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 晶
在2010年7月的东盟地区论坛外长会上,美国国务卿希拉里声称反对任何国家宣布对南中国海拥有主权,借南海主权问题拉拢与东盟关系,再提“中国威胁论”。在西方舆论的影响下,东南亚地区曾掀起一波又一波“中国威胁论”,只是在不同的时期有不同的版本。20世纪90年代中期出现了“中国军事威胁论”,世纪之交出现了“中国经济威胁论”等等。尤其是围绕南海主权争端的问题,使东盟国家对中国的疑虑难以释怀。新加坡前总理李光耀曾说:“要使较小的邻国完全被中国的言行说服,还需要很多年的时间。”所以,对东盟国家来说彻底消除“中国威胁论”的影响还须时日。甚至有许多国人认为,面对越南等东盟国家的挑衅,中国应当主动用武力手段解决南海主权问题。看似中国东盟之间将来发生军事冲突的可能性会越来越大。
事实上,笔者认为:从近几年博鳌论坛主题的变化,我们可以看到,中国与东盟国家的相互依存度越来越高,这种依存基本上已经发展为“复合相互依存”的模式。在复合相互依存的模式下,国家安全、主权、军事战略等“高级政治”议题的重要性大大降低,并逐渐被经济、资源、环境、可持续发展等“低级政治”议题所取代,中国东盟间的“复合相互依存”使得双方共同利益越来越多,双方以武力手段解决冲突的可能性越来越小,相互依存的日益加深为中国东盟国家保持长期睦邻友好关系奠定了坚实基础。
相互依存理论是西方国际关系学的重要理论之一,它是指在经济全球化时期,国与国之间基于经济贸易往来和能源供求关系而使相互间产生了互相依赖的联系。尽管相互依存现象存在已久,但是作为一种较为系统的理论,相互依存论最早见诸于理查德·库珀的《相互依存经济学——大西洋社会的经济政策》(1968)。库珀在书中明确指出,相互依存是20世纪60年代出现在工业化国家中间的一个强劲趋势,它的出现和发展是战后国际关系的一个突出变化,其特征表示为国家间增长的对外经济发展的敏感性。他强调说,研究国家间关系,特别是国家间经济关系的关键是了解一国经济发展与国际经济发展之问的敏感反应关系。
西方相互依存理论包括好几种流派,其中最有影响的还是修正学派罗伯特·基欧汉和约瑟夫·奈的“复合相互依存理论”,该理论的提出是西方国际关系在上世纪70年代末最突出的成果。基欧汉和奈把相互依存定义为“彼此之间的依赖”,并认为相互依存意指“敏感性”(sensitivity)和“脆弱性”(vulnerability)。基欧汉和奈认为,相互依存是指国际社会中不同角色之间互动的影响和制约关系,这种互动的影响和制约关系可以是对称的或不对称的,其程度取决于角色对外部的“敏感性”和“脆弱性”的大小。如,A方对B方的原料,B方对A方的制成品,可能表现出相互依赖的关系。罗伯特·基欧汉和约瑟夫·奈强调“敏感性”和“脆弱性”是相互依存的根本特点。他俩还认为,战后国际社会中国家间和超国家关系的发展促使人们更加注重研究对国际层次的诸角色的研究,注重对超越国界的国际组织相互联系和相互依存的研究。
相互依存理论即是以国家间关系、以世界政治经济关系的相互影响和相互制约为研究对象。①倪世雄主编.当代西方国际关系理论:336-337相互依存强调三个基本概念:第一,多渠道的社会联系(意指政府间的正式或非正式的官方联系、非政府人士间的非正式联系以及跨国组织的内部之间联系)日益发展。第二,军事安全问题不再始终居于国际关系议事日程的首位。问题的国内与国外界限越来越难以划清,许多过去被视为纯属国内的事务,现在也进入国际关系议事日程。第三,军事力量的作用大为削弱。从国际关系行为体方面来看,国家不再是唯一的国际关系行为体,其地位和影响力的下降与非国家因素的上升形成鲜明对比。跨国公司、国际恐怖集团、国际非政府组织等也已成为国际关系行为体,且影响力日益上升。在理论方面,复合相互依存理论挑战了传统上的国际关系理论研究以民族国家为中心、认为无政府状态和安全困境将不可避免地导致国际冲突的观点,认为有效的国际制度也可以克服无政府状态带来的障碍,实现国际间的合作。
笔者认为,结合历年博鳌论坛主题的变化,结合“复合相互依存理论”可以解释及预测中国与东盟国家相互关系的发展趋势。
