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军
(中共陕西省委党校,西安710061;西安交通大学,西安710049)
共产主义信仰与中华民族的复兴之路
梁军
(中共陕西省委党校,西安710061;西安交通大学,西安710049)
本文从历史唯物主义的角度回顾了马列主义及其蕴涵的共产主义信仰在中国的发展历程。着重分析了不同历史时期共产主义信仰对先进知识分子以及工农群众的精神感召和力量凝聚,强调共产主义信仰和中国传统文化中优秀价值观相辅相成的巨大力量,昭示了在信仰力量激励下的中华民族的先进分子——中国共产党人在中华民族百年复兴中所担当的伟大历史使命和建立的丰功伟绩。
中国共产党人;共产主义信仰;中华民族;民族复兴
1848年《共产党宣言》的发表开启了人类历史新的篇章,马克思主义理论从此给人类的精神生活树立了一种新的信仰,即共产主义信仰。中国共产党人正是在共产主义信仰的引领和感召下,在将近一个世纪的历史沧桑中,前赴后继、浴血奋斗,带领广大人民群众把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和落后的旧中国建设成为一个社会主义的现代化国家。2010年,中国GDP总量首次超过日本位居世界第二大经济体。[1]可以说,中国共产党人在中华民族的百年巨变中建立了丰功伟绩,而共产主义信仰正是近代以来引领中华民族在落后与挨打的屈辱史中浴血“涅槃”、走上复兴之路的精神路标。
纵观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就是一部信仰的力量贯穿至今的历史:一个1921年成立、最初只有50多名党员的马克思主义政党,28年后夺取全国政权;一支1927年南昌起义建军、激战后只剩下不足800人的武装力量,22年后竟然横扫千军,统一了全中国。其中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因为共产党有一批不为钱、不为官、不怕苦、不怕死,只为心中的信仰而奋斗的革命先驱。[2]
李大钊、陈独秀、瞿秋白、毛泽东、周恩来、朱德等一大批革命先驱早年投身革命事业,无不是被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魅力所折服,也无不是被这种魅力所依附的共产主义信仰所吸引。从建党初期到北伐战争,从井冈山到长征路上,从延安到西柏坡召开七届二中全会,每一个时期鼓舞和凝聚中国共产党人革命激情和力量的都是共产主义信仰,后来的中国共产党人把它们概括为: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等。这些精神共同孕育、产生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实践中,都以实现共产主义远大理想为最终目标,都以坚定的共产主义理想信念为基础,都是共产主义理想信念同发展变化了的革命形势与任务相结合的产物。[3]可以说,没有共产主义信仰,就没有革命先驱可歌可泣的英雄壮举。正是在这种伟大信仰的鼓舞下,他们舍一己之私利,为民族大义和国家富强的愿景呕心沥血,有的甚至献出了宝贵的生命。
曾被毛泽东誉为“五四运动总司令”和“创造了党”的陈独秀,作为党的“一大”到“五大”的最高领导人,尽管后来犯了右倾机会主义错误,但是他当年投身革命后,放弃了殷实的家产、辞掉了月薪300块大洋的北大教授教职,从自己家里拿钱办党的刊物,特别是专职担任党的领导后,每月仅靠组织上三四十元的津贴与自己的稿费维持生活,窘困时仅有一件汗衫为衣,一天喝两顿稀粥为生。后来长子延年、次子乔年又相继为革命不屈就义,即使他本人后来陷入国民党的监狱,也没有向反动派屈服。是什么使得陈独秀这只“充满风暴的灵魂”不计名利、勇往直前,是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坚信,是共产主义信仰的力量。[4]
方志敏在狱中写下《可爱的中国》一文,在文章中他发出铿锵的誓言:“敌人只能砍下我们的头颅,绝不能动摇我们的信仰。”早期很多革命先驱是这样宣誓的,也是用自己的实践维护自己的信仰的。瞿秋白1935年初夏血洒福建长汀郊外的罗汉岭时年仅36岁。他一路唱着自己翻译配曲的《国际歌》走向刑场。作为上海大学筹建时的教务长和社会学系主任,他所受的良好的教育,他颇受鲁迅先生欣赏的文采,他高超的俄文水平等本可以在旧时代让他过一种衣食无忧、安享尊荣的生活,但他为了自己的信仰甘于忍受贫病交加的生活,甚至是党内同志的误解和攻击,直至最后为了信仰慷慨赴死。
