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卒中偏瘫康复方法的研究现状

2011-12-10 04:47:58康哲峰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11年19期
关键词:偏瘫体位肢体

康哲峰

解放军第252医院中医康复,河北省保定市 071000

脑卒中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疾病,其发病率、致残率及死亡率较高。在我国约80%的脑卒中患者遗有不同程度的功能障碍,其中偏瘫发生率最高,是直接影响患者生存质量的主要原因。因此偏瘫肢体功能恢复的康复治疗方法日益受到重视,相关报道很多,笔者经查阅大量资料将近年来对脑卒中偏瘫后的肢体恢复方法研究进展情况综述如下。

1 肢体康复介入时机

现代康复医学强调的早期康复扭转了以往重治疗轻康复的错误观念。赵瑞祥[1]认为,随着康复开始时间的推迟,康复疗效呈递减趋势。薛慎伍[2]研究表明,脑功能恢复在脑卒中发生后3个月最快,因此康复训练应尽早开始,脑卒中患者在病情基本稳定时应进行被动肢体功能锻炼。一般来说,发病3d即可进行被动功能训练。王玉龙[3]认为人体大关节在静止运动3周后会挛缩变形,患肢的早期被动运动可促进血液循环,维持关节韧带活动度,减轻痉挛及失用性萎缩,防止发生肌肉韧带挛缩,预防关节僵直引起的活动受限。因此在不影响临床抢救的前提下,只要患者神志清楚,生命体征平稳,病情不再进展,48h后即可进行康复治疗和护理[4]。

2 早期体位护理

体位护理是急性脑卒中早期康复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体位护理的康复术语称良肢位,是指患者在卧位或坐位时躯干及四肢所处的一种良好体位或姿势[5]。吉莉[6]将10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体位护理组和常规护理组,入院后 1个月采用Brunn trom偏瘫运动功能评价有效率,体位护理组明显高于常规护理组。对早期脑卒中患者进行静态、被动的体位护理,无论对出血型还是缺血型两者均是安全的,早期体位护理是急性脑卒中早期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可以降低瘫痪肢体的肌张力,减轻麻痹肢体血液循环和淋巴循环障碍所造成的肿胀和疼痛,缓解肌痉挛,而且可以加速患者神经功能和肢体功能的恢复。谷萍等[7]认为早期进行康复如良肢位摆放、床上活动、搭桥、翻身训练、关节活动度训练、ADL训练、心理护理,经实践证明,早期康复在促进患肢运动功能恢复及提高日常生活能力方面显著优于单纯药物治疗及恢复期再进行康复训练,或有效提高肢体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降低致残率。

3 肢体康复训练

早期进行肢体康复训练治疗目的是克服残疾所造成的障碍,最大限度地恢复运动功能,提高患者生命质量。常用的现代康复方法有运动治疗,作业治疗,物理治疗,心理干预等。傅野群、魏莉[8]对328例急性脑卒中偏瘫患者进行Brunn trom法为主的物理治疗/作业治疗,应用中频脉冲电刺激患侧上肢伸肌、下肢屈肌,结果观察组卒中量表分值明显低于治疗前。方红[9]将50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5例,对照组予常规药物及康复治疗,治疗组在上述治疗基础上加用平衡功能训练,经治疗8周后进行评定,结果显示治疗前两组无显著差异,治疗后两组的评分均较治疗前改善,且治疗组改善的程度大于对照组。

4 针刺疗法

杜宏斌等[10]采用针刺结合运动疗法治疗早期中风偏瘫46例,有效率为95.6%。赵大贵[11]将12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观察组采用头针配合促通技术进行康复治疗,对照组单纯进行促通技术治疗,结果观察组在肢体运动功能、日常生活能力方面治疗后有明显改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黄元芳[12]等对100例脑卒中患者进行早期针灸配合功能锻炼的康复疗法,结果92%患者日常生活自理。

5 中医药疗法

党翰文等[13]认为脑梗死、脑出血患者到晚期大多已气虚血淤,当补气活血通脉。应用自拟中药偏瘫康复散(银杏叶、络石藤、黄芪、当归、桑枝、水蛭、大黄、制马钱子、穿山甲、白花蛇、青皮)治疗中风后遗症300例,总有效率94%。伏醒[14]运用中医药对60例脑卒中康复早期患者进行治疗观察,并对治疗前后进行监测对照,总有效率为98.4%,

