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慧萍
情境的创设——学习活动总是在一定的情境中产生的,情境的创设水平,将决定探究过程的成败,所以需要教师选择与学生生活相关的经验创设问题情境,通过问题启发学生积极的思维活动,以问题为主线来组织和调控课堂教学,让全体学生参与探究。良好的问题情境,是优化教学过程的保证,创设问题情境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进行设计,常用的方法有:通过实验创设、通过问题创设、通过生活创设等。
这一教学环节,是以教师的活动为主,学生主要是跟随教师的问题去思考,去探究。经过一年的听课学习,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我对初中化学教学中创设情境实施探究性教学有以下几点体会:
一、设置化学问题,创设学习情境,培养探究能力
从生活走进化学是编写新教材的一大指导思想,开展探究性学习,必须紧密联系生活实际。以生活中常见现象、物质、事例引入课题,创设情境,能让学生感受到生活离不开化学,生活中处处是化学。如:在学习“分子和原子”时,正是校园桂花飘香之际,上课时,我带几枝桂花进入教室,学生们在享受花香时不禁奇怪,老师带桂花干什么?我趁机提问:“闻到桂花香了吗?想过为什么会闻到吗?”接着我又向半杯水中滴几滴红墨水,又提问:“观察到什么现象?为什么呢?”就这样在学生疑惑中引入课题,使枯燥的分子和原子立刻生动起来。
又如:在学习碳的几单质时,我事先请一个学生戴上一个防毒面具站在教室外,等全班同学叫了起立都坐好后,再请那位同学进来。见了戴面具的同学,全班哄堂大笑。我又演示用一把玻璃刀裁一小块玻璃,展示一支铅笔,在一张白纸上画几笔,学生们在下面议论纷纷,不知老师要干什么,于是我提问:“你们知道防毒面具中吸附毒气的是什么物质吗?划玻璃和做铅笔芯的又是什么吗?你们想知道它们的组成吗?”热情高涨,气氛顿时活跃起来。
在化学教学中教师的教学设计要根据不同的课题内容创设学习情境,“设置化学问题”就是一种方法。将学生置身一个实际的情境之中,可以激发学生强烈的探究欲望,并从该问题中,学习到“科学兴趣小组”的科学调查问题的方法,可以说对学生是一种全方位的素质提高。像这个“化学问题”情境的创设是信手拈来,如“为什么在冬天有雾的早晨,一妇女骑着摩托车停在一交通路口等绿灯,而她的前面也停有很多汽車,突然,该妇女昏倒了。试分析她昏倒的可能原因?”这种问题的设置会让学生对汽车尾气的污染加深认识,从而对改变汽车燃料有更新的探究要求。
二、演示实验,创设学习情境,培养探究能力
学生在最初接触《化学》这门课程时,是一种望而生畏的心理,如何让学生感受到《化学》是一门有趣而又与生活实际紧密相联的科学是化学教师上好第一节化学课的关键。因此,教师可以设计几个趣味实验,如“点不燃的手帕”、“雨落花开绿叶出”、“空瓶生烟”等奇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欲望,使他们感受到学习化学的愉悦性。
在学习《水的组成》这一课题时,教师进行了电解水的演示实验,并验证水电解后的生成物是氢气和氧气后,学生深感化学变化的奇特,同时领悟化学变化的实质,而且初步认识由水可以获得氢气这一理想能源,让学生感受到学习化学知识的重要性。还有其他很多演示实验都会达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目的。
针对不同的方案,我没有加以评定,而是为他们准备实验,任由学生自己动手,学生积极性极高,做实验时一丝不苟,仔细观察,认真记录,比较探索。这种探究性实验,激发了学生不断改进,完善实验的求异思维的欲望,使学生不受书本的限制,带着一种批判性的思维方法去研究科学,使学生形成科学的思维方法和严谨的科学态度。通过化学实验可以创设许多真实、生动、直观而又富于启发性的学习情境,使学生通过动手、动脑有机结合获得全面的发展。
