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海洋安全战略探析

2011-12-24 08:47陈良武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2011年2期
关键词:苏联海军海洋

陈良武

俄罗斯海洋安全战略探析

陈良武*

俄罗斯独特的海洋环境加上俄罗斯独特历史,孕育了俄罗斯(苏联)独特的海洋安全战略,即彼得大帝提出的陆军和海军并重的“两只手”理论所形成的以夺取出海口为核心的海洋安全战略;十月革命以后至二战前,防止敌人从海上入侵的防御型海洋安全战略;冷战时期与美国争夺海洋霸权,强调全球扩张和远洋进攻的进攻型的海洋安全战略,以及冷战后一段时间,俄罗斯回缩调整和近海防御所导致的海上力量整体大滑波。进入21世纪,随着普京的执政,俄罗斯公布了《俄罗斯联邦海军战略(草案)》、《2020年前海洋学说》等纲领性文件,确立了俄罗斯联邦国家的海洋安全政策和实施机制,从此,俄罗斯重新走向大洋,并强势进入北冰洋,与北极圈内国家争夺北极利益。纵观三个多世纪,尤其是冷战时期的苏联海洋安全战略的发展,俄罗斯海洋安全战略的特点在早期以夺取波罗的海、黑海、太平洋出海口为主要目标,强调国家海上力量整体运用,突出海军在维护国家海洋安全和海洋利益中的主导作用。但控制海洋的能力与控制海洋的目标始终存在差距;海上核力量是国家海上力量的重中之重;海上力量建设脱离国家经济实力。

俄罗斯海洋安全战略 控制海洋 海上核力量

俄罗斯海洋环境

俄罗斯既是世界上陆上国土面积最大的国家,也是海岸线最长的国家,海洋安全始终与其生存、发展和扩张息息相关。然而,摊开世界地图,不难看出,俄罗斯整个北方濒临北冰洋,整个东部濒临太平洋,西部部分濒临波罗的海,南部部分濒临黑海,这构成了俄罗斯独特的海洋地理环境。

1.海洋地理环境——相互隔离的出海口

俄罗斯的出海口主要位于巴伦支海、波罗的海、黑海和日本海。巴伦支海是俄罗斯北部海上的主要活动海域,位于欧洲大陆以北的北极圈内,是北冰洋边缘海。波罗的海位于东北欧,是大西洋伸入欧洲大陆北部的内海。黑海是个典型的内海,它经土耳其的达达尼尔海峡与博斯普鲁斯海峡与地中海相接。俄罗斯东部主要通过白令海、鄂霍次克海及日本海与太平洋相连。俄罗斯这四个濒海地区和出海口在地理上远隔千重万水。在北部,巴伦支海主要港口摩尔曼斯克到西部入海口圣彼得堡,整个航程达4 000多公里。南部的黑海入海口离俄罗斯最近的西部入海口海上航程长达6 000公里以上。东部的太平洋主要入海口符拉迪沃斯托克(海参崴),离北部巴伦支海出海口的海上航程在10 000公里以上,离南部的黑海出海口的海上航程更是近30 000公里。

这一特殊的海洋地理环境,使得俄罗斯在海洋方向平时不能相互呼应,战时又易遭封锁,海上力量容易被孤立,形成孤军作战的不利局面。但同时,封闭半封闭的海洋地理环境,对于防止敌人从海上突入俄近岸海区,保护和防卫濒海地区安全又十分有利。

2.海洋军事环境——群雄环伺

俄罗斯的四个濒海地区不仅相互隔离,而且,其主要出海口大多被他国包围,或者海上主要航线必须经过他国控制的海域、海湾和海峡。由巴伦支海进入大西洋必须经过挪威、英国、荷兰、比利时、法国等国沿岸。在波罗的海的主要出海口圣彼得堡,被芬兰、爱沙尼亚包夹,飞地加里宁格勒,是现在俄罗斯波罗的海舰队司令部所在地,也被立陶宛和波兰包夹。黑海海岸线由乌克兰、格鲁吉亚、土耳其环绕,其黑海舰队或海上航运进入大洋必须首先经过由土耳其控制的狭长的博斯普鲁斯海峡和达达尼尔海峡,到大西洋还必须经过西班牙和摩洛哥之间的直布罗陀海峡,到印度洋必须经过由埃及控制的苏伊士运河。太平洋的主要出海口符拉迪沃斯托克(海参崴)被日本列岛和朝鲜半岛包围,进入太平洋必须经过日本的宗谷、津轻和对马海峡。

更为致命的是,控制这些海峡的国家很多是把俄罗斯看成是主要威胁的国家,如欧洲的挪威、瑞典、芬兰、波兰、丹麦、西班牙、英国、土耳其等国,以及日本、韩国等东亚国家。这对俄罗斯海洋安全形势带来重大影响。

3.海洋气候环境——被冰所困的海上航线

俄罗斯的4个主要出海口也并不是常年可通航。巴伦支海虽然由于海洋暖流的作用长年不结冰,但由北冰洋经白令海峡通往太平洋的北极航线,以及经挪威海、格陵兰海以及罗近逊海峡和史密斯海峡通往大西洋的航线,却有半年多的时间因结冰而不能通航。波罗的海在地理位置上向东北延伸到北极圈附近,通往俄罗斯在该海域最大港口城市圣彼得堡的波的尼亚湾和芬兰湾,在春秋冬三季的大部分时间里都会被冰冻。日本海也是一个受气候影响较大的海,其北部,包括俄罗斯的太平洋舰队司令部所在地海参崴,11月开始结冰,次年2月中旬冰区扩展到日本海的中部,直至5月结冰才完全融化,这给航海造成严重障碍。