6 脑卒中偏瘫的恢复机制

现代研究证实,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损伤后中枢神经系统结构上的重组和功能上的代偿,使脑细胞可通过轴突再生、树突发芽及改变突触阈值等途径恢复正常功能。在此基础上,运用神经促通技术通过反射和随意运动的结合促进正确的运动反应形成,并通过反复训练降低神经传导中突触阻力,产生由意志控制的主动运动,从而在中枢神经系统中建立一条新的神经通路,对正确运动形式的促进和对异常运动模式的抑制相结合,并通过多次重复训练在锥体外系形成协调运动定型,从而恢复正常的运动功能[15]。俞昌德[16]报道,针刺头针能够保进大脑侧支循环建立和开放,丰富了缺血周边脑组织的供血供氧,调动了在正常情况下处于休眠状态的脑细胞进入功能状态,神经通路可发挥代偿作用(取代已被破坏的通路功能),使原已丧失的神经运动功能重现。在卒中康复早期,配合中医药辨证施治,不仅具有改善脑血液循环、舒经活络、活血化淤、改善血液流变性的作用,而且可缩短疗程,提高存活率,减少致残率。现已证实有90多种中草药可以不同程度增加血流量,活血化淤,抑制血小板聚集[14]。

7 展望

目前对脑卒中偏瘫后的康复治疗方法报道很多,如何建立一套完善的康复体系,并使中西医结合的康复方法,更严谨科学有效地有机结合,优势互补,正规介入,将成为研究的主要方向。

[1] 赵瑞祥.脑卒中后运动障碍康复疗效的观察〔J〕.中国康复,1999,14(4):215-216.

[2] 薛慎伍.缺血性脑血管病的研究进展〔M〕.济南:黄河出版社,2002:468-475.

[3] 王玉龙.康复期介入是现代康复的特征〔J〕.中国康复,2003,18(3):185-187.

[4] 关骅.临床康复医学〔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5:36.

[5] 燕铁斌.实用瘫痪康复〔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9:382.

[6] 吉莉.早期体位护理对急性脑梗死偏瘫患者的影响〔J〕.哈尔滨医药,2010,30(2):68-69.

[7] 谷萍,许宁.早期康复护理对脑卒中患者预后的影响〔J〕.哈尔滨医药,2010,30(2):69.

[8] 魏莉.早期康复治疗对急性脑卒中患者肢体功能恢复的作用〔J〕.浙江医学,2010,32(6):928-929.

[9] 方红.平衡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步态及行走能力的影响〔J〕.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2010,34(4):565-566.

[10] 杜宏斌,李菊艳.针刺结合功能锻炼治疗早期中风偏瘫46例〔J〕.陕西中医,2008,29(2):212-213.

[11] 赵大贵.头针结合促通技术对脑卒中偏瘫康复疗效的观察〔J〕.中国针灸,2005,25(1):19-20.

[12] 黄元芳,缪丽榕.针灸配合功能锻炼治疗脑卒中偏瘫 100例〔J〕.中国康复,2003,7(31):4215.

[13] 党翰文,党向阳.偏瘫康复散治疗中风后遗症300例〔J〕.西北药学杂志,2000,15(3):131.

[14] 伏醒.中医药在脑卒中康复早期应用的临床观察〔J〕.中国实用医药,2009,11(4):128.

[15] 戴红.运用促通技术对中枢性瘫痪进行训练的原理和处理原则〔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1994,9(6):275.

[16] 俞昌德.颅针与头针对急性脑梗塞患者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影响观察〔J〕.中国针灸,2006,26(7):466.

猜你喜欢
偏瘫体位肢体
无声的危险——体位性低血压
中老年保健(2022年1期)2022-08-17 06:14:12
循经往返灸治疗脑卒中痉挛性偏瘫的临床观察
“手脚不听话”体位训练来帮忙
导乐陪伴联合自由体位在产妇分娩中的应用
医学新知(2019年4期)2020-01-02 11:04:04
肢体语言
第一财经(2019年6期)2019-06-25 19:26:10
肢体写作漫谈
天津诗人(2017年2期)2017-11-29 01:24:34
脑卒中偏瘫早期运动康复
自由体位配合分娩球在第一产程中的应用体会
VSD在创伤后肢体软组织缺损中的应用
神经松动术对脑卒中偏瘫肩痛的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