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昆仑,汪俊
(1深圳大学体育部,广东深圳 518060;2深圳职业技术学院体育部,广东深圳 518055)
高水平游泳运动员赛前训练特点与调控研究
黄昆仑1,汪俊2
(1深圳大学体育部,广东深圳 518060;2深圳职业技术学院体育部,广东深圳 518055)
赛前训练是保证运动员在比赛中正常或超常发挥极为重要的训练阶段。对赛前训练适宜安排的探索需经反复尝试和调整,并根据运动员状态的发展变化而变化。采用文献资料法、调查法、个案分析法、逻辑分析法对国内外部分高水平游泳运动员参加国际性大型比赛以及第十六届广州亚运会游泳比赛的赛前训练过程进行了分析研究,得出世界高水平游泳运动员赛前训练的时间安排介于2到9周之间,大部分为3周,可通过“赛后赛”反推赛前训练的适宜时间。赛前训练的负荷安排是减量提质,运动员的各种生理迹象是赛前调整成功与否的重要依据。现代竞技游泳更加注重技术细节的控制和追求。高水平运动员赛前心理状态的调整甚为重要。赛前训练阶段常用的方法手段有模拟比赛训练、测验比赛及高原训练。
高水平游泳运动员;游泳;赛前训练;调控
游泳是奥运会比赛金牌总数仅次于田径项目的大项,金牌总数达到32枚,有“得田游者得天下”之说。目前世界顶尖游泳选手在追求个人技术水平和比赛战术方面更加精益求精,游泳比赛己经成为全世界最受关注的赛事之一。因此,在每次大赛之前怎样将运动员的身体及心理调整到最佳状态,从而使他们在比赛中发挥出最为理想的运动水平越来越显示出其重要性,也是每位教练员最为关心和急需解决的关键问题。本文对国内外部分高水平游泳运动员参加国际性大型比赛的赛前训练过程进行了科学的分析研究,力求从成功案例中总结出不同游泳专项赛前训练安排的规律,从而为赛前训练计划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更好的为训练服务。
1.1 赛前训练的意义和目的
赛前训练是指运动员在参加重大比赛前为创造优异成绩所做的专门性准备训练过程,其目的是使运动员在重大比赛时表现出最佳竞技能力,创造出优异运动成绩[1]。赛前训练是连接日常训练与比赛的关键环节,是保证训练成效在比赛中正常或超常发挥极为重要的训练阶段。
我国学者陆一帆认为,“比赛时间是固定而不可改变的,而运动员竞技状态则可经过综合调控而动态变化,使运动员的竞技状态与竞赛时间相符合。”[2]2004年雅典奥运会女子800m冠军柴田亚衣的教练田中孝夫认为,“从大强度训练切换到轻松的训练时,出现身体暂时性低下的情况,随后也会出现超恢复现象。利用这种超恢复现象来促使选手的身体状态(机体、精神)的最高峰跟比赛日期相吻合的训练就是调整目的。”[3]
1.2 赛前训练的依据
赛前训练的主要依据是超量恢复原理。前苏联学者雅姆波斯卡娅提出:(1)在适宜的刺激强度下,运动肌糖原消耗量随刺激强度增大而增加;(2)在恢复期的一个阶段中,会出现被消耗的物质超过原来数量的恢复阶段,称为超量恢复;(3)超量恢复的数量与消耗过程有关,在一定范围内,消耗越多,超量恢复效果越明显。[4]说明在赛前训练中教练员应依据超量恢复原理科学的具有针对性的对自己的队员进行赛前调整,从而使他们在正式比赛中发挥出最佳水平。
2.1 赛前训练的个性化需求特征
赛前训练是一个因人因项而异的训练过程,教练员要根据不同项目运动员竞技能力结构和成功参赛的需求,根据每个运动员的身心特点和训练目标,全面的、整体的选择适宜的训练内容、方法、负荷。影响赛前训练安排的因素包括运动员的年龄、肌肉发育程度、训练背景以及心理因素等,特别要强调区别对待,不能一个模式。赛前训练应通过完善技术、逐渐降低身体负荷的刺激,使运动员在特定的时间,在特定的项目上达到最佳竞技状态。由于赛前训练对比赛结果的影响程度较高,个性化安排的需求程度也很高,对赛前训练适宜安排的探索需经反复尝试和调整,并根据运动员状态的发展变化而变化。
2.2 赛前训练安排
赛前训练严格讲是一个随机控制过程,运动员状态的变化是调控的主要依据。总原则是既坚持原定设计方案,又要从实际出发变更训练计划,这也是赛前训练的难点之一。赛前训练要绝对保证运动员在训练中得到恢复,同时又要巩固已获得的训练水平转换为比赛能力。因此,赛前训练是衡量教练员调控能力的集中体现。