被冰所困的海上航线给俄罗斯海上力量使用造成严重影响,各个出海口每年很多时候都必须经由破冰船才能进出港口。无疑,它也是俄罗斯海洋安全战略制定必须重点考虑的因素之一。

俄罗斯相互隔离的、群雄环伺的出海口,以及被冰所困的海上航线,是俄罗斯有别于他国的独特的海洋地缘环境,是影响俄罗斯海洋安全的最重要因素,也是俄罗斯海洋安全战略制定者必须首先正视的最现实的问题。

俄罗斯海洋安全战略的历史回顾

俄罗斯对海洋的认识比较早。俄罗斯人的祖先——古斯拉夫人在大约公元3世纪起,就在黑海、地中海和里海进行海上活动。然而,由于长期以来没有真正的出海口,所以直至17世纪末期,俄罗斯都只能算是个内陆国家。1682年,10岁的彼得即位沙皇(17岁时掌握实权)。彼得一世是一位雄才大略的君主,深知海洋对俄国的重要。他认为:控制了顿河河口,就可进入黑海,进而进入地中海和印度洋;控制了涅瓦河河口就可进入波罗的海,进而进入大西洋;控制了黑龙江口,就可进入鄂霍茨克海,进而进入太平洋。这一思想形成了此后俄国两个世纪的海洋安全政策。

1.“两只手”理论和夺取海洋出海口的海洋政策

彼得登基之初,俄国面临的海洋安全形势是:对俄国至关重要的出海口都在他国的掌控之中。西部的波罗的海出海口被瑞典控制,南部的黑海出海口被奥斯曼帝国(土耳其)控制,东部的的阿穆尔河(即黑龙江)出海口由中国控制①彼得掌握实权的第一年,即1689年,中俄签订了《尼布楚条约》,条约确认阿穆尔河(中方称黑龙江)出海口属于中国。。面对如此严峻的和恶劣的海洋地缘环境,彼得深知,要想获取出入海洋的通道,就必须武力夺取这些出海口。因此,他曾明确说过:“凡是有陆军的统治者,只能算有一只手,唯有同时兼有海军的统治者,才算双手俱全。”这就是著名的彼得大帝的“两只手”理论。这一理论深刻影响着当时沙俄的海洋政策和海军建设。

(1)创建顿河舰队,夺取黑海出海口。夺取黑海的出海口是彼得大帝在国家海洋安全方面追求的第一个目标。获取了黑海出海口,既能摆脱土耳其和鞑靼(即北方游牧民族)侵犯的威胁,又能扼住东西方商业和交通咽喉,进一步还可控制巴尔干,进入地中海,从南翼控制西欧。

1696年5月,彼得大帝下令建立了俄国历史上第一支舰队顿河小舰队(即黑海舰队的前身)。当月,彼得大帝即亲率陆军7.5万人和刚建立的顿河小舰队28艘战船以及一些运输船对黑海出海口亚速夫发动了进攻。此次进攻,沙俄海军舰队配合陆军从陆海两个方向完成了对亚速夫的封锁,并最后攻占了亚速夫要塞及其附近地区。

进攻亚速夫要塞的胜利,使彼得一世深刻认识了海军的作用,也奠定了他面向海洋,建设和发展海军以夺取出海口思想的基础。1698年,俄国在亚速海北部靠近顿河河口的塔甘罗格建立了海军基地,并正式成立了黑海舰队。

(2)建立波罗的海舰队,夺取波罗的海出海口。1700年,彼得把注意力转向了北方。在北方,俄面临的最强大的对手是瑞典。1700年8月30日,俄国对瑞典宣战,开始了历时21年的“北方战争”。彼得发动对瑞典的北方战争的目的有四:占领波罗的海海岸;打破瑞典对俄国河流和湖泊的控制;建立一支强大的波罗的海舰队;同瑞典舰队作战并消灭之。不难看出,北方战争的核心是从瑞典手中夺取对波罗的海的控制。

1721年9月,长达21年的“北方战争”以俄罗斯的胜利而告结束,俄罗斯从而控制了整个东波罗的海全部,俄国在波罗的海的安全形势出现了一个斩新的局面。

(3)远征地中海。彼得大帝以后,叶卡捷琳娜二世和保罗一世秉承了彼得“两只手”理论,重视海军建设,强调出海口对俄国的重要意义。在位期间,除保持了通往波罗的海的出海口畅通外,还付出了相当的精力致力于夺取黑海乃至地中海的出海口。

1762年,叶卡捷琳娜二世继位,当时黑海的控制权还掌握在土耳其手里。为夺取黑海的控制权,叶卡捷琳娜重新组建了黑海舰队。1770年7月,羽翼未丰的黑海舰队走出近海,第一次深入地中海作战。1771年,俄国又发动了对土耳其的作战,1774年7月21日,战争以俄军胜而结束,俄重又夺回了彼得大帝时期因北方战争而失去的黑海出海口。

