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进城乡中小学教育资源均等化探析——以淮南市为例

2011-12-28 08:13:52吴巍方章东
淮南师范学院学报 2011年4期
关键词:淮南市均等化教育资源

吴巍,方章东

(安徽农业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安徽合肥 230036)

促进城乡中小学教育资源均等化探析
——以淮南市为例

吴巍,方章东

(安徽农业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安徽合肥 230036)

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过程中,促进城乡中小学教育资源均等化有了很大进展,但城乡间的教育队伍、经费投入、硬件设施等各类教学资源的差异与不平衡仍然存在,需要采取进一步措施,不断促进城乡中小学教育资源的均等化,以最大限度地实现城乡教育的公平。

城乡;中小学;教育资源;均等化

促进城乡各类资源均等化,实现资源共享共用,是社会公平正义的必然要求。教育资源是社会资源的重要方面,直接关系到农村青少年能否健康成长、农民精神文化生活丰富能否丰富多彩,其中,中小学教育资源又是教育资源的基础。如何进一步促进城乡中小学教育资源均等化,将是今后乃至相当长时间内亟待解决的重大课题。

中小教育资源指保证中小教育得以正常运行的各类条件的总和,主要包括教师队伍、经费投入、硬件设施、家庭环境等方面。其中,教师队伍是关键,经费投和硬件设施是基础、家庭环境是保证。

(一)教师队伍的不均等

教师始终是教育的主体,是教育的首要资源。教师在教育发展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教师队伍的不均等是中小学教育不均等的致命要害。

实证、调查也许是问题的最强有力的告白。在淮南市,笔者选取了城市中的淮南一中、淮南二中、淮南实验中学等学校,在农村选取了潘集段湾中学、太平回民小学、架河镇小学等学校,通过实地访谈、调查研究,得出以下数据。

表1

由表1可见,在普通小学,城市中小学教师合格率比农村中小学高出约1.5%,在普通初中,则高出2.5%。如果说,城乡中小学专任教师合格率差距还不够大的话,那么,其大专以上学历教师比例差距较大,非均等化明显,城市中小学教师比农村中小学教师具有大专以上学历比例高出约20%。

表2

由表2可见,农村中小学教师在中高级职称层面明显低于城市中小学教师的比例水平,尤其是普通中学,农村教师高级职称比例低于城市20%,而农村中小学教师初级以下的比例高于城市中小学教师30%。

这些强烈的反差也许表明,市场经济有利于人才的流动、教师资源的配置、教师创造力的激发,但与其同时,却加大了城乡中小学教育中的教师队伍在学历、职称、教育水平方面的极大差异和不均等,拉大了城乡中小学教育质量的差距。

(二)硬件设施教育资源的不均等

在义务教育阶段,“两免一补”、城市支持农村的惠民政策,“校安工程”,虽然可以缓解农村中小学教育办学经费紧张的问题、改善房舍等硬件设施,但是城乡间的不均等与差异在短时间内不可能根本改观。

在淮南市,政府尽管每年都投入了大量资金以改善农村教学环境和设施,据统计,从2009到2011年期间,新建校舍近15万平方米。其中,投资新建多媒体教室80多个,捐赠农村学生图书近五万多册。但是,硬件设施投入作为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在短时间很难见效,城乡间的不均等与差异也很难快速消除。

在淮南市农村中小学,除一栋教学楼外,其他硬件设施基本缺乏,体育器材、规范的体育运动场地、音乐设施与器材、美术教育条件等关涉中小学生素质教育硬件设施教育资源比较短缺;由于电脑、录音机、电视机和投影仪等辅助教学条件缺乏,绝大多学校基本上停留在“课本”教学手段上,户外运动、社会实践、艺术活动等很难展开;可供学生课外阅读图书数量不足,比如架河镇小学,在校学生112人,学生平均拥有课外图书量不到60%,学校自购图书每年平均约20本。而市属中小学特别是示范高中,教学楼平均三幢,实验楼、艺术楼、体育馆、400米标准跑道的田径场、图书馆、语言视听室、电子微机教室、课件制作室、多媒体报告厅、多媒体教室、电子音像库、多功能活动厅、实验室、生物标本室等教学设施非常齐全,教学条件较为优越。

(三)教育教学方式的差异

在学校,城市中小学教师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情趣、品行和习惯,让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开发学生智力,发掘学生潜能和特长。而在农村中小学,由于教育条件和师资力量等限制,其教育教学方式比较单一,教师习惯于传统的教育教学方式,教书识字,忽略对学生人格、情感、创造性和审美情操等方面的培养。

