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践文摘

2011-12-27 06:16
实践·思想理论版 2011年4期
关键词:纲要公共服务城乡

实践文摘

发改委:“十二五”规划纲要体现六大特点

一是规划纲要通篇贯穿了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围绕主题主线确定政策导向、设置规划目标、明确战略重点。

二是力求做到五年与十年、当前与长远的有机结合,做好与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重大部署紧密衔接,巩固和扩大应对危机成果;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紧密衔接,为实现奋斗目标打下具有决定性意义的基础。

四是坚持民生优先原则,在收入分配、就业、基本公共服务、医疗、教育、住房、社会保障等诸多方面,提出了明确目标和具体要求。

五是把改革开放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动力。

六是在体现规划战略性、前瞻性的同时,努力增强针对性和可操作性。

(摘自:中国新闻网)

郑新立: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需从五方面着手

一是需求结构调整。就是要改变经济增长过度依赖投资和出口的局面,增强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实现消费、投资和出口协调拉动。重点是要通过调整收入分配结构,使广大中低收入者的收入水平有一个较快的增加,从而使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有一个明显的提高。

二是产业结构调整。我们要改变经济增长过度依赖第二产业的局面,要实现一二三产业协调发展,重点是加快第三产业的发展。

三是要素结构的调整。要改变经济增长过度依赖物质资源消耗的局面,着力通过技术进步、改善管理和提高劳动者素质来推动经济的增长,这里面的核心问题是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四是城乡结构调整。我们要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的要求,按照建立六个方面的城乡发展一体化的制度,包括城乡发展规划一体化、城乡产业发展一体化、城乡基础设施一体化、城乡公共服务一体化、城乡要素市场一体化和城乡社会管理一体化的要求,使农村有一个较快的发展,走出一条城乡协调发展的道路。

五是区域结构调整。我们要加快中西部地区的发展,缩小区域之间的发展差距,实现区域的协调发展。

K,α——与爆破点至保护对象间的地形、地质条件有关的系数和衰减指数,本工程为中硬岩石,K取150,α取1.8。

(摘自:中国广播网)

“十二五”规划纲要:民生分量最重

《纲要》的一大亮点就是把保障和改善民生放在更加突出的重要位置,以更大的决心和力度,加强社会建设,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

《纲要》的24个指标中有9个指标与民生相关,12个约束性指标中有4个与民生相关。例如,在社会保障方面,《纲要》提出了城镇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人数要达到3.57亿人,这个人数比“十一五”末增加1个亿,相当于每年增加2000万;针对城镇低收入群体住房比较困难的现实,《纲要》特别提出要建设保障性安居工程3600万套,今年要开工建设1000万套。

同时,《纲要》“首次”提出了基本公共服务的范围和重点,“首次”制定了改善民生的行动计划,对社会关注的就业、收入分配、社会保障、医疗体制改革、住房保障等热点、焦点问题均给予了积极回应,并提出了解决方法和途径。

(摘自:新华网)

调整产业结构,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

调整产业结构的紧迫任务是加快改造提升传统制造业。应加快推进钢铁、石化、有色金属、造船等重点产业技术进步和优化重组,建设一批现代产业集群,加强产业链延伸升级和产业集群分工协作;支持企业技术改造,提高基础工艺以及基础材料、基础元器件研发和系统集成水平,培育一批适应市场需要、拥有核心技术、创新能力强、机制灵活的优势企业和产业;建立健全落后产能退出机制,加快淘汰落后生产能力。

调整产业结构的战略重点是加快发展服务业。应加快发展与现代制造业密切相关的金融保险、商务服务、信息服务、科技服务等生产性服务部门,加快发展研发、设计、标准、物流、营销和供应链管理等生产性服务环节;完善促进服务业发展的政策体系和市场环境,引导社会资本更多地投向服务领域;鼓励创新服务业态,推进规模化、品牌化、网络化经营,提升服务业的整体素质和水平。

调整产业结构的关键环节是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应强化企业在技术创新中的主体地位,鼓励企业增加研发投入,促进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推进产学研紧密结合,建立企业技术创新联盟;把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摆到突出位置,加强关键核心技术研发,建设创新支撑体系,设立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专项资金和产业投资基金,推进重大科技成果产业化,构建“核心技术-战略产品-工程与规模应用”创新价值链。

(摘自:人民网)