三、用家庭小实验,增强学生的自主学习
家庭小实验是化学教学的一种辅助形式,是学生喜欢的一种形式。通过家庭小实验,可以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实验动手能力和增强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在讲碳酸钙的性质之前,我事先布置回家作业,家庭实验观察:把一只鸡蛋洗净后,浸在醋酸中,记录观察到的现象。放置三天,再记录观察到的现象。实验后,谈谈你对鸡蛋壳的性质有什么新的认识。学生会发现鸡蛋壳周围产生气泡,慢慢的鸡蛋壳变软最后几乎消失。这意外发现使学生的兴趣大增,求知欲大增,一定要解开蛋壳之谜。他们查阅课外书,网上查找,不断寻找答案。他们不仅知道了蛋壳的有关知识,而且也自主学习了碳酸钙的性质。成功的体验,使学生更加坚定了自主学习的兴趣和信心。有这样一道作业题:厨房的两瓶白色固体,只知道他们分别是食盐和纯碱,利用家庭现有的条件,用两种方法把它们区别开来。我布置学生回家自己动手实验,找出区分的方法,写出步骤、现象和结论。然后第二天课堂上大家交流、讨论出最好的区分方法,学生们完成的很好。
四、图片、模型和影像资料,展示学习情景,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在“学习化学研究些什么”的知识时,可以通过观看“南极臭氧空洞”的图片,环保部门对大气检测的资料片,用高能燃料推进火箭的过程,以及机动车辆尾气排放图片、工厂排放废气而产生“浓烟滚滚”的景像等,都会让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认识到只有学好化学知识,才能解决生活实际中的问题。
整合各种教学媒体创设教学情境,让学生进入特定的情境中学习,是学生获取知识的前提条件和基础。它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很快进入学习状态,还能保持学习兴趣,使这种兴趣维持整个教学活动的始终,从而大大提高化学教学质量。
五、通过新闻报道,创设情境,培养探究能力
在讲“一切可燃性气体或者粉尘都应该验纯”这一知识点的时候,就会联系新闻报道中涉及到的情景:有一下水道发生了爆炸,所炸之处,下水道盖全部炸开,并炸伤几名小学生及路人。据事后调查,这是一起严重事故:有一名从事灌装液化汽的人将罐内残留物倒入了下水道,后又遇到有人丢烟头掉进了下水道而发生了这起爆炸事故。学生阅读后,深感生活中化学知识无处不有,加深了点燃“一切可燃性气体或者粉尘都应该验纯”这一知识点的认识。同时,在这里可以进行知识拓展,设计一个“点燃不纯氢气”的爆炸实验,让学生对这一问题进行验证获得为什么会“爆炸”的原因,在此基础上,可以让学生分组进行探究活动,探究的内容是“怎样预防矿井的爆炸事故发生?”学生会感受到搞好矿井的安全的重要性,也使学生增添了一份社会责任感。
六、调查与实践,设置情境,培养探究能力
在学习“水的净化”这一课题时,联系我们身边的母亲河——黄河已受到污染,那我们的自来水是如何净化的呢?让学生带着要“探究”清楚这一过程的问题,学习“水的净化”的全部过程,认识到保护水资源的重要性。又如,据报道,有位五十多岁的农妇到在家地窖中拿红薯时,不幸身亡。经分析确认:农妇是因为地窖中二氧化碳过多使其缺氧而窒息身亡。读了这篇报道。就可以提问,怎样测定地窖中二氧化碳的体积分数呢?可以组织学生分组对地窖的二氧化碳质量分数进行探究。同时,又加深了学生对二氧化碳性质的认识,并且对学生以后在生活中的安全知识又添了重重一笔。
我们还可以通过小故事,科学史实、实物等创设情景,增加学习化学的愉悦性,激发学生的兴趣。生活中的化学情境,无处不有,扣人心弦,等待着我们去开发,去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