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的“创先争优”

2011-12-23 18:07杨晓虎
新东方 2011年6期
关键词:创先争优阶级先进性

杨晓虎 孟 龙

浅析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的“创先争优”

杨晓虎 孟 龙

中国共产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执政党,通过“创先争优”活动保持和发展党的基层组织和党员群体的先进性是其阶级属性、执政地位和面临的形势任务的必然要求,需要从加强学习、服务人民、推动发展、促进和谐等几个方面予以推进。

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创先争优;先进性

“创先争优”,即创建先进基层党组织、争当优秀共产党员活动。这是党中央在新世纪新阶段,巩固和拓展全党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成果的重要举措,是党的建设一项重要的经常性工作,也是增强党的凝聚力、战斗力和先进性的重要抓手。中国共产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执政党,肩负着带领和团结人民群众开展建设、推动发展的历史重任,作为党的组织或个体,都必须以强烈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在各项工作中不断创先争优。

一、“创先争优”是马克思主义执政党阶级属性的本质要求

在阶级社会,不同阶级、阶层和集团所代表的人群的性质是不同的,只有那些能够代表先进生产力发展要求,符合社会发展趋势,能够促进和引领社会发展和进步的阶级才能保持生机活力,才能成为国家和社会的骨干力量。其中在政治上最活跃、最积极和最有政治能力的骨干分子,在共同纲领的认同下组成了政党。但鉴于价值理念、奋斗目标、领导能力等方面的不同,政党的政治品质、生机活力和功能作用也存在着先进、一般与落后的差别。只有保持优良品质、生机活力,并能凝聚人心、有效领导的政党才能成为执政党。

在资本主义早期的发展历程中,无产阶级队伍伴随着工业革命不断发展壮大,与资产阶级的矛盾越来越突出。在时代的呼唤中,工人阶级作为一支社会化大生产的产物,新的生产方式的创造者、继承者和发展者,逐步登上历史舞台,并展示出与生俱来的先进性。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高度颂扬了工人阶级的革命品质:“在当前同资产阶级对立的一切阶级中,只有无产阶级是真正革命的阶级。其余的阶级都是随着大工业的发展而日趋没落和灭亡,无产阶级却是大工业本身的产物。”[1]282无产阶级从诞生之日起就代表了先进生产力,是一支革命性最强、发展潜力最大的先进力量。中国共产党作为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在中国反帝反封建的斗争中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在团结和带领社会其他力量开展革命斗争的过程中逐步发展成熟,最终成为当代中国的执政党。它的阶级属性正是它所代表的工人阶级优良品质的集中体现。在90年发展历程中,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中国建设中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同时也在努力加强党组织自身建设,强化党员队伍的先进性,扩大和巩固党的阶级基础。当前开展的“创先争优”活动,正是党在新世纪新阶段,面向全党尤其是基层组织和全体党员保持和发展先进性,进一步巩固党执政的阶级基础的重要举措。

二、“创先争优”是马克思主义执政党执政地位的客观要求

作为由工人阶级先进分子组成的马克思主义政党,不仅要求党组织有坚强的战斗力,而且要求广大党员要保持鲜明的阶级意识,具有较高的政治素质、道德素质和业务素质。一旦马克思主义政党成为了执政者,其中的业务素质,尤其是执政能力比以往有更高的要求。它将直接成为领导和推动社会发展的中流砥柱。这种对执政能力的必然要求,既反映政党本身存在的价值和意义,还将影响到政党执政地位的稳固和持续。在社会主义国家,马克思主义政党既是领导者,也是执政者,这就需要以保有和扩大本阶级的利益为使命,以利用、驾驭和控制好国家政权为手段,尽可能地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利益。

中国共产党作为社会主义中国的执政党,在巩固阶级基础和扩大社会基础的前提下,始终树立执政意识,不断完善执政方略、改善执政方式、提高执政能力。创先争优活动既是维护党组织机体健康的需要,也是推进和完善党员道德素质、业务素质的需要。最根本的,就是要保持党的先进性,用先进的理念、先进的手段、先进的方法,推进和加强执政能力建设。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的执政能力建设思想,就包含了“科学、民主、法治、发展、以人为本”的理念,实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与马克思主义政党建设规律的有机统一。以“创先争优”活动为契机,在党的建设总目标的统领下,党要在加强思想、组织、作风、制度建设的过程中推进党的先进性建设和执政能力建设,也只有在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提高党的执政能力、进一步实现党的建设总目标的基础上,党才能得到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党的执政地位才能巩固,党的事业才能顺利发展。离开执政能力建设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就失去了执政的意义,失去了阶级属性,失去了之所以成为执政党的资格。