叶卡捷琳娜二世后的俄国君主,大多重陆轻海,没有将18世纪末重视海洋安全的传统和彼得一世的“双手俱全”理论和实践继续发展下去,海洋安全理论和海军战略理论基本上处于停滞发展阶段,没有多大成果。1840年的《伦敦条约》,俄国甚至主动同意关闭了黑海与地中海的海上通道博斯普鲁斯海峡和达达尼尔海峡,地中海再一次对黑海舰队关起了大门。1904年爆发的日俄战争,俄太平洋舰队和波罗的海舰队几乎全军覆没,从而丧失了在波罗的海和太平洋地区的控制权。1917年十月革命以后,苏联作为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诞生。迫于当时国内政局和西方国家对新生苏维埃政权的围堵,苏联海洋安全战略的重点是重点防守海岸,免遭敌人从海上方向的入侵。这一思想一直主导苏联海洋安全战略至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

2.争霸海洋的海洋安全战略

冷战期间,美苏作为两大阵营之主,在海洋方向也展开了一系列的争霸之战。军事上,由于技术的发展,核武器、核动力和导弹武器有了突破性进展,海战场成为有决定性意义的打击发射场。美、英等传统的海洋大国和强国成为苏联的主要对手。经济上,人们已经认识到海洋是巨大的资源宝库。在此背景下,苏联的海洋安全战略发生了重大而又深刻的变化。

1956年,戈尔什科夫任苏联海军总司令,他对苏联面临的国际海洋形势、海洋的战略地位以及海洋安全、海军在国家海洋安全中的地位和作用等问题进行了深入思考,反映了这一时期苏联人对海洋、海洋安全战略的认识。1962年,由于苏联领导人赫鲁晓夫对海军在维护国家海洋安全方面的作用的认识有很大的片面性,过分强调核时代导弹核武器的作用而忽视常规力量的作用,导致古巴导弹危机的失败。1964年,勃列日涅夫上台,纠正了赫氏片面追求发展核优势的方针。在海洋安全方面,奉行积极进攻的远洋作战思想,此后,海军得到惊人的发展。经过10余年的努力,到20世纪80年代前后,苏联海军发展到鼎盛时期。苏联海军除拥有北方、波罗的海、黑海和太平洋四大舰队,还建立了印度洋分舰队、地中海分舰队,在亚非拉拥有31个国家海军基地的使用权,苏联海军在世界各大洋都有了落脚点,成为一支能够在全球海洋执行任务的战略性军种。

依据海上力量发展的总体思想,苏联加快均衡发展运输船队、捕鱼船队、科学考察船队等海上力量。1978年,苏联运输船总吨位已超过2 080万吨,拥有从近海航行至远洋航行的各种船舶,能够完成世界大洋任何海区的运输任务。在海洋考察方面,苏联拥有世界最大的海洋考察船队(200艘),苏联的45 000吨的“尤里·加加林”号是世界上最大的科学考察船。①[苏]谢·格·戈尔什科夫.国家海上威力.房方译.海洋出版社,1985:252

3.收缩调整、近海防御的海洋安全战略

1985年3月,戈尔巴乔夫担任苏共中央总书记。上台尹始,戈氏提出了要对苏联全面实施所谓的“新思维”。“新思维”在军事上推行“纯防御军事理论”,它对苏联的海洋安全战略产生了重大影响。

兵力部署由远洋向近岸收缩。1987年开始,部署在前线的作战兵力逐步收撤,远洋大规模的演习逐步停止,印度洋分舰队解体,越南金兰湾驻地逐步放弃,海军航空兵也停止了在远洋的飞行。

海军战略由远海洋进攻转为近海防御。海军的主要任务由“远洋进攻”转到“保卫自己的海洋,反击敌人的突然入侵”,其重点是防卫“战略地带”和“海上交通线”。

海上力量整体衰弱。戈尔巴乔夫推动“新思维”后不久,苏联解体。此后,苏联的海洋安全形势发生重大变化。1991年9月6日,波罗的海沿岸原苏联加盟共和国爱沙尼亚、拉脱维亚和立陶宛三国正式独立,波罗的海舰队的10个主要基地减少了6个,波罗的海舰队司令部所在地加里宁格勒也被立陶宛和波兰包围,成为远离本土的飞地。1997,黑海舰队也与乌克兰被一分为二。“波罗的海舰队和黑海舰队成了只能在封闭海区执行单纯防御性任务的舰队”②[俄]伊·马·卡皮塔涅茨.冷战和未来战争中的世界海洋争夺战.岳书璠等译.东方出版社,2004:432。在舰船采购方面,“1999年订购与发展海军武器装备的部分则分别剩下了11%和12%,最后真正落实到位的则只有规定额度的5%和6%”①[俄]伊·马·卡皮塔涅茨.冷战和未来战争中的世界海洋争夺战.岳书璠等译.东方出版社,2004:516-517。舰艇维修方面,由于经费短缺,实际修理的舰船还达不到需要修理的1/4②张炜主编,冯梁副主编.国家海上安全.海潮出版社,2008:254,大部分军舰由于燃料短缺、保养不当等使战斗力严重下降,导致俄海军几乎停止了远洋活动,训练次数和强度都大大下降。

普京时期的俄罗斯海洋安全战略

2000年3月,普京成为俄罗斯历史上第二任总统。在普京的强力统治下,俄罗斯开始恢复元气,实现了政治稳定,经济呈现出持续稳定发展的良好势头。稳定的政局和经济发展使俄政府有了更多的精力和更加可靠的资金来源用于海洋安全方向。

