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保健体育课程与自愿服务相结合教学模式对大学生心理状态调节的实验研究——以广西中医学院2008—2009学年专选课程教学实践为例

2011-12-11 06:47蒙柳余
广州体育学院学报 2011年3期
关键词:心理大学生体育

兰 兰,李 凤,蒙柳余,包 贞

(广西中医学院体育部,广西 南宁 530001)

传统保健体育课程与自愿服务相结合教学模式对大学生心理状态调节的实验研究
——以广西中医学院2008—2009学年专选课程教学实践为例

兰 兰,李 凤,蒙柳余,包 贞

(广西中医学院体育部,广西 南宁 530001)

大学生抗挫折能力低下,抑郁、烦躁、失眠等症状频发,社会适应及协调能力不强等现象已是普遍存在且日趋严重。通过对广西中医学院2008—2009学年传统保健与养生专选课程教学开展自愿服务实践,结合相应的学生心理水平测试,对实验、对照组进行分析研究,试对大学体育与自愿服务相结合教学模式可行性和有效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状态调节和发展实效性作进一步探讨,以期为普通高校体育课程教学改革提供一些借鉴。

体育教学;自愿服务;大学生;心理发展

在校大学生心理水平及社会适应能力低下所暴露出来的各种现象已成为当前日趋严重的社会问题。东北林业大学针对在校大学生进行了相关的心理问卷调查,结果显示85%的学生有挫折遭遇,期间13.56%的学生在遇到挫折时会有较强的挫折感[1],很多大学生在应试教育的环境之下被压抑或掩盖的问题,通常会在进入大学之后来一个“总爆发”,轻则出现抑郁、烦躁、焦虑、失眠等症状,学习及生活质量下降,最严重或极端的表现就是自伤或伤人,类似的恶性伤害事故在许多学校屡见报道,这与当事人此前长期、多次的心理损害,心理水平及抗挫折能力低下关系重大,目前虽然许多高校都加大了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工作力度,但其进展情况还远远不能尽如人意。普遍认为,我国的应试教育体制是造成学生学习、生活压力的根源,而这又是市场经济社会造成竞争压力不断加剧、很难剔除的现状,在目前环境下,切实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提高抗挫折能力的培养教育工作力度,是学校及每个教育工作者都应关注的问题。许多院校为此都开设了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建立校园学生心理咨询、心理疏导室、请专家举办专门的心理卫生讲座等等,收到了一定的对学生心理教育效果。然而以心理教育为主要目的之一,以组织相对长期、固定(人员及场地)的具体行动,作为介入、干预大学生心理教育的手段,目前尚鲜见报道,广西中医学院的公共体育教学课程中传统保健体育与养生(以下简称“传保”)的教学活动,尤其围绕该课程所展开的自愿服务义工社会实践活动是一种有益的尝试。

1 “传保”课程与自愿服务相结合教学模式的实验

1.1 课程设制

自2005年3月起,广西中医学院“传保”课开始将学生参加自愿服务义工的社会实践活动纳入教学计划(大纲)及教学评价体系,与学年体育总评成绩挂钩。成立“大学生保健体育会”,凡选修“传保”课的二、三年级学生自动成为会员,此前在每学年的第一次课都将对教学计划(大纲)向学生详细介绍,让学生自由选择,第二次课始确定“传保”专选班名单。

1.2 组织模式

每学期固定组织安排10周、20次(2 h/次)以上的社会自愿服务义工活动,利用双休日及元旦、“五一”、国庆等时间到社区、广场、企事业单位或护老院为社会群众开展“三义”服务活动(1、义诊、义务提供健康咨询服务;2、义务提供中医保健按摩服务;3、义务演示及传授传统养生功法)。每位学生均发给一本“三义”活动手册,要求将参与活动的时间、地点、服务项目等内容认真记录,由学生课代表、老师、护老院职工或资深受众进行考勤,每学期回收手册汇总一次,与考勤总表进行核对,并将“三义”自愿服务参与实绩与学年总平成绩挂钩。

1.3 实验完成情况

至2009年6月,“传保”班共组织了293场次的自愿服务社会实践活动(包括业余时间进行的心理协调及技术技能培训活动),参与学生达10153人次(见表1)。目前活动正朝着越来越稳定、有序的方向发展。

表1 广西中医学院“传保”班历年来开展自愿服务社会实践统计

2 “传保”教学与“三义”自愿服务实践对大学生心理影响的相关试验

在2008-2009学年,以大三年级学生为对象,分为实验组(“传保”专选班学生200名)和对照组(除体育专选课选项不同,无“三义”社会慈善实践经历之外,其余年级、性别、专业等学习、生活环境与实验组一致,学生200名)利用团体施测的方法进行心理问卷测试调查,分别在学年的第一次、学年中(一学期末)第二次及最后一次体育课周,3次填写问卷,问卷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回收及甄别有效问卷均达80%以上,测得数据均采用PEMS3.1软件进行处理。

