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灿芳 安应民 游长江
塞舌尔群岛和西沙群岛旅游资源开发对比研究
邓灿芳 安应民 游长江
塞舌尔群岛和西沙群岛在地域位置上和旅游资源上都有很多共性,作为有着“世界最后的伊甸园”地位的塞舌尔群岛,它今日的成功经验对西沙旅游资源的开发有着很重要的借鉴作用。笔者以开发条件和开发模式作为切入点,对塞舌尔群岛和西沙群岛的旅游资源开发进行对比研究。提出西沙群岛旅游资源开发可从开发规划、开发理念、环保机制和管理体制等几方面向塞舌尔群岛的旅游资源开发中获取经验;根据可持续性发展的原则,从科学规划、资源整合、生态旅游建设以及监督管理体制四方面对西沙群岛旅游资源开发提出了建设性意见。
塞舌尔群岛;西沙群岛;旅游资源开发;对比研究
塞舌尔群岛是印度洋上的国家,由115个花岗岩岛屿和珊瑚礁岛屿组成,分布在面积110万平方公里的洋面上,西距肯尼亚1593公里,西南距马达加斯加925公里,南与毛里求斯隔海相望,距印度2813公里,陆地面积455.39平方公里,领海面积约40万平方公里,专属海洋经济区面积约100万平方公里,热带雨林气候,终年高温多雨,热季平均气温30℃,冬季平均气温24℃。
西沙群岛古名九乳螺洲、千里长沙、万里石塘,是我国南海驰名的四大群岛之一。共有40多个岛礁,星罗棋布在北纬15°43′~17°07′、东经111°11′~112°54′之间约50万平方公里的宽阔海域内。西沙群岛是北纬5°~20°之间惟一没有开放的旅游处女地。年平均气温26.14℃,极端最高气温34.19℃,最低气温15.13℃,降水量1520毫米,四季如夏,鸟语花香。各岛屿基本保持着原始生态,空气洁净,是工业发达时代难觅的一片“净土”[1]。
1.丰富的海洋资源
西沙群岛和塞舌尔群岛都拥有丰富的海洋资源。各种热带鱼类及海龟、玳瑁和珊瑚、贝壳类的海产品等都是两地很好的旅游吸引物;能见度高的海水,丰富的海底动植物,直接形成“天然海底动物观赏园”,蓝天、白云和海水是两地最美最自然的景象。二者所不同的是,在地理位置上,塞舌尔群岛海拔相对较高,而且更值得一提的是,它拥有世界上罕见的价值堪比我国大熊猫的国宝“海椰子”,这对于它的魅力更添上了一笔色彩。除了海椰子树,另外陆地上还有稀有的塞舌尔黑鹦鹉、可可棕榈树、塞舌尔飞狐;海域内拥有多达900种鱼类、100多种贝壳以及世界上最大的象龟[2]。而西沙群岛以永兴岛为中心的海区,是一个巨大的海洋博物园。由于水温高,水质洁净,适合各种鱼类、甲壳类、软体类、爬行类动物及海藻的繁殖生长。鱼类达400多种,大致分为珊瑚礁鱼类和大洋性鱼类两部分。珊瑚礁鱼类品种繁多,色彩鲜艳,外形奇特,具有很高的观赏性。甲壳类中的海龟和玳瑁等是西沙特产。此外,西沙群岛还是我国珍贵贝类唐冠螺、发螺、大砗磲的惟一产地。西沙群岛有海鸟40多种,其中最常见的是国家保护动物鲣鸟。鲣鸟的雏鸟全身包裹白色绒毛,长大后双翅呈灰褐色,脚呈红色,被称为“红脚鲣鸟”“白腹鲣鸟”。
2.美丽的珊瑚礁资源
塞舌尔群岛和西沙群岛珊瑚资源丰富,种类繁多,性喜群居的珊瑚虫也是天才的“海底雕塑家”。由于海底地形和潟湖环境的多样性,使珊瑚的造型变化多端,形态奇妙,有叶状、花状、脑纹状、蜂窝状、圆球状、鹿角状、松枝状、灵芝状等等。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塞舌尔群岛和西沙群岛都是两片观赏珊瑚礁资源的绝佳之地。特别值得一提的塞舌尔群岛除了珊瑚礁海滩外,还有另一种特色的由巨型花岗岩作点缀的独具特色的沙滩,现已成为塞舌尔群岛最著名的旅游景点之一。南海诸岛珊瑚品种共有84属300种,名列世界前茅,而以西沙群岛海区珊瑚生态环境最佳,生长有珊瑚38属127种,无论长势、种类、姿态、数量以及分布范围,都堪称中国珊瑚观赏之最[3]。
