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雄斌
(宁波大学 宁波市 315211)
浙江省海洋经济发展竞争力分析
林雄斌
(宁波大学 宁波市 315211)
利用因子分析的方法,对浙江省海洋经济水平进行测度并得出结果,分析阻碍浙江省海洋经济发展的影响因素,从海洋产业调整、海洋科技实力、海洋生态环境等角度提出浙江省海洋经济发展建议。
海洋经济竞争力因子分析浙江省
文化是生产力发展的产物,是人类作用于自然和社会的过程的表现和结果。海洋文化是相对于陆地文化而言的一种文化形式,是人类凭借海洋创造物质和精神产品的过程,通常包括海洋宗教文化、渔俗文化、盐业文化、海洋旅游、海洋科技等,具有民族性、区域性、开放性、进取性的特点[1]。海洋经济与海洋文化具有互相促进的关系。现代海洋经济包括为开发海洋资源和依赖海洋空间而进行的生产活动,以及直接或间接为开发海洋资源及空间的相关服务性产业活动[2]。浙江省具有灿烂的海洋文化,如海洋商业文化、海防文化、海洋信仰文化、海洋民俗文化等。同时,浙江海洋经济的发展也值得关注与重视。随着我国人口的迅速增长,人地关系的矛盾不断加深,而海洋具有丰富的空间与资源,因此,利用海洋、发展海洋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部分。
浙江省位于我国东南沿海,具有丰富的海洋资源。浙江省拥有海域面积约 2.6×105km2,大陆海岸线长 1 840 km,海岛岸线长 4 600 km,总海岸线占全国海岸线总长的 20.3%,大于 500 m2的海岛有 3 061 个,占全国岛屿总数的 40%;具有丰富的港口、渔业、旅游、油气、滩涂、生物等资源。2007年实现海洋生产总值 2 244.40 亿元,约占全省当年生产总值的 12% 。
我国主要沿海经济强省由北向南依次是辽宁省、河北省、天津市、山东省、江苏省、上海市、浙江省、福建省、广东省、广西省、海南省。为了分析浙江海洋经济在沿海地区的竞争力,根据科学性、完备性、简明性、整体性、区域可比性、可操作性等原则[3],以 11 个省(市)为研究对象,运用因子分析方法,从海洋资源、海洋经济、海洋产业、海洋旅游、海洋环境 5 个方面分析浙江海洋经济发展的竞争力情况。
表1海洋经济竞争力综合评价指标体系
为了能表现所选取的海洋经济竞争力指标体系是否来自同一个总体假设,必须在总体分布情况不明时进行非参数检验。为此,选用卡方检验的方法验证指标体系的科学性。利用 SPSS 16.0统计软件,对选取的 15 个指标体系进行卡方检验。结果为:有 9 个指标的自由度等于 10,有 2个指标的自由度等于 9,有 2 个指标的自由度等于 8,有 1 个指标的自由度等于 7,有 1 个指标的自由度等于 5。原假设成立的显著性水平概率值最小为 0.57,最高为 1,平均值为0.96>0.05,故在这个检验中不足以拒绝原假设,认为该指标体系是均匀的,来自同一个总体假设。
主成分分析是通过“降维”思想把多个指标约化为少数几个综合指标的统计分析方法。利用SPSS 16.0 软件,将 15 个统计指标建立相关矩阵,根据特征根>1,累计贡献率>80%的原则,得到该相关矩阵特征值,并得到各主成分的贡献率和累积贡献率(见表 2 )。从所得到的特征值相关矩阵可知第一、第二、第三、第四主成分的累计贡献率已达到 82.891%,可以比较科学、实际地表示 11 个省市区的海洋经济发展综合水平。
表2特征根及主成分贡献率
为了能清楚表示每个主成分表示的指标,进行正交方差最大旋转,得到旋转后的因子载荷阵以及因子得分系数(表 3 ),由于第一主成分充分对指标体系的贡献率为 46.69%,因此第一主成分所表示的指标因子最多。从因子载荷阵的结果看出:第一主成分在第一、三、四、六、八、九、十、十一、十二、十三个指标载荷量绝对值较大,主要解释了海洋经济因素、海洋产业因素和海洋旅游因素。均为正值,说明这个指标对构建海洋经济竞争力有促进作用;第二主成分充分在第五、七个指标载荷量绝对值较大,而且为负值,说明 11 个省市中,每个区域的海洋经济比重和海洋货运量都比较均匀,不是海洋经济竞争力的主导因素;第三主成分充分在第十五个指标载荷量绝对值较大,主要解释了海洋环境因素,且为负值,说明海洋环境因素对海洋经济竞争力的构建会有负作用,在海洋经济发展中,应加强海洋环境的保护;第四主成分在第二、十四个指标载荷量绝对值较大,解释了海洋资源因素和海洋环境因素对海洋经济的作用,可见海洋资源与环境因素对海洋经济发展具有正、负双重作用。
