提高工作效率为目标,提出了一种基于“集合”论的变电站综自改造优化方案。能否依据“集合”思维,结合实际情况,对各个装置进行评级划分,并利用计算机等手段开发出一套实用性软件,实现改造顺序的最优化设计。这是该项目在今后的进一步研究目标。
参考文献:
[1] 廖万斌.变电站综合自动化改造的问题分析[J].广西电业,2011,(2).
[2] 任玉佩.变电站综合自动化改造中的几个问题[J].山西电力,200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