在家庭,城市中小学生家长受教育程度比农村的普遍要高,家庭经济条件也明显优越于农村,学生往往在学校常规教育外,还会享受“额外”教育,补充学校教育、培养情趣、提高素质,如接受淮南市青少年宫、新大洲快乐英语学校、飞儿钢琴教室等机构的培训。在农村,由于大多数家长受教育程度低,加之淮南是煤矿资源比较丰富的地区,农民工需求量大,绝大多数家长很难有暇或无暇顾及子女的教育。

(四)城乡中小学生平均受教育年限的不均等

由于历史、经济、观念等的原因,农村青少年比城市青少年受教育年限平均要短一些,农村中小学生九年义务教育完成率也比城市低得多。

淮南教育事业发展“十一五”规划目标提出,市区学校九年义务教育率标达99%以上,而在农村学校九年义务教育达标率90%,到2010年,九年义务教育水平进一步提高,全市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和初中阶段的适龄少年力争全部入学,17周岁人口初级中等义务教育完成率城市达99%,农村超过90%。可见,农村义务教育完成率比城市低9个百分点。如果再考虑到幼儿教育和特殊教育,农村与城市差别则更大。

教育资源的分配制约着教育发展水平。这种状况必须改变,城乡教育资源的不均等趋势若没有根本扭转,教育公平就无从谈起,社会公平正义也不可能真正实现。

实现教育公平的根本,在于促进城乡中小学教学资源均衡化。所谓“均衡化”不是“平均化”,而是指通过各种政策与措施,将农村教学资源较为薄弱的学校发展起来,使之教育资源得到优化和改善,以达到在更高层次上与城市学校的均衡发展。

(一)完善经费投入机制,加大经费投入

“教育公平是用正义原则对教育资源分配过程和分配结果的价值判断。”教育资源的分配机制取决于政府及其教育部门公共教育政策的不同取向,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教育能否平衡发展。教育政策调整是推动教育的均衡最有效的途径。

在国家层面,建构教育经费运行机制,把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GDP 4%的目标列入其中,教育预算在各级政府财政预算中单列,严格按照预算法执行。在地方层面,合理确定各级政府对教育投入的责任,并引入“问责制”,作为地方党委和行动政绩考核的重要构成。在“十二五”期间,淮南市将进一步明确各级政府提供公共教育服务职责,完善各级教育经费投入机制,保障中小学办学经费稳定增长。落实安徽省政府制定的各级学校学生人均经费基本标准和学生人均财政拨款基本标准,到2012年不低于全省平均水平,按增值税、营业税、消费税3%和2%分别足额征收教育费附加和地方教育附加,专项用于基础教育和中等职业教育???。将农村义务教育全面纳入财政保障范围,落实中央和地方各级政府共同负担、省级政府负责统筹落实的投入体制。建立并完善中央财政和省、市、县(区)财政分项目、按比例分担的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并积极动员,不断拓宽资金筹措渠道。建立落实中心学校管理工作业务经费的机制。淮南市努力建立的各级政府分工负责、共同承担义务教育的投入机制,有利于促进校际、区际、城乡中小学教育资源的优质化和均等化。

(二)完善交流机制,促进人才队伍资源优化配置

一是,千方百计地加大培训和培养力量,努力实施名师、名校长培养工程,建立名师(校长)工作室,造就一批教学名师和名校长。“十二五”期间,淮南市财政每年将安排不低于100万元的专项经费用于培养教育教学骨干、学科带头人和优秀校长。到2015年,淮南市级以上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等优秀教师人数占在职教师的15%左右,在名师、名校长培养工程中,农村人才队伍的培养应占一定比例单独划分。

二是,继续积累经验,完善教师交流机制。淮南市规定,新分配到城市中小学执教的教师首先必须到农村中小学支教不少于一年时间;城乡教师必须双向交流;严格农村中小学支教教师的考核。这项教师交流机制不仅要坚持,还应继续完善,如建立紧缺学科教师流动教学、区域内校长和教师定期交流、城镇骨干教师到农村学校任教服务、农村教师到城镇学校跟岗学习等制度,促进教师和校长合理流动,不断交流比例。

(三)建立校际联合和同盟

人才队伍交流只是“点”的互助与融合,而要整体性推进城乡中小学教育资源的均等化,就需要建立校际联合和同盟。鼓励优质教育资源进农村落户,如设立分校、附属学校等,这种方式属于优质教育资源的延伸,也是提高资源利用率的体现。对农村地区学校,可以与城市名校联姻,按照“名校联盟,强强联手”的伙伴校模式,通过优势教育资源与弱势教育资源的整合,以缩短新建学校与薄弱学校的成长周期,保证新办学校和弱势学校的健康发展。在发展条件较好的城郊或农村小城镇,可设立综合型的学区、教育园区或综合学校。针对淮南地理和教育布局的特点,在城乡结合部建立“综合中学”,将初中义务教育、普高教育、职高教育等结合为一体,发挥示范带动作用。

