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形势与政策》课价值定位及实现途径实证研究

2011-12-27 00:48:42王余丁王俊刚
关键词:形势与政策形势定位

王余丁, 王俊刚

(河北农业大学,河北 保定 071001)

高校《形势与政策》课价值定位及实现途径实证研究

王余丁, 王俊刚

(河北农业大学,河北 保定 071001)

为提高高校《形势与政策》课的教学效果,对《形势与政策》课的价值定位及其实现途径进行了研究。通过问卷调查法、访谈法、数理统计法和逻辑分析法,从《形势与政策》课的期望定位、内容定位、教师定位、教法定位和教学评价定位等五个方面,对河北省7所重点高校的教师和大学生进行了《形势与政策》课的价值定位研究。在此基础上,从学生期望值调查、教学内容更新、教师全面发展、教学教法创新和教学效果评价等方面提出了实现《形势与政策》课价值的对策措施。

高校;形势与政策;价值定位;科学发展观

形势与政策教育是高等学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形势与政策》课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新体系中很重要的一门必修课,是对学生进行形势与政策教育的主渠道、主阵地,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担负着重要使命,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发[2004]16号),为实现党的十七大提出的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的奋斗目标,高校应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有计划、有针对、有实效地开好《形势与政策》课,充分展现该课程的魅力和价值,使大学生“真心喜爱、终生受益”。近年来,高等院校虽然在课堂教学、实践教学等方面进行了一些关于《形势与政策》课有益的尝试,但仍存在着课堂吸引力不够、学生满意度不高的情况。本研究以河北省7所重点高校的教师尤其是大学生为研究对象,运用问卷调查法、访谈法、数理统计法和逻辑分析法对《形势与政策》课的价值定位进行分析,并就目前本门课价值实现途径进行了探索。

一、《形势与政策》课的价值定位分析

(一)《形势与政策》课的期望定位

1.教育者的期望定位 调查显示,众多教育者对《形势与政策》课寄予厚望,期望通过此课使学生在了解最新国际、国内动态和国际、国内走向的基础上,坚定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信仰,确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四有”人才,做集道德、才能、创新、实干于一身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优秀劳动者和合格接班人。

2.受教育者的期望定位 调查结果显示,大部分大学生对于《形势与政策》课很期待。在回答“你对开设《形势与政策》课的态度是:”这一开放性问题时,同学们写到:“非常期待《形势与政策》课”、“我很高兴学校开设这门课程”、“希望尽早开设这门课”、“绝对支持”、“大力支持”、“赶快开吧!”等。

大学生对于开设《形势与政策》课的必要性也有一定程度的认识,选择“很有必要”和“不错”两项的占多数。具体情形如图1所示。

图1 大学生对于《形势与政策》课的态度

但关于“你会主动了解国际、国内形势的变化及其原因吗?”的调查结果见图2。

图2 大学生主动了解形势与政策情况分析

通过对图1和图2的数据进行比较分析发现,大部分大学生对《形势与政策》课非常喜爱和期盼,大学二年级和大学三年级的学生比大学一年级和大学四年级的学生关注国际、国内形势的主动性要稍强一些,但仍有部分同学在关注国际、国内大事上主动性不够,没有养成积极主动关心国际、国内大事的习惯。这就要求在《形势与政策》课教学中教师要不断引导大学生主动关心国际、国内大事,培养他们解读政策及预测社会未来发展的能力。

(二)《形势与政策》课的内容定位

根据教育部社政司研究制定的《2007年下半年高校“形势与政策”教育教学要点》,本调查也设计了一些相关的问题来考察大学生对于《形势与政策》课的内容需求和期望,并进行定位分析。

1.对于党的十七大关注程度的定位分析 调查从宏观角度和微观角度进行。

(1)宏观角度定位分析。大学生对于十七大关注程度呈正态分布,表现为“两头小,中间大”,选择“密切关注”和“不关心”的占少数;选择“一般关注”和“偶尔关注”的占大多数。具体数据见图3。

