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中国特色自主创新理论的形成初探

2011-12-25 00:39聂晓静
理论导刊 2011年6期
关键词:领导集体创新能力道路

聂晓静

(宝鸡文理学院社会科学部,陕西宝鸡721007)

党的中国特色自主创新理论的形成初探

聂晓静

(宝鸡文理学院社会科学部,陕西宝鸡721007)

从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领导集体提出“自力更生,迎头赶上”,到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领导集体强调要坚持“独立自主、对外开放”的自主创新战略指导思想,再到以江泽民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提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和以胡锦涛为总书记新的中央领导集体提出“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的科学论断,经过60年党的中央领导集体不断探索,形成了比较完整的党的中国特色自主创新理论。深刻领会和切实贯彻这些重要思想和理论,对新时期践行科学发展观,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中国特色;自主创新理论;自力更生;对外开放

以胡锦涛为总书记党的中央领导集体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学说阐述的同时,首次提出了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的科学论断,强调要把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提高到国家战略发展的核心地位;明确指出中国的自主创新包括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从而在党的三代领导集体关于自主创新战略思想的基础上,形成了比较完整的自主创新理论。

一、党的第一代领导集体:自力更生,迎头赶上

毛泽东作为中国共产党第一代领导集体的核心,在领导中国人民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中,始终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与中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创立了毛泽东思想。他在领导中国人民完成新民主主义革命、建设社会主义新中国的伟大实践中,面对国内各项事业百废待兴,国际敌对势力全面封锁,并时常以武力相威胁的严峻形势,始终坚持自力更生的基本路线。并将这一路线贯彻到我国科技事业的发展中,形成了“自力更生,迎头赶上”的自主创新科技发展战略思想,使新中国科技发展在较短时期内实现了飞跃。

毛泽东始终重视科学技术这一改造社会和自然的伟大武器。早在延安时期,他就提出:“科学是人们‘争取自由’的一种武器。要充分认识这一最具发展、最富于生命力,足以引起一切变化的力量。”[1]新中国建立后,随着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大规模经济建设的全面展开,毛泽东一再提醒,要把发展科学技术摆到全党各项工作突出的位置上,他说:“过去几年,其它事情很多,还来不及抓这件事。这件事是要发展的。现在到时候了,该抓了。”[2]他明确指出:“我们进入了这样一个时期,就是我们所从事的、所思考的、所钻研的,是钻社会主义工业化,钻社会主义改造,钻国防现代化,并且开始钻原子能这样的历史的新时期。”[3]为此,党中央向全国人民发出了“向科学进军”的伟大号召,有力推动了我国科技事业快速发展。

在科技发展战略问题上,毛泽东根据我国建国初期科技非常落后,国际敌对势力全面封锁与横行霸道的现实,提出中国必须依靠自己的力量,加强联合攻关,在某些方面赶超世界科技先进水平。他说:“要发展自己的工业和农业,不要依靠外国!可以引进外国技术,利用外国的技术人员帮助你们训练科学家、工程技术人员,但是要自己搞,如果没这个决心,帝国主义要整你们的。”[4]正是在自力更生和坚持“突出重点,迎头赶上”的科技发展战略方针的指引下,党中央制定的1956年至1967年中国12年科技发展远景规划,明确了中国追赶世界新技术革命的关键问题和具体步骤。它对于我国科技发展的超前指导,直接推动了以尖端技术为龙头的当代中国科技事业的复兴和繁荣,使我国在50年代起步、60年代大发展的尖端科技项目(如原子能、喷气火箭、无线电技术和生物大分子合成等)得到长足发展。事实上,毛泽东从建国初开始所特别注意的关键学科和重点项目,正是现代世界科技革命的重要内容。

