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墨非
举政协之力 共谋北京新转变
刘墨非
又是一次“大兵团作战”。继2008年奥运风险防范评估、2009年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和2010年为科学编制“十二五”规划协商议政之后,北京市政协再次发挥整体优势,充分调动各方面力量,于今年3月至6月期间,围绕加快首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中的若干问题,展开了大规模调研。
北京已经成为以第三产业为支柱的服务型城市,但是其经济发展方式仍然没有摆脱以往的粗放形式:在经济总量增加的背后,产业结构调整进程缓慢;人口、资源与环境之间压力明显加大;科技进步和自主知识产权创新力度与首都科技、人才优势不相适配;城乡和区域之间的发展不平衡等矛盾趋于突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已经成为北京下一步发展过程中不得不面对的新课题。
这也是北京市委、市政府在2011年初“点题”交给市政协的一项重要工作,是市政协全年履职的重中之重。2011年3月初,在北京市政协常委会的领导下,市政协迅速成立围绕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协商议政工作协调小组,并组建了5个课题组,分别是由经济委员会和港澳台侨委员会联合组成的经济结构调整课题组、由科技委员会组建的科技创新驱动课题组、由城建环保委员会与提案委员会一起组建的城市可持续发展课题组、由社会和法制委员会会同民族和宗教委员会组建的民生改善和社会建设课题组,以及由教文卫体委员会与文史和学习委员会组建的文化软实力建设课题组。经过协商、探讨,各课题组最终确定了加快首都金融业发展、疏解中心城功能、养老机构医疗服务体系建设等12个子课题。
“加快首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确实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对于此次大规模调研,北京市委副书记、市政协主席王安顺表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推动首都科学发展的必然要求和根本途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一项长期任务,不可能在一朝一夕间完成。“我们既要重视那些现实当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提出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的建议;又要重视那些具有前瞻性、战略性的问题,进行必要的‘冷’思考。要处理好当前和长远、局部和全局、理论和现实的关系,既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又能站在更高的层次上进行冷静思考,提出一些对首都长远发展有参考价值的意见、建议。”
事实证明,政协委员们没有辜负市委、市政府的期盼。在两个多月的调研过程中,“大兵团作战”的优势再次得到淋漓体现。针对北京市在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中存在的若干问题,各课题组深入基层单位和有关部门,积极开展调查研究,掌握了大量的第一手资料,形成了很多新的认识。据不完全统计,各课题组先后组织各类调研、视察和讨论活动110余次,参与的委员和专家学者多达2100余人次。
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之上,各课题组又细致分析和讨论调研情况,并认真撰写调研报告。“每一个课题组的报告都是委员们反复探讨,数易其稿的成果,不但其中的数据、案例经得起考验,我们还在一些重点和关键性的问题上下功夫,力争提出一些创新思想和有见地的观点、建议,为市委、市政府决策提供有益的参考。”调研负责人表示。
参政议政是政协委员的重要职责之一。两个多月的调研,凝聚了政协委员们最饱满的热情与最闪亮的智慧,大家以睿智之言和务实之策为首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这一重大命题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