博鳌亚洲论坛是在经济全球化进程加快和亚洲区域经济合作迅速发展的背景下成立的一个非政府、非盈利的国际组织。自2002年以来,它以平等、合作、互惠、共赢为主旨,立足亚洲,推动亚洲各国间的经济交流、协调与合作,同时又面向世界,增进亚洲与其他地区的经济联系。长期以来,我们习惯于认为博鳌亚洲论坛主要功能在于解决来自经济全球化带来的挑战,即论坛主要作用在于解决经济问题。从论坛成立的宗旨我们可以看出其侧重点是经济功能。从历届年会的主题我们也不难发现这一点,年会的主题变化说明,中国与东盟国家自进入新千年以后,相互依存度正在不断加强。
2002年4月的年会主题是“新世纪、新挑战、新亚洲——亚洲经济合作与发展”。围绕这一主题,为期两天的论坛首届年会就“亚洲区域合作”、“财政金融合作与区域经济发展”、“中国经济增长与亚洲共同发展”等多个分议题展开讨论。
2003年11月举行的年会主题是“亚洲寻求共赢:合作促进发展”。会议吸引了来自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前政要和政界、商界、学界人士,以及国际组织的代表、中外新闻媒体记者等1 200多人参加。中国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博鳌亚洲论坛2003年年会上发表题为《把握机遇迎接挑战实现共赢》的主旨演讲。这次年会为亚洲各国政治家、实业家和学者提供了一个就各种问题特别是经济问题进行非正式、多边、多层次对话的平台,各方领导人在论坛上各抒真知灼见,提出了许多重要的见解。如何加快亚洲经济一体化进程是与会的各国政界、商业和学术界人士讨论最多的话题之一。“几乎所有的发言者都认为,亚洲各个经济体之间的相互依存关系在不断增强。这使区域和次区域的经济合作和自由贸易安排成为亚洲国家实现共赢发展的机会,从而将逐步推进亚洲经济一体化进程”①www.people.com.cn/GB/jingji/8215/30271/30272/。
2004年年会的主题是“亚洲寻求共赢:一个向世界开放的亚洲”。本届年会的主要分议题还包括:“亚洲的21世纪:外部世界眼中的亚洲经济一体化”、“亚洲货币金融合作——亚洲经济一体化的起点和突破口”、“亚洲区内的普遍特惠制”、“亚洲制造与亚洲共赢——供应链、产业链与区内外制造产业分工合作”、“亚洲能源安全与能源合作”等。人们注意到,本次年会更加开放,而开放的方向无不与区域化、次区域化相关:贸易部长论坛宗旨是向日内瓦会议传递亚洲区域对于贸易自由化的声音;次区域化组织论坛,无疑透露在亚洲开放的前提下,一些关联国家和区域将有更为紧密的一体化合作,新的区域利益共同体正在加快形成之中。②www.showchina.org/zgygjzzxl/zgybayzlt/sylm/200704
2005年年会主题是“亚洲寻求共赢:亚洲的新角色”。来自马来西亚、澳大利亚、奥地利、阿富汗、新加坡、哈萨克斯坦、中国香港特别行政区等4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1 200多名政界、工商界人士和专家学者参加了该届年会,包括中国领导人以及五位来自国外的国家元首、政府首脑,三位副总理或者副首相。为期三天的年会期间,参会代表通过全体大会、分会、午餐会、圆桌会议、主题会议等形式,讨论了经济全球化进程中的亚洲新角色、亚洲企业的国际化进程、企业治理和企业竞争力、世界贸易组织新一轮谈判展望、亚洲3G的产业机会与合作,以及中国房地产和汽车业发展前景等议题。2005年的报告得出如下结论:亚洲正日益成为世界经济的中坚力量,亚洲在国际贸易中所占比重不断上升,国际投资对贸易增长具有重要性,中国和亚洲经济具有相互依赖性。此外,博鳌亚洲论坛秘书长龙永图认为,报告还提出了很多有意思的结论,如报告认为,自由贸易是推动亚洲经济一体化的主要动力;区域内贸易呈快速增长趋势,而且是整个贸易量的全面增长。①www.showchina.org/zgygjzzxl/zgybayzlt/sylm/200704