同时,毛泽东强调要把自力更生与学习外国经验结合起来。他提倡要向先进的国家和民族学习,学习对本民族有用的东西。“国际方面,要和苏联、一切人民民主国家及各国共产党、工人阶级友好,讲国际主义,学习苏联及其他外国的长处,这是一个原则。”[5]但学习外国经验并不等于模仿和否定创造精神,他指出:“学习有两种方法,一种是专门模仿;一种是有独创精神,学习与独创结合。硬搬苏联的规章制度,就是缺乏独创精神。”[5]在科技发展道路问题上,他强调一定要有独创精神,走自己的道路。他说:“我们不能走世界各国技术发展的道路,跟在别人后面一步步爬行。我们必须打破常规,尽量利用先进技术,在一个不太长的时期内,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强国。”[6]他不仅在科技发展道路上强调创新,而且激励科学家要有创造精神,提出在学术上要坚持“百家争鸣”的方针,通过学术争鸣,达到科学技术的创新与进步。由此可见,毛泽东已初步提出了科技发动力取决于创新的观点。

二、党的第二代领导集体:独立自主、对外开放

邓小平作为党的第二代领导集体的核心,在改革开放新时期的伟大实践中,创立了邓小平理论,创建性地提出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强调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国情相结合,走自己的路。他指出:“中国的事情要按照中国的情况来办,要依靠中国人民自己的力量来办。独立自主,自力更生,无论过去、现在和将来,都是我们的立足点。”[7]3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和对外开放,也成为我国新时期科技发展的立足点和指导思想。

邓小平开创了改革开放的道路,但在对外开放的科技实践中,邓小平更加强调自力更生。他一再重申:“中国这样的社会主义大国,不可能走‘捷径’。我们要利用外国的资金和技术,也要大力发展对外贸易,但是必须以自力更生为主。”[7]257他在1978年科学大会的讲话中明确表示:“提高我国的科学技术水平,当然必须依靠我们自己努力,必须发展我们自己的创造,必须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方针。”[7]91正是在这一科技发展总体方针的指引下,在科技发展的战略方向问题上,邓小平吸取了毛泽东依靠自己的力量突出重点、突破尖端技术的宝贵经验,认为可以发挥社会主义制度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势,在高科技领域占有一席之地。面对20世纪80年代以来世界经济格局进入科技尤其是高科技竞争白热化的新阶段,邓小平作出了积极响应:“过去也好,现在也好,将来也好,中国必须发展自己的高技术,在世界高科技领域占有一席之地。”[8]229在这一占领世界高技术发展的制高点、“抢占一席”的战略原则的指导下,我国很快制定了《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即“863”计划,这一计划使我国在生物、航天、信息等高科技领域取得了巨大成就。

另一方面,邓小平作为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强调科技发展、独立自主必须与对外开放相结合。他强调“独立自主并不等于关起门来,更不是盲目排外。在坚持自力更生基础上,还需要对外开放,吸收外国的资金和技术来帮助我们发展”。[8]78“我们不仅因为今天科技落后,需要努力向外国学习,即使我们的科学技术赶上了世界先进水平,也还要学习人家的长处。”[8]91正是在邓小平坚持独立自主与对外开放学习相结合思想的指引下,我国在科技领域率先对外开放,积极加强对外合作,多渠道、多形式大量引进国外先进技术、设备和管理经验,并在引进的基础上加以吸收和创新,使我国的电子通信、汽车、航空、钢铁等行业技术尤其是生产制造能力快速提升。

三、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

江泽民作为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的核心,按照党的执政宗旨和国内国际的新形势,提出了“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并把科技自主创新作为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重要内容,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毛泽东、邓小平关于独立自主的科技发展战略思想。

