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信源特征模型的大学生德育实效性提高途径思考

2011-12-15 11:41:40付宜新王晓燕
河北环境工程学院学报 2011年5期
关键词:信源内化实效性

付宜新,王晓燕

(中国环境管理干部学院,河北秦皇岛066004)

基于信源特征模型的大学生德育实效性提高途径思考

付宜新,王晓燕

(中国环境管理干部学院,河北秦皇岛066004)

增强大学生德育实效性,是当前大学德育的重要问题。运用传播学理论模型,从信源特征角度分析影响大学生德育的有关因素,进而提出提高大学生德育实效性的途径,旨在为大学生思想教育工作者提供另一种思考角度,并在此基础上指导德育教育,从而提高其实效性。

传播模型;信源特征模型;德育;实效性;途径

社会转型期经济结构和政治体制的剧烈变化反映在社会意识领域,就是人们思想文化、道德观念的重构。当代大学生是民族的未来,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生力军,其人文素质、思想道德素质、价值观念以及人生态度直接关系到全民族整体素质的提高及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进程。积极探索高校素质教育的新途径和新方法,注重道德内化,提高德育实效,发挥德育的功能和作用,对培养德才兼备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具有重要作用。

大学生德育教育一直备受关注,在国家组织领导、舆论宣传、监督实施等方面支持下,取得了一定效果。但是,在目前我国大学生中,还不同程度地存在与大学生不相符的道德观念,德育重形式、轻实效的现状已严重影响了德育教育在大学生心目中的形象和地位,影响了大学生的全面发展。德育的实效性就是德育的现实功能与期望功能的吻合程度,它是德育的生命力。这就要求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从德育教育本质上进行研讨,分析影响德育实效性的因素,进而改进德育教育工作,提高德育实效性。笔者试图从信息传播模型角度分析该问题,以期从另一个角度研究提高德育实效性的途径。

1 德育教育的本质

在西方,教育一词源于拉丁文“educare”,本义为“引出”或“导出”,意思是通过一定的手段,把某种本来潜在于身体和心灵内部的东西引发出来。1976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统计局编写的《国际教育标准分类》给“教育”下了一个便于操作的定义:“本标准分类所指的‘教育’不是广义的一切教育活动,而是认为教育是有组织地和持续不断地传授知识的工作。”而在后来的国际教育标准分类中,教育又被认为是“导致学习的、有组织的和持续的交流”。从“传授知识”到“交流”的表述中,可以清楚地看到人们对学习主体重视程度的变化。运用发生定义法对教育进行定义:教育是指着眼于他人的素质、能力,而进行的影响其精神世界或心理状态的信息传播活动。教育活动中的信息传播者被称为教育者,信息传播的对象被称为教育对象。

德育教育作为教育的一种,本质上也是信息传播活动,其效果必将受到传播规律的影响。高校德育的任务之一是向大学生传授道德理论,使其真确地了解社会对个人行为的道德要求,明白行为的道德区分及其价值意义,从而指导其道德行为,做到知行统一。德育教育在很大程度上是一种通过信息传播使大学生产生心理变化的活动,这就需要对传播学的心理成因进行研究,在此基础上分析影响大学生德育实效性的因素,提高德育教育效果。

2 信息传播模型的引入

传播学是研究人类一切传播行为和传播过程发生、发展的规律以及传播与人和社会的关系的学问。简言之,传播学是研究人类如何运用符号进行社会信息交流的学科。传播学强调传播是信息的共享,是有意图地施加影响,是信息交流的互动过程,是社会信息系统的运行,是社会关系的体现。传播的基本模型如图1所示。

图1 传播过程模型[1]

传播模型中各个环节都会影响传播效果。本文重点研究信源/发送者的影响因素。哈佛大学Herbert Kelman把信源属性归为3大类:可靠性、吸引力和感染力。各类属性对受众态度和行为的影响过程也不尽相同(详见表1)。

表1 信源属性及接受者加工模型[1]

3 基于信源特征分析下的德育实效性提高途径

由上述分析可知,高校德育教育实质上也是信息传播活动。高校德育教育通过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包括辅导员、教师等)这些信源传递信息,使受众(大学生)产生信息接收的效果,并将这些信息逐步纳入受众自己的思维体系中,达到德育教育的目的。由信源属性及接受者加工模型可以看出,信源的不同属性对受众的心理影响(德育的实效性)是不同的。可靠性是指受众认为信源具有相关知识或经验,并相信他可以带来公正、客观信息的程度,主要包括专业水平与可信性。吸引力则指信源对受众的吸引程度,主要由相似性、熟悉度和喜爱程度决定。其中,相似性指信源和信息接受者之间的某种假定的类似程度;熟悉度是指接受者通过信源在媒体上的曝光而对它产生的了解;喜爱程度则是指由信源的外表、行为或其他个人品质引发的一种情感;感染力指信源能够说服受众对他所倡导的观点或要求做出反应的能力,这种感染力表现为受众接受信源的劝服,默认他的观点等。

