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媛, 李华宇
(沈阳工业大学 经济学院, 沈阳 110870)
近些年,全球产业转移呈现新的特点,服务外包已成为现代服务业国际化转移的重要方式。全球离岸服务外包的潜在市场规模巨大,已达4 650亿美元,其中仅有9%实现了离岸外包,到2010年这一潜在市场规模可望增长到6 000亿美元①。服务外包是国际分工深入发展的产物,它不仅为发达国家提供了配置全球资源的渠道,也使发展中国家进一步融入全球生产和服务体系。许多国家和地区已经逐步根据自身比较优势竞相进入该领域,离岸服务外包对经济健康发展的促进作用已初步显现。本文基于波特的竞争力钻石模型,利用仅有的中国12年IT外包官方统计数据,通过主成分分析方法排除计量回归分析中数据不足和多重共线性的问题,对我国承接IT外包竞争力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
Subhayu Bandyopadhyay和Howard J.Wall(2007)认为,提高服务外包国际竞争力能对就业和国家收入产生直接影响[1];Massimo Manzin和Borut Kodric(2009)提出,服务外包与信息和通信技术相比更能促进公司在市场上国际竞争力的提高[2]。
国内相关学者则从接包方视角探讨了承接离岸服务外包竞争力的影响因素。
(1) 单一影响因素研究。景瑞琴(2007)认为,中国在国际服务外包中的比较优势取决于我国熟练劳动力的绝对数量[3]。
(2) 多个影响因素研究。鄂丽丽(2008)认为,外生环境、催化因素和商业环境因素是影响服务外包竞争力的主要因素[4];刘艳(2010)通过实证分析得出结论:劳动力成本相对较高、经济自由度较高、人力资本禀赋较丰富、IT基础设施水平较完善、服务业发展水平较高、官方语言或通用语言为英语的国家承接离岸服务外包具有明显优势[5];胡昭玲、王洋(2010)认为,服务外包区位选择的主要影响因素包括人力资源成本、人力资源素质、服务业发展水平、基础设施状况和宏观经济环境[6];宋丽丽(2008)认为,劳动力成本、劳动力素质、信息技术基础设施状况以及东道国的经济发展水平对信息技术国际服务外包东道国选择决策具有显著影响,文化差异程度无显著影响[7]。
(3) 现状和对策研究。陈军亚(2009)通过实证分析得出,我国在政策环境、人力资源储备以及劳动力成本和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具有明显的比较优势,而在服务外包的产业基础、人力资源的素质和知识产权保护方面明显不足[8];苏娜、张锦辉(2010)对全球服务外包承接地的吸引力进行比较与分析,建议我国在大力扶持服务外包产业发展之时,不能一味强调劳动力的低成本优势,而应更多关注符合发包国家人才需求的高素质综合人才的培养和商业环境的优化[9]。
(4) 基于波特钻石模型的研究。万晓兰、王丽燕(2008)提出,我国应从人才、管理、价值链提升、知识产权保护和发挥政府、行业协会作用等方面提高离岸软件外包业竞争力[10]。
以上国外相关学者的研究视角多为发包方,而我国是服务外包承接方,因此很多结论无法得到解释;国内学者从各个角度对我国承接服务外包竞争力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但服务外包范围过大,得出的结论针对性较弱,专门针对IT外包竞争力研究的文献很少;一些学者基于波特钻石模型对我国承接软件外包竞争力状况进行了数据分析和对比研究,但缺乏深入的实证研究。因此,本文基于波特钻石模型,主要针对我国承接IT外包竞争力的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
本文采用波特的竞争力钻石模型分析框架,用我国计算机和信息服务出口额[注]数据来源于国家外汇管理局各年国际收支平衡表,单位为千美元。来表示承接IT外包竞争力状况。由于研究范围为全国,所以不纳入企业的战略、结构和竞争这一因素。我国承接IT外包不仅受国内需求影响,而且受世界范围内计算机和信息服务需求变动的影响,所以将外部市场需求也纳入到需求因素中。选取1997—2008年共12年的数据进行计量分析,为避免异方差,对各变量原始数据分别取对数并命名。以我国计算机和信息服务出口额取对数值(ln IT)为因变量,数据来源于国家外汇管理局发布的各年国际收支平衡表,选取14个指标作为我国承接IT外包竞争力的影响因素,并将这些指标归为初级要素、高级要素、需求要素、产业结构要素和辅助要素5组(见表1),各指标数据均来自于国家统计局网站发布的各年统计年鉴。
表1 自变量分组情况[注]各项指标中的金额计量单位均按当年价格计算。
①2003年以前统计数据为信息咨询服务业、计算机应用服务业和其他社会服务业年底职工人数合计值。
②2007和2008年数据为中央和地方财政主要支出项目。
③2007和2008年数据为中央和地方财政在教育、科学技术、文化体育与传媒以及医疗卫生方面支出的合计值。