3.潜水胜地
塞舌尔群岛和西沙群岛都是绝佳的潜水胜地。塞舌尔群岛因其海域广阔,所以潜水活动有着广阔的空间。特别是塞舌尔是最容易见到世界上最大的鲨鱼——鲸鲨的地方,所以潜水更具吸引力。相对塞舌尔群岛,西沙群岛因暂未对外开放,在那块神秘的海域,人们还只能享受天然浴的乐趣,但是在这个生活压力下的世界里,这种天然的东西,也许是人们最向往的,天然浴——将来也许是西沙群岛最有吸引力的一项娱乐活动。
4.旅游配套设施
塞舌尔群岛拥有较大的星级饭店32家,中小型旅馆62家。南非和海湾多家公司在塞兴建星级酒店并陆续投入运营。其特点是高档豪华的配套设施和淳朴的民风相结合。塞舌尔群岛的海上娱乐项目众多,像滑浪风帆、香蕉船、冲浪、潜水、钓鱼捕鱼等海上运动在当地非常盛行。相比塞舌尔群岛的高端旅游配套设施,西沙群岛还处在原始的开发中,酒店资源的开发项目处于前期规划阶段,而水上娱乐活动中心的策划仍需进一步的规划论证。仅有的旅游配套设施只有西沙群岛工委下属的一个招待所,其他的都是部队的招待所。
从开发条件来得知,塞舌尔群岛和西沙群岛都属于热带群岛,气候资源特别相近,更重要的是二者的旅游资源类似,都是以风景的海滩海水海岛资源及生物资源见长。但是,塞舌尔群岛在对自身的资源利用上,以特色化为原则,最大程度上发挥了它资源的优势。而西沙群岛在资源上还保持着它最本质的处女角色。所以对于这片处女地的开发,可以很好地参考塞舌尔群岛的成功经验。
塞舌尔群岛旅游的发展方针主要针对高端消费群体,倾力打造世界顶级岛屿旅游圣地。因此,塞舌尔群岛的各种旅游消费、环保税和机场税等税收均处高价。酒店业亦以高价和高品质服务著称。以塞舌尔北岛酒店和弗雷格特岛酒店为例,这两家酒店曾在《福布斯》评出的世界最贵十大酒店中分别排名第二和第三,是世界各地的富豪和明星首选的旅行下榻之地。在成功塑造高档旅游目的地形象的同时,塞舌尔群岛保持了对本土文明的挖掘和保护,并将古典与现代有机结合。因此如克里奥的古朴传统建筑与现代的豪华设施共存的现象在塞舌尔群岛屡见不鲜。这是塞舌尔群岛开发中一个具经济价值和文化价值融于一体的典范。
而西沙群岛现阶段主要是作为国防前沿阵地,保卫南海,暂不对游客开放。2009年12月31日国务院发布《国务院关于推进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发展的若干意见》,其中明确提出要积极稳妥推进开放开发西沙群岛旅游。据此可以期待,未来西沙群岛作为旅游圣地将在世界大放异彩。目前,对于西沙群岛的旅游开发理念正在探索的过程中。
塞舌尔群岛旅游业为塞第一大经济支柱,每年接待外国游客约14万,主要来自法、英、德、意、瑞士、美国和南非等发达国家,直接或间接创造经济总值约5.38亿美元,为塞每年带来1亿多美元外汇收入,约占外汇总收入的70%,并为塞国内提供了30%的就业市场[2]。
我国每年出游赛的人数较少。因为塞舌尔群岛目前还不是中国的旅游目的地,所以很多中国游客去塞舌尔群岛会经受更多的检查。西沙群岛目前还主要是靠政府补给,海口有西沙办事处和专门设立的旅游局和西沙工委来负责西沙群岛的一些事务。目前,也仅仅是从文昌海关码头的琼沙三号,一个月两次往返西沙群岛输入物资,顺便带点有关系的游客参观西沙群岛,这对于西沙群岛旅游发展的贡献少之甚少,所以西沙群岛的经济还只停留在原始的渔业上面。