图3 大学生对于“十七大”关注度分析

(2)微观角度定位分析。具体考察党的十七大内容时,显现出大学生对十七大微观角度上实际的关注程度。例如,当问到“你知道习近平的职务吗”时,大部分同学不能做出正确的选择,部分同学能选择出一个职务,只有少部分同学能把习近平同志的职务正确选择出来。

文科学生和理科学生也存在着差距,具体情形见图4。

图4 文科、理科差异

通过以上的分析发现,大学生更倾向于从宏观上关心十七大,但是在一些具体问题上关注程度不够,这有待于以后开课的积极引导。

2.对于国内外形势与政策关注内容的定位分析

(1)对于国内重点,不同年级、不同学科大学生关注角度不同。调查显示:各个年级大学生都关注政治热点、经济热点、社会热点和大学生就业,但是低年级大学生和高年级大学生关注内容有差别。例如,关于大学生的成长成才问题,从图5中可明显感受到低年级大学生在这一问题上更迫切一些。

图5 大学生《形势与政策》国内重点关注内容

文科、理科学生在关注政治热点、经济热点、文化热点、社会热点以及大学生成长上差距不大,但是在大学生就业问题上,文科关注度明显高于理科,详见图6。

图6 大学生关注国内热点文科、理科差异

(2)对于国际重点,不同年级、不同学科大学生关注角度不同。调查显示:高年级大学生比低年级大学生更为关注国际政治热点、经济热点;大学二年级和大学四年级更为关心文化热点;大学二年级学生重视恐怖主义问题;大学一年级则表现出对太空研究的非凡关注。详见图7。

图7 大学生《形热与政策》国际重点关注内容

文科学生更关心国际的政治热点和文化热点;理科学生更关注国际社会热点、军事问题和太空问题。具体差异见图8。

图8 大学生关注国际热点文科、理科差异

通过以上3个方面的分析发现:不同年级的大学生对于《形势与政策》课的内容的倾向性不一样,文科学生、理科学生在《形势与政策》课内容上的关注也存在着差异性。这将要求教师在授课中必须重视和了解以及尊重这些差异,即使是在同一学期授课,针对不同的年级、不同的专业其授课内容也要适当尊重“学生需求”进行调整,协调好教师授课与学生需求的关系,要真正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和“有的放矢”。

(三)《形势与政策》课的教师定位

调查显示:大学生对于教师的期望从层次和教师魅力等方面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除了《形势与政策》课专职教师外,最受学生欢迎的莫过于各个领域的知名专家。例如,当问及“除了《形势与政策》课专职教师外,你更希望由哪类人员讲授这门课?”大学生选择知名专家的占66.7%,具体情形如图9所示。

图9 学生希望由哪类教师讲授《形势与政策》课

此外,几乎所有的大学生都希望授课教师兼具学识魅力和个人魅力,同时又风趣幽默、严谨认真。很多同学在问卷中写道:“教师应该努力让我们快乐学习”、“让我们在这门课中真正享受到它的价值”、“教师一定要做到吸引学生、引导学生,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预测政治能力等等”。这说明大学生对于授课教师有着很高的期望,同时也表达了他们对于目前有些教师“照抄照搬”方式的不满情绪。

(四)《形势与政策》课的教法定位

教法,就是教师为完成教学目标和教学任务时采用的教学策略、手段、方式、途径和操作程序。当问及“你最喜爱的三种教学方法?”调查显示:启发式教学方法高居首位,比例高达85.6%;讨论法居第二,选择率是75.8%;讲授法居第三,选择率是69.8%。其他方法相对少得多。当问及到教法中的具体途径时,选择多媒体教学手段的高达99.8%。许多同学还在问卷中强烈呼吁“要多采用启发式教学方法”、“教师要增加跟学生之间的互动”、“教师要有较高的多媒体应用技术”、“教师应当重点传授学生学习的基本方法和途径”等。这些数字和“呼声”都在向高校传递这样一个声音:“学生希望从课堂上学到真正的可用的知识和本领”。他们已不再满足于书本上的条条框框,不再满足于传统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他们更期待的是“与时俱进”的、“以学生为本”的、“喜闻乐见”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