由于我国服务贸易统计系统中IT外包统计信息的缺失,本文样本观测期仅为12年,为小样本计量模型,而自变量为14个,容易产生多重共线性的问题。因此,首先采用SPSS13.0软件对各组指标进行主成分分析,运用KMO和球形检验方法,根据方差最大标准提取各组指标的共同解释因子,如表2所示。
表2结果显示,初级要素组、高级要素组、需求要素组和辅助要素组的各个指标在提取一个共同因子后累计贡献率均大于80%,说明共同因子能够很好地解释各个指标,因此将提取出的4个共同因子依次命名为ELE1、ELE2、MAR、OTH并作为自变量引入计量模型来代表初级要素、高级要素、需求要素和辅助要素。而产业结构组的两个指标在提取一个共同因子后累计贡献率小于80%,说明这一因子不能很好地解释组内的两个指标,故将之剔除。
表2 主成分分析输出结果[注]计量结果小数位数保留6位,百分比小数位数保留2位,不足6位的后面自动补0,以下均按同一操作进行。
表3是14个指标的得分系数,得分系数表示各指标在各组共同因子中所占的比重,剔除产业结构组后各组共同因子表达式为
ELE1= 0.261 148ln ASS+0.246 815ln INV+
0.259 445ln WA+0.256 028ln LA
(1)
ELE2=0.512 188ln CA+0.512 188ln STU
(2)
MAR= 0.334ln AGDP+0.334ln SAL+
0.334ln WOR
(3)
OTH= 0.335 81ln GOV+0.335 583ln GPAY+
0.335 463ln PAT
(4)
表3 各指标得分系数
在解决了异方差和多重共线性问题之后,以ln IT为因变量,以ELE1、ELE2、MAR、OTH为自变量,用EVIEWS软件采用最小二乘法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最终回归结果如下:
ln IT= -0.589 565ELE1+0.494 064ELE2+
1.455 825OTH+13.609 440+μ
(5)
t=(-4.350 702)(4.303 672)(7.683 48)(593.455)
R2=0.997 557 DW=2.089 956F=1 089.077
从以上回归结果来看,自变量MAR未通过显著性检验,因而被剔除。方程解释变量个数k=3,样本容量n=12,给定5%的显著性水平,F统计量的临界值为4.07,回归结果的F统计量为1 089.077,显著大于这一临界值,可以认为ln IT与ELE1、ELE2、OTH之间确实存在显著直线关系;t统计量临界值为1.860,方程各解释变量的t统计量绝对值均大于这一临界值,说明初级要素、高级要素和辅助要素对我国承接IT外包竞争力存在显著影响;同时,复相关系数(R2)大于0.99,说明样本回归线与样本观测值的拟合程度非常高;DW统计量非常接近于2,说明方程自相关程度非常低。
从经济意义来看,以上结果显示初级要素与我国承接IT外包竞争力为负相关关系,初级要素每增加1%会导致我国承接IT外包竞争力下降约0.59%;高级要素和辅助要素与我国承接IT外包竞争力为正相关关系,高级要素和辅助要素增加1%会导致我国承接IT外包竞争力分别提高约0.49%和1.46%,可以看出辅助要素对我国承接IT外包竞争力的促进作用更大;而产业结构和需求要素对我国承接IT外包竞争力无影响。
由于各变量原始数据是非平稳时间序列数据,为了避免伪回归现象,本文采用Johansen协整检验方法来验证变量间是否存在长期协整关系,结果如表4所示。
表4结果显示,在5%的显著性水平下ln IT和ELE1、ELE2、OTH之间确实存在长期协整关系且协整关系数量为1,说明以上回归方程是可靠的。
表4 协整检验输出结果
注:协整检验项为ln IT,ELE1,ELE2,OTH;无滞后期;**表示在5%水平上显著。
将以上主成分分析过程中得出的各组因子表达式(1)、(2)、(4)分别代入回归方程(5),得最终回归方程为
ln IT= -0.154ln ASS-0.146ln INV-0.153ln WA-
0.151ln LA+0.253ln CA+0.253ln STU+
0.489ln GOV+0.489ln GPAY+
0.489ln PAT+13.609 44+μ
(6)
从最终回归方程来看,我国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外商直接投资、国内工资水平和国内相关行业就业人员数与因变量呈负相关关系,说明资本、劳动力成本和劳动力规模的上升不利于我国承接IT外包竞争力的提高;而电信通信能力、高等教育水平、政府对科研等事业的投入和国内发明与因变量呈正相关关系,说明完善的基础设施、高素质的人力资源、优惠的政策以及科技创新能够显著提高我国承接IT外包竞争力;二、三产业产业结构和国内外需求因素对我国承接IT外包竞争力无影响。
以上结果仅初步说明14个指标对我国承接IT外包竞争力是否存在显著性影响及影响程度,为了进一步证明14个指标与因变量的直接因果关系,还需要进行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结果如表5所示。
