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巧珍 曾东晓 江苏省淮安市第四人民医院一区 223002
重症肝炎是以肝细胞急性坏死性慢性肝炎和肝硬化为诱因而引起肝实质细胞严重损害,具有发病急、进展快、并发症多、病情凶险、死亡率高的特点。在临床上重症肝炎合并肝性脑病、消化道出血、感染等为多见。现将多年来临床观察到的46例重症肝炎病人的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本组46例中,男 37例,女 9例;年龄 21~61岁,平均年龄为47岁;并发肝性脑病 11例,消化道出血 9例,感染6例,诊断符合2000年西安肝病诊断标准。
2.1 心理护理 重症肝炎病人由于起病急、变化快、病情重、并发症多,病人自觉症状明显,病人及家属往往出现紧张、恐惧、焦虑等不良情绪。做好病人的心理护理,使其保持心情舒畅至关重要。向病人讲明情绪不稳定会导致机体功能紊乱,不利于疾病顺利康复。因此在护理工作中要多关心、体贴病人,多给予精神安慰,多与病人接触交谈。通过交谈让病人得到心理安慰,倾听患者诉说,同情、关心、体贴病人,通过耐心细致的观察与交流,与病人建立良好护患关系,经常进行有关疾病知识指导,帮助其消除心理障碍,鼓励病人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减轻或消除病人的负性心理。
2.2 生活护理 绝对卧床,以静为主。休息可降低全身代谢,减少机体耗氧量,增加机体循环血量,有利于肝细胞营养及再生。因此在护理过程中保持病室内空气新鲜、流通,每日进行3~4次口腔护理,每日协助病人擦洗身体,保持皮肤的清洁,勤更衣及勤换被单,保持床单的平整、干燥;昏迷病人及大量腹水者要勤翻身,建立翻身卡,受压部位要加气圈,防止褥疮及坠积性肺炎的发生;大小便失禁的病人应加强护理,以减少感染的机会。
2.3 注重饮食管理 饮食在治疗中也非常重要,一般病人会有明显乏力、纳差等症状。应给予低脂、低蛋白、高维生素、高热量、清淡、易消化、新鲜、卫生饮食,少量多餐。但若病人有腹水,要限制盐的摄入。有肝性脑病的前驱症状时,应严格控制蛋白质的摄入,防止血氨升高而昏迷;有消化道出血时要暂禁食。
2.4 腹水护理 腹水是重症肝炎的临床体征之一。有腹水者,每日定时测量体重、腹围,饮食中盐不超过2g/d,限制含钠液体输入,利尿同时补钾,适量输入人血白蛋白。有腹腔感染者,选用对肝、肾无毒性的抗菌药物。对大量腹水病人需协助其取半卧位或端坐位,注意维持电解质平衡,严格控制水摄入量。根据血清钠检验结果,予限钠或不限钠摄入,维持血清钠在130mmol/L以上。电解质失衡,可加重腹水形成[1]。
2.5 黄疸护理 黄疸的变化是判断病情好坏的重要指标。通过患者的巩膜、皮肤及小便颜色的变化,了解黄疸消退情况,预测病情的发展趋势。如黄疸急剧加深,数日内血清胆红素>171μmol/L,提示病情加重,预后不良。由于胆红素代谢障碍,大量胆红素进入血液,引起皮肤感染,胆盐沉着在皮肤表面,黄疸病人常有皮肤瘙痒的症状,其产生机理尚不清楚,多数学者认为是胆盐刺激皮肤的神经末梢所致[2]。协助病人每天用温水擦洗,忌用碱性皂,选择清洁、柔软、宽松的棉质衣裤,使患者感觉舒适,减少对皮肤的刺激和摩擦,防止皮肤破损和感染。
2.6 并发症护理
2.6.1 肝昏迷护理:肝性脑病是重症肝炎导致机体出现以蛋白质为主的严重物质代谢障碍,以神志改变和昏迷为主的一系列中枢神经系统功能障碍的症候群[3]。临床上分前驱期、昏迷前期、昏睡期以及昏迷期[4]。在临床观察与护理中,肝昏迷前驱期出现波动性意识和行为反常的症状,如嗜睡、兴奋、定向力或理解力下降、言语不清等,护士应及时发现,为医生治疗提供第一手资料;对有肝性脑病征象的应定时观察T、P、R、BP、瞳孔大小、对光反射等,并保持呼吸道畅通。禁食蛋白质,给予足够的能量和丰富维生素,以糖类为主要食物,昏迷不能进食者可行鼻饲,意识转清后可逐步增加蛋白质,以植物蛋白质为宜,如豆浆,含有支链氨基酸较多,能促进粪的排泄,此外植物蛋白质含非吸收性纤维,被肠菌酵解产酸后有利于氨的清除。