塞舌尔群岛旅游的发展完全来自于政府指导,开放的政策、开明的体制、有效的管理模式,使得今天的塞舌尔群岛成为了印度洋上的明珠。塞舌尔群岛有一个对全球开放的官方网站,意在建立起便捷、高效、双向的沟通渠道,第一时间解答来自不同国家或地区的各类客户所提出的疑问,搭起游客和塞舌尔群岛的“桥梁”,拉近塞舌尔群岛和世界的距离。此外,塞舌尔群岛政府专门立法,为规范海岛开发奠定法律基础。与此同时完善相应的配套制度,为海岛开发提供制度保障。西沙群岛目前则是在西沙群岛工委和部队的联合管制下,当中的很多岛屿现在还属于部队管理,并未完全对外开放,所以在管理上还未有一个专门的政府机构或组织来行使对西沙群岛的全面管理。
塞舌尔群岛环保机制非常完备。首先,塞舌尔群岛全境50%以上地区被辟为自然保护区,此区长期严格执行环保法规,塞舌尔群岛因此得以保存了被发现之初的原貌,使自然生态环境免遭破坏。其次,塞舌尔群岛共有两个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世界遗产地。一个是阿尔达布拉环礁,那里有世界上最高的珊瑚礁与大约15万只成群的象龟;另一个是在普拉斯林岛上的玛依谷地自然保护区,该地保存着一片世界上独一无二的海椰子树,当局一直采取严厉措施加以保护。另外,塞舌尔群岛还对每个到访的游客开征一定数额的旅游税收,以资助当地环境保护事业。塞舌尔群岛还完善废物管理规划,实施了清洁发展机制、碳排放权交易方面的研究工作。
西沙群岛海区生态环境状况则不容乐观。受经济利益驱使,每年4—7月有渔民来到西沙群岛撒网捕龟,而且上岛捉龟挖蛋,使龟类资源锐减,尤其是经济价值较高的玳瑁已濒临灭绝。环境的破坏和过量的捕杀,使鸟类资源日趋减少,40%的贝类难觅其踪。一些渔民在珊瑚礁盘炸鱼,严重破坏了珊瑚礁资源和鱼类栖息的环境。
塞舌尔群岛在开发模式上始终以政府指导为原则,以高端消费为发展方针,以可持续发展为最终目标,倾力打造了世界顶级岛屿圣地,造就了“世界最后伊甸园的地位”。这种模式对于与它有着许多共同旅游资源的西沙群岛来说,是一个很好的借鉴,而且西沙群岛因为地理位置的原因,它的神秘感也为这片土壤提高了很多含金量。
通过对比,可以发现塞舌尔群岛和西沙群岛有许多共同的旅游资源。塞舌尔群岛作为印度洋上的三大明珠之一,它的旅游发展有着耀眼的成果,可提供多方面的历史及现成经验,供西沙群岛旅游开发参考借鉴。
塞舌尔群岛的最大创新来源于它把现代最高级的文明设施和最原始生态的自然风光相结合,达到人和自然的和谐共处,因而成就了它成为“世界最后的伊甸园”的地位。最好的例子体现在它的酒店的构建中,比如塞舌尔群岛著名的旅游景点北岛酒店,它的设计理念就始终贯彻了这个特色原则,从而成为塞舌尔群岛著名的旅游景点之一。
塞舌尔群岛在讲究资源整合性的同时,又突出它的特性,强调个体与整体的相结合,每个特色的个体构成了一个完整的整体。比如说世界闻名的龟岛阿尔达布拉岛,岛上生活着数以万计的大海龟;“昆虫的世界”——弗雷加特岛;“鸟雀天堂”——孔森岛;伊格小岛盛产各种色彩斑斓的贝壳,每个岛屿都是构成了其旅游体系中的精华。