1.普京上台后的俄罗斯海洋安全战略

普京对俄罗斯的海洋安全十分重视,在他的推动下,俄罗斯制定和通过了一系列相关文件。2000年4月,俄公布了《俄罗斯联邦海军战略(草案)》,该草案第一次正式承认并使用了“海军战略”这一概念,提出了海军要面向世界大洋的宏伟战略构想。2000年及2001年,俄又颁布了《2010年前俄联邦海上军事活动的政策原则》、《2020年前海洋学说》。这两份文件是“确定俄罗斯联邦国家海洋政策及其实施机制的基本文件”,是“俄罗斯在国家一级为国家海洋政策的形成和制定奠定的基础”③[俄]伊·马·卡皮塔涅茨.冷战和未来战争中的世界海洋争夺战.岳书璠等译.东方出版社,2004:547,它确立了新世纪俄罗斯的海洋利益、面临的海上安全威胁、俄罗斯海洋政策的方向,以及俄罗斯海军建设的方方面面。

(1)俄罗斯所面临的海洋安全形势。普京政府认为,新世纪,俄罗斯的海洋安全利益正面临严峻的挑战。一是由于世界上一些国家在海洋资源划分方面存在的分歧,俄罗斯的海洋权益面临被侵犯的可能。二是波罗的海、黑海和里海周边国家要求重新划分领海,俄罗斯的战略空间和势力范围急剧缩小。三是东欧国家积极寻求与北约接近,使北约边界不断向俄罗斯领土接近。五是各国海军对敌国领土上军事、经济目标的毁伤能力正在不断提高。

(2)俄罗斯的国家海洋利益。《俄罗斯联邦海军战略(草案)》认为,俄罗斯的国家海洋利益是由以下因素决定的:极为漫长的海上边界;海洋自然资源;沿海地带拥有的工业潜力和众多的人口;沿海海上运输、捕鱼、能源开采及其他形式的海上生产和经营活动;在世界大洋的各种活动;有关开发和利用世界大洋的对外经济联系存在的分支机构;在海上活动领域的国际法律地位,包括维护俄罗斯在北极的权利和特殊地位,尤其是要确保俄联邦北方航线的畅通无阻。

(3)俄罗斯海洋政策区域和目标。根据《2020年前俄罗斯海洋学说》,俄联邦国家海洋政策的主要地区方向可分为:大西洋、北极、太平洋、里海、印度洋方向。

大西洋地区方向。国家海洋政策在该方向的基础是完成在波罗的海、黑海、亚速海以及大西洋、地中海的长期任务。

北极地区方向。国家海洋政策在该方向的基础,是为俄罗斯船队在巴伦支海、白海以及其他北极圈内的海域,在北部海上航线以及大西洋北部地区的活动创造条件。

太平洋地区方向。太平洋地区方向国家海洋政策的基础是:完成在日本海、鄂霍茨克海、白令海、太平洋西北部地区、北部海上通道北极东部地区的长期任务。

里海地区方向。确定对俄联邦有利的里海国际法律制度和利用鱼类储备、石油和天然气产地的先后顺序;与沿岸国家共同行动保护海洋环境等。

印度洋地区方向。印度洋地区方向的国家海洋政策要完成以下长期任务:扩大俄罗斯运输船只和渔业捕捞船只的航行;与其他国家共同行动打击海盗;在南极洲进行科学研究;保障俄联邦海军在印度洋的定期存在等。

(4)俄联邦可能遇到的海洋威胁。《俄罗斯联邦海军战略(草案)》较为具体地分析了新世纪俄联邦在海洋可能遇到的安全威胁,主要是:①主要海上强国的海军活动;②外国及其集团或同盟以及跨国组织和其他组织开展的阻碍俄罗斯实现其在世界大洋的国家利益的活动;③使俄罗斯无法参与一些关键性问题的解决,这些问题关系到俄罗斯在世界大洋的国家利益;④外国船只在俄罗斯专属经济区非法捕捞海产品,以及俄罗斯的捕捞单位非法捕捞、出口或在外国港口进一步销售海产品;⑤因提高海产品捕捞配额而破坏俄罗斯专属经济区生物系统的自然平衡;⑥关于里海、亚速海、黑海舰队的法律地位及其他一系列复杂的国际法律问题悬而未决。

(5)国家海洋利益对海洋安全的要求。由于俄联帮具有广泛的海洋利益和来自海洋的多重威胁,《2010年前俄联邦海上军事活动的政策原则》从政治、经济和军事等方面阐述了俄罗斯对国家海洋安全方面的要求:

政治方面:保证俄联邦进入世界海洋获取海洋资源,消除个别国家和军事-政治集团对俄及其盟国的歧视;阻止任何国家和军事-政治集团在对俄联邦实现其国家利益具有重要影响的世界海洋,特别是在俄罗斯近海占据优势;合理确定世界海洋利用方面的政策并解决国际法问题,创造有利于俄罗斯的条件;国家支持对世界海洋的开发和利用。

经济方面:开发和合理利用海洋自然资源,发展国家社会经济;建立海(河)上交通运输线,并确保其功能的发挥;为俄罗斯参与商品和劳务市场的国际分工提供有利条件;保持必要的科技、工业和人才潜力,以保障海上军事活动。①张炜主编,冯梁副主编.国家海上安全.海潮出版社,2008:257

军事方面:俄罗斯在海上军事活动方面的政策主要目标是:实现和保卫俄罗斯在世界海洋的国家利益;维护其世界海上强国的地位和发展,并有效使用国家海军潜力。为此,国家必须拥有相应的海上实力,其基础是:海军、海上边防警卫机构、民用海洋船队、导航-水文地理系统、水文气象系统、通信联络系统以及其他确保海上航行的各种系统。海军是国家海上实力的主要组成部分,它负有从海洋方向保卫国家和在世界海洋维护国家安全的任务。