三、“创先争优”是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应对形势任务的必然选择

“无产阶级的运动是绝大多数人的、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独立运动”[1]283。无产阶级的使命就是要实现自身的解放,实现全人类的解放。以马克思主义武装起来的无产阶级在推动革命与建设的全过程中,不仅要实现生产力的快速发展,还要聚焦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中国共产党作为工人阶级的先锋队,作为社会主义中国的执政党,在坚持以人为本,推进经济社会发展的过程中,必须结合形势任务的变化和要求,做到时移势易、与时俱进。

胡锦涛总书记在庆祝党90华诞的“七一”讲话中,明确指出当前世情、国情、党情正在发生着深刻变化,我们党面临许多前所未有的新情况新问题新挑战,其中“执政考验、改革开放考验、市场经济考验、外部环境考验是长期的、复杂的、严峻的”。党在加强自身建设的过程中,还要面对“精神懈怠的危险,能力不足的危险,脱离群众的危险,消极腐败的危险”。在这“四个考验”“四个危险”的新形势下,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提高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能力的要求愈加迫切,党要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保持清醒头脑,充分认清加强自身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同时每个党员特别是领导干部,要始终常怀忧党之心、恪尽兴党之责,始终居安思危、保持清醒头脑,始终围绕党和国家的前途和人民的利益开展工作,以高度的政治自觉和坚定的信心决心,经受“考验”,防止“危险”。形势严峻复杂,任务艰巨繁重。历史经验表明,党的建设只有与党在不同历史阶段所担负的中心任务紧密结合起来,才能不断得到加强,党才能在人民群众中树立良好形象,赢得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和拥护,从而巩固自己的领导地位。党成立90年来,始终紧密结合中心任务加强党的建设,不断增强党的战斗力,从而保证了革命、建设、改革事业的成功。总结党的历史经验,最根本的一条,就是党的建设必须按照党的政治路线推进,围绕党的中心任务展开,朝着党的建设总目标迈进。当前,党的中心任务就是按照“以推动经济社会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的要求,确保国家能够在社会主义的道路上保持稳定、持续、快速地发展。

四、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创先争优”的实践方向

从马克思主义政党的阶级属性可以逻辑地推出:“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先进性是与生俱来的先天禀赋”[2]。但保持党的先进性并不是一劳永逸的,必须通过不断克服党自身存在的缺点,纠正自身的错误来实现。当前,作为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的中国共产党开展创先争优活动,是面对新的形势任务和变化着的世情国情党情,确保阶级属性不变色,巩固执政地位不动摇,破解形势任务有实效的必然选择。其中的“先”“优”,是一个表示比较性的概念,是对某事物在同类事物的发展进程中所处比较优势状态的一种客观描述和价值判断,它所体现的是一事物与他事物之间的对比关系。对于中国共产党而言,它既包涵对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先进性的高度概括,也明示每个共产党员政治素养、业务能力的目标要求。推进创先争优活动的开展,必须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必须将理想信念与脚踏实地相统一,必须从政治品格、价值观念、执政能力、领导方式入手,帮助广大党员干部在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服务人民群众、加强基层组织的实践中建功立业。

(一)在加强学习中坚定理想信念

在革命战争年代,一批批共产党人不畏牺牲、前赴后继、奋斗不息;在和平建设时期,同样有一批批共产党人甘于奉献、锐意进取、矢志拼搏。他们靠的就是一种精神,这种精神支柱和力量源泉就是对包括实现共产主义、实现人民解放民族复兴等在内的理想信念。当今世界,意识形态斗争尖锐复杂,新旧、中西文化交织,社会价值取向日趋多元,共产党员永葆政治本色的首要一条就是始终把坚定理想信念作为立身做人、执政兴国的根基。当前,全党上下正在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建设,落实到党员干部,就是要坚持不懈地学习马列主义的经典著作与党的创新理论,学习为官做人的道理和服务人民的本领,学习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并做到武装头脑、付诸实践,坚决抵制和反对各种反动政治观点和错误思潮的影响,真学、真懂、真信、真用党的创新理论指导工作。其次要善于将崇高的理想追求和革命信念与现实相结合,既要能够在大是大非面前站稳立场,又要在日常工作生活中恰当处理细小事务,使理想信念既成为“远航灯塔”,也要成为“显微镜”“手电筒”,确保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能够把党的理想信念化作每个党员的自觉行动。

