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和县草产业化发展的有利条件及建议

2011-12-10 04:10:57冶兆忠田玉智
养殖与饲料 2011年8期
关键词:民和县草业种草

冶兆忠 田玉智

1.青海省民和县种畜场,青海民和 810800;2.青海省民和县草原站,青海民和 810800

民和县草产业化发展的有利条件及建议

冶兆忠1田玉智2*

1.青海省民和县种畜场,青海民和 810800;2.青海省民和县草原站,青海民和 810800

*通讯作者

冶兆忠,男,1965年生,本科,助理农艺师。

草业是农村、农民脱贫致富的基础产业,对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增加农民收入、调节生态环境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民和县在气候、资源、人力及政策上都具有发展草业的优势,加上农村的畜禽养殖多以舍饲圈养方式为主,为草产业化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小规模的产业化雏形在广大农村已普遍形成,实现民和县草产业化的条件已基本具备。本文全面分析了民和县草产业化发展的有利条件,着重提出了以草产业化拉动草业经济的建议。

1 草产业化发展的有利条件

1.1 政府支持

民和县“十一五”规划的“立草为业、调整结构、提高总增、增加商品”畜牧立县战略,将草业列为牧业增产、农民增收的支柱产业。“十二五”按照“特色、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畜牧业发展要求,实施了“农畜联动、草畜结合,打造农区畜牧强县”战略,制定了《民和县草业发展规划》和《特色农业和农业产业发展规划纲要》,强化宏观指导,调整种植结构,积极推进草业发展,为草产业化发展奠定了基础[1]。从2011年开始,着力做大做强饲草和生态羊产业、建设四大养殖基地、壮大四个龙头企业、加快标准化养殖小区(场)建设、扩大养殖规模且健全畜产品交易市场,努力推进畜牧业特色化、区域化、产业化进程。目前,已培育饲草加工销售龙头企业10个,形成了“产-加-销”草产业链,确保了草业生产能力[2-3]。

1.2 饲草资源

民和县的饲草资源包括天然草地资源、耕地人工种草和退耕还林草地资源、农作物秸秆资源、农田附属青饲草资源及园林树叶资源5类[4]。天然草地面积9.43万 hm2,其中可利用草地面积8.04万hm2;耕地人工种草和退耕还林草地面积2.40万hm2,其中退耕还林草地面积1.44万hm2。各类牧草年总产量达163000万kg,其中紫花苜蓿、红豆草等豆科牧草产量达43200万kg;农作物秸秆产量达18000万kg。在普及调制利用技术的基础上,全县大面积推广旱作覆膜双垄玉米种植、脑山地区燕麦种植、川水和部分浅山地区饲草复种,使青绿饲草资源不断增多。

1.3 地理优势

民和县是青海省的农业大县,也是经济改革试验区,位于湟水和黄河谷地,具有水资源丰富、气候常年温和、海拔低及农区垂直地带分布等显著特点,有利于牧草生长和种子繁殖;另外,民和县拥有以西宁、兰州为连接中心的区域优势和铁路、高速公路、109国道穿境而过的交通便利条件,更有利于草业经济的发展。

1.4 科技应用

通过退耕还林工程,封脑山、保水源涵养,退坡地、搞植树种草,调结构、创特色农业,抓生态、促农民增收[5];对草地采取鼠虫害防治、封育保护、专人看护和围网栏建设等措施,促进割草养畜和草地管护的发展,使水土流失得到有效治理;结合青干草加工、苜蓿草粉加工及草地鲜草合理利用,应用玉米秸秆黄贮、整株玉米青贮(池贮、裹包和袋装)和秸秆菌种发酵等技术调制农作物秸秆,发展农区秸秆养畜;还将加工调制的饲草自给外销,形成新的草业体系,极大地调动了广大农民种草、种饲料作物的积极性,促进了草产业和优势区域饲草互补的发展。

2 实现草产业化的建议

1)提高认识,增强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建立产业体系。民和县川、浅、脑各地区牲畜的养殖与草业生产的分布不均、舍饲圈养方式的转变和饲草供求不平衡间的矛盾,给草业发展带来了机遇。草业经济是畜牧经济中的新产业,可促进农民增收、企业增效。为此,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确立发展战略,把发展草业作为保障农牧业发展、推进产业结构调整的重要举措,倡导在将天然草地、退耕还林草地合理管护与利用相结合的基础上,有效流转土地使用权,适度规模化种草,逐步建设生产基地;解决草产业供种问题,建立优质饲草种子繁育基地,充分发挥民和县水热条件适宜种子繁殖的优势;政府整合畜牧、扶贫、科技等项目资金,同时引导、带动社会资金投入,利用专项贷款,结合整村推进,积极培育加工企业、发展草产品;培育“苜蓿草产品加工和玉米秸秆调制加工”的龙头企业,确立“企业 +基地+农户”、“种植—回收—加工—供销”模式,分散投资、管理和生产,集中加工、经营和销售,以互惠互利为目的签订购销合同,形成饲草生产、收购、贮备和供应为一体的草产业体系,兼顾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加快草业经济的转化和增值,实现优势资源集中、规模化生产和产业化经营。