俄罗斯在出台了《2010年前俄联邦海上军事活动的政策原则》、《2020年前海洋学说》后,便加快向海洋进军的步伐,突出表现是提出了对北极地区的主权要求。2001年,俄罗斯向监督执行《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的联合国机构申请,要求把本国的专属经济区扩展到北极罗蒙索夫海岭水域,但因“证据不足”遭到驳回。如果俄罗斯对罗蒙索夫海岭水域的主权要求获联合国批准,那么,俄罗斯将获得北极地区总面积达120万平方公里的权益,不仅包括相当于100亿吨标准燃料的油气储量,还可获得渔业、航道等方面的利益。因此,俄罗斯绝不可能轻易放弃这些权利。此后,俄罗斯于2005年和2007年举行两次大规模的北极考察活动,以寻求其专属经济区扩展到北极罗蒙索夫海岭水域的证据。2007年8月,发生了俄罗斯科考人员在北冰洋底插旗的事件。

2008年1月,俄政府下属的军工委员会制定并公布了一份“北极”计划,计划耗资300亿卢布(约12.3亿美元),发射5颗卫星用于监测北极地区,同时为在这一偏远地区寻找石油、天然气和其他矿藏提供帮助。

2009年3月27日,俄罗斯联邦安全会议公布了一份北极战略规划——《2020年前及更远的未来俄罗斯联邦在北极的国家政策原则》。规划指出,2011年前,俄罗斯将完成对北极地区的地理勘探,以获得可以证明北冰洋海底部分区域是俄大陆架延伸的足够证据;2012年到2015年,俄罗斯将力争赢得国际社会对俄方北极部分地区经济专属权的认可,并着手开发;2016年到2020年间,将北极建成俄罗斯首要的战略能源基地。为确保规划的实施,文件明确,俄罗斯将在北极部署一支常规部队,以保证在复杂政治、军事环境下的安全该地区的安全。

北极战略规划出台后,俄罗斯针对北极的活动频频。2009年7月12日,俄罗斯破冰船“圣彼德堡”号投入使用,俄罗斯运输部门表示,俄造船企业准备明年开始再建造3艘破冰船。紧接着,俄核潜艇在北极附近海域进行了两枚RSM-54“轻舟”洲际弹道导弹试射。7月底,俄罗斯空降兵司令宣布,俄空降兵计划2010年4月于北极地区实施数个载有货物和人员的平台空投行动。

很明显,俄罗斯为争夺在北极地区的利益,正在加紧筹划在北极地区的军事部署和相关演习。迹象表明,在与他国争夺北极的过程中,在关键时刻,俄可能会使用包括诉诸武力在内的极端手段捍卫其北极利益。

2.海军在维护国家海洋安全中的地位与作用

历史上,俄罗斯总体上较为强调海军在扩张、巩固和维护大国地位以及保卫国家海洋权益中的重要作用。普京上台后,俄罗斯政府对海军的作用也有全新和深刻的认识。

(1)对海军地位作用的认识。普京对海军地位和作用的认识在苏、俄领导人中可以说是少有的。在他任联邦总理时就曾数次视察海军部队,并多次强调:俄罗斯只有成为海洋强国,才能成为世界大国。就任总统后又几次参加海上联合军事演习,并亲自乘潜艇深入海底考察海军装备和训练状况。2000年7月,在克里姆林宫召开的俄军事和安全首脑会议上,普京特别强调说,发展武装力量对于俄罗斯来说至关重要,而海军更是重中之重,只有拥有强大的海军才能实现强国的目标。2001年7月29日俄海军节上,普京再次重申:“俄海军在历史上和将来都是国家力量的象征,必须确保海军的战斗力,必须用先进的武器来装备海军,海军的强大有利于巩固国家安全、捍卫俄在21世纪的国家利益。”2003年初,普京又指出:“俄罗斯急需建设一支强大的海军,以维护国家利益发展的需要。如果放弃海军建设,俄将在国际舞台上失去发言权。我们要充分认识到海军在国防系统中的重要作用,使海军彻底结束并摆脱目前的不幸局面。”①严伟江.俄海军掀起演习风暴.中国国防报,2003-06-10

《俄罗斯联邦海军战略(草案)》十分强调海军的地位和作用,其总则指出:国际社会在世界大洋上的活动导致各种矛盾和争端的出现,其性质和解决方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国家实际拥有的海上实力——拥有现代化的强大海军。包括俄罗斯在内的一些海上强国使用海军的历史经验证明,海军在确保国家政治、经济、外交和军事利益方面的作用和地位已日益增强。为确保能够在世界大洋开展活动和保护本国在世界大洋的国家利益,俄罗斯应拥有一支现代化的强大海军。

(2)对俄罗斯海军使命和基本任务的定位。《俄罗斯联邦海军战略(草案)》突出了海军的地位和作用,认为,海军是执行国家政策的一个重要工具,是国家海上实力的主要组成部分,其主要使命是:保护俄罗斯在世界大洋上的国家政治、经济、军事和外交利益,促进和保持国家的经济发展,捍卫俄联邦的国际尊严,维护世界的军事政治稳定。根据上述使命,俄海军的基本任务是:①遏制敌国或其同盟从海上对俄罗斯及其盟友使用武力和以武力相威胁,包括参与战略核遏制。②发现、预告和防止敌国或其同盟从海上对俄罗斯及其盟友的军事威胁,并对这种威胁做出反应,防止发生武装冲突,并在早期制止其升级和蔓延。保卫国家的水下边境,协助俄罗斯边防局保卫国家边境、特殊经济区和大陆架。③保证俄罗斯国家经济部门和其他民间部门在与俄罗斯毗邻的海域安全航行和安全生产。④对俄罗斯国家级和其他级别的经济机构进行海洋学研究、水文气象研究、地图绘制和勘探等活动提供保障。⑤保障民用和军用船只的航海安全。