赛前训练计划要解决几个问题,一是时间的长短,即赛前多长时间开始;二是训练内容的选择,即练什么;三是运动负荷的安排,即练多少;四是方法手段的运用,即怎么练。赛前训练的主题是减量,但这种减量决不是降低负荷量那么简单,还要有一个突出强度的提质过程,使运动员的专项能力提高到某一水平上,然后通过恢复手段使机体达到超量恢复的最佳状态参加比赛。
2.2.1 时间安排
2.2.1.1 影响运动员赛前训练时间的因素
影响运动员赛前训练时间长短的因素有很多,通过文献资料调查了解到,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男队主教练伯顿(Mike Bottom)在短距离自由泳项目上有很强的实力,通过多年训练经验积累,总结出一套非常实用的赛前训练方法。他认为,年龄大的、睾酮水平高的、个性好动、易兴奋的运动员需要较长时间的赛前调整;相反,年龄小的、睾酮水平低的、个性安静、不易兴奋的运动员需要持续训练的时间较长,调整时间要短一些(见表1)。在他的队里,重大比赛前的减量时间长的有六周,短的只有两周半。[6]在此训练思想指导下,他分别培养了2000年悉尼奥运会男子50m自由泳并列冠军美国运动员HALL JR.Gary和ERVIN Anthony,以及2004年雅典奥运会男子50m自由泳冠亚军美国运动员HALL JR.Gary和克罗地亚选手DRAGANJA Duje。不能不说伯顿在短距离项目上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从而可以说明,教练员必须在对队员运动特点了解的基础上,区别对待,在赛前训练的时间安排上应具有较强的针对性,而不能笼统的以一个计划运用到所有的队员。
表1 伯顿决定不同运动员赛前减量时间的因素
2.2.1.2 高水平游泳运动员赛前训练时间安排
赛前训练时间的长短通常为3周,在查阅文献资料和访谈中了解到时间的安排存在明显的个性化需求。
表2 部分高水平运动员赛前训练时间和主要特征比较
表2列出了世界高水平运动员赛前训练的时间安排,最短不少于2周,并且是短距离选手所采用的调整时间,大部分运动员的调整时间为3周。赛前训练调整时间最长的是佩尔索采用的9周,通过查阅文献我们了解到佩尔索的赛前训练时间随着年龄的增大逐渐增加,少年时期只需要2周减量,20岁后在重大比赛前9周就开始减量。赛前第5周会感觉体力很差,没有信心,但到比赛当天,他的状态达到巅峰,使参赛项目达到个人最高水平。
由此看来,运动员达到超量恢复出现良好状态的节奏很重要,需要教练员和运动员共同尝试、总结和探讨。在访谈调查中得知,2008年北京奥运会女子200m蝶泳冠军我国选手刘子歌在比赛前一周入住运动员村时的状态并不是很好,在训练中测试的成绩强差人意,但在比赛开始的那天,她的状态恢复到最佳,与比赛时间相吻合,最终以2'04″18的成绩打破女子200 m蝶泳世界纪录并取得冠军,为我国奥运代表队夺得了一枚宝贵的金牌。
2.2.1.3 利用“赛后赛”反推赛前训练的适宜时间
在美国,一些高水平游泳运动员除了对赛前训练计划进行反复尝试,寻求适宜的个体计划外,还利用“赛后赛”,或连续比赛、测验的方法来反推赛前训练的适宜时间。
许多教练员和运动员习惯于在重大比赛后通过放假或恢复性训练进行调整恢复,但近年来一些高水平运动员尝试在重大比赛后再定期安排一次到多次比赛或测验,根据一系列连续比赛的成绩反推赛前训练的适宜时间。
2.2.2 运动负荷安排
运动训练负荷是一个总概念,指运动员在承受一定的外部刺激时,机体在生理和心理方面承受的总刺激。水上负荷量通常用游量表示,即一次课、一日、一周或一年内游泳的总距离;而负荷强度的判别标准不一,通常采用速度、心率或血乳酸等作为综合评价强度的指标。
赛前训练的负荷安排是减量提质。减量的幅度是一个核心问题,即不能减量不足,使运动员机体机能没有完全恢复就参加比赛;也不能减量过多,使运动员出现比赛日游不动的状况。根据对教练员的访谈,赛前减量大概分为以下两种:
一种是逐渐减量法,即经过一段大运动量训练后,采用运动量逐渐下降的办法,使积累的疲劳逐步消除,运动量由大到中到小,边减边练,总负荷逐渐下降。此方法为较保守的方式,不易产生过度减量;但也容易造成减量不足。
