架起情感之桥,师生不再“隔海相望”

2011-12-26 02:11张雨霞
小学教学参考(综合) 2011年12期
关键词:宝岛教者导语

张雨霞

“桥”者,连接、沟通、交流之用也。听了《隔海相望》一课,我深感情感这座桥梁在品德课中的重要作用。整节课大气磅礴,一气呵成,师生之间始终被一条情感之线牢牢拽着,它就像一座桥,把“隔海相望”的师生紧紧连在了一起。

一、导语诱“情”,情在“语”中

魏书生说:“好的导语像磁石,能把人们分散的思维一下子聚拢过来;好的导语又是思想的电光火石,能给学生以启迪,催人奋进。”的确,品德课中一个很好的情感引发点,就是导语诱“情”。这节课中,富于诗意、一往情深的导语俯拾皆是。例:“是啊,经过历史的变迁,宝岛台湾可谓千疮百孔。但是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神圣领土,多少仁人志士为了祖国领土的完整,与侵略者们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现在就让我们走进那段历史,见识一下民族英雄郑成功的伟大壮举吧!”“是啊!‘他乡生白发,故国是青山。当年少小离家的游子,该有多少举头望明月之叹!”……这些如诗如画的语言就像磁石一样深深地吸引着孩子们,也像桥梁一样把师生间的距离拉得越来越近,越来越近……孩子们的眼睛在发光,情感在流淌,思维在碰撞,心灵在交融。

这样的课堂,怎能不令人感动?

二、故事激“情”,情随“事”迁

充分利用可以利用的一切资料和手段是沟通儿童与生活,儿童与社会的桥梁。教学中,可以通过故事激发情感,领悟道理。《隔海相望》中,教者通过英雄故事会的形式先让学生找一找保卫台湾的英雄人物,然后又让学生在交流之后讲一讲英雄人物的英雄事迹。在整个收集、交流、讲述的过程中,学生的爱国情感犹如波涛,一浪高过一浪。更有甚者,一位学生在讲述的过程中,振臂高挥,将英雄人物的英雄壮举发挥极致。那一挥,元气淋漓;那一挥,扣人心弦;那一挥,震撼人心。孩子们不仅在认知中获得了理智上的满足,更在情感、心灵的充盈中获得了精神的体验。

这样的课堂,怎能不令人欣赏?

三、以“议”促“情”,情投意合

小组合作、交流、探究是课堂教学的一种主要手段,它不仅能培养孩子们的创造性思维、发散式思维和跳跃性思维,还能让孩子们有更多的机会表达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展示自己的成果,分享交流的喜悦,锻炼自己的表达能力。这节课中,教者多次运用这种活动形式,例如教学“了解宝岛沧桑”这一版块时,让学生分小组自学,讨论后完成台湾大事记年表,并在交流中互相补充,互相评论,接着又让学生把课前收集的有关台湾历史的其他资料拿出来进行交流评议,使得学生对整个宝岛沧桑的历史有了一个深刻的了解,激发起他们的民族耻辱感和民族自信心。又如:引导学生了解祖国至今未能统一的原因时,让学生根据已有的认知在小组内交流讨论,从而通过不同渠道知道了祖国未能统一的原因有“台独分子”的反对、外国势力的扶持、历史原因等等。这样,学生不仅在议论中统一了思想,形成了共识,更学会了一种学习方法:生活处处皆学问,只要多留心,总会有收获。

这样的课堂,怎能不令人满意?

四、创“学”悟“情”,情景交融

新课程理念强调教师的身份要由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儿童德育体验的引导者、创造者、支持者和参与者。因此,在教学中,我们一定要有意识地充分利用现实生活资源,努力开发利用课程资源,为学生创设情境,让学生用多种感官去观察、体验、感悟,使学生如临其境,如见其人,如闻其声,从而唤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和生动活泼的发展提供更广阔的空间。《隔海相望》一课中,教者先以自己甜美的歌声感染学生,又以优美的画面吸引学生,让学生自然而然地产生一种情感:“台湾真美啊!”“我为自己祖国有这样一座美丽富饶的宝岛而感到骄傲和自豪。”“这么美的宝岛是属于我们祖国的,一定要让它早日回到祖国的怀抱!”……结尾又以《天涯共此时》的曲调烘托祖国大陆与台湾的美丽风光,使学生在声情并茂的景致中坚信:“台湾一定会回到祖国的怀抱!”“你我终有一天能相聚!”……此时此刻,学生心中的爱国情感升至顶端,歌曲和画面将永远定格在这一瞬间。你我共此“时”,你我共此“景”,你我共此“情”,“情”由“景”生,情景交融。

这样的课堂,怎能不令人称赞?

五、移“情”生“情”,情不自禁

情感是连接教师和学生的纽带,是加深道德认识,推动道德行为的“催化剂”。然而人的情感往往是在一定的情境中产生的,尤其是小学生更离不开情境。为此,教师在备课时应吃透教材,深入体会,创设与教学相适应的情境,让学生入境动情,激起他们情感的共鸣。这节课中,当教者在悲凉的音乐声中用悲愤的语气朗诵于右任的《国殇》时,情感充沛,遗憾之情、伤痛之情溢于言表。孩子们被深深地感动着,心里默默地哭泣着,从交流的感想中可窥一斑:“于老,您放心地去吧,您的愿望一定会实现的!”“于老,你至死不渝的爱国情让我们感动!”“台湾,你回来吧,不要再让更多的‘于老为你遗憾!”……一句句动情的话语,一声声杜鹃啼血般的呼唤,哪一句不喷薄着对祖国的爱,对人民的情?

再如:播放完连战采访大陆和胡锦涛主席十七大讲话录像之后,创设情境,以“情”唤“情”:此时此刻,面对海峡对岸的宝岛台湾,你最想说些什么?在孩子们一句句深情的独白之后,教师总不失时机地点评一句:“多么深情的呼唤!”“这是历史的告白。”“你的愿望会实现的。”“到时,我们会举国欢庆。”……教师充盈着丰厚情感的语言把孩子们的情感再一次推向了高潮。这不是叙说,更像是一次心灵的独白。教师成功地把自己的“情”移交给了学生,让学生情不自禁,情不能已。

这样的课堂,怎能不让人叫绝?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情感是激励学生学习的重要因素之一。缺乏情感的品德教学,即使目标明确,重点突出,条理清晰,也会收效甚微,就像一个人,虽然五官端正,但如果没有表情,那只能给人呆板、冷漠、乏味之感。因此,我们的品德教学应努力架起情感这座桥梁,让课堂变成乐园,让孩子们在“乐园”中“知”情,“生”情,用“情”!

(责编 钟 岚)

猜你喜欢
宝岛教者导语
邮票上的宝岛风光
导语
阳光
本期专栏导语
宝岛寻宝记
导语
受教者主体性视角下推进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姚奇富:为教者,好之乐之
《宝岛归清记》评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