3.俄罗斯海军建设

《俄罗斯联邦海军战略(草案)》制定的海军建设发展目标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到2002年,阻止俄联邦海军力量的下降,并制定海军建设的长期规划;第二阶段从2003年到2007年,努力提高海军在濒临世界大洋水域保护俄国家利益和安全的能力,使海军能够维护俄罗斯作为海洋大国的地位,促进国民经济的稳定发展,协助开发和利用世界海洋资源;第三阶段从2007年至2020年,全面更新海军武器装备,建设一支崭新的、强大的现代化海军。在具体措施上:

(1)经费向海军倾斜。《俄罗斯联邦海军战略(草案)》明确规定:要依靠联邦国防预算和利用出售多余的海军财产及装备而得到的资金保证海军的建设和发展。要加大对海军建设的投入,提高海军在国防部拨款总额中的份额。给海军的拨款不应少于国家预算给国防部拨款总额的20%,并应逐年增加,确保海军经费有法律保障。

(2)加速装备建设。2000年3月,普京批准了《俄联邦海军未来十年发展规划》,以及《俄联邦舰艇建造计划纲要》。根据这两份文件,到2010年前,俄罗斯海军将有最新设计的现代化舰艇编入舰队服役,到2020—2025年,俄罗斯海军将拥有一支300—320艘现代化作战舰艇,其中,潜艇95艘;大型水面舰艇(包括6艘航空母舰)95—100艘;近海作战舰艇和快艇120—130艘,确保俄海军具有四大洋远洋作战能力。

(3)军事体制和部署调整。针对北约东扩和日美安保体制不断发展的现实,俄罗斯意识到,未来俄海军的作战对象极有可能是以美军为首的北约联合部队和与美国有军事同盟关系、且与俄有北方四岛领土之争的日本军队。为此,俄罗斯着手在欧洲和亚洲两个战略方向发展能够独立和配合其他军种作战的海上力量。根据2000年3月批准的《俄联邦海军未来十年发展规划》,俄海军开始调整海军部署,建立起欧亚两头并重的海军战略格局。

欧洲方向海军主力是北方舰队,重点部署于科拉半岛周围,构成“北方战略堡垒”。北方舰队目前集中了俄海军然部兵力的35%,其中包括唯一的“库兹涅佐夫”号航空母舰。

从远东地区战略利益出发,俄罗斯将太平洋舰队作为重点发展的舰队。目前,俄太平洋舰队占俄海军兵力的27%。随着东西并重战略的实施,太平洋舰队的实力将大为增加,现已调进一批新建的大中型作战舰艇,其中有10余艘战略核潜艇部署在堪察加半岛基地,以增强对美日的威慑力。导弹巡洋舰、驱逐舰和护卫舰集中部署在滨海地区的各主要海军基地,用以维护附近重要海域和有关海峡通道的安全。

(4)重返大洋,加强远洋演习,注重与他国的合作演习。进入21世纪,俄海军演习,包括远洋和大型海军演习开始恢复。2000年12月28日,时任俄海军总司令、海军上将的弗拉基米尔·库罗耶多夫宣布,2001年将是俄海军重返大洋之年,并说:“我们不能容忍俄罗斯战舰只能在俄罗斯领海上航行这一局限。我们必须向各大洋进发。我们的舰艇该出港了。”①军事频道·国际军事.俄罗斯海军重振雄风.新华网,2001-09-25此后,在大西洋、太平洋、印度洋等远海海域,以及波罗的海、地中海、日本海等俄罗斯的濒海海域,俄海军的海上航行、演习,甚至是于北约国家的联合演习就经常进行并成为常态。

俄罗斯海洋安全战略的主要特点

俄罗斯特定的海洋地理、独特的历史和文化传统,导致其国家海洋安全战略也有鲜明特征。

1.早期以夺取出海口为国家海洋安全战略的主要目的

俄罗斯独特的海洋地理环境决定了出海口对国家发展和安全的重要性。17世彼得一世继位时,把夺取出海口作为他最关注和最核心的工作之一。彼得一世的“两只手”理论和对俄国海洋安全的认识,可以说是俄国历史上最早的海洋安全战略思想。他的这一思想,对俄国的海上安全实践产生了重大影响。此后的叶卡德琳娜二世和保罗一世在海洋安全和海军建设方面继承了彼得大帝的一系列做法,终使俄国取得了黑海等诸多出海口,真正改善了俄国的海上安全环境。

2.强调国家海上力量整体运用,突出海军在维护国家海洋安全和海洋利益中的主导作用

海军在维护国家海洋安全和海洋利益中的重要作用俄罗斯有切身的体验。早期的俄罗斯,周围都是拥有强大海军的强邻。俄罗斯人知道,要想维护自身安全并向外拓展,必须依靠强大海军。彼得一世是俄罗斯历史上认识海军重要性,并将之付诸实施的第一人,他创建了俄黑海舰队和波罗的海舰队。叶卡捷琳娜二世和保罗一世不仅大力扩充海军舰队,而且组建了海军陆战队,并创办了海军学校。