“贝壳——浮游生物——虾米——小鱼——大鱼”这是塞舌尔群岛为了保护热带生物而形成的一条生物链。这条生物链很好地展示了塞舌尔群岛的环保意识,塞舌尔群岛人环保意识极强,就连砍一棵树都要报环境部审批。在海洋公园海域,为了保护热带鱼类,不但禁止捕鱼,当地人还通常会劝阻游客拾捡贝壳,同时,与此配套的环保处理技术也特别先进,这种有效的良性循环大大地提高了塞舌尔群岛的持久性魅力。
为了促进海岛旅游业有序合理的开发,塞舌尔群岛有比较科学的管理体制和监管系统,并注重政府在当地旅游业发展中扮演的重要角色,强化旅游部门的行业综合管理协调和监督能力。今天塞舌尔群岛的成功是有其强有力的科学管理体制做保障的结果。
通过对两岛屿资源的比较以及总结塞舌尔群岛旅游发展的经验,笔者对西沙群岛的旅游资源开发提出以下几点对策建议:
首先对海岛进行系统科学地调查,做到准确掌握每一个海岛及其周边海域的基础数据,包括海岛地理位置、面积、地质地貌、气候、环流、植被及其他旅游资源等方面的具体状况,为海岛旅游资源开发规划奠定基础。在西沙群岛旅游资源开发规划时,焦点不能仅集中于大家熟悉的永兴岛和东岛的考察,要对西沙群岛的各个岛屿,包括赵述岛、北岛、中岛、南岛等22个岛屿和北沙洲、中沙洲、南沙洲等7个沙洲进行全面的实地调查。在具体的规划制定过程中,以做到岛屿海域相结合、相得益彰为原则,使西沙群岛资源可持续利用。在注重岛屿开发的同时,重视海域的开发利用。很多海域具有开发出挑战性、刺激性的运动,如海钓、冲浪等参与性强的项目的条件,因此在开发旅游项目时一定要很好的开发利用当地资源,只有更大程度地开发这些参与性强的旅游项目,顺应旅游市场发展趋势,才能提高旅游产品的吸引力,增加西沙群岛旅游资源的品质。
特色是旅游开发的灵魂,旅游产品富有个性和地方特色才能够有长久的旺盛的生命力。借鉴塞舌尔群岛旅游资源开发的成功经验,西沙群岛的海岛旅游资源开发可以按照“一岛一特色”的开发原则,以高端旅游为出发点,来打造每一个海岛,每一座海岛只让一个投资公司开发,只建设一个旅游景区,每个海岛都要突出一种独特的建筑风格和特有的功能定位。要充分发挥西沙群岛海洋海岛的特色旅游资源优势,深挖海洋文化内涵,突出参与性和体验性。例如,对各个岛屿开发时,可以结合每个岛屿的特色。东岛的“白鲣鸟”,石岛的“蛟龙出海”,赵述岛的“草海桐”,中岛的“海龟”等,每个岛屿可以结合它所固有的景观,打造每个海岛的特色,使之成为具有相当竞争优势的拳头产品和西沙群岛旅游形象的集中体现。而行走于各个岛屿之间的交通工具则由高端的油轮来代替,由于西沙群岛远离海南岛,基本生活食品和用品供给压力较大,所以西沙群岛上不宜修建过多的住宿设施,从而限制了旅游人数。因此,豪华邮轮游就非常适合西沙群岛旅游,以“邮轮住、岛上游”的方式,从容地解决游客的食宿问题。西沙群岛邮轮游可采用大吨位的国际豪华邮轮,以三亚凤凰岛国际邮轮港或者以文昌清澜港为始发站。未来,乘着豪华邮轮去西沙群岛看海,必然成为游客西沙群岛旅游的基本选择。
塞舌尔群岛旅游开发的成功经验来源于它的原生态与高端的旅游设施的有效结合,找到了一个现代文明和原始风光最好的契合点。在发展西沙群岛旅游时,要以“生态、绿色”为理念,以生态旅游市场为导向,以旅游资源为基础,以保护生态环境为中心,提高西沙群岛旅游的可持续发展。当前,西沙群岛海域海洋生态环境的形势不容乐观,海岛资源的破坏和周围海域的环境恶化等现象已成为关注的焦点,要提高西沙群岛旅游的档次和品位,就必须很好地贯彻可持续发展目标,在开发中要强调景区与海岛自然环境的和谐统一,认真处理好旅游开发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首先应该把好申请和审批关,开发前有关部门应对岛屿上的生态环境进行全面的研究调查,避免破坏性开发。