(四)加强农村中小学教师编制管理

事业单位编制管理是提高人力资源优化配置,提高管理效能的有效方法。当前,农村中小学教师编制紧缺,教育教学负荷偏重,是制约农村中小学教育发展的重要因素。农村学校为单位核定教师编制,教师编制除了考虑教师和学生比之外,还要考虑任课门数与教师比、周课时与教师比等因素,规模小的农村学校还要考虑年级数与教师比。清理因各种原因在编不在岗、年龄偏大的教师,改变农村教师尤其是小学教师年龄结构不合理的情况。严格禁止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占用农村教师编制,控制城区中小学教职工的比例,对于教职工比例超标的学校应禁止增加非专任教师,使农村中小学教职工比例逐步达到合理。

(五)推进实施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工程

标准化建设是科学化工作的重要标志。为了进一步规范义务教育阶段办学条件,巩固义务教育成果,提升教育质量,2010年安徽省推出《安徽省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办学基本标准(试行)》[6]。在这一规范性文件中,办学条件占45%权重。办学条件均等化是城乡中小教育资源均等化的基础保证。为了更好地贯彻落实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办学基本标准化建设,淮南市教育局制定了《淮南市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建设实施方案(试行)》要求,集聚力量,完成涵盖城乡的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标准化建设任务。中小学校标准化建设无疑是城乡中小学教育资源均等化的重要手段,城乡中小学校办学适用同一标准,意味着在新的起点,农村中小学能够获得更多的教育资源。

要之,只有“合理配置公共教育资源,重点向农村、边远、贫困、民族地区倾斜,加快缩小教育差距,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7],才能实现真正的教育公平;唯有资源共享共用,城乡统筹发展,才能保障全体人民共享经济社会发展成果,实现社会和谐。

[1]淮南市教育局2010年工作总结[EB/OL].http://www. huainan.gov.cn/hnzfw/template/hnzfw/narticleconten t.jsp?id=22682

[2]褚宏启.教育公平与教育效率: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双重目标[J].教育研究,2008,(6):8-14

[3]淮南教育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EB/OL].http:// www.ahhnedu.cn/Item/16048.aspx

[4]谭六三.走综合中学办学之路,促进城乡教育一体化——城乡结合部中学办学模式的思考与探索[J].中国教育学刊,2006,(5):37-40

[5]苏婷.农村教育发展待解教师编制之困[N].中国教育报,2009-04-08(02)

[6]安徽省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办学基本标准(试行)[EB/OL].http://www.ahedu.gov.cn/show.jsp?id=NjIxNA

[7]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EB/OL]. http://www.ahedu.gov.cn/show.jsp?id=NjIxNA

Analysis of promoting the equalization of resources of urban and rural areas of primary and secondary education——Taking Huainan city as an example

WU Wei,FANG Zhang-dong

Promoting education resources of urban and rural primary and secondary school is equal.In urban and rural areas,this is an important task of promote the construction of socialist new countryside.In socialist new rural construction process,promoting urban and rural primary and secondary school education resources has made great progress in equal education between urban and rural areas,but the difference and imbalances of the team,funds,education idea and the way of teaching resources is still exist.In order to maximize the fair education,it must to take further measures to promote the fair education in the urban and rural primary and secondary schools.

urban and rural;primary and secondary schools;education resources;equalization

G40

A

1009-9530(2011)04-0122-03

2011-03-12

安徽省教育厅人文社科项目(2009sk107)

吴巍(1980-),女,安徽淮南人,安徽农业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2009级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践。

猜你喜欢
淮南市均等化教育资源
雨中即景
Association of peripheral anterior synechia, intraocular pressure, and glaucomatous optic neuropathy in primary angle-closure diseases
整合校外教育资源 做好青少年道德教育
甘肃教育(2020年20期)2020-04-13 08:04:22
大力推进公共法律服务均等化建设
中国司法(2016年1期)2016-08-23 11:56:32
采煤沉陷区水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研究——以淮南市为例
均等化服务试点一年间
中国卫生(2015年1期)2015-11-16 01:05:54
面向数字化教育资源的Flash到HTML5转换研究
自主学习视角下的开放教育资源文献综述(上)
当前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存在的主要问题及解决措施
淮南市3~6岁幼儿各项身体形态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