戈尔什科夫更是将海军在维护国家海洋和海洋利益中的地位和作用上升到一个全新的高度。他认为,虽然国家海上威力是由国家研究海洋和开发海洋资源的能力、运输船队和捕鱼船队、国家造船工业和造船能力以及海军等诸多因素组成,但海军在这些诸多因素中,其作用一向都居首位,在战时海洋方向可能成为主要方向,在平时,各军种中,惟海军能最有效地保障国家在国外的利益,而且通过海军的威慑行动,可以在不诉诸武力的情况下达成政治目的。历史已证明,海军是一些国家成为强国的重要因素之一,没有海军的国家是不可能长期占据强国地位的。

普京时期,俄罗斯更是强调海军在维护国家海洋安全和海洋利益方面的重要作用。《2020年前俄罗斯海洋学说》明确规定:“海军是俄罗斯联邦海上潜力的主要组成部分和基础”,“与保卫、保障俄联邦在世界海洋中的民族利益和安全相关的海军活动属于国家的最高优先地位的范畴”。①[俄]伊·马·卡皮塔涅茨.冷战和未来战争中的世界海洋争夺战.岳书璠等译.岳书璠等译.东方出版社,2004:556总统普京强调:“发展武装力量对于俄罗斯来说至关重要,而海军更是重中之重。”“重振俄军雄风必须首先从海军开始。”“俄海军在历史上和将来都是国家力量的象征,必须确保海军的战斗力,必须用先进武器来装备海军,海军的强大有利于巩固国家安全,捍卫俄在21世纪的国家利益。”②王风才.俄罗斯海军重振雄风.中国国防报,2001-09-25

3.控制海洋的能力与控制海洋的目标始终存在差距

争取对远海和远洋的控制权一直是俄罗斯梦寐以求的目标,彼得一世争夺出海口,其最终目的就是通过各出海口来控制大西洋、太平洋和印度洋。这一宏愿虽经几代人的努力,始终未能如愿。“由于各种原因,俄国海军的发展是曲折的。俄国海军实力的某些强盛时期,常常为长期的衰落和削弱时期所代替。俄国海军力量的每一次削弱,都在我国历史发展的道路上造成了新的困难,并导致严重的后果,为了克服这些后果,虽然做过相当大的努力,但常常都失败了。在1853—1856年的克里米亚战争中就是这样,英法两国的海军优势预先就决定了这场战争的结局。1904—1905年日俄战争也是如此。”③[俄]谢·格·戈尔什科夫.国家海上威力.房方译.海洋出版社,1985:86-87实际上这反映了俄海上力量与控制海洋的目标始终存在差距这一现实。这一问题也困扰着俄(苏联)在整个20世纪和进入21世纪对海洋安全和海洋利益的控制。

17—19世纪,当俄国准备进入辽阔大海的时候,那里早已被西方海洋强国所统治,俄国虽然有向外扩张的野心,而且通过努力建设海上力量和对外战争,一度实现了对波罗的海、黑海,以及地中海的控制,但始终未能像英国那样走进大西洋、太平洋和印度洋。

冷战时期,苏联实施与美国争夺世界海洋霸权为主要内容的海洋安全战略,海上力量在这一时期迅速发展,海军由国土型海军向远洋舰队方向转变,到20世纪70年代中期,已经建成了一支进攻型的远洋导弹核舰队,同时,在东欧、亚、非、拉等世界各地建立了自己的海军基地。苏联海军成为了一支能在全球范围内向美国海军发起挑战的海军。但即便如此,此时的苏联海军依然只是一支近海综合防御能力强而远洋控制能力弱的海军。远洋控制能力弱是因为苏联远洋进攻战略与西方传统的控制海洋战略不同,其基本特征不是在大洋夺取制海权,而是使用部署在苏联近海的、和平时期提前展开在重要海域的弹道导弹核潜艇,对敌方深远纵深内的岸上目标、港口、兵力集结地实施突击。同时,它的航空母舰并不像美国大甲板攻击航母那样为海上编队提供可靠的空中掩护,也不具备较强的攻击能力。因此,当海上编队处于岸基航空兵的作战半径之外时,防空将主要依靠编队的舰空导弹和舰载防空火力,这与美国航母编队作战显然无能为力。

4.海上核力量是国家海上力量发展的重中之重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东西方冷战开始,同时人类进入了核时代。1949年9月,苏联进行了第一次核爆炸,打破了美国的核垄断。

核时代的来临使也带来了军事理论的变化。苏军认为,实施大规模的核突击是现代条件下作战的主要方法。利用战略火箭军、远程航空兵和弹道导弹核潜艇共同实施猛烈而集中的核突击,能够一举摧毁敌人的军事和经济潜力、政治中心、战略核武器和军队集团。在此背景下,苏联海洋安全的全部理论和实践都带有核的烙印。戈尔什科夫的海军理论核心是建设强大的核海军;对第二世界国家以核武力威胁;对第三世界国家炫耀核武力。而海军的弹道导弹核潜艇的发展成为了俄罗斯海基核力量的重中之重。从20世纪50年代苏联开始研制第一艘核潜艇开始到70年代末80年代初,苏联海军虽然在舰艇总吨位和常规作战能力上与美国海军有一定的差距①根据[美国]E.B.波特主编的《世界海军史》,1980年,美国海军的舰艇总吨位为346万吨,苏联为330万吨,美海军拥有大型航母13艘,其他航母7艘,而苏联大型航母为0,垂直短距起降航母和直升机航母数量为4艘。因此,常规作战能力方面,美国海军占有明显优势。,但是在核潜艇的数量上,苏联却占有明显优势。1980年,苏联拥有核动力潜艇158艘(其中核动力弹道导弹潜艇71艘),另外还有能发射战略导弹的常规动力潜艇19艘。而美国核动力潜艇数仅为115艘(其中核动力弹道导弹潜艇数为41艘),苏联占有明显优势。