表3各指标的因子载荷阵与因子得分系数
根据因子得分系数计算11 个省市各指标得分数,并进一步得到 3 个主成分 F1、F2、F3 和其中每个指标所对应的系数,如下所示:
此后,依据主成分所对应的特征值占所提取主成分总特征值之和的比例作为权重计算主成分综合模型:
从主成分综合模型可以得出全国沿海地区海洋经济竞争力水平 F 的得分与排名。山东省以16.926 的得分成为全国沿海地区海洋经济竞争力水平最高的城市,上海市位居次席,浙江省排名第五。
我国海域分布从北到南呈狭长的带状分布,海洋发展基础差异比较明显[4]。为了明显区分海洋竞争力,运用聚类分析,对 11 个省市的海洋经济发展竞争力进行归类,划分为 4 个梯度:第一类为海洋经济竞争力发达区——山东省;第二类为海洋经济竞争力较发达地区——上海市、广东省;第三类为海洋经济竞争力中等地区——福建省、浙江省、辽宁省;第四类为海洋经济竞争力落后地区——河北省、江苏省、海南省、广西省、天津市。
近年来,浙江省海洋经济持续上升,但相对于其他省份,海洋生产总值依然不高。2007年,浙江省实现海洋生产总值 2 244.40 亿元,占全省生产总值的 12%,远低于广东省( 4 532.7 亿元,14.6%)、山东省( 4 477.8 亿元,17.2%)和上海市( 4 321.4 亿元,35.5%),福建省( 2 290.3亿元,24.8%)。区域海洋生产总值在文中的指标体系总权重为 0.901,是构成海洋经济竞争力的重要因素。从海洋经济产业比例上看,浙江省海洋生产总值构成一、二、三产业比例为 6.9∶40.5∶52.6 ,第二产业与第三产业是构成浙江省海洋经济的基础,第三产业比重低于广东( 57.1%)、上海( 54.5%)、海南( 54.0%);从海洋经济总量上看,浙江海洋生产总值一、二、三产业总量分别为 154.0、909.6、1 180.8亿元,第二产业总量低于天津( 1 031.6 亿元)、上海( 1 960.1 亿元)、山东( 2 155.8 亿元)、广东( 1 738.3 亿元),第三产业总量低于上海( 2 357.2 亿元)、福建( 1 158.9 亿元)、山东( 1 982.0 亿元)、广东( 2 587.0 亿元),说明浙江省海洋经济在第二、三产业中与其他海洋经济强省仍存在较大差距。
科技实力与科技进步对推动海洋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九五”以来,浙江省围绕发展海洋经济总体目标,全面实施科教兴海战略,取得显著成就[6]。2007年浙江省拥有海洋科研机构17 个,占全国海洋科研机构总数的 12.5%,科研人员 1 042 人,占全国海洋科研从业人员的 5.58%,共承担海洋科研机构科技课题 370 项。从区域比较上看,上海 13 家科研机构拥有科研人员 2 591人,承担课题 758 项;山东 20 家科研机构拥有科研人员 3 094 人,承担课题 891 项;广东 23 家海洋科研机构拥有科研人员 2 249 人,承担课题 1 233项。浙江省海洋科研机构规模较小,科技实力有待提高。
图1 海洋科研机构科技课题情况(2007年)
海洋生态环境是海洋经济竞争力的重要指标,良好的海洋生态环境将促进海洋渔业、海洋旅游等产业的发展,与海洋经济发展成正相关;如果海洋生态环境遭到破坏,与海洋经济的发展成负相关,将阻碍海洋经济核心竞争力的构建。2007年,全国沿海地区赤潮受灾面积 5 115 km2,浙江省受灾面积 4 150 km2,多集中在舟山海域、台州近岸和温州列岛附近,占全国总量的 81.13%。浙江海域是我国海洋生物资源集中的地带,具有丰富的渔业资源。加强海洋工业产业排放废水和工业固体废弃物的综合治理和达标排放,是构建海洋生态环境的重要举措。因此,重视海洋环境影响评价和修复,严格规范海洋产业项目和涉海基础项目的管理[7],加强海洋污染的综合整治,显得尤为重要。
