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嵩明县牛栏江畜牧兽医站 651700 杨卫仙
1)病毒性腹泻:①传染性胃肠炎:由传染性胃肠炎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高度接触性的肠道传染病,临床上以厌食、呕吐、严重腹泻、高度脱水为特征;有明显的季节性,一般多发于冬春季。在特别寒冷季节,能迅速传播各年龄的猪,10日龄内的仔猪死亡率可达100%,5周龄以上的猪死亡率较低。病毒传播可通过猪的直接接触,母猪乳汁可以排毒,并通过乳汁传播给哺乳仔猪,也可以通过呼吸道传播,常呈地方性流行。②流行性腹泻:由猪流行性腹泻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接触性传染病。各月龄的猪都会发生,仔猪最易感染,哺乳仔猪的死亡率达50%~100%,病毒存于猪的肠绒毛上皮和肠系淋巴结,排黄色或灰暗色水样或糊状稀粪。主要发生于寒冷季节,患病症状与猪传染性胃肠炎相似,但症状较为平缓。③轮状病毒:几乎所有的仔猪都可被轮状病毒感染,但大多数病例都是亚临床症状。其病毒易存于仔猪肠道内随粪便排出后污染环境,在人与家畜之间相互感染,在寒冷潮湿的不良的环境下发病率高。
2)细菌性腹泻:①仔猪大肠杆菌病:由致病性大肠杆菌引起的一类传染病,以败血症和严重腹泻为主要症状。猪大肠杆菌引起的仔猪腹泻按其发病日龄分为3种,即出生后1~5日龄发病的仔猪黄痢,表现为下泻黄色水样粪便;10日龄以后发生的仔猪白痢,表现为拉白色粪便,死亡率不高,还有少部分在脸部、眼睑和腹部皮下出现水肿,同时发生腹泻,俗称仔猪水肿病,出现这种症状的仔猪死亡率特别高,多发于断奶前后仔猪。②仔猪副伤寒:由沙门氏杆菌引起,主要发生于1~2月龄仔猪,无明显季节性,但寒冷、气候多变、阴雨季节、卫生条件差、仔猪抵抗力低都是本病的诱发因素。急性型呈败血症变化,皮肤上有紫红色的斑点;亚急性或慢性表现为肠炎,消瘦或顽固性下痢,粪便恶臭,有时带血。③仔猪红痢:由C型魏氏梭菌的外毒索素引起,主要发生于1周内的仔猪,以1~3日龄新生仔猪多见,偶发生于2周以上的仔猪,发病仔猪由于肠粘膜炎症和坏死以排出红色稀粪为特征,病程短,死亡率高。
1)消化机能不全的腹泻:由于仔猪的消化机能不完善,对饲料中蛋白质的消化率低,消化不完全的饲料为致病性的大肠杆菌及有害微生物的繁殖提供了有利条件,抵制了乳酸杆菌的生长,最终因消化不良而腹泻。
2)缺乏维生素的腹泻:由于缺乏维生素及其他必需的微量元素导致营养不良,生长发育受阻,自身抵抗力降低而引起仔猪腹泻。
3)应激反应性的腹泻:较小的仔猪体内神经调节机能还没有发育完善,对外界因素的刺激适应性较差,容易造成消化机能紊乱(如外界气温的剧变、换栏、断奶及饲料的突变都有可能引起仔猪腹泻)。
猪球虫病为主要的寄生虫性病,主要由艾美属和等孢子属球虫寄生于肠上皮细胞,造成上皮细胞损伤而引起的腹泻性疾病。球虫在成猪体内寄生一般不表现临床症状,对7~10日龄的仔猪危害较大,病猪发生水样腹泻、衰弱、脱水、发育缓慢,时有死亡。
目前,由于西药品种多、作用强而迅速等特点,被广泛地应用于兽医临床。然而由于西药的毒副作用及耐药性问题日渐突出,故将中草药与西药组合成复方,或在疾病发展的不同阶段给予不同的药物(中药或西药)治疗已被越来越多地应用于临床,结果往往产生既优于中草药,又优于西药的功效。
现将一猪场分组治疗仔猪腹泻的情况作对比分析:
表1 分组治疗情况
表2 分组治疗结果
从上述结果可以明显得出中西兽药结合治疗仔猪腹泻效果(93.33%),远高于其他两种治疗效果,而单纯用西药治疗仔猪腹泻效果(86.67%)次之,而单纯用中兽药治疗仔猪腹泻效果(75%)最差。
其次西药治疗速度快,但价格比较昂贵,且容易导致药物残留;中药治疗速度慢,但价格比较便宜,且效果不佳;而中西兽药结合,价格适中疗效显著,使用简单安全。中西兽药结合中,中草药毒副作用小,不会产生耐药性,应用时强调调节整体功能,提高肌体自身的抗病能力,长期应用安全可靠。西兽药(尤其是抗菌西药)具有收效快、作用强、使用方便等优点。两者相结合,则可以取长补短,内外并重,整体与局部并重,起到相得益彰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