另外一种称为积极减量法,即赛前4~6周,减量初期用1~2周积极减量,使积累的疲劳较快的释放出来,此时运动员出现无力,嗜睡,但食欲较好的状况,前期过度训练或慢性疲劳的运动员这种表现出现较晚。一旦运动员出现此类状况可逐步保持中等负荷,边练边调,直到赛前1~2天。此方法可以减少减量不足的可能性,但掌握不好容易产生减量过度,使运动员在比赛日反而游不动。
2004年雅典奥运会女子800 m冠军柴田亚衣的教练田中孝夫认为赛前调整成功的生理迹象有:一是清晨疲劳感下降,但在开始的2~5天不明显;二是体重微升;三是红血球(HB)增加;四是训练期间出现好成绩,可在好成绩基础上反复训练;五是训练期间,准备活动很少,但也出现好成绩;六是训练结束后,心率恢复得非常快。[3]
2.2.3 训练内容安排
2.2.3.1 技术训练
随着竞技游泳水平的不断提高,运动员之间竞争日益激烈,技术尤其是细微方面的技术往往成为决定胜负的关键因素。2008年北京奥运会男子100 m蝶泳决赛中,美国著名运动员菲尔普斯以50″58的成绩,0.01s的优势,险胜塞尔维亚选手米洛拉德·查维奇,成为第一位在同一届奥运会上获得八枚金牌的运动员,这与他及其教练保曼对技术细节的追求和把握是分不开的。
技术训练的重点是对各技术环节进行针对性的训练,核心是比赛完整技术训练。例如出发、水下蝶泳腿、途中游、转身、冲刺、触壁等,尤其是接力项目的交接棒技术训练显得更为重要。
1996年和2000年奥运会男子400m混合泳冠军多兰(Tom Dolan)和他的教练科尔(Rick Curl)对技术战术细节的雕琢和把握到了精益求精的地步。对于多兰混合泳全程的技术,科尔要求多兰重视每一个环节的衔接,坚持按照比赛的标准进行训练,持续不断地改正任何细微不足。[7]
2.2.3.2 战术训练
游泳属于体能主导类速度型或耐力型项群项目,其战术特征主要体现在体力分配上,因此对运动员的速度感要求较高。赛前应按照参加比赛的级别制定参赛战术,在训练中进行针对性的速度感训练、动作频率训练,总结分析对手可能采取的战术,做出正确及时的对策研究,实现战术意图。
2.2.3.3 陆上训练
陆上一般性身体练习可以调整好训练情绪。力量训练要不要保持是一个关键问题。通过访谈,战斗在训练前线,积累了丰富经验的广东省队国家级教练员李XX告诉我们:力量训练的次数要因人而异。一般肌肉弹性较好,肌纤维较长的运动员可以保持力量训练,练完肌肉不会感觉到僵硬;而对于那些肌纤维较短,一练力量肌肉就僵硬的运动员要少练,应以牵拉性的放松恢复为主。对于个别长年坚持陆上力量的运动员和一些女运动员,应适当保持力量训练水平,同时要加强恢复措施。
2.2.3.4 心理训练
赛前焦虑水平与成绩的发挥通常呈“倒U型”曲线关系。适当的焦虑可以激起其改变自身现状的紧迫感,是有利的;如果高度担忧和过分恐慌,则不利于发挥运动水平。越是高水平的比赛,心理能力对比赛结果的影响就越重要。
赛前为了让运动员降低焦虑程度,放松精神状态,达到最适宜的心理水平,可以从自我调整,如默念、想象,以及教练员暗示、交谈等两个方面来进行。通过想象正确的技术战术可在脑海中建立运动表象,使注意力更加集中于比赛过程上。通过访谈得知,有经验的教练员会根据运动员的性格类型进行心理调节,例如一些老队员比赛经验较多,有时候能将自己的情绪状态调动起来,有时兴奋度还是不高,这时就需要教练员在思想上的积极动员,或者在冲刺时故意报好成绩;新队员或者紧张型的运动员,一到比赛甚至比赛前几天就开始兴奋,整晚睡不着觉,教练员发现后要及时明确其比赛计划、技战术,使其知晓比赛每一步的具体安排,不要让一些新异刺激使其赛前过于兴奋,分散了对比赛的注意力。
教练员是最了解运动员的性格的人,应该根据不同类型的运动员采取不同的激励措施,如2004年奥运会,赛前教练员张亚东安排罗雪娟100m蛙泳的参赛目标是预赛游 1'08″5 -1'09″,半决赛游 1'07″5 -1'08″,可罗雪娟半决赛游了1'08″5列小组第四,仅以第七名的名次排在第一泳道。根据罗雪娟在半决赛时心理反应过于轻敌、兴奋度不高的情况,决赛前张亚东一方面营造自信轻松的气氛,另一方面在她进检录室前用“你记住:你是最好的,没有人比你更好。你是最棒的,决不允许别人比你棒”的语言以及用力拍她的背同时说“加油”的动作激励她的斗志。比赛一开始罗雪娟就一路领先,取得了宝贵的一枚金牌,并以优异的成绩打破了赛会纪录。[8]总体而言,运动员的信心越足越好,必胜的信念越强越好。