马克思在《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中说,“理论只要说服人,就能掌握群众,而理论只要彻底就能说服人。”马克思主义理论是彻底的理论,所以建立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之上的共产主义信仰就必然能够掌握人民群众。
捧读赵一曼烈士的传记,我们不仅为烈士的坚强意志所震撼,更为一位女子对信仰的执着所感动。作为毕业于黄埔军校的知识女性,她既是一位弥漫着拔俗文人气质的弱女子,又是在日寇酷刑下表现出惊人的韧性与精神高度的奇女子。她知书达理也充满柔情。即使死亡迫近,也不忘给年仅8岁的儿子留下年轻母亲的嘱托。赵一曼就义时年仅31岁,从被捕到走上刑场历经九个月的时日,如但丁在《神曲》里所描述的地狱,她经历了常人肉身难以想象的酷刑。到最后时刻,她到处白骨外露,身体多处炭化。无论是打、烧、电刑等,都不能让赵一曼俯首就范。杨开慧被国民党抓捕后,面对敌人的严刑拷打、威逼利诱,坚守自己的信仰,毫不动摇。江竹筠在敌人的监狱里遭受了各种各样非人的刑罚,但她以惊人的意志战胜了敌人的摧残,以至于刽子手都被她的毅力和坚贞所折服。这同样是信仰的力量。
回顾革命先驱的事迹,令人尤为感动的是,他们中很多人当时完全可以有另一种选择。他们可以凭借自己的家庭、自己的才华,谋取舒适、富贵、优雅的生活,他们可以远离社会的矛盾、大众的痛苦、民族的沉沦、国家的衰微这些沉重而痛苦的命题,躲进小楼成一统。但是,他们没有,他们选择了革命,选择了共产主义信仰。作为北大教授李大钊是这样,作为滇军旅长的朱德也是这样。正如瞿秋白在其绝笔《多余的话》中记述他走上马克思主义道路的历程时所说:“马克思主义告诉我,要达到这样的最终目的,客观上无论如何也逃不了最尖锐的阶级斗争,以至无产阶级专政——也就是无产阶级统治国家的一个阶段。为着要实现最彻底的民权主义(也就是无所谓民权的社会),一定要先实行无产阶级的民权。这表面上‘自相矛盾’而实际上很有道理的逻辑——马克思主义所谓辩证法——使我觉得很有趣。”为了大多数劳苦大众的幸福,为了这个美好的将来,为了他们笃信的信仰,他们义无反顾地选择了当下的痛苦。
一八四○年鸦片战争以后,封建的中国逐渐变成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国家。中国人民为国家独立、民族解放和民主自由进行了前仆后继的英勇奋斗。1919年的“五四”运动以及此前的新文化运动,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在中国播种与新民主主义革命开启序幕的标志。以此为肇始,无数中华儿女在共产主义信仰的感召下,前赴后继、英勇战斗,实现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也完成了中华民族的浴血“涅槃”。
我们注意到,马克思主义理论开始传入中国就和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公平、正义、大同社会的价值观结合在一起,赢得了许多以中华崛起、民族复兴为理想的知识分子的认可,也获得了许多渴望和平安宁生活的底层民众的支持。中国传统文化中“道统”的传承,如儒家的“修齐治平”、“民胞物与”,以及宋代张载概括的知识分子的理想人格,即“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等等,在当时情境下无不和共产主义信仰的旨趣、指向相呼应。古今中外关于人生信仰的精神财富在近代中国被中国共产党人批判性地继承并发扬光大。中国共产党建党之初就明确了马列主义理论的指导地位,确立了共产主义信仰,把建设共产主义社会作为自己的奋斗目标,其最终目的就是建立一个平等、友爱、公平、公正的大同社会。这种追求是超越一己之私利的,是和任何个人和小集团的“猪栏的理想”格格不入的。
以1921年中国共产党的正式成立为起点,一批睁开眼睛看世界的先进知识分子,满怀救亡图强的信念,把共产主义信仰的星星之火燃遍了神州大地。在革命战争年代,延安的宝塔山成为国统区许多大城市甚至是海外华人、外国友人心目中的神圣的精神地标,他们纷纷抛弃自己优裕舒适的生活,奔赴艰苦偏远的延安投身革命。茅盾、丁玲、斯诺、史沫特莱等国内外作家,美国康奈尔大学农牧专家欧文·恩斯特以及他作为美国“曼哈顿计划”研究小组核物理学家的妻子JoanHinton,还有来自全国各地的青年学生,他们在延安工作、生活,为自己的理想挥洒汗水、无怨无悔。直到今天,我们还可以从记录延安革命生活的散文作品中感受到一股信仰的清风拂面而来。像《白杨礼赞》、《风景谈》、《菜园小记》等文章记述的那样,共产党人在坚定的信仰下朴素而充实的生活场景依然让人心驰神往。概言之,革命战争年代,虽然物质生活很艰苦,但是因为有着坚定的共产主义信仰,人们的精神生活却无限丰富。