我国将进一步完善区域协调发展调控方式

“十二五”时期,进一步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实施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和主体功能区战略,特别需要进一步完善对地方发展的指导方式,增强宏观调控的有效性。

宏观调控的一个重要立足点,就是要在体现国家整体布局、统一安排的前提下,高度重视各地实际差异和客观需要,发挥地区比较优势,实施分类指导,区别对待。与此相应,在操作上要更加注重方式的灵活性和适宜性,特别是注重通过发展规划、配套政策和组合项目等方式,把全局性重大改革发展战略及明确的宏观调控要求寓含到地方的发展思路和项目建设之中。这样更有利于地方认真贯彻国家的总体战略意图,保障中央各项政策的顺利落地和有效实施。

实施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和主体功能区战略,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既要强调国家的总体要求,又要充分考虑地方的实际需要,合理体现地方的利益诉求,寓管理于服务、约束于支持、规范于引导之中,努力改善指导地方发展的方式,更加重视地方合理的利益要求,更加重视解决地方的实际问题,通过适宜的手段把推进一体化发展和发挥区域比较优势结合起来,把体现国家战略意图和解决地方实际问题结合起来,把实现国民经济持续平稳较快发展和激发地方发展活力结合起来。

(摘自:财经国家周刊)

建立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

“十二五”期间,我国将从完善制度和增加投入方面做出安排,建立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一是进一步明确基本公共服务的范围和标准,实施改善民生行动计划,在公共教育、就业服务、医疗卫生、住房保障等方面统筹建设一批重大的民生工程。二是创新公共服务的供给方式,推进非基本公共服务的市场化改革,鼓励社会资本以多种方式参与,增强多层次的供给能力,满足群众多样化的需求。三是进一步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完善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开展城镇居民的养老保险试点,实现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在全国范围的全覆盖;完善城乡基本医疗保险制度,逐步提高医保基金的支付水平,发展社会的救助事业,切实加强对孤残老人和儿童的帮助和救助。

四是进一步加大扶贫开发的力度,逐步减少贫困人口。我们将加快形成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健全初次分配和再分配调节体系,合理调整国家、企业、个人的分配关系,努力实现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劳动报酬增长和劳动生产力同步提高。未来五年,城乡居民收入年实际增长达到7%以上。

(摘自:新浪财经)

“十二五”规划纲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

实施就业优先战略。特别是重点解决高校毕业生、农村转移劳动力和城镇就业困难人员就业问题。

合理调整收入分配关系。继续坚持城乡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劳动报酬增长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的“两个同步”的导向。

建立健全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体系。今后五年要实现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全覆盖。城镇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人数要新增1亿人。

完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实现全民享有基本医疗保障,城乡三项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新增6000万人以上,政策范围内的医保基金支付水平要提高到70%以上。

提高住房保障水平。“十二五”时期将建设3600万套城镇保障性安居工程,使保障性住房覆盖率达到20%左右。

规划中还部署了“改善民生行动计划”,提出了具体政策和措施安排。上述方面不仅对保障和改善民生会发挥积极作用,对扩大消费、增强经济内生动力也将带来积极影响。

(摘自:中国日报)

“十二五”将着重构建扩大消费长效机制

一是大力发展现代流通,努力构建现代流通体系。完善农村和农产品流通网络,优化农产品供应链,促进农民增收。完善工业消费品流通体系,发展生产资料流通网络,形成以需求为导向、结构合理、功能完善的现代商品流通体系。

二是大力发展服务业。继续推进居民生活服务业发展,满足居民日常服务需求;大力推进现代和新兴服务业发展,提高供给能力和水平,满足人民群众多层次、多样化的需求。

三是大力培育消费热点,积极发展新兴消费模式,推动信用消费发展。

四是构建安全便利消费环境。建立质量安全追溯系统、完善流通领域法规标准体系及市场监管公共服务体系;引导商业企业提升服务功能,推进刷卡消费、网络购物等发展。

五是积极发展循环消费,促进可持续消费。

(摘自:中国工业报)

猜你喜欢
纲要公共服务城乡
构建新型工农城乡关系促进城乡融合
国家标准化发展纲要
《少先队活动课程指导纲要(2021年版)》为什么做?怎样做?做什么?
纺织行业“十四五”发展纲要
16城市公共服务满意度排行
新冠病毒及公共服务观念的渐变
在城乡互动融合中推进乡村振兴
一图读懂这本《学习纲要》
让城乡学子同享一片蓝天
政府购买青少年体育公共服务的实践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