2.2.3.5 比赛环境适应性训练
比赛地点各不相同,运动员需提前到达赛区以适应比赛条件。到达赛区的适应性训练主要内容是低强度有氧和短冲练习,其目的是恢复性训练,消除旅途疲劳,同时要注意运用短冲等训练手段提高运动员情绪和兴奋性,形成高昂的临战状态。
2.2.4 赛前训练方法手段的运用
赛前训练阶段常用的方法手段有模拟比赛训练、测验比赛及高原训练。
2.2.4.1 模拟比赛训练
模拟比赛训练大多采用模拟比赛环境、模拟对手、模拟战术等,主要是为了提高运动员对未来比赛的适应能力。
2.2.4.2 测验赛
测验赛主要是使运动员达到预定的比赛强度、检查训练效果、发现存在的问题,以便更有针对性地进行训练和恢复。
2.2.4.3 高原训练
高原训练作为赛前训练手段已受到诸多项目教练员的青睐。运动员在海拔1700~2400m的高原训练时,受到运动缺氧和高原缺氧的双重负荷,呼吸心率加快加深,为适应高原条件下的训练,机体产生代偿性的变化,使肺通气量增加、心血管系统供氧能力提高,运动员的耐力水平随之提高。
但高原训练法存在的争议也较大。中国国家游泳队教练组和科研组定期举行训练专题讨论,教练员对高原训练法的效果意见分歧较大:有些教练员认为高原训练提高有氧能力的效果很好,因此每年都要进行多次高原训练;而有些教练认为高原训练导致力量下降,对短距离运动员十分不利,因此多年不进行高原训练。[6]
实际上,对高原训练的适宜高度、持续时间、训练负荷、下高原参赛时机、运动员适应的个体差异等仍需要深入实践研究。
通过访谈我们得出目前高水平运动员高原训练的一些趋势:一是高原训练的时间延长,由以往的3周21天延长到4到6周。二是高原训练的负荷强度增加,以往高原训练内容基本上以有氧为主,现在不仅安排专项力量,还增加负荷强度的训练。三是高原训练与比赛的衔接时间的新尝试,以往下高原日期距比赛日三周左右,先调整一周,后两周边练边调;现在下高原第二天就参加比赛,例如上海队的外教David就采用这种方法,并且收到良好的效果。
3.1 比赛成绩是训练效应的集中体现,训练必须通过特别的训练安排才能转换为比赛能力。赛前训练是连接训练与比赛的关键环节,是保证运动员在比赛中正常或超常发挥极为重要的训练阶段。
3.2 赛前训练是一个因人因项而异的训练过程,特别要强调区别对待,不能一个模式。对赛前训练适宜安排的探索需经反复尝试和调整,并根据运动员状态的发展变化而变化。赛前训练是衡量教练员调控能力集中体现。
3.3 影响运动员赛前训练时间长短的因素有许多,世界高水平游泳运动员赛前训练的时间安排最短不少于15天,大部分为3周,调整时间最长的是佩尔索采用的9周。可通过“赛后赛”反推赛前训练的适宜时间。
3.4 赛前训练的负荷安排是减量提质,既不能减量不足,也不能减量过多。目前普遍采用的是逐渐减量法和积极减量法。运动员的各种生理迹象是赛前调整成功与否的重要依据。
3.5 现代竞技游泳更加注重技术细节的控制和追求。赛前训练应根据个体情况决定是否保持专项力量训练。高水平运动员赛前心理状态的调整甚为重要,信心越足越好。
3.6 赛前训练阶段常用的方法手段有模拟比赛训练、测验比赛及高原训练。需要我们根据运动员的个体差异采用不同的方法,最终使运动员以最好的状态迎接比赛。
[本研究得到国家级教练员李建平和李仲明教授的悉习指导,在此深表谢意。]
[1]过家兴,延峰,李少丹,邓小芬.体能类项群优秀运动员重大比赛前训练安排的规律[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1995,18(1):71-81
[2]陆一帆.优秀女子游泳运动员建立最佳竞技状态手段探索[C].中德竞技体育科学研讨会回忆手册,2005(4)
[3]张敏先译.奥运会冠军教练田中孝夫讲如何做好赛前的调整[EB].www.topswim.net.
[4]百度百科“超量恢复”http://baike.baidu.com/view/524461.htm.