(二)在服务人民中保持党员先进性

胡锦涛总书记在“七一”讲话中强调指出:“90年来党的发展历程告诉我们,来自人民、植根人民、服务人民,是我们党永远立于不败之地的根本。”[3]马克思主义政党的阶级属性决定了它必须代表社会中最广大的人群,中国共产党从诞生到发展,从革命党到执政党,每一步都离不开人民群众这个当今中国的最广大人群。今后党要加强自身建设,保持稳固的执政地位必须要牢记自己的阶级属性,必须要在践行最高宗旨的过程中保持先进性。尽管当前党的建设面临着这样那样的风险和挑战,但“全党同志必须牢记,密切联系群众是我们党的最大政治优势,脱离群众是我们党执政后的最大危险。”[4]通过创先争优活动的展开,每个党员都要进一步增强党的宗旨意识,进一步在提升自身服务人民能力素质的基础上,“始终把人民利益放在第一位,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使我们的工作获得最广泛最可靠最牢固的群众基础和力量源泉。”[5]在创先争优活动中,要通过克服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努力建成“五个好”的先进党组织,塑造“五带头”的先进党员群体。

(三)在推动发展中提高执政能力

当前,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必须坚持以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为主线。执政能力事关党的事业兴衰成败,直接反映党的先进性建设成效,是党成为执政党以来始终关注的重要问题。早在新中国成立之初,毛泽东就指出:“社会主义的任务很多,但根本的一条就是发展生产力,在发展生产力的基础上体现出优于资本主义,为实现共产主义创造物质基础。”[6]进入新世纪新阶段,推进国家建设科学发展仍是党的主要任务。但当前转型期带来的矛盾和问题既有历史遗留未曾彻底解决的难题,也有社会发展进程中出现的新情况,党的执政能力面临严峻挑战。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将创先争优与推进发展结合起来:“切实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带领广大群众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7]解决当前中国的问题,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实现创先争优活动的既定目标,一方面,必须在坚持改革开放毫不动摇,紧紧扭住经济建设这个关键,在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中逐步推进,在完成经济社会发展任务中创先进、争优秀。另一方面,要坚持实践的检验标准,用推进科学发展的实践经验不断充实、完善和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增强党员干部领导发展、推动发展、实现发展的现实本领。只有通过这两个方面的良性互动,才能使创先争优活动保持持续的活力和长久的生命力,才能切实检验出活动开展的成效。

(四)在促进和谐中改善领导方式

从当今世界的发展趋势看,执政党领导方式正“从封闭保守型向开放透明型转变、从集权命令型向民主激励型转变、从刚性一元型向人性多元型转变、从控制管理型向服务主导型转变、从人治型向法治型转变、从经验守成型向开拓创新型转变、从权力依赖型向能力本位型转变、从物本导向型向人本导向型转变”。[8]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实践可以发现,当前社会中出现的一些矛盾和问题,并不是因为方向错误、政策不对,而是领导方式存在缺陷和不足。从事关长远的决策出台到办文办事的具体工作,从经济政治体制的改革路径到社会敏感事件的处理,一些党员领导干部仍有“一言堂”“家长制”的作风,仍有不思进取、步伐滞后的问题。可以说,社会中不和谐的现象,领导方式出问题是原因之一。作为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的基层组织和党员干部,必须顺应领导环境、领导使命的转变,始终保持解放思想不停顿、争取先进不懈怠的精神状态,保持宽广眼光、拓展工作思路,在为民服务中改善党的领导方式,改善每个党员干部的领导工作。真正做到脚踏实地、深入基层,及时了解群众思想动态,有针对性地做好引导工作;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推动形成良好社会风气;主动排查矛盾纠纷,做好化解工作;在重大突发事件面前,立场坚定、旗帜鲜明,坚决捍卫国家和人民利益,切实把惠民暖心的政策落实,把感恩报恩的真情展现,以党的事业凝聚人心、凝聚力量,促进和谐。

[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2]梁道刚.马克思主义政党先进性的生成机理研究[J].马克思主义研究,2011(2):34.

[3][4][5]胡锦涛.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M].北京:人民出版社, 2011:14-15.

[6]邓小平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137.

[7]中共十七届五中全会在京举行[N].人民日报,2010-10-19(1).

[8]张清林.领导方式的转变趋势与领导干部的应对策略 [J].湖北教育·领导科学论坛,2011 (1):62-63.

D05

A

1004-700X(2011)06-0047-04

海军蚌埠士官学校)

猜你喜欢
创先争优阶级先进性
山东省 发挥少工委组织作用 彰显团属青少年宫为党育人先进性
服务侨企创新业 创先争优展作为
篆刻
如何提高企业中青年党员的先进性
加强党员领导干部党性修养 永葆党的先进性
还原真实
接爱与流变:《大堰河—我的保姆》
论周立波《暴风骤雨》中阶级伦理的建构
努力推进创先争优常态化长效化
总结实践经验深化理性认识推动创先争优常态化长效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