3.1 加强信源的可靠性,力争达到内化效果

Herbert Kelman认为,可靠性是指受众认为信源具有相关知识、技能或经验,并相信其可以带来公正、客观信息的程度。专业水平和可信性非常重要。来自可靠信源的信息通过内化的过程影响受众的信念、观点、态度和行为。一旦受众认为该信息比较准确,从而采纳该意见,内化就发生了,而当某种观点或态度在受众身上得到了内化,它就与受众的信念体系融为一体,并将一直保持下去,即使该信源已被受众淡忘。

信源的可靠性信息通过内化的过程影响受众的信念、观点、态度和行为。内化是德育教育的目标,高校德育教育实效性的提高,主要是通过学生的思想内化来完成的,也就是说受教育学生如果认为信源可靠性强,就会发生内化的作用,而当某种观点或态度在受众身上得到了内化,它就与受众的信念体系融为一体,并将一直保持下去,即使该信源已被受众淡忘。

根据Herbert Kelman的研究,可靠性可以通过以下途径达到:(1)利用专业知识:由于内化过程中发展起来的态度和观点将成为个体信念的一部分,高校德育教育当然希望传播者的可信度越高越好。所以,在德育教育中,应该采用各种各样的办法来传递信源的专业水平。(2)利用可信度:专业水平固然重要,但目标受众仍需认为信源是可信的。

在高校德育教育中,信源的重要程度非同一般,如果能够通过各种途径提高信源的可靠性,必将促进德育教育的内化,使教育内容成为学生信念的一部分,提高德育的时效性。

3.2 提高信源的吸引力,提高学生的认同度

吸引力包括相似性、熟悉度和喜爱程度。信源的吸引力通过认同来说服受众者。在这个过程中,受众为了与信源建立某种联系,便采取与之相似的信念、态度、偏好或行为。要使这种有力的局面或状态持续下去,信源必须对它提供不断的支持,受众也要对信源有持续的认同。如果信源有所动摇,受众也随之改变。认同与内化的不同之处在于信源是否纳入到受众的信念体系中。因此,只有在信源支持这种态度或行为,或信源魅力持久不衰的情况下,受众才会持久地接受其观点。说服性信息的接收者更容易与他们认为可爱或与自己相似的传播者建立认同。

在高校的德育教育中,信源的可靠性建立非常困难,但是提高信源的吸引力会更加容易、有效。德育教育应该充分利用信源的相似性、熟悉度和喜爱度,提高学生对道德观念的认同。高校德育教育工作者应该尽量改进对大学生实施德育教育的方法,丰富实施过程,提高信源的吸引力。在德育教育过程中,尽量改变德育实施智育化,即“老师讲学生听”,应该避免“满堂灌”,充分利用学生相似、熟悉和喜爱的信源和形式,对学生进行教育,充分发挥学生主体能动作用,让学生参与进去,提高学生的认同度,促进道德内化。

3.3 制定奖惩措施,通过强制力促使学生从服从逐步转化成习惯

当一个信源对受众施行奖赏或惩罚时,信源具有感染力。这种感染力表现在信源能够说服其他人对其所倡导的观点或要求做出具体反应。信源的感染力取决于以下因素:感知的控制、感知的关注、感知的监视。信源的感染力一旦被察觉到,就会通过依从过程对受众产生影响。受众接受信源的劝服,默认其观点,以期博得欢心或免受惩罚。这种方式不应成为德育教育的主渠道,因为其效果只是暂时的,需要长期刺激,才能使受众形成习惯。但是,在某些场合下,这种方式也不失为有效手段之一。但是应该切记,此种形式绝不应该成为主要形式,利用权力,只能起到导向性的作用。