2.6.2 出血倾向护理:护理人员应有高度责任感,注意观察有无牙龈、鼻出血及皮肤有无淤点、淤斑等现象。仔细观察大便的颜色、量、性质。病人如出现脉搏细弱、血压下降、肠鸣音亢进、心慌、头昏、气短、面色苍白、烦躁不安等,均应警惕消化道出血可能。出血期间应禁食,每次呕血后用盐水漱口,呕血时使病人头侧向一边,防止窒息。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和尿量变化,并做好记录。做好心理护理,消除病人紧张、恐惧和绝望心理。按医嘱准确及时使用止血药等。
2.6.3 继发感染护理:重症肝炎病人由于免疫力低下,肝损害严重以及代谢紊乱等因素,病原体很容易侵入机体引起感染,有报道重症肝炎医院内感染发生率达23.13%[5],所以在治疗和护理期间应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和消毒隔离制度,保持室内空气新鲜,一旦发现病人有不规则发热、腹痛应考虑为腹膜炎的可能。各种医疗护理操作时动作要轻柔,尽量减少皮肤损伤,并保持皮肤清洁。昏迷病人应勤翻身,保留导尿管,床铺清洁、干燥,防止压疮发生,同时控制陪护人员,保持病人生活用品清洁、卫生,并加强口腔、皮肤、呼吸道、泌尿道的护理,防止发生感染和褥疮。
2.6.4 肝肾综合征护理:此类病人临床上主要表现为少尿、血肌酐、尿素高。如果发现病人尿量24h少于500m l,血酐>106μmol/L,要警惕肝肾综合征的发生,及时检查肾功能,一旦发生,护士要配合医生积极采取措施加以控制。观察尿量,记录24h出入量,按医嘱使用血管活性药物等。重症肝炎患者应注意及时补充血浆、白蛋白。
2.6.5 电解质紊乱护理:重症肝炎病人大多有电解质紊乱。护理中若发现病人表情淡漠、无欲状、重症肌无力、腹胀等可考虑低钾,应提示医生查电解质,及时补钾。可进食橘子、西瓜等含钾多的食物,遵医嘱口服或静脉补钾。定时复查电解质变化。
重症肝炎病情重、病程长、临床变化快、并发症多、发展迅速、病情凶险、病死率高,因而要求护理人员无论是在基础护理、治疗护理还是生活护理期间,都应注意观察病情变化,应及时配合医生做好抢救、治疗工作。病人除有重症肝炎的临床表现外,大多合并有肝性脑病、消化道出血、电解质紊乱等并发症,随时会危急病人的生命。因此,应注意观察病人的病情变化,以便早发现、早纠正。同时针对病人的病情变化,制定护理计划,加强基础护理,提高病人的生存质量。
1 罗小芹.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静脉输液中的细节护理〔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上旬版,2007,23(3):13.
2 黄志强,石景森,王炳煌.外科黄疸疾病诊断治疗学〔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3:61-63.
3 姜素椿,吕占秀.传染病基础与临床〔M〕.北京:军事医学科学出版社,1999:151.
4 李长英,王伟.72例肝性脑病的诱因分析及护理〔J〕.护理实践与研究,2006,3(5):23-24.
5 李萍,张士民,龙再颖,等.重症肝炎合并医院内感染62例临床分析〔J〕.中华腹部疾病杂志,2005,5(10):724-725.