新中国成立后,中华民族彻底告别了自鸦片战争以来被侵略与被压迫的命运,中国人民站起来了。面对帝国主义的武力威胁和大国的核讹诈,中国共产党的第一代领导集体毅然作出发展原子弹、导弹、人造地球卫星,突破国防尖端技术的战略决策。一大批科学技术人员、干部、工人和解放军指战员日夜奋斗在试验第一线,钱学森、于敏、王大珩、邓稼先、王淦昌、钱三强等一大批优秀的科技工作者,包括许多在国外已经有杰出成就的科学家,以身许国,凭着共产主义的坚定信仰,怀着对新中国的满腔热爱,响应党和国家的召唤,义无反顾地投身到这一神圣而伟大的事业中来。在当时国家经济、技术基础薄弱和工作条件十分艰苦的情况下,自力更生,发奋图强,完全依靠自己的力量,用较少的投入和较短的时间,自1964年10月16日起先后突破了原子弹、导弹和人造地球卫星等尖端技术,取得了举世瞩目的辉煌成就。[5]“沧海横流,方显出英雄本色”,如果没有“两弹一星”英雄们在坚定信仰鼓舞下建立的丰功伟绩,新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和平环境就会受到威胁,此后的改革开放也缺乏强有力的保障。
总之,在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历程中,中国共产党人的共产主义信仰始终与中华民族的浴血“涅槃”紧密联系在一起,始终是党领导人民从一个胜利走向另一个胜利的力量之源。
共和国刚刚成立之时,面对的是一个一穷二白、千疮百孔的烂摊子,工业几乎等于零,粮食不够吃,通货恶性膨胀,经济十分混乱。一位西方记者曾武断地说:“这个国家太大了,又穷又乱,不会被一个集团统治太久,不管他是天使、猴子,还是共产党人。”但新中国成立后,在共产主义信仰的引领下,中国人民以前所未有的主人翁姿态和高涨的创造热情投入社会主义改造和国家建设,迅速将一个贫穷落后、满目疮痍的旧中国,建设成了一个蒸蒸日上、阔步前进的新中国。仅“一五”期间,我国工业建设和生产所取得的成就,就远远超过了旧中国的100年。[6]31今天我们还能从许多过来人的回忆和历史文献的记录中体会到那种忘我的奉献精神、牺牲精神。
由于在中国这样一个落后的东方大国建设社会主义是马克思和社会主义发展史上从未遇到的新课题,人们对如何走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道路还缺少规律性的认识,加上当时严峻复杂的国际环境影响,中国共产党在探索社会主义道路的过程中发生了失误和曲折,付出了沉重的代价,留下了深刻的历史经验和教训。[6]31在挫折面前,一部分人由于缺乏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深入理解,缺乏对人类解放这个最壮丽的伟大事业必胜的信心,他们退缩了、犹疑了,个别人甚至为了一己之私怨,背叛了自己的誓言转而恶毒攻击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污蔑共产主义信仰的神圣性。但是“蚂蚁缘槐夸大国,蚍蜉撼树谈何易。”大浪淘沙,历史的浪潮过后,淘汰的是沉渣,留下的才是精华。对于真正信仰共产主义的革命者来说,他们对社会主义事业的坚信从来没有动摇过。
中共元老薄一波,当年在白区搞地下工作,九死一生,四次被捕,两次坐牢,“文革”中以所谓“61人叛徒集团”的冤案失去自由12年。“文革”刚过的那些年,有一些当初参加过革命的人,由于建国后历次运动中的痛苦经历,对从前走过的路产生了怀疑,信念动摇起来,有些甚至“看破红尘”,走向了历史虚无论。而像薄一波这样身心受尽折磨,靠“希望和自知无罪”的意念才顽强支撑下来的古稀老者,重见阳光之时却并无半点不适应之感,依旧目光炯炯,思维敏捷,对工作和生活充满了激情。他的精神力量来自何处呢?早在“文革”以前,根据多年从事革命活动的经验,薄一波对被整就有所预感,他告诫子女们:“每次运动都会有偏差,为什么这种偏差就不会落到咱们家呢?你们要有思想准备!”1977年6月,“四人帮”已被打倒近一年,而薄一波洗清冤屈的努力却仍无进展,其时他已七十岁了。他给子女们写了一封长信,其中说到如何看待自己受到的冤屈:“个人的政治生命,对个人来说,是天大的事;对全局来说,毕竟是小事。在这里,总要有点子革命的自我牺牲精神!‘求仁而得仁,又何怨?’”[7]