4 实例分析

笔者所在中国环境管理干部学院经济学系,通过借鉴上述理论进行德育教育,收效显著。

4.1 充分利用教师的可靠性,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内化水平

中国环境管理干部学院经济学系“双师型”教师比例较大,在学生思想道德教育中,充分发挥“双师型”教师的作用,利用“双师型”教师的专业水平提高对学生的教育效果。经过调查发现,学生对于“双师型”教师的可信度较高,认为“双师型”教师比较成功,在专业方面有很深的造诣,因而,这些教师的教育基本可以达到内化的效果。另外,思想政治辅导员深入学生宿舍,与学生紧密联系,帮助学生解决实际困难,提高了学生对教师可靠性的认知,极大强化了德育教育的内化作用。

4.2 积极探索大学生道德动机及其内化机制,创设情感共鸣点,充分发挥情感在道德内化中的催化剂作用

经济学系推行“拓展训练”体验式教育方法,增强学生的团队意识,提高学生的沟通能力、心理承受能力等。拓展训练将挑战性和趣味性作为课程魅力的展示,以体验和参与作为教育的方式和载体,将无形的教育渗透到有形的体验之中,使学生感受深刻、领悟透彻,从而扩展和延伸了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培养的渠道,创新了大学生德育实践的途径,也是对传统教育方法的补充和提升。因此,以拓展训练为载体的体验式教育对创新大学生道德教育的途径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4.3 提高信源的吸引力,提高学生的认同度

经济学系经常利用毕业生现身说法的方式,向低年级同学讲述专业知识的重要性,讲述求职过程中的道德要求。这些教育的效果远比思想政治教师的课堂传授效果好得多。这就是充分利用相似性、熟悉度和喜爱程度,提高学生的认同感,提高德育教育的实效性。

5 结论

德育教育是一个由外到内的过程,也是一个体验认知的过程。在高校德育教育工作中,教师应该充分研究教育规律,打破传统教育的局限,积极研究提高德育教育实效性的途径和方法,开展符合学生心智特点的、灵活多样的德育教育活动,使道德观念从书本知识变成鲜活的生活准则,才能切实提高高校德育的实效。道德是一种养成教育,它必须以道德实践为基础,只有通过实践的亲身体验和感悟,学生才能自觉接受核心价值观,从而做到道德养成的知行统一。

[1]BELCH,Geoge E.Advertising&promotion:an integrated marketing communication perspectives[M].2nd ed.Canada:McGraw-Hill Ryerson,Limited,2004:68,170.

[2]李润洲.教育本质研究的反思与重构[J].教育研究,2010(5):11-16.

[3]张中世.情感是增强大学生德育实效性的内在保证[J].法制与社会,2009(25):289-290.

[4]朱箫洁.对大学生德育教育实效性的思考[J].科教导刊,2010(7):139-140.

[5]陆林.客户公众关系的沟通研究[D].重庆:西南师范大学,2003.

[6]陈德静.以拓展训练为载体的高校体验式德育探论[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0(1):101-103.

A Study on the Measures on Improving Actual Effect of University Students'Moral Education Based on Source Characteristics Model

Fu Yixin,Wang Xiaoyan
(Environmental Management College of China,Qinhuangdao Hebei 066004,China)

Improving actual effect is an important task in university students'moral education.This article presented the measures on improving actual effect of university students'moral education,based on the theory of communication models,such as source characteristics model.In this way,it aimed to provide a different perspective for moral education workers to improve the actual effect of university students'moral education.

communication model;source characteristics model;moral education;actual effect;measures

G711

A

1008-813X(2011)05-0085-04

10.3969/j.issn.1008-813X.2011.05.026

2011-08-24

付宜新(1968-),男,河北抚宁人,毕业于南开大学工商管理专业,工商管理硕士,主要研究方向工商管理、高等教育。

猜你喜欢
信源内化实效性
基于极化码的分布式多信源信道联合编码
无线电工程(2022年4期)2022-04-21 07:19:44
小学德育工作实效性的提高
甘肃教育(2021年12期)2021-11-02 06:29:38
激活中队活力,内化少先队员组织归属感
少先队活动(2020年8期)2020-09-11 06:42:32
激活中队活力,内化少先队员组织归属感
少先队活动(2020年7期)2020-08-14 01:17:48
怎样增强人大专题询问的实效性
人大建设(2019年8期)2019-12-27 09:05:28
德鲁大叔内化营销胜过广告
华人时刊(2018年15期)2018-11-10 03:25:30
信源控制电路在功率容量测试系统中的应用
电子世界(2017年16期)2017-09-03 10:57:36
提高初中历史教学的实效性
文学教育(2016年33期)2016-08-22 12:59:02
信源自动切换装置的设计及控制原理
海外华语教材的文化“内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