当然,随着国际形势和我国科技经济的发展,这一总思想的内涵和产生的背景是不同的。如果说毛泽东、邓小平在建国后和改革开放初期独立自主地发展科学技术主要是从政治和国家军事安全的角度考虑的,那么,到了90年代,随着我国经济科技的发展和学术界对创新问题研究的不断深入,江泽民则主要是从经济发展乃至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角度思考和阐述自主创新问题。江泽民在1995年全国科技大会上指出:“科学技术,总是要同世界各国如切如磋,才能取得更大的进步。同时,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世界上最先进的技术是买不来的。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如果自主创新能力上不去,一味依靠技术引进,就永远难以摆脱技术落后的局面。一个没有创新的民族,难以屹立于世界先进之林。作为一个社会主义大国,我们必须在科技方面掌握自己的命运。我国已经具有一定的科技实力和基础,具有相当的自主创新能力。我们必须在学习、引进外国先进技术的同时,坚持不懈地提高自主创新能力。”[9]55“发展高技术,要始终突出自主创新,只有不断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我们才能减少对技术引进的依赖,提高参与国际市场竞争的能力——这是关系我们经济繁荣、民族振兴和国家强盛的战略之举。”[9]71在这里,江泽民把创新提高到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和民族进步的“灵魂”高度,同时对科技创新思想进行了深刻的阐述。首先,他认为世界上最先进的技术是买不来的。我们必须立足于自主创新,在充分利用全球科技资源的基础上,依靠自身的创造性努力来逐步解决所面临的核心技术问题。其次,处理好引进技术和自主创新的关系,避免盲目引进和重复引进。“能够自主研发的,就要以国内开发为主。特别是花钱多的重大技术项目的引进,一定要经过科学论证和审定,认真倾听科技专家的意见。”[9]56其三,要在创新的基础上去引进。“如果我们自己有比较好的基础,然后再去引进先进技术,效果就会不一样。我们一定要在自力更生的基础上搞好创新。”[9]70江泽民这些重要论述为自主创新理论的形成奠定了重要的思想基础。

正是在江泽民科技创新思想的指引下,我国国家创新体系建设很快启动。他在1998年2月4日对中科院《迎接知识经济时代,建立国家创新体系》报告的重要批示中写到:“知识经济、创新意识,对于我们21世纪的发展至关重要。东南亚的金融风暴使传统产业的发展会有所减慢,但对产业结构的调整是机遇。科学院提出了一些设想,又有一支队伍,我认为可以支持他们搞些试点。先走一步。真正搞出我们自己的创新体系。”[11]1998年12月31日,朱镕基总理主持召开了国家科技教育领导小组第三次会议,指出当前重要工作是全力推进科技和教育体制改革,加快国家创新体系建设。在中央的领导下,创新从理论的提出,很快落实到国家创新体系建设。作为国家创新体系建设的重要内容,中科院的“知识创新工程”和高等教育的“211”工程建设等取得了巨大成功。国家创新体系建设的显著成就,为自主创新理论的形成提供了坚实的实践基础。

四、新的中央领导集体:坚持走有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

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新的中央领导集体,总揽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提出了科学发展观,并把自主创新作为践行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内容,贯彻到现代化建设的各个方面,创造性地提出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把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确定为新时期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从而形成了比较完整的自主创新理论。

首先,进一步明确了自主创新的科学内涵。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新的中央领导集体,在继承前三代领导集体自主创新思想的基础上,对自主创新的科学内涵进行了深入探讨。温家宝2005年7月19日在国家科教领导小组全体会议上明确提出“要高度重视和大力推进自主创新,大力提高我国的原始创新能力、集成创新能力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11]从而明确和扩大了自主创新的科学内涵。这就是说,自主创新,就是要把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结合起来,在积极跟踪、关注和参与原始创新、集成创新的同时,高度重视对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再创新。同时,将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消化吸收再创新都纳入到自主创新的体系中,也就修订了原来将自主创新理解为“独立”、“原始”创新的观点,强调必须坚持自主原则。

