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TO十年 未来充满变数

2011-12-25 06:52陆新之
中国新时代 2011年12期
关键词:官员世界日本

| 文 · 陆新之

今年12月,是中国加入WTO的十年,这可以从多个角度来总结和回顾。而最近笔者关注到央视财经频道的“对话”节目推出了思想系列丛书。节目的制片人陈红兵称,“对话”十年来,正是用微观切入的方式,对中国在WTO路径下与世界接轨的真实捕捉。

说来也巧,“对话”第一期的节目主题就是“互联网先生”来到中国。当时也好,现在也罢,我们和世界的实际接轨最充分、最深度的就是互联网经济。这个基本上是全球同步的。在“对话”看来,中国产业和世界的接轨是从互联网行业开始的。“对话”首先涉足的主题是互联网领域,然后是传统产业领域,话题一开始是研究世界五百强怎么做生意、如何做市场、靠什么赚钱。之后“对话”节目里出现了各种咨询顾问,他们来到中国,教导中国企业怎么赚钱。随后,大家发现,原来要研究的是如何从体制上赚钱。于是,节目开始侧重与官员的对话,包括与各地省长级别的地方官员和各部委官员的对话,接下来,自然而然就引入了更高层面的思考,那就是进入制度设计和体制架构的对话。有几期节目,大学校长也成了“对话”节目的主角。

过去一年多来,文化话题也在升温。“对话”就有意识地去把握文化作为产业的一些基本方法。具体的对话对象,有自己办主题公园的、有自己做房地产的、有专门做跨国演出的,还有做各式各样的文化服务的。公众慢慢认识到,文化其实用商业的方式进入以后,是能产生一些奇妙的化合作用的,不见得所有的东西都那么难看,不见得所有与文化有关的东西都那么没有市场,因为现代人除了消费物质产品,还要消费精神产品,之所以大家不花钱买,是因为你那个东西不好,之所以没有好东西,是因为你给创作人员的钱太少,最后,对于文化生意的标本和规律人们就有了一些共识。

这个演变的思路,当时实际的节目制作者显然都还没有很明白,更像是在“摸着石头过河”,这是和中国过去十年的改革历程相对应的。而如今回看这里的逻辑则是非常清晰的。

“对话”十年的历程,正是这样一步一步地反映着我们与世界接轨的脉搏。这种接轨的努力和尝试延续到今天,不仅是体制上、机制上,更是在文化结构上的一种“对话”,这种“对话”也是立足于一种接轨的心态。

“对话”节目还有一个生动的细节,能说明接轨十年后环境的不一样。现在的“对话”节目中,有越来越多的中国人坐在台上。因为节目组自己能感受到,凡是外国人坐在台上讲话,收视率就往下掉,而中国人一多,收视率就往上涨。这个变化的核心,是因为在中国的发展过程中,人们的接受能力、欣赏水平也在迅速提高。老外的一些套话、场面话,已不能吸引中国社会的关注。过去十几年前,可能工商界对于外面的东西是真的不了解,听着很新鲜,人家的每个兼并、重组的故事都觉得很新鲜,所以关注的人很多。但也能由节目里面看出,很多官员和企业家,相对海外同行,明显地不太善于在公众场合交流,不善于把自己的想法按照公众的心态表露出来。现在中国的企业家、官员和民众,都在逐步成熟,中国现在会很关注真正有价值的东西。

同样是和世界接轨,还有两个例子值得我们注意。

日本以及一些拉美国家是在五六十年代开始与世界接轨的,日本在1955年加入了WTO的前身,当时叫做“关贸总协定”,拉美地区国家也几乎是同时跟世界进行接轨的。结果,两者选择的是两条不同的道路,因而导致了两种不同的结果:日本财阀迅速崛起和扩张,包括八十年代大举进军美国,差点把美国买下来。可到了八十年代以后,日本就进入了长期的滞涨。而同样是在六七十年代,拉美各国也经过了一段高速增长期,也很繁荣,但进入八十年代以后,拉美国家的经济就被殖民化了,陷入一个很困难的境地。而日本至少还能变成输出资本的国家。泡沫经济破灭的结果,虽然是日本的停滞,但它已成为发达国家,没有出现大倒退。

中国在历经了三十三年的经济增长之后,下一步发展的动力已经减弱,各种欠账问题开始浮现。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中国与国际如何深入接轨,如何能找到一个适合中国的可持续发展的路径,未来其实真的是充满了变数和挑战。

猜你喜欢
官员世界日本
日本元旦是新年
《黄金时代》日本版
彩世界
奇妙有趣的数世界
世界上所有的幸福都是自找的
官员在线
官员在线
官员在线
去日本怎么玩?它告诉你
官员晒书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