(五)《形势与政策》课的评价定位

在这次调查中,当问及“你希望《形势与政策》课如何考试?”,对《形势与政策》课教学效果的评价方式,选择闭卷考试的同学是少之又少,具体数字如图10所示。

图10 大学生希望的《形势与政策》课考试方式

在开放性问题中,很多同学强烈呼吁《形势与政策》课一定不要闭卷考试,他们更希望以开卷、论文和社会调查的方式来评价学习效果。这说明在这门课程的效果测评方面一定要以学生获得真知为考核重点,改革以往的评价模式。

二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积极探索《形势与政策》课价值实现途径

(一)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是实现《形势与政策》课价值的根本指导思想

《形势与政策》课价值实现应当而且必须把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作为总的指导思想。“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就是要做到以下4点。

1.牢牢把握“第一要义是发展” 《形势与政策》课要以发展作为切入点,随着学生年级的增长,及时调查学生最关注、最关心、最迫切需要的热点问题,面向学生的成长、成才发展,宣讲形势,解读政策。

2.切实做到“以人为本” 教育大计的“以人为本”最根本的是要把握住“以学生为本”,通过“以教师为本”教学教育活动来实现“以学生为本”的不断发展,具体就是要深入学生,从学生中了解情况、发现问题,到学生中去解决问题。

3.必须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 通过考察学生的不同年级、学科、性别、政治面貌、就业倾向等方面从总体上协调各种需求之间的关系,在授课过程中制定相关的教学效果评价机制和教学途径修正方案,最大限度地及时满足学生的要求,达到开设《形势与政策》课的针对性、时效性和实效性。

4.努力实现“统筹兼顾” 除了考察本学校学生的不同需求,还要及时掌握相关院校学生的情况,做到相互补充,共同教育,共同发展。

(二)《形势与政策》课价值实现途径

1.一般途径

(1)建立学生期望值调查的长效机制。紧紧把握“第一要义是发展”,切实做到“以学生为本”,就要定期了解学生对《形势与政策》课的客观要求和主观期望,就需把《形势与政策》课社会调查问卷办成“期刊”型。重点是从以下几个方面把握:第一,定期更新社会调查问卷。第二,建立网络环境下滚动调查问卷机制。第三,要特别注意充分利用各种新兴媒体,如建立《形势与政策》课专门网站,并主动利用博客、播客、手机短信等新兴媒体辅助调查。第四,书信方式,包括纸质和电子邮件两种形式,建立专门的《形势与政策》课信箱,及时与学生沟通和交流。

(2)建立教学内容更新的长效机制。《形势与政策》课的核心主题是“以学生为本:一切为了学生,实事求是,从学生的客观需要出发,理论联系现实,使学生受益匪浅、学以致用,做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要做到“从学生的客观需要出发”就需要及时更新教学内容,除了安排正常的授课和随时更新教案外,还要有应对重大事件和突发事件的不定期主题报告,让学生及时了解最新资讯。

(3)建立教师全面发展的有效机制。教师是完成教学任务的主要责任人,要保证教学的针对性、时效性和实效性,就要求教师知识与能力“同时并举”,并与时俱进。因此,对《形势与政策》课的任课教师要建立定期与不定期相结合、理论学习与实践参观相统一的培训方式,要不断提升他们的业务水平。接受不定期的即时培训(包括参加各种研讨会)是指面临重大方针政策时,教师能先行一步了解、吃透精神,是增强其政策解读能力的主要方式。除此之外,教师应当经常走入社会,了解社会,实地参观、考察,率先经历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飞跃的过程。

针对学生对于知名专家的青睐,学校要有组织、有计划、有针对性地邀请相关领域的专家给大学生集中报告,以满足大学生关于各个专业领域的更高需求。

(4)建立教法的创新机制。

①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课堂教学中教师与同学多交流,及时了解学生的需求,增加师生互动。例如,采用讨论课方式,摆脱过去由教师一人唱“独角戏”的局面,改以“独唱为主、合唱为辅”的新形式。教师要适时、适度调节授课气氛,用一些技巧和艺术激发学生的积极性,鼓励他们提出自己的想法和表达自己的观点,让学生在愉悦的气氛中学到知识、锻炼能力。教师需根据现场大部分同学的共同需求,保持“若即若离”原则,“若即”指不能脱离教学大纲,必须把握住基本教学要点,做到讲全、讲透;“若离”指不能照本宣科,要适当增加其他相关内容,尤其是当今社会现实内容,要讲实、讲活。

