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喜国
作为全国最大的森工企业——新林林业局,有着“站在排头不让,扛着红旗不放”的光荣传统。在过去的四十多年的开发建设中,已累计为国家提供商品材2 492万立方米,占大兴安岭地区的22%,上缴利润26.98亿元,有力地支援了国家建设,被誉为大庆式企业。但在付出的背后是巨大的森林资源消耗代价,形成了可采資源严重匮乏、城镇基础设施建设滞后等历史现状。
十一五期间,新林区(局)及时调整工作思路,确定了“生态建设固本,工业经济强区,特色产业富民”的发展战略,在强力打造“四四一”工程中,初步形成了“一四三”的科学发展模式。即:以生态建设为发展主线,以弘扬新林精神、发展生态产业、创新管理机制、改善民生为发展着力点,实现森林资源蓄积、经济总量和人均可支配收入快增长。
在生态建设上,新林区持续大幅度调减木材产量,2010年木材产量由36.5万立方米减少到23万立方米。淘汰落后产能,原46家加工厂点经过清理整顿,整合为7家加工企业。强化森林资源保育,推行资源管护承包制,构建了“远封近包”管护格局。森林防火创建了“三包三保”防控体系、“十道防线”、野外火险因子数字化管理系统等。营林生产在边生产、边整顿、边规范中走入振兴之路,新林实现了森林蓄积和覆盖率的“双增长”。但2011年全面停止主伐生产的情况下,主营收入面临着巨大的压力,10万立方米的抚育伐出材也让营林工作面临新的挑战。
在产业结构调整上,依托林下、地下以及人力和物力等资源优势,通过招商引资、落实帮扶政策以及鼓励创业等渠道推动资源的综合开发,先后发展起林木产品精深加工、矿产开发、绿色食品、对俄采伐四大接续产业,产业结构调整迈出了坚实的一步。但由于投资过多、发展速度过快、发展指标过高、传统体制机制束缚等综合因素影响,造成了发展质量不高、资金压力大等问题。
在社会建设上,以改善落后的社会基础设施建设为重点,先后实施了城镇亮化、美化、硬化工程,加大社区、教育、医疗等方面的投入力度,特别是近两年来大规模实施棚户区改造工程、集中供热工程以及镇场撤并等,在有力地提高百姓生活质量的同时,提升了城镇化建设水平。通过坚持不懈地优化经济发展环境、实施“素质工程”、推进精神文明建设等项工作,社会管理工作得到加强。但由于整体规划欠缺、资金紧张等制约,以“三供两治”为核心的城镇基础设施建设还很不完善,小城镇建设缺少特色化。
当前,已全面进入“十二五”时期,全区“十二五”规划已出台,全区各地在十二五规划中推进“五大功能区”、“十大工程”的战略布局和战略任务已经明确,位于大兴安岭腹地、伊勒呼里山北麓的新林区在构建“一轴两环四通道”经济布局和“一心两级三化”城镇布局中拥有区位、政策、机遇等综合优势。为此,新林区要准确把握自身在大兴安岭区域中的发展定位,抓住森林资源保育、产业结构调整、小城镇建设、构建现代化管理模式四大任务,深入贯彻“质量和效益”这一中心,推动经济发展方式由规模型向质量型、由速度型向效益型、由传统型向现代型转变,实现率先转型崛起。
一、全面落实生态建设工程,加快建设生态功能区
一是将“远封近包”和“管、育、用”一体化森林经营管理新机制有机融合到森林资源保护工程、自然保护区建设工程中,建立健全森林资源保护体系。进一步完善资源管护机制,明确资源管护主体,落实管护承包责任,实现森林管护责任、收益和监管三到位。通过争取国家二期“天保”专项资金支持,完成远山季节性封育区、远山常年封育管护区以及黑龙江干部河、黑龙江大青山自然保护区等建设任务。
二是依托“三包三保”、“十道防线”野外火险因子数字化管理系统,强化森林火灾预防、扑救、保障三大体系建设,实现防火工作由“被动扑救经验型防火”向“预防为主科学型防火”的根本性转变。
三是以兴林富民为目标,实现主导产业由木材采运向营林生产转变。通过生产要素向营林生产转移,推动营林生产管理科学化、生产规范化、质量标准化等举措,保质保量地完成中幼林抚育补贴试点、低效林改造和人工造林等重点工作,打造森林资源培育样板工程。
二、推进产业优化升级,实现率先转型崛起
一是加快矿产开发步伐,抓好绿色矿业发展。加大矿产资源的勘探力度,积极申请国家和省地质勘探资金,引入风险勘探资金,走矿山自探、招拍挂风险勘探与政府筹资勘探相结合的路子,找大矿找好矿,推进矿业大发展。
二是推进林产工业战略升级,构建高端、终端林产工业产业链。按照双赢的原则,建立良性合理的机制,为盛兴解决发展中遇到的问题。
三是做实做精绿色食品业,致富职工群众。将以黑木耳栽培为主的食用菌、以人工扦插苗木繁育为主的蓝莓、以培育肉食鹿为主的三大产业作为区域绿色食品优势产业,并通过培育壮大龙头企业,建立合理的利益联结机制,大力推进绿色食品产业化经营。
四是坚持实施“走出去”战略,实现对俄采伐规模生产。在加快建设年采伐木材30万立方米、加工木材20万立方米的生产基地的同时,向木材精深加工、农业、物流、建筑、矿业、旅游等产业延伸,争取建设黑洛克工业园区。
五是大力实施招商引税,发展总部经济。充分利用地区争取全面享受西部开发企业所得税按15%的政策,吸引国内外大企业大集团以及有影响力的中介服务机构来我区设立总部(地区总部),结算中心、研发中心、业务处理中心、物流配送中心和分销中心等项目,为其提供优良高质的服务环境,增加当地税收,实现合作双赢。
三、突出综合性北国鹿乡的主体功能定位,推进花园城镇与生态观光旅游区建设
以新林镇、塔源镇和翠岗镇建设为重点,加强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对原林园、南山公园、大乌苏鹿苑山庄、兴安鹿种源繁育基地以及城镇周边特色区域、加漠公路沿线进行改造升级,建设以狗肉、山野菜为特色的餐饮服务区,大力发展以人流、物流和信息流为主的枢纽经济,建成宜居、宜业、宜游城镇综合体。
四、深化体制机制改革,构建现代化管理模式
一是创新企业发展机制。探索、解决新产业老机制问题,加快形成有利于科学发展的新机制。
二是构建全民创业机制。结合开展的全民创业工程,通过强化政策扶持,降低创业门槛等,加快发展非公有制经济。
三是全面深化教育、卫生医疗体制改革。继续探索和完善教师绩效工资制度,做到合理分配,高效使用;稳步推行医药卫生体制综合改革,加快推进医药分家,解决以药养医问题。
四是做好乡镇卫生院改革,稳定乡镇卫生院人员队伍,完善其功能,争取早日纳入全国统筹。
五是突出加强国有资产、财政资金、财务资金监管,实行国有资产分类经营、分类核算,提高资本运营质量。□
(编辑/穆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