从海洋资源、经济、产业、旅游的因素上看,浙江省海水利用业、海洋交通运输业、滨海旅游业、海洋渔业的比重最高,占全省海洋经济的 43.9%;海洋船舶工业、海洋化工业、海洋工程建筑业和海洋水产品加工业比重较高,占 24.8%;海洋矿业、渔业、电力行业比重较低[9]。进一步推进产业结构调整,优化产业结构能提高浙江省海洋经济竞争力。浙江省应集约利用现有海洋资源,加快调整海洋渔业;依托良好的港口条件(北仑港、舟山港、象山港等),发展港口运输业;利用海洋旅游资源,发展生态海洋旅游业。
海洋经济区域集聚使区域内较强的地区不断吸引区域内资源、要素、企业、经济部门,形成区域的经济发展增长极[10]。区域集聚能充分利用海洋区域资源、产业环境,减少海洋投入成本,扩大海洋经济产出。浙江具有实施海洋经济区域集聚、建立海洋经济特区的经济和社会基础。
海洋科技实力是提升海洋经济竞争力的重要因素,应充分利用浙江高等院校的教育优势,发展相关专业,提高海洋专业人才素质,以满足海洋经济增长的需求。如浙江海洋学院、宁波大学海运学院等具有海洋相关专业,提升这些专业人才素质,培养多层次、混合型海洋产业的科技人才,对提升浙江海洋经济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
随着海洋经济的不断发展,海洋环境问题也日益凸显。一系列海洋生态环境问题(海水污染、赤潮、工业废弃物排放等)严重制约了浙江省海洋经济的发展。今后,应采取必要措施改善海洋生态环境:(1)加强海洋污染防治。健全海洋工业废水、废弃物等污染物的排放总量和排放标准机制,严格控制可能破坏海洋生态环境的建设项目。对沿海建设项目,应进行科学论证,做好海洋环境影响评价,注意严格管理。(2)加强海洋生态环境保护建设。对海洋生物资源集聚的区域,如舟山渔场等,应加强海洋珍稀和濒危物种的保护,控制捕捞规模,完善海洋保护区的政策法规体系和规范管理。(3)加强海洋环境监测体系建设[11]。利用 3S(RS,GIS,GPS)技术,建立浙江沿海区域海洋生态环境控制系统,监测和管理海洋生态环境。
从海洋资源、经济、产业、旅游、环境等因素考虑,运用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方法,对浙江省海洋经济竞争力进行定量分析,得出该省海洋经济竞争力处于全国中等发达水平的结论。针对分析过程及结论,有两方面不足:(1)海洋经济竞争力分析的时间跨度小,只选取2008年海洋经济方面的数据进行分析,难以全面、动态地对浙江省海洋经济竞争力进行分析。(2)海洋经济指标选取难免有主观性,会影响海洋经济竞争力评价。指标选取、分析方法的差别往往会导致不同的研究结论。
[1]任迪康. 对浙江海洋文化建设的思考[J]. 浙江经济,1996 (8):22-26.
[2]百度百科:http://baike.baidu.com/view/59746.
[3]于涛方. 吉林省旅游资源评价与分析研究[J].自然资源学报,2002(3):19-23.
[4]武鹏,王镇,周云波.中国区域海洋经济发展水平综合评价[J]. 经济问题探索,2010(2):26-32.
[5]钟家瑞. 浙江省海洋经济现状与展望[J].中国渔业经济,2002(3):16-17.
[6]浙江省海洋局. 浙江海洋经济发展现状与问题[J].中国国情国力,2007(5):63-64.
[7]陈敏儿.增强海洋经济核心竞争力建设浙江海洋经济发展带[J]. 今日浙江,2010(2):8-9.
[8]解力平,徐银泓.推动海洋经济区域集聚发展——浙江海洋经济发展中的区域集聚研究[J]. 浙江经济,2007(9):46-47.
[9]浙江省统计局. 浙江海洋经济发展状况研究[J].浙江统计,2009(9):10-12.
[10]韩增林,许旭.中国海洋经济地域差异及演化过程分析[J]. 地理研究,2008,27(3):613-622.
[11]刘良宏. 广东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研究[J].海洋开发与管理,2007(3):61-63.
2010年11月9日
2009年浙江省新苗人才计划,浙江省科技创新项目,2009年宁波大学科研储备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