②不断拓展社会实践渠道。《形势与政策》课程的开设过程中,应当布置相关研究课题,努力做到使学生自主学习和实践,如深入社会实际参观,让学生自己了解社会;可以开展辩论赛,让学生在争论中越辩越明;可以进行社会调查,让学生通过深入社会、观察社会、认识社会,在历史发展的轨迹中学会判断形势,预测政策发展趋势。

(5)建立教学评价的最优机制。对于《形势与政策》课必须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更要做到面向未来。因此,教学评价的最优机制的“优”,一定要体现在突出时效性、实效性、发展性的考察,侧重于考察、培养学生的分析预测能力。具体的教学评价模式应采取平时随机考核与最终考核相结合的方式,平时随机考核采取提问、讨论、演讲、辩论等方式,最终考核以开卷考试为主,辅之以调查报告、论文等方式,课程成绩以二者的不同权重而整合。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形势与政策》课的价值。

2.特殊途径 在《形势与政策》课中开展科学发展观专题教育活动是《形势与政策》课价值实现的特殊途径。为配合当前高校正在开展的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充分发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主渠道作用,推进科学发展观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在《形势与政策》课教育教学中,至少集中开展一次科学发展观专题教育活动,组织学生认真学习《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论科学发展》和《科学发展观重要论述摘编》,认真学习党的十七大和党中央的一系列指示精神。这样有助于学生对于当前形势与政策的把握。此外,还要通过演讲、辩论、专题讨论、学生课外活动、学生表演等形式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在实施的各个环节中体验科学发展观的科学性、必要性、时代性,享受《形势与政策》课的应用价值。

参考资料:

[1] 十七大报告辅导读本[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

[2] 刘强.思想政治学科教学新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Empirical study on the value orientation and itsapproach of Situation&Policy course in un iversities

WANG Yu-ding,WANGJun-gang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of Hebei,Baoding,Hebei 071000,China)

The value orientation and relevant approach of theSituation&Policycourse were studied in o rder to improve its teaching effect.Through questionnaire survey,interview,mathematical statistics and logical analysis,some teachers and studentsof 7 universities in Hebeiprovince w ere investigated about the value o rientation of the course,including expectation o rientation,content targeting,teacher orientation,teaching orientation and evaluation.Based on this, autho rs put fo rw ard some relevant countermeasures from expectation survey of student,renovation of teaching content,comprehensive development of the teacher,teaching innovation and teaching effectiveness evaluation.

university;Situation&Policy;value orientation;scientific outlook on development

G 641

A

1008-6927(2011)01-0055-05

2010-11-10

河北省教育科学研究“十一五”规划2008年度立项重点课题“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魅力创新研究”(课题编号:O8080043)阶段性成果。

王余丁(1960-),河北农业大学党委副书记,主讲《形势与政策》课,研究方向为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

(编辑:潘秀华)

猜你喜欢
形势与政策形势定位
《导航定位与授时》征稿简则
Smartrail4.0定位和控制
找准定位 砥砺前行
TBL教学模式在形势与政策课程中的运用
亚太教育(2016年31期)2016-12-12 21:40:19
浅析高校《形势与政策》课程教学现状及成因
“形势与政策”课实践教学效果研究
科技资讯(2016年19期)2016-11-15 10:28:18
新媒体技术在“形势与政策”课程教学中的应用探索
文教资料(2016年20期)2016-11-07 12:18:05
青年择业要有准确定位
学习月刊(2015年1期)2015-07-11 01:51:12
论我国器官移植面临的新形势及其立法需求
东南法学(2015年1期)2015-06-05 12:21:34
东南亚地区形势:2015年
东南亚研究(2015年2期)2015-02-27 08:30: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