2006年年会的主题“亚洲寻求共赢:亚洲的新机会”。这次年会把重点主题放在了亚洲经济的一体化上。该届年会围绕主题,重点讨论国际能源市场走势、跨国并购、亚洲企业竞争力、“多哈回合”谈判、印度和中国国别发展、亚洲金融一体化、亚洲国家技术创新等议题。同时,年会也非常强调研究亚洲信息产业革命、信息产业未来发展的走向。与往年相比,2006年的论坛年会更加关注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的热门话题。从该届论坛的议题来看,中国国内的汽车工业发展、金融与银行业改革、房地产市场走势、能源需求、国企改革与中国企业创新等五大问题,牵动亚洲乃至整个世界的神经。
2007年年会主题是“亚洲寻求共赢:亚洲制胜全球经济——创新和可持续发展”。龙永图认为:中国近些年的发展,创造了很多就业机会,给中国老百姓创造了很多商业机会,实际上也是给周边、全世界创造了更多市场机会,所以中国的发展确实让大家感到是一个惠及全世界的发展,特别是对我们邻国有很大利益的发展。这次讨论使其更加相信,中国经济发展会对亚洲经济发挥更大的作用。②http://finance.qq.com/a/20070422/
2008年年会主题是“绿色亚洲:在变革中实现共赢”。在这届年会的论坛中,中国问题再次成为讨论的热点:中国金融与美国次贷、改革开放三十年、房地产拐点论、能源价格与环保节能、青年创业等都纳入了与会代表的视野。
2009年年会的主题是“经济危机与亚洲:挑战与展望”,就如何应对当前国际金融危机及对2009年经济形势的展望等问题进行探讨交流。该次大会在金融危机的背景下召开,是一次不寻常的大会。面对动荡不安的世界经济形势,该届年会向外界传达了鼓舞人心的信息,倡导了以邻为伴、互助合作、共克时艰的精神,主张新兴经济体变革传统发展方式,取得了重要共识和丰富成果。中国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该届年会开幕式上发表题为《增强信心 深化合作 实现共赢》的主旨演讲。他指出,在经济全球化条件下,世界各国的命运已紧紧联系在一起,没有一个国家可以在国际金融危机中独善其身,没有一个国家能够以一己之力战胜这场危机。他强调,面对国际金融危机肆虐,中国愿意继续同亚洲国家一道,积极应对挑战,全面加强合作,使各领域合作更加充实和富有活力,促进地区和平与繁荣。①www.hq.xinhuanet.com/focus/2009-04/19/content
2010年年会的主题是“绿色复苏:亚洲可持续发展的现实选择”。论坛探讨了绿色增长时代的企业经营战略与实践、经济转型中的资本市场定位、低碳能源:亚洲领先世界的机遇、亚洲区域金融合作的创新思路、两岸签订ECFA后的商机等热点话题。中国国家副主席习近平出席开幕式并发表题为《携手推进亚洲绿色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主旨演讲。他强调,绿色发展和可持续发展是当今世界的时代潮流。亚洲各国要坚持凝聚共识,加强团结合作,在实践中走出一条绿色发展和可持续发展之路。②finance.qq.com/a/20100411/000381.htm
从以上博鳌论坛历届年会议题的变化可以看到,中国与东盟国家相互依存度正在不断加深。相互依存使中国与东盟在许多领域拥有共同利益,博鳌论坛在双方相互关系中的协调作用日益重要。
2002年、2003年头两届博鳌论坛年会的主题主要是关于加强亚洲国家的区域合作,其中尤其强调加强中国与东盟等东亚国家的区域合作。在2002年论坛年会上“各国政要、商界和专家学者,通过发表演讲、研讨发言表达了一个共识: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不仅不会威胁到亚洲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利益,而且一个更加开放的中国更有助于亚洲乃至世界的稳定、发展和繁荣”①www.people.com.cn/GB/JINJI//31/179/20020414。
如2003年年会上新加坡总理吴作栋在演讲中说:“作为亚洲最大和人口最多的国家,中国致力于经济发展将对地区稳定发挥关键作用。中国欢迎亚洲其他国家分享其发展成果,从而给亚洲带来了稳定和繁荣,这是亚洲寻求合作共赢的成功范例。”②www.cctv.com/news/china/20031102/100383.shtml