2)强化科技示范推广,增加科技含量,加强草业标准化生产,广辟饲草资源利用途径。采取封山育草、灭鼠除害的措施,通过刈割鲜草、青贮等方式合理利用天然草场;对适宜补植补种的0.7万hm2退耕地加强管护、防治鼠虫,通过青干草晾制、紫花苜蓿半干青贮等技术进行加工贮藏,科学利用退耕地种植牧草;充分利用农作物秸杆资源,加大川水地区和部分低纬浅山复种青饲草的工作力度,推广高丹草、饲用玉米和甜高粱的种植,同时在浅、脑山地区推广林纳、甜燕麦和箭筈碗豆混播复收;积极引导农户及有能力的经纪人从事青饲草的种植、经营。

3)因地制宜,合理布局,循序渐进,逐步做大草产业。一个产业的兴衰有多方面因素决定,为此,应坚持政府引导、部门协作、群众自愿、龙头带动以及适度规模发展,积极发展草加工业,倡导企业在全县分点加工、集中收贮、寻找销售出路,把草业建设成有产品、有市场、有综合调控能力、有经济效益的产业[6]。结合实际,将草地资源保护与利用并重、天然草业与人工草业并举,重点发展人工种草和退耕地种草[7]。减轻天然草地压力,保护草地生态,发挥草业经济在农村经济中的作用,以草产业推动草业经济可持续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

4)加强组织领导,促进经营方式转变和草产业转化。从战略高度加强对草业工作的组织和领导,充分发挥部门职能作用,建立长远的草业发展规划,扩大饲草和饲料作物的种植面积,加大饲草加工技术的推广普及力度和加工机械设备购置的投入,扩大生产规模,提高加工水平,从而增加饲草贮备量。制定优惠政策,培育草业合作经济组织,转变协会、经纪人等中介组织的经营方式,逐步完善草产业化经营机制。引导和动员有能力的养殖大户和农户,革新传统养殖经营方式,筹措资金,做好饲草生产与收贮工作。扶持龙头企业进行收购、加工和贮藏,逐步形成龙头企业带动基地生产的产业模式,促进草产业的发展,通过生产经营逐步实现产业化,满足饲草市场的需要[8]。

[1]民和县区划办编.民和县农业综合区划报告[M].民和:民和印刷厂,1994:6-15.

[2]王子录,田玉智.发展耕地种草促进农区畜牧业生产-以青海东部农区民和县为例[J].草业科学,2010,27(8):169-172.

[3]杨国柱,韩增祥.东部农区退耕地种草的主要制约因素和对策[J].青海草业,2002,11(2):45-48.

[4]王子录,田玉智.民和县饲草资源调查及合理利用对策[J].养殖与饲料,2008(2):70-73.

[5]王子录,田玉智,杨国柱.民和县退耕还草有关技术问题的探讨[J].草业科学,2002,19(6):17-20.

[6]刘忠宽,秦文利,刘振宇,等.河北省农区草产业化现状及对策研究[J].河北农业科学,2009(3):43-45.

[7]杨三存,王子录.种草养畜是干旱山区发展畜牧业的有效途径[J].青海草业,1998,7(2):47-48.

[8]李新文.充分发挥比较优势积极推进甘肃草业产业化[J].草业科学,2000,17(1):22-23.

2011-06-02

(责任编辑:

刘 娟)

猜你喜欢
民和县草业种草
生日礼物种草合集
中学生博览(2022年7期)2022-06-21 21:48:14
青海草业
青海草业(2022年1期)2022-04-27 06:02:48
节日“种草”
海峡姐妹(2020年2期)2020-03-03 13:36:42
美容须防被“种草”
海峡姐妹(2019年9期)2019-10-08 07:49:20
玉米秸秆青贮技术
县域河道生态综合治理的思考——以青海民和县为例
论藜麦在民和地区的推广
2017 年第1 期《草业科学》审稿专家
草业科学(2017年1期)2017-03-14 05:38:41
Cut off my Hands!
民和县森林资源管护工作现状及对策
防护林科技(2015年9期)2015-04-16 11:54: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