结果显示,实验组在第一次测试时,分值在躯体化、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恐怖症状、偏执症状、精神病性六个方面普遍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通过课堂教学及参与“三义”自愿服务实践活动后,第2、3次测试时,分值在强迫症状、人际关系、焦虑症状、饮食睡眠、躯体化、抑郁症状、敌对症状七个方面存在普遍性差异,尤其前四项因子的测量值呈改善性差异;对照组第一次测试时,因子分值在躯体化、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抑郁症状、焦虑症状、敌对症状六个方面也存有显著性差异(P<0.05),第2、3次测试虽也有部分因子测量值明显改善,但其效果明显不如实验组(见表 2、3)

表2 实验组“三义”慈善义工社会实践前后SCL—90各个因子分比较

注:*P<0.05

表3 对照组三次测试SCL—90各个因子分比较

3 理论分析

3.1 “传保”项目课程建设的理论基础

“传保”项目的理论基础源自中国传统文化哲学理念,源自于中医学说。“神形一体”、“身心同治”的观点就是在防治各种身体疾病的同时,非常重视心理上情志方面的滋养,同样地在锻炼身体的时候,在修身的过程中不断养性、养德,这样才可获得养生的完美功效。广西中医学院“传保”课的教学内容主要以中国武术、太极拳运动及传统养生功法为项目内容,运动方式表现为沉稳、中正、放松,柔和缓慢,持续时间稍长,运动强度较小,是比较典型的有氧运动方式。教学过程中强调“道由心学”,即强调每个学生个体主观意识的高度认同和积极关注、参与的心理过程,认为“心”学是“学”,“心练”是“练”,“心得”是“得”,既是指由心的统摄之下身、形、物(通常称之为“功”)的收获得到,才是最大的获得。反之“哀”莫大于“心死”[2]。

3.2 中国传统文化关于“行仁、行善养生保健”理念的彰显

将自愿服务社会实践纳入“传保”教学内容体系作可行性论证进而实施,都是在广大师生认同之后,自由、自觉地展开的。中国古代有“德者康”、“仁者寿”、“积德行善”等说法,要获得、聚积“德”和“仁”,最好的办法就是做善事,换言之,做善事可以作为大众养生保健的有效手段。由于无自立、自主经济来源的特征,大学生们所做的善事不能以钱、物的捐赠为主,而是以体力、知识、技术的奉献为主要形式。“三义”自愿服务活动的过程是体力付出的过程,有运动负荷,可以较好地实现体育的功能,有效地促进提高参与学生的身心健康水平;这类自愿服务义工付出不是为了个体的生计,活动开展均在闲遐之时,与体育休闲无二;纯粹的克己利他又使其有别于劳动而更具有体育的属性。

3.3 中医学理关于“正气”祛病健身的实践

学生开展“三义”慈善活动所服务的受众基本上是老、弱、病、贫、困之社会弱势人群,按中医学说,防病治疗的过程实际上是培植和强化人体“正气”以抵御和击跨“邪气”的过程。学生们以阳光、亮丽的“正气”在接触、影响受众,使其“正气”得以提升,健康水平提高的同时,学生们也在遭遇“邪气”的侵袭,然而这更能反射性地激活人体的免疫系统功能,凝聚机体的营卫之气,扩充、强大“正气”进而增强体质。

3.4 应拓展“形之上”精神层面的教育、追求

“修阴功”是大乘佛教对中国民间影响较深刻的一种提法。它指现在行善做好事这属于“阴功”,可以消除前世所造的恶业而少受苦;可以积下福德到了来世就可得以享福,这一类玄妙迷信的提法不一定正确。不过“修阴功”的提法还有另外一种解释,把形、名、物质化的东西称为“阳实”,将形之上精神层面内在的东西叫作“阴虚”,《老子》说:“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3]。这也是养生之一道,按现代大多数人都会认为“虚”和“弱”绝不是什么好东西,那是望文生义造成的谬误。其实,“阳实”和“阴虚”怎可或缺而独存?反观当今纷繁杂陈之社会,浮躁、华丽于表层而虚穷、贫困于内在的现象比比皆是,泡沫经济、学术造假……这不都是名利第一而不顾核心内涵建设的做法造成的吗?中国传统文化以“扶阳”为主,阴阳两极互为影响,互为作用,相互转换的平衡状态,才是人类社会存在、运动和发展的理想状态。行善就是在“修阴功”,它的福报是当下的、现世的,精神层面的,也许看不见摸不着,但是每一个参与者都能够强烈地感觉到的。奉献之后,学生们普遍都有不同程度的“因付出而体验到的爽快、坦荡、愉悦的感受”,这种良好的心理体验过程,是道德培养的有效途径。实验组学生强迫症状、人际关系、焦虑症状、饮食睡眠等方面的显著改善(表2)就是最好的说明。依照中医学“神形一体”、“身心同治”原理,由心理状况的改善而实现健康水平的提高是不言而喻的。

