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健
[关键词]新闻语言;获得信息;时代发展
语言是一种纽带。任何一种语言,除了表情达意的功能,还能起到消除误会、拉近距离、增进相互了解的作用。语言还是一扇窗口。不同国家、不同民族的人,通过互相学习语言,不仅能够走进彼此的心灵,而且能掌握更多的知识,欣赏更多的美景,了解更为广阔的世界。作为语言的一个分支———媒体语言运用得好坏,必将或多或少地影响读者认知事实的真相。
一、媒体多元化的发展方向取决于时代不断发展
众所周知,传统的媒体语言分为三类,即报纸、广播和电视。而在当代社会,人们对信息的需求需要报道速度更快、内容更新、信息来源渠道更广的新型信息媒体,这个时候,网络的出现恰好迎合了这个需求。随之也就形成了当代第四类媒体语言,其地位正在不断巩固并占据主导。这正是在时代发展的要求下新闻媒体所必须进行的革新,同时也是媒体突飞猛进的发展重要表现之一。技术的进步带动了传媒行业的迅猛发展。技术的进步对全新媒体的出现具有决定作用。人们获知信息需求的提高,对传媒行业的向前发展起到了推波助澜的效果。但同时也从另一个角度提醒媒体人注意,那就是报道什么样的内容是老百姓所喜闻乐见的,运用什么样的新闻语言是公众所最能接受的。解决好这两个问题,将是中国媒体当前和未来的奋斗目标。
二、新闻语言与时代发展与时俱进
不论是哪类传媒报道事件,都必须运用新闻语言来向受众传达信息。新闻语言在时代发展变化的过程中,与时代的关系问题也就突显出来。它们之间关系如何呢?首先,时代的变革使新闻语言的运用更具鲜明的时代性。紧跟时代的步伐、与时俱进是新闻人必有的观念,新闻报道中的语言运用也就必然体现鲜明的时代性。而这种时代性的体现,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就是围绕着国家建设当中最敏感、最核心的问题展开的。例如说对举世瞩目的“五一二”汶川地震的报道来看,新闻媒体在报道中不仅表明了百姓迫切关注的立场,同时在语言运用上也突出表现了“援助”、“献爱心”的大众感受,使这次救援活动在百姓心目当中重塑了新闻媒体的形象。所以可以很客观地说新闻语言运用的优劣,直接关系到整体报道的成功与否。其次,新闻语言随着时代的发展,要坚持以人为本的运用宗旨。人本思想是近一段时期来使用频率极高的词语,无论是在治国方案还是社会治理方面,都在提倡“以人为本”。而之所以在新闻语言的运用上也要坚持以人为本的宗旨,原因就在于它不仅符合新闻报道实事求是、坚持为民服务的报道原则,更能够进一步以平易、真实、为大众所最能接受的言辞贴近百姓,真正达到一切以人民利益为宗旨的报道目的。遇到了一个好选题,但是却固守陈词滥调、毫无生气的新闻语言,结果可想而知,不可能取得良好的社会效应。因此,在今后的新闻报道中,一定要坚持人本思想的新闻语言报道,切实用平实、真实的语言报道新闻,从根本上创造良好的媒体报道氛围。
综上所述,新闻报道在社会上产生的影响好坏与否,不能仅仅凭借阅读率与点击率来判断,新闻语言使用的是否恰当也是影响读者是否对新闻有阅读兴趣的重要因素。未来新闻语言的发展方向
语言体现着一个国家的文化,是文化的产物。任何语言都体现着深厚的本民族文化底蕴。新闻语言的运用也是如此。随时代的发展变化,新闻语言也要与时代的步伐相一致,与时俱进。那么,新闻语言未来的发展方向是什么呢?
首先,推陈出新,开辟新的报道途径。报道新闻的目的,我们不排除为政党宣传的一面,因为毕竟国家是由政党领导的,所以,新闻媒体早就被冠以“舆论喉舌”的名号。所以,为了适应我国国情,突出政治性原则的报道目的是无法避免的,换句话说这也是由我国当前的国情所决定的。但是在我国这样的发展环境当中,如何突破旧有思维,走出固有体制的报道框框,就成为了新闻人所必须关注的问题。例如,每年一次的两会报道问题,就始终突破不了模式化的报道程式,所以就成为了中国媒体最让公众不满意的报道时段,即越是重要的新闻、重要的会议、重要的讲话,媒体就越是脸谱化和程序化,让老百姓感受到的就是千篇一律的报道。而这当中的新闻语言运用,也同样是在程式化的同时枯燥而乏味,永远都是“某某部门、于某日、在某某地方……会场气氛庄严隆重,在热烈的掌声中……这次大会是民主团结的大会……”的固定报道语句,读者看上去味同嚼蜡。那么如何在日后的报道中增强文章的可读性呢?那就是用更贴近公众的事件吸引读者、用更通俗易懂的语言引发读者的阅读兴趣。归根结底,就是用事实说话。虽然现在社会新闻的报道上已经开始遵循这个原则,但还没有切实实施于重大新闻、会议报道上来,所以只有真正贯彻好这一原则,才能够报道出为公众所关注的、切实利于百姓的好新闻。
其次,要善于使用犀利的新聞语言,但要杜绝一边倒地报道事件,我们需要的是公正、平衡的新闻报道。在当今这个被海量讯息充斥我们生活的年代,许多媒体都在不断找寻更好的报道方式、推陈出新。这当中比较引人注目的表现就是报刊、广播和电视主持人评论性言论的增多。一方面,可以看出媒体更加注重舆论导向的作用;另一方面,也表现出受众已不再局限于单纯的事实报道,更需要听到来自不同角度和方面的声音。因此,以笔锋犀利为特点的评论文章深受受众的好评,但是犀利就难免要出现一边倒的情况,这也正是当今新闻改革需要解决的一个重点问题。以前坚持客观性报道原则的提法并不是很准确。所以,新闻报道需要充分尊重公正、平衡的报道原则,新闻语言则在此基础上改进语言模糊的不足,同时恪守清晰、平衡的原则。只有这样,新闻报道才能够更为大众所接受。□
(编辑/穆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