戈尔巴乔夫时期,在“新思维”的影响下,苏联采取“纯防御”的军事战略,即便如此,苏联依然把弹道导弹潜艇作为苏联整个威慑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苏联解体后,虽然俄罗斯军事力量大滑波、大调整,但对海上核力量的重视没有变,“俄联邦国家对海上军事活动方面的政策优先考虑的方面是:……保持并在质量方面充实战略核力量海上组成部分的兵力和手段,确保其为进行核威慑所需要的数量和水平。……在保持和发展海军武器和技术装备方面应当最优先考虑的是:战略导弹核潜艇;……”②[俄]伊·马·卡皮塔涅茨.冷战和未来战争中的世界海洋争夺战.岳书璠等译.东方出版社,2004:533。1996年,在国家经济极度困难、海上力量全面衰退的情况下,俄罗斯最新一级的第五代核动力弹道导弹潜艇“北风之神”号铺设龙骨,开工建造,并计划在2017年前建造8艘该级战略核潜艇③新华网,2007-04-16。这是俄罗斯不惜血本建造,并对其寄予厚望的海上战略核力量。

因此,我们从战后苏(俄)海上力量发展的轨迹不难看出,无论是冷战时期与美国争夺海洋霸权,还是在冷战后保卫国家安全和海洋权益,以弹道导弹核潜艇为主的海军兵力,始终是国家倾力发展的重点,也是苏(俄)海洋安全战略有别于他国的一大鲜明特点。

5.海上力量建设往往脱离国家的经济实力

纵观俄罗斯(苏联)海上力量的建设与发展,尤其是冷战时期苏联海军的发展,不难看出俄罗斯海上力量的发展更多是革命式的大跃进,这虽然满足了与美国争霸的需要,但却严重超越了国家的经济实力这一基础。

1945年夏,在苏联还没有从二战的破坏中恢复的情况下,迫于东西方冷战序幕的拉开,海军总司令部就提出了1946—1955年的10年造舰计划:4艘战列舰、10艘重巡洋舰、30艘巡洋舰、54艘轻型巡洋舰、6艘舰队航空母舰、6艘小型航空母舰、132艘大型驱逐舰、226艘驱逐舰、472艘潜艇,以及一些其他类型的船只。同年11月,苏联人民委员会基本批准了这一庞大的造船计划。这一造舰计划严重脱离了当时苏联的经济能力,“从生产和经济的观点来看,这些建议在当时是不切实际的,因为工业的潜力被高估了50%—100%”①[俄]伊·马·卡皮塔涅茨.冷战和未来战争中的世界海洋争夺战.岳书璠等译.东方出版社,2004:118。

1956—1966年,随着核技术的进步和军备竞赛的进一步加剧,美苏双方都把主要精力放在导弹的核武器化和海军核动力化上。1967年开始,苏联建设远洋核舰队的步伐启动。到1986年,苏联海上核力量数量上已远超美国,拥有弹道导弹潜艇61艘923枚弹道导弹(美国38艘672枚弹道导弹)。在此期间,苏联海军还接收了包括航母和核动力重型巡洋舰在内的131艘远洋大型水面作战舰艇,另外,苏联的海上力量还增加了460艘导弹艇、约800艘鱼雷、反潜和护卫快艇、210艘反水雷舰艇,以及数百艘登陆及其他舰艇。②以上数据来源于伊·马·卡皮塔涅茨.冷战和未来战争中的世界海洋争夺战.岳书璠等译.东方出版社,2004:140-166

经过超常的、革命式和跃进式的建设,苏联建设了一支庞大的、无可匹敌的水下核舰队,以及一支能与大型航母编队抗衡的远洋核动力导弹巡洋舰队,为苏联平等地同美国进行争夺世界海洋创造了条件。但是,苏联超常建设海上力量的代价也是巨大的。20世纪整个60—70年代,苏联军费每年都在1 000亿美元左右,占社会总产值的约10%,占国民收入的20%—21%,约占政府开支的30%—33%。1968年,苏联基本国防开支的规模开始超过美国。按美国国防部长的报告估计,1980年按美元计算苏联的国防开支超过美国45%,1981年超过美国50%,而同一时期,苏联的国民生产总值约为美国的60%左右。据不完全统计,1961年至1985年的25年间,苏联的军费支出估计达到40 000亿美元。③以上数据来源于杨育才.俄罗斯军事战略发展与现状.解放军出版社,2001:62-63这样的超常的军费远远超出了苏联经济的承受能力。

(责任编辑:张业亮)

* 海军指挥学院。通信作者及地址:陈良武,海军指挥学院科研部,南京市半山园21号;邮编:210016;E-mail:chen_liangwu@yahoo.com。本文为冯梁主持的国家海洋局项目“世界海洋形势研究”子课题“世界主要国家海洋安全战略”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猜你喜欢
苏联海军海洋
晓褐蜻
我的海军之梦
相信爱
爱的海洋
第一章 向海洋出发
苏联出版节的由来及其变迁
海军协议1
苏联克格勃第五局
挥之不去苏联人心态
关于苏联解体:你所了解的一切都是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