在“文革”的艰难岁月里,邓小平在江西走出了一条著名小道;陈云默默地攻读马列和毛泽东著作;薄一波在监禁中读《毛泽东选集》五遍,上面写满了密密麻麻的批注。他们在面对困难的时候依然选择对共产主义信仰的坚守,把前进中的挫折当作锤炼思想的实践,磨难不仅没有改变他们的信仰,磨掉他们的斗志,反而成为他们开阔眼界和思路、蓄势待发的机遇。改革开放30年的巨大成就,就是在这样一些深刻认识历史前进规律的老一辈革命家的推动和指引下取得的。近年来,中国经济连续保持了快速增长的势头,远高于世界经济3.3%的增速,国民生产总值超30万亿元,一大批重要工农业产品产量跃居世界首位。人民生活水平实现了从温饱不足到总体小康的历史性跨越。[6]34
然而,在人民生活水平总体提高的同时,城乡差距、地区差距、贫富分化日益严峻;社会结构深刻变动,一些企业关门、工人失业、就业压力增大;市场经济诱发了一些违法乱纪、消极腐败现象出现;资源短缺,环境污染,生态环境恶化等问题层出不穷;在相当一部分领导干部中间,不信马列信鬼神的现象屡见不鲜。这些问题虽然是发展中的问题,但在相当程度上损害了人民群众对公平、正义的信任度,对共产主义信仰的信心。特别是社会转型期纷繁复杂的社会现象导致人们的价值观多元化,一些错误的思潮泛滥,迷惑了相当一部分人民群众,再加之国际国内敌对势力的干扰,信仰问题已经成为当前中国进一步科学发展需要高度重视和解决的问题。
人类历史的发展一再地证明,人作为一种社会性的存在,既有有机体物质和能量代谢的需要,同时人作为万物之灵长,又有对于存在意义不懈追求的需要。因此,人除了衣食住行的基本物质需求之外,还需要一种精神追求,即,有一种超越人自身、大于人本身的精神需要作为生生不息的奋斗目标。在社会发展的某一个阶段,物质资料的生产、经济生活的繁荣、实用主义的泛滥以及对“经济人”思维的推崇是人满足自身物质需求的反映,但是这种工具理性的盲目扩张必须有所制约,必须有一种永恒而又高尚的价值理性为人类的发展设定一个向度,这就是信仰。以公平、正义、平等、自由为核心的共产主义信仰应当成为我们这个古老而年轻的共和国走出发展“陷阱”的精神路标。
当前,中央提出科学发展观,强调民生,强调包容性增长,强调社会管理创新。实际上,这些举措正是以一个真正具有共产主义信仰的马克思主义者的态度对待发展中的问题。因为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共产主义信仰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而真理的发现总是离不开认识——实践——再认识——再实践的波浪式前进,是螺旋式上升的发展历程。历史已经证明并且将继续证明,只有共产主义信仰,才能引领中国在科学发展的道路上取得一个又一个新的辉煌!
[1]冯武勇.中国超越日本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EB/OL].(2010-02-14)[2011-05-10]http://news.xinhuanet.om/fortune/2011-02/14/c_121074485.htm.
[2]金一南.信仰的力量[J].中国党政干部论坛,2010,(7).
[3]肖力,邢洪儒.论中国共产党人精神理念的形成与发展[J].中共石家庄市委党校学报,2010,12(2).
[4]马祥林,徐焰.陈独秀(1879-1942)五四运动总司令[EB/OL].(2003-11-12)[2011-05-10].http://www.southcn.Com/nflr/dswk/ghls/ccpjl/200311120336.htm.
[5]王洪鹏.“两弹一星”精神[J].青年科学,2010,(5).
[6]中共中央宣传部理论局.六个“为什么”——对几个重大问题的回答[M].学习出版社,2009.
[7]李琦.信仰的逻辑[J].党的文献,2010,(3).
D64
A
1002-7408(2011)11-0060-03
梁军(1971-),男,陕西宝鸡人,中共陕西省委党校讲师,西安交通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理论,工程伦理、工程社会学等。
[责任编辑:黎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