3.5 “行知”教育观

从《礼记·大学》提到的“格物致知”[4],到王阳明、王夫之推行的“行知”教育观[5],无不倡导动手、行动、事功(把事情完成、并从过程中参悟作事的知识及技能),这些都与美国实用主义教育家杜威的观点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此类观点即使在现代社会去努力地秉承和光大,也是极具现实意义的。由此也萌生、形成了我们笃信笃行的“传保”项目的教育理念,既走“良行→良知→良能→良人→良生”的路子:从良好的教学实践切入起始(良行);于过程之中逐渐养成良好的道德品格(正见、良知);于过程之中同时培养高超过硬的知识技能(良能);塑造于社会、于大众有益的、有足够力量处世立身之人(良人);在以行善、奉献为主旨的拼搏进取之中收获充实完美的人生(良生)。

3.6 “五心”培养论

为了进一步发展学生的心理素质,完善其人格,笔者认为,无论是在“传保”教学课堂或“三义”自愿服务实践活动中,师生大众都应该大力宣传并努力地培植五个“心”[6]。

3.6.1 感恩的心。个人的成就绝非天生故有,乃是家庭、国家、社会培养教育之力,做人要心存感激,勇于担戴,随时准备回馈报答。

3.6.2 纯粹的心。奉献就是奉献,慈善就是慈善,应当摒弃得失功利之欲念。

3.6.3 简单的心。慈善没有大小、轻重之别,只有善恶之分,在我们的身边,慈善是触手可及的,任何向上、向善的思想和行动都是。

3.6.4 慈悲的心。这是超越了自我,把一己小我的苦乐融入社会大众悲愁、他人之困难疾苦,为之而牵系,所忧、所感、所努力行动的心理行为。

3.6.5 仁爱公益的心。努力培养博大慈爱的襟胸情怀,以“成事”为主要路径来“成己”,勇于奉献,在不断地为他人服务,为社会服务的过程中来成就自己,体现生命的价值,以公益的心态来践行人生。

4 研究小结

研究表明,传统保健体育与养生课程与自愿服务相结合模式对大学生心理水平的调节和培养,提高抗挫折能力是积极有效的。以“传保”课程教学为载体,大力开展大学生的自愿服务实践活动,在特定的时间空间范围内,可以有效地服务于学校体育,自愿服务活动完善、丰富了学校体育。将平民、大众自愿服务活动引入大学教育不仅切实可行,可收获教育、服务社会等诸多效益,而且有极强的现实意义和广阔的未来开拓价值。

应加强对学生在社会协调、交往能力包括心理、仪态、言辞等方面的培训工作。加强学生在相关服务技能包括保健按摩等中医外治方法、养生功法的教授方法等方面的训练,为将要开展的自愿服务活动作充分准备。加强对学生及服务受众的沟通及解释工作,强调学生身份的客观现实,坚持贯彻“注重参与过程,育人第一,质量、实效、结果为辅”的活动宗旨。加强对学生安全意识的教育宣传工作,争取本单位投入或寻求来自社会的赞助,在活动的交通费及“学生意外伤害事故保险”等方面作必要的经济投入,严防发生学生意外伤害事故。

学校体育与自愿服务实践相结合模式在我国各级各类院校中鲜有,属创造性的教学改革措施,在计划和实施过程中必须加强组织管理服务,努力将此项工作推上一个新台阶。

[1]朱伟光.关注大学生抗挫折教育[N].光明日报,5版,观察与探索,2008-04-14

[2]兰兰.感悟“道由心学”[J].社科研究,2008(9):89

[3]诸子集成.魏源撰老子本义[M].上海:上海书店影印出版社,1986,7,1 版

[4][5]夏征农.大辞海、哲学卷[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03,8,1 版

[6]兰兰.大学体育和慈善教育相结合的实践与体会[J].教育与职业,2008(1):119

Psychological Influence of Combining M ode of PE Course and Charity Education on College Students——based on the teaching practice of the course of 2008-2009 Traditional Health Sports and Health Preservation in Guangxi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al University

LAN Lan,LIFeng,MENG Liu - yu,BAO Zhen

(Dept of PE.Guangxi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al University,Nanning 530001,China)

University students areweak at dealingwith setbacks.They frequently suffer from depression,fidgety and insomnia.It is quite common and increasingly severe that they have difficulties adjusting and coordinating to the society.This paper,based on the charity volunteers'practice in 2008 -2009 Traditional Health Sports and Health Preservation Course in Guangxi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al University as well as the relevant level tests of the students'psychology,makes an analysis of the research group and control group,aiming at the further research of the feasibility and effectiveness of the combiningmode of PE course and Charity education on college students and providing some reference for the PE curriculum teaching reform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PE teaching;charity volunteer;college student;psychology

G807.01

A

1007-323X(2011)03-0125-04

2011-01-28

兰兰(1960-)男,广西南宁人,副教授

研究方向:传统保健体育与养生

猜你喜欢
心理大学生体育
心理“感冒”怎样早早设防?
Distress management in cancer patients:Guideline adaption based on CAN-IMPLEMENT
大学生付费实习“天坑”必须提防
心理小测试
心理感受
大学生缴存公积金,这个可以有
六旬老妇“养出”了个大学生
我们的“体育梦”
2013年第三届大学生演讲比赛圆满落幕
体育一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