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张 砥
网络推手玩弄舆论失信任
□ 张 砥
2011年1月“民女许身救父”的帖子获得超过十万网友点击,引起众多媒体关注。当事人“郭寒韵”发帖称其父因举报当地官员被关精神病院长达14年,谁能救出其父,“姿色尚可,至今守身如玉”的她愿以身相许。帖子既出,同情者众。三天后,被关精神病院14年的湖北十堰市竹溪县建设局干部郭元荣终于出院了。
事后经证实,郭元荣只有一个儿子,“郭寒韵”实为“郭喊冤”谐音,“民女许身救父”策划人不避讳这是一起精心策划、操纵民意的杰作,并称这样做“目的是为了吸引更多关注,引发媒体关注”,网友们纷纷表示感情受到伤害和欺骗。
当一个虚构的“郭寒韵”,成功运作完成“民女许身救父”的好戏后,我们不得不思考用谎言和欺骗博取网民同情和义愤,博取新闻媒体和社会舆论的关注,是否会留下社会隐患。人们逐渐明白这又是一场商业炒作之后,终将吸取教训,不再上当。网络畅通民意的功能是否会大打折扣,如果下次真的有一名女生遇到这样的问题在网上求救,还会引发关注吗?
网络不是私器,而是公器。网络舆论被轻易操控,损害的是规范、有序、安全、诚信的网络环境,阻塞的是公民通过网络维权的渠道。简单的同情心和正义感充斥着善良的网民们,经常在不经意间就为他人免费做了嫁衣。网络推手为吸引眼球,炒作着大多为杜撰的令人“感动”、“震惊”或“愤慨”的情节,刺激网民的情绪性反应,以求群情激昂之后声援如潮、强烈反响。而一旦网民发现受骗,对类似事件的敏感度将会越来越低。
这一次,“民女许身救父”出场时就是靠无助的小女生博取同情,“救父”到了“卖身”的地步便有了强大的道德优势。同情和正义是网络力量的根本,而真实是这种力量的基础。网络推手通过包装各种事件进行炒作,是一次次地破坏这种信任。 寓言故事“狼来了”的悲剧已经指日可待。有网友说:与网络上“什么都敢想”相对,我们也同时置身于“什么都敢怀疑”的时代。社会需要健康的、负责任的信息,谁也不愿意被忽悠。
(作者为媒体观察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