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科技大学 缠菁
□天津师范大学 门薇薇
微博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应用与管理
□天津科技大学 缠菁
□天津师范大学 门薇薇
微博作为一种新兴的文化现象,越来越受到大学生的青睐。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当积极探索这一新的文化现象,加强网络文化的学习与管理,使微博成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新载体,巩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阵地建设。
微博;思想政治教育;应用;管理
大学时期是青年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重要时期,也是思想最活跃、情感最丰富的关键时期,只有牢牢把握大学生思想动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才能更加有效。当前,一股声势浩大的微博热潮正在深刻地影响着互联网世界。大学生作为微博客的重要使用群体,其思想意识和行为习惯等正随着微博客的影响而悄然变化。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应当紧扣时代发展的脉搏,主动探索和研究“微博”这一新兴的网络媒介,丰富网络文化知识,加强引导与管理,使微博成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新载体,不断巩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阵地建设。
微博,即微博客(micro-blogging)的简称,是一个基于用户关系的信息分享、传播以及获取平台,用户可以通过WEB、WAP以及各种客户端组建个人社区,以不超过140字的文字更新信息,并实现即时分享。它不需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精雕细琢地组织语言,而是以简洁的语言进行现场记录,抒发情感,交流心得。简短的微博,使用户更易接受和使用,人们可以随时随地发布信息,同时体会到分享信息的乐趣。微博的使用打破了移动通信网络与互联网的界限,使两个用户之间交流意见、互动留言更加便捷,所以也深受广大手机网民的欢迎。
微博从技术层面上,提供了强大的社交功能,例如,界面操作简单直观,对用户的技术要求低,使微博更加简单易用,方便快捷;网络社区功能更加强大,如在微博中,只要点击“跟随”,就能即时接收被“跟随”者发布的信息;微博短小精简的特点,更易让人有感而发,因此,微博的原创功能更强大,即时性也更强等等。在这些强大功能的支持下,使微博迅速发展成为网络时代的宠儿,各大网站纷纷开放微博,人们竞相“织围脖”,每天“戴围脖、织围脖”已经成为很多人生活中的一部分。从微博目前的使用情况来看,发布信息、宣泄情绪感受、与朋友交流联系等基本应用,仍然占微博使用功能中的主导。根据新浪网2010年9月9日发布的《中国微博元年市场白皮书》预测,2011年中国互联网微博累计活跃注册账户数将突破1亿,2013年国内微博市场将进入成熟期。
“微博”的出现,标志着个人互联网时代的到来,青年人尤其是乐于接受新兴事物的大学生是“微博”用户的生力军。他们不仅是网络论坛、聊天工具、微博等新媒体的最早用户,同时也推动着这些媒体的发展。
随着大学生的成长和成熟,其成人意识和独立性要求逐渐形成并增强。他们渴望得到他人尊重,希望自己的事情由自己做主,例如学习课外知识、参加各种社会活动、交友等等,都希望按自己的意愿做选择和决定。而在现实中,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经常以统一的安排、要求,甚至以命令的形式来出现,大学生总是感觉到自己被控制,是被动的参与者。他们思想活跃,头脑灵活,不愿被权威所束缚,更希望能突破传统而有所改变和创新。而微博的出现,为追求个性的大学生提供了一个展示自己思想和活力的平台,在那里,可以摆脱传统思想政治教育呆板的说教和灌输,他们能够自由地选择自己的关注者和引路人,可以随时发表观点,并且还能对他人产生影响。
由于受到学习的压力、生活的紧张以及对未来的迷茫和焦虑等的影响,大学生需要寻找适合情感交流与宣泄的更多样的途径。而微博以其特殊的个性特征和运作方式,让大学生可以更自如、更畅快地交流思想、倾诉苦恼,能帮助他们释放和缓解心理压力,这无疑有利于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此外,在微博上,大家也可以对于专业学习、兴趣爱好、最新的时事热点等各类问题开展热烈讨论,而这样的讨论是自由的、开放的、平等的,用户可以自由选择以实名或昵称注册登录,不必顾虑身份等因素的束缚,可以实现更为自如的交流效果。
微博通过手机、网络平台自由表达意见,这种草根、原创、实时播报的方式,对传统的网络监控机制也带来了很大地挑战。由于实时上传信息的特点,造成微博监控的滞后性,此外,海量的信息也难于严格核查信息的真实性,致使微博上充斥着大量假信息或者不良信息,给涉世不深的大学生带来了冲击,进而可能动摇其价值观与信仰,削弱其道德意识和责任意识,为学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诸多问题。此外,微博可以通过手机等便携式的设备登录,大学生随时随地可以通过手机实现虚拟的交流,一些学生容易陷入“微博控”,而沉迷于其中,严重者甚至影响正常的学习和生活。
如何使微博这一新兴的网络载体更好地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所运用,已成为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这需要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关注微博的发展及其在大学生中的使用现状,充分利用其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积极因素,探寻新媒体环境下思想政治工作的新途径。
面对微博在大学生中高度普及并深受欢迎的现状,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当尽早建立属于宣传教育部门的微博网络。通过这些信息平台的搭建,高校所倡导的主流价值观将巧妙地在微博中渗透并逐步融合,在潜移默化中对思想政治工作产生积极的效果。因此,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部门,应立即着手进行广泛地调研,了解青年人的思想动态及需求,建立自己的“微博”阵地,占领网络传播的制高点。例如,高校宣传部门可开办官方微博,宣传学校的发展方向、学科建设及发生的各类重大事件等,以讨论、投票等灵活方式吸引学生关注,营造健康和谐的校园氛围。学工部门也应积极建设学工系统微博,通过微博发布消息,加强舆论导向,同时还可以设计“话题”引导学生进行专题讨论,也能帮助学生答疑解惑、交流经验。微博的建立,必将有助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更深入地开展。