[5]李国强.耗散结构理论对“超量恢复”学说的再思考[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08,20(1):107-109
[6]温宇红.高水平游泳训练的个性化需求与组织方略[E]
[7]Rick Curl.Training Tom Dolan – Olympic Gold Medallist&World Record Holder[R].ASCTA Year Book.2001:15 -31.
[8]张亚东.让雅典留下印记,在北京再续辉煌[J].游泳,2005(1):8-12
The analysis of the pre-competition training character of the elite swimmers
Huang Kun - lun1,Wang Jun2
(1.Faculty of Physical Education of Shenzhen University,No.3688
Avenue Nanhai District Nanshan Shenzhen,518060,China
2.Department of Physical Education of Shenzhen Polytechonic,Shenzhen,518055,China)
the pre-competition training is an extremely important training phase that could guarantee the athletes being outstanding in the competition.The pre-competition training arrangement should be tried and adjusted according to the athletes’status.This paper analyzed the pre-competition training process that the domestic and world’s elite swimmers prepared for some swimming competitions of international and the Sixteenth Guangzhou Asian Games by literature,questionnaire,case analysis and logic analysis methods.It is concluded that the pre - competition time arrangement of elite swimmers were between 15 days to 9 weeks,mostly were three weeks.The appropriate time could be defined by the testing after the game.The key of the load arrangement is to keep high quality and decline the quantity.The elite swimmers pay more attention to the technical details,and the psychological adjustment.The methods that pre -competition training phase commonly used are simulated game training,test contest and the altitude training.
elite swimmers,swimming,pre -competition training,regulation
G861.1
A
1007-323X(2011)04-0076-06
2010-12-18
黄昆仑(1985-),女,讲师,硕士研究生
研究方向:游泳教学与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