表5 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输出结果
注:样本观测区间为1997—2008年,滞后期为2。
以小于0.05的概率为判定标准,以上结果显示国内工资水平、政府科研投入和国内发明分别是我国承接IT外包竞争力的单向格兰杰原因,因果关系从强到弱排序依次为国内工资水平、政府科研投入、国内发明。这进一步证实了我国劳动力成本的上升是降低承接IT外包竞争力的直接原因,优惠政策和科技进步因素是我国承接IT外包竞争力提高的直接原因。高级要素中的各项指标虽对我国承接IT外包竞争力有显著影响,但不构成直接因果关系。
综上所述,国内外资本投入的增加、劳动力成本的上升和劳动力规模的扩大不利于我国承接IT外包竞争力的提高,其中劳动力成本的上升能够直接导致我国承接IT外包竞争力的下降;而完善的基础设施、高素质的人力资源、优惠的政策以及科技创新能够显著提高我国承接IT外包竞争力,其中优惠政策和科技创新能够直接促进我国承接IT外包竞争力的提高;国内二、三产业产业结构、国内消费需求和家庭收入的变动以及世界服务外包市场的变动对我国承接IT外包竞争力无影响。
应建立政府、企业、相关院校和其他社会组织联合培养的教育机制。一方面,有关教育机构应提高师资人员教学水平,加强在校学生IT外包专业技能、无障碍语言沟通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另一方面,政府在促进大学生就业方面应做好宣传,做好企业和学校之间的桥梁,并可以采取一些激励措施,大力引进国外在现代IT外包方面有经验的高级管理人才,鼓励海外留学生回国创业。
政府应注重IT外包产业园区内电力、通讯网络、IT基础设施及应用服务平台、交通以及居住环境等综合配套设施的建设,对国际通信网络进行合理布局,加强国际通信安全保障,规范通讯行业管理服务和垄断企业行为,降低电信资费,为IT活动开展提供良好的基础条件。
IT外包企业必须站在先进技术和管理的角度,始终审视世界软件业的最新动态,积极与跨国集团建立和保持深入的技术国际合作关系,建立高质量的国际标准,从技术上与国际接轨。应积极参与CMM、CMMI等各类认证活动,切实提高企业的软件开发流程管理能力,尤其是大型软件开发项目的质量控制和交付保证。从企业人才角度来看,必须创新和完善人才培养模式,学习国外先进的服务外包人才培训模式,提高人员培训质量。
政府应继续加大对IT外包企业的税收优惠、财政资金支持和融资支持力度,提高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和实际利用外资的效率,合理引导资金流向,避免浪费。还应简化政策的审批程序,加强政策的后期执行力度和监督机制,将各项政策标准化并根据实践的发展不断修正。
参考文献:
[1]Subhayu B,Howard J W.Policy evaluation in the presence of outsourcing:global competitiveness versus political feasibility [J].Journal of Economics and Politics,2007,19(2):219-234.
[2]Massimo M,Borut K.The influence of outsourcing and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on virtualizaiton of the company [J].Journal of Managing Global Transitions,2009(7):239-244.
[3]景瑞琴.中印承接国际服务外包的比较优势分析 [J].经济问题,2007(11):41-44.
[4]鄂丽丽.服务外包竞争力影响因素研究:基于中国的分析 [J].经济问题探索,2008(3):151-166.
[5]刘艳.发展中国家承接离岸服务外包竞争力的决定因素:基于26个主要接包国的面板数据研究 [J].经济经纬,2010(1):42-45.
[6]胡昭玲,王洋.中国承接服务外包的影响因素分析 [J].国际经贸探索,2010(2):68-72.
[7]宋丽丽.信息技术国际服务外包东道国选择影响因素实证研究 [J].国际贸易问题,2008(4):65-70.
[8]陈军亚.承接国际服务外包的影响因素分析:兼论中国的承接能力 [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11):58-64.
[9]苏娜,张锦辉.全球服务外包承接地的吸引力比较研究 [J].江苏商论,2010(2):81-83.
[10]万晓兰,王丽燕.中印软件外包业基于“钻石模型”的竞争力分析与发展策略 [J].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3):61-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