微博舆论传播性强、分散性高、互动性强、更新速度快,这要求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掌握微博特点,巧妙地做好舆论引导与控制。高校要建立符合青年人思想特点的微博,这些微博应当风格生动活泼、话题时尚新颖,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以吸引大量的大学生加入。此外,思想政治工作者要积极学习和适应微博文化的特点,让自己成为微博中的意见领袖,善于运用学生喜欢的流行的网络语言和微博语言,改变思想政治工作给人的刻板印象,在与学生的交流中,充分体现出教育者的亲和力和感染力。
微博既能让人沟通无限,又能让人自主参与,有收放自如的特点。因此,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可以借助微博,在师生之间找到最合适地交流沟通方式。高校辅导员作为大学生思想的领路人与知心朋友,更应该关注大学生学习、生活、思想等各个方面。学校应鼓励辅导员开通个人微博,加强辅导员与学生的即时沟通与交流,让辅导员真正走到广大学生中间,倾听他们的心声,在亲切轻松的氛围中讨论学生思想的热点、难点问题,达成共识,实现润物无声的教育效果。同时,也应注意发挥学生微博的朋辈群体影响力。朋辈群体是人成长过程中的一个重要影响因素,当代大学生的思想和日常行为举止,往往更多地受到朋辈群体的影响。微博的“加关注”功能,可以有助于形成朋辈群体的网上社区,大学生可以通过微博上自由地沟通与交流进行自我教育,从而促进学生形成共同的价值观。因此,高校思想工作者应当在鼓励更多的大学生参与微博的同时,注意筛选一些思想觉悟高、知识广博的学生作为“脖领儿”,引导大家更自然地接受正确的思想,摒弃错误的观点。
微博的互动特性与课程教学中的师生、生生互动有着相似性。作为课程教学的一个有益补充和教学方式的新探索,高校可以尝试开设马克思主义理论课“微博课堂”。理论课教师可以建立师生互动微博,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把思想政治教育通过微博来加以延伸和扩展。例如,通过微博回答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即时出现的问题;在微博中设立讨论主题,引导并参与学生对这一问题的讨论;通过微博对即时发生的校园、社会事件与课程内容相结合,做到理论联系实际,从而提高课程的生动性与吸引力。学生通过“微博课堂”的自主参与,实现了从“要我思考”到“我要思考”的过程转变,能够促使他们对学习和交流的内容自觉地进行深入思考,达到更加实际的教育效果。
高校在发挥微博优势,积极应用的同时,也要注意规避微博的负效应,对微博的内容要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和手段加强管理和引导。
网络带给我们一个全新的德育环境,网络道德既是社会道德规范的延伸,也是大学生道德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微博具有超强的传播性、交互性和随意性,微博中的信息呈几何倍数增长,其中有些良莠不齐却难以辨别和筛选,教育者若不能掌握大学生实际的思想状况,无疑为学校德育工作的开展增加了难度。为此,高校教育者要从源头抓起,因势利导,通过开设网络文化的讲座及相关公选课程,帮助学生正确认识网络世界,增强大学生的责任意识与网络道德意识,提高其明辨是非的判断能力、选择信息的能力,引导学生在微博上更多地展示优秀的思想意识和积极的生活态度。
当前,高校网络管理在制度化、规范化、技术化建设方面取得了不少成绩,但也存在许多不适应。各高校要健全各类管理办法,加强对局域网、校园网的管理,针对微博即时发布信息的特点,提高网络监控的频率,及时删除不良信息、过滤不真实信息。此外,在微博用户管理方面可以实施“后台实名、前台匿名”的有限责任实名制度。正常情况下,学生可以在微博中自由发言,一旦出现性质恶劣的不良言论,就可以调用后台追查到个人,这样,既可以保证个人隐私,又可以维护校园稳定与师生的群体利益。
为了使微博更好地发挥教育作用,高校应在搭建思想政治教育的“微博”体系之后,对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所需要的人、财、物等方面给予切实保障,做好硬件与软件建设规划,抓好落实和检查。此外,必须重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素质的培养和提高。高校不但要成立专门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机构,还应在具备思想政治教育丰富经验的人群中,培训一大批专门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使他们成为善于利用“微博”与学生进行平等交流的新一代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通过其与大学生开展良性互动,及时发现和疏导问题,防微杜渐,使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真正起到引导思想潮流的功效。
在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微博的兴起为思想政治工作带来了机遇与挑战,大学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当充分重视并学会借助微博这个工具,不断研究和开拓微博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新境界和新领域,增强主流意识和主旋律对大学生的吸引力,以培养出更多社会主义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1]孙宜山.微博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应用研究[J].山东省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0(6).
[2]范芸芸,毕莹.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围上一条温暖“围脖”——浅谈微博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J].科技咨询,2010(21).
[3]郝胜杰.思想政治教育如何应对“微博”的挑战[J].扬州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10(2).
[4]张雯.浅析微博客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用与管理[J].文教资料,2010(11).
[5]王世群.“微波炉”加热教育——微博在教育中的应用探析[J].现代教育技术,2010(8).
G6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