2004年到2007年的四届年会的主题都包含有一个关键词:“亚洲寻求共赢”。2004年议题主要是关注亚洲经济一体化、区域一体化合作。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在该届年会开幕式发表演讲时表示,中国愿同亚洲各国加强宏观经济、金融政策的协调,探索建立区域性投资实体、债券市场、金融合作体系。亚洲区内日益频繁的经济合作也催生了人们对亚洲未来共同货币——“亚元”的期待,中国的态度一直是东亚和东盟能否设立共同金融体系的关键因素。2005年的主题是关于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亚洲的新角色,论坛认为中国经济与亚洲其他国家经济具有很强的互补性,亚洲区域内自由贸易是推动本区域经济一体化的主要动力,区域内贸易呈快速增长趋势;2006年年会一个突出现象是“中国议题”占到了全部会议议题的大部分。10个分会就有6个直接讨论中国的经济发展问题,像“中国银行业的改革和开放进程”、“加入WTO后的中国汽车工业”、“中国房地产的发展”、“互联网在中国的未来”等,就直接在标题中冠以“中国”的字眼。中国的发展为亚洲国家提供了市场机会。无论是发达经济体还是发展中经济体,都从中受惠,主要表现是中国从亚洲其他国家的进口量越来越大,其中幅度最大的是东盟国家马来西亚,增长了6.78倍。2005年中国从亚洲国家和地区进口总额达到了4 400亿美元,占中国进口总额的67%。中国与东盟国家之间优势互补,合作共赢有着广阔的空间。2007年年会上中国人大委员长吴邦国提出的建立“和谐亚洲”的理念引起了共鸣。“与会者形成共识:推动建设和谐世界需要全世界人民共同努力,亚洲作为地球村大家庭的重要组成部分,将发挥举足轻重的作用。随着亚洲国家之间合作的加强,有望形成一个更具凝聚力、一体化程度更高的亚洲。‘和谐亚洲’既是共同的愿景,也是渐行渐近的现实。没有和谐的亚洲,就没有和谐的世界”①www.hq.xinhuanet.com/focus/2007-04/23/content_9859949.htm。
2008—2010年的后三届年会则将焦点放在来了绿色环境保护、抵御全球性金融危机、可持续发展等跨国界“低级政治”的议题上。2008年的年会主题是建立“绿色环保的亚洲”;2009年年会主题是关于亚洲国家紧密合作共同应对金融危机的挑战;2010年年会的主题则是关于中国与东盟等亚洲国家共同建立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的亚洲。
从复合相互依存理论的视角来看,对跨国界低级政治的关注度的不断加深说明了中国与东盟等亚洲国家间的关系正日益发展成为复合相互依存模式。博鳌论坛历届年会议题的变化表明,中国与东盟国家相互依存度正在日益加深。相互依存使中国与东盟在许多领域拥有共同利益,博鳌论坛在双方相互关系中的协调作用日益显著。
博鳌亚洲论坛历届年会议题的变化充分说明,论坛作为中国与东盟之间的一个非政府间的国际组织在双方的相互关系中扮演的角色日益重要。从2002年论坛成立之初的加强亚洲区域合作,到后来的推进亚洲经济一体化进程、促进亚洲区域贸易自由化、如何促进亚洲的可持续发展,到后来的中国如何与东盟等亚洲国家加强合作以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以及建设绿色、可持续发展的亚洲等等,可见经济、环保等低级政治问题正在成为中国与东盟国家共同关注的问题,双方的命运正越来越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中国与东盟间的关系已经发展成为复合相互依存的模式。
从复合相互依存理论的视角来看,国家间只能通过合作来解决大家共同关注的跨国界的问题,诸如区域经济一体化、应对金融危机、绿色可持续发展等等。凭借武力来解决矛盾和冲突的可能性已越来越小,因为武力解决问题的成本太大,导致任何一个国家都不敢随便运用武力。因此,在中国和东盟相互依存特征日益显著的今天,充分利用好复合相互依存而产生的软性权力资源,有利于中国和东盟实现睦邻友好、和平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