海洋行政主管部门和环保部门应该依法加强对海洋综合的管理。其次,旅游等相关部门要通过优化生产结构,选择与可持续发展原则相适应的旅游活动,如生态旅游等来强化海岛的生态环境保护,各级管理部门应该采取严厉的经济、法律、行政等手段,规范各种危及海洋生态环境的行为。同时,在开发中应坚持先易后难、先近后远的方针,条件较好的岛屿先开发,条件不成熟的岛屿要采取切实措施保护好,处理好当前开发与子孙后代永续利用的关系,努力达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统一。
强化旅游管理部门的职能为了加快西沙群岛旅游的发展,应该实行旅游管理体制创新,可以像塞舌尔群岛那样,适当强化旅游部门的管理权威和职能,赋予旅游部门更多的管理权限,以加强对西沙群岛旅游工作的领导和宏观调控。现在西沙群岛主要是由西沙群岛工委和部队联合管制,有一个专门的西沙群岛旅游局,但是它发挥的作用非常有限。为了能够有效整治旅游环境和旅游秩序,可以健全独立的旅游执法机构,并赋予一定的旅游执法权限,也可以建立具有综合执法权力的旅游联合执法大队类似的机构。在开发初期要由政府出面,做西沙群岛的整体规划,并由政府组织提供启动资金搞基础设施建设,并完善交通运输体系,待投资环境初步形成后,再将土地转让给投资者,并规定投资者要严格按照规划的要求进行建设。另外,政府将出让土地的收入投入再发展中,使海岛旅游发展建设步入良性循环。在后期的发展过程中,要注意完善各个监督管理部门的职责,注意各个项目建设的有序性和规范性,对建设的标准、范围要作出具体统一的规划,还要注重对开发项目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检查,尤其要注重对环境的保护程度,对违反规定的要严惩不贷,从而保证西沙群岛旅游健康持续的发展。
[1]赵焕庭.西沙群岛考察史[J].地理研究,1996,(4):55—62.
[2]董建博,陈慧,李黎霞,等.塞舌尔和马尔代夫旅游比较及对我国岛屿开发启示[J].山东省农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0(1).
[3]黎春红.西沙群岛生态旅游开发设想[J].海洋开发与管理,2005(4).
[4]朱淑琴.世界著名海岛旅游胜地对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的启示[J].今日海南,2010(5).
[5]夏鲁平.夏威夷的发展道路及其对海南岛的启迪[J].新东方,1998(1).
[6]伍鹏.马尔代夫群岛和舟山群岛旅游开发比较研究[J].渔业经济研究,2006(3):19-241.
[7]彭援军.旅游资源丰富的西沙群岛[J].海洋世界,2002(3):42—43.
[8]杨洁,李悦铮.国外海岛旅游开发经验对我国海岛旅游开发的启示[J]海洋开发与管理,2009(1):38-40.
[9]夏林根.西沙群岛旅游开发研究[J].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0(01):240
F592
A
1004-700X(2011)06-001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