其次,首次提出了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的科学论断。如上所述,“独立自主”是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内涵十分丰富,其实质是把马克思主义同中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由中国共产党人寻找适合本国国情的革命和建设道路,制定适合本国国情的路线、方针、政策。在改革开放新的历史条件下,邓小平创造性地提出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创立了邓小平理论。正是在继承邓小平理论的基础上,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深入分析国内外实践经验,准确把握新世纪新阶段我国发展面临的新形势和阶段性特征,第一次明确提出了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并将其摆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的首位,体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精髓。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实质就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以中国人民的根本利益为出发点,牢牢把握国家发展的主导权、主动权,坚持独立自主地掌握中国的前途和命运,坚持按照中国国情选择并且实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12]

最后,创造性地将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摆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的首位,把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提升到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地位。胡锦涛在党的十七大对我国社会主义事业进行总体部署时指出:“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这是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是提高综合国力的关键。要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贯彻到现代化建设的各个方面。”[13]之所以把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和建设创新型国家提升到“核心”和“关键”的地位,是因为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是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变增长方式的中心环节。早在2004年胡锦涛就尖锐地指出,“从制定‘九五’计划时提出实行两个转变以来,我们在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方面取得了很大进展。但坦率地说,粗放型增长还没有从根本上取得改变。如果不抓紧转变,这种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必然会制约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14]走新型工业化,破解经济结构调整和增长方式转变的难题,只有依靠科技进步和自主创新。胡锦涛指出:“从我国发展战略全局看,走新型工业化道路,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缓解能源和资源的瓶颈制约,加快产业优化升级,促进人口健康和保障公共安全,维护国家安全和战略利益,我们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迫切地需要坚实的科学基础和有力的技术支撑。”[15]“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加快技术进步是调整经济结构和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关键环节。调整经济结构和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一项重要任务是要在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推动技术进步方面不断取得突破,为经济发展提供强大的科技支撑。面临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和日益紧迫的国内发展需要,我们必须切实改变支撑科技进步和创新的组织体系运行机制、政策环境,大力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特别是原始创新能力,大力发展战略高技术,加快科技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14]因此,“要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贯彻到现代化建设的各个方面。”[13]这些方面主要包括: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统筹城乡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加快能源资源节约和生态保护,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等等。

[1]毛泽东.在边区自然科学研究会成立上的讲话[N].新华日报,1940-03-15(1).

[2]薄一波.向科学进军的两项重大部署[N].光明日报,1991-06-19(3).

[3]毛泽东选集(第5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7:144.

[4]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6:106.

[5]毛泽东文集[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306.

[6]毛泽东著作选读(下)[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6:848-849.

[7]邓小平文选(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8]邓小平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9]江泽民.论科学技术[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1.

[10]江泽民对中国科学院《迎接知识经济时代,建立国家创新体系》报告的重要批示[N].科学时报,1999-03-08(3).

[11]新华社.温家宝在国家科教领导小组全体会议上强调:高度重视和大力推进自主创新[N].光明日报,2005-07-20(1).

[12]杨起全.关于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的思考[J].太原科技,2009,(8).

[13]胡锦涛.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N].光明日报,2007-10-25(2).

[14]深入实践学习科学发展观活动干部学习文件汇编[C].党建读物出版社,2008:68-74.

[15]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和国家重要文献选编[C].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8:290-291.

D610

A

1002-7408(2011)06-0063-03

陕西省社会科学界理论与重大现实问题研究(2009Z005);宝鸡文理学院重点项目(ZK0740)。

聂晓静(1977-),女,陕西长安人,宝鸡文理学院社会科学部讲师,研究方向:科学、技术与社会。

[责任编辑:闫生金]

猜你喜欢
领导集体创新能力道路
坚持中国道路——方向决定道路,道路决定命运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道听途说
创新能力培养视角下的无机化学教学研究
我们的道路更宽广
基于创新能力培养的高职音乐教育改革探讨
党的“三代领导集体”维护祖国统一的思想
一次骑行带来的感悟
论中共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的伟大历史